技术择时周报20250627:市场整体看多,结构偏向大盘、价值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DTW动态时间弯曲算法与外资择时模型对沪深及海外主要指数的技术择时信号进行跟踪,最新模型数据显示未来市场整体看多,结构偏向大盘和价值风格。DTW择时模型自2022年11月起样本外绝对收益达20.19%,且相对沪深300超额16.09%,外资择时模型2024年以来多头策略绝对收益28.28%,最大回撤仅8.32%。DTW择时模型通过历史行情相似性加权未来涨跌幅,优于传统欧氏距离模型,拥有效稳定表现及较好交易胜率。外资择时模型结合新加坡富时中国A50期货与南方A50ETF的背离指标,捕捉外资动向形成择时信号,业绩稳健。两模型在万得PMS平台定期更新,实用性强,为投资者量价择时提供可参考的重要工具和视角。[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
速读内容
核心择时模型及信号概览 [page::0][page::2]
- DTW择时模型基于历史行情与当前行情的动态时间弯曲(DTW)距离计算相似度,筛选出相似历史片段加权计算未来涨跌幅,形成交易信号。
- 外资择时模型综合富时中国A50期货升贴水与价格背离指标,及南方A50ETF背离指标,构建综合外资择时信号。
- 近期模型显示沪深300、上证50等大盘指数乐观信号,中证500、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维持中性或谨慎,整体偏多且结构向大盘价值倾斜。
DTW择时模型表现及原理 [page::1][page::2][page::4]

- 2022年11月至今,DTW择时模型绝对收益20.19%,相对沪深300超额16.09%,最大回撤21.32%。
- 2024年实际跟踪中沪深300绝对收益18.45%,超额2.64%,交易胜率58.33%,盈亏比2.93,表现稳健。
- DTW算法替代欧氏距离,解决时间序列错配问题,提高相似性匹配准确度。
- 引入改进DTW算法(如Sakoe-Chiba、Itakura限制)抑制“过度弯曲”匹配,提高择时信号稳定性。
- 模型以历史相似行情的未来表现平均涨跌幅及方差为基准给出短期交易信号。
外资择时模型表现及逻辑 [page::3][page::5]

- 外资择时模型全样本年化收益:多空策略18.96%,多头策略14.19%,最大回撤分别为25.69%和17.27%。
- 2024年以来样本外多头策略绝对收益28.28%,最大回撤仅8.32%,凸显策略稳健性。
- 通过富时中国A50期货及南方A50ETF的升贴水与价格背离信号相结合,构建复合择时信号,捕捉外资流向与市场趋势。
- 该模型有效补充仅依赖技术指标的择时手段,结合跨境市场信息提高择时准确度。
量化择时策略核心思想概述 [page::4][page::5]
- DTW择时模型利用历史行情时间序列的“动态时间弯曲”距阵评估与当前行情的相似性,规避时间错位造成的匹配误差。
- 外资模型基于多个境外金融资产价差和背离指标生成择时信号,结合多信号复合提高稳定性。
- 两者均通过信号实时更新,辅助投资者进行短期市场方向判断和风格配置,适合多指数与跨境投资场景。
深度阅读
【技术择时周报20250627】——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技术择时周报20250627】市场整体看多,结构偏向大盘、价值
- 作者与团队:招商定量研究,招商定量任瞳团队
-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9日 23:43(上海)
- 核心主题:基于招商证券开发的DTW择时模型与外资择时模型的最新市场信号及其表现,结合风格偏好,提供对未来一周市场的量价择时判断及风格轮动参考。
核心论点与投资观点
报告主张未来市场整体看多,结构性机会更偏向大盘股及价值风格。基于DTW(动态时间弯曲)距算法的量价相似性择时模型和估值比风格轮动模型均显示看多大盘及价值;而外资择时模型相对谨慎,反映可能的谨慎态度。
报告给出的投资评级为“乐观/多头”信号居多,目标着眼于未来量价相似性下的短期反弹机会与风格倾向。特别强调沪深300与上证50获得较强乐观看法,而小盘指数如中证500和中证1000保持中性,表现较为谨慎。[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技术择时模型最新信号
- 关键论点:DTW择时模型基于历史价格与成交量时序的相似性,用动态时间弯曲技术对当前市场行为与历史相似行情匹配,预测指数未来涨跌趋势。外资择时策略则侧重境外相关资产价格与流动性指标的背离信号。
- 模型表现:
- DTW模型自2022年11月以来样本外累积绝对收益20.19%,超沪深300超额16.09%,最大回撤21.32%。
- 2024年以来外资择时模型多头策略绝对收益28.28%,最大回撤8.32%,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收益表现。
- 最新市场信号特点:
- 多数核心指数如沪深300、上证50、万得全A、中证全指和科创50等展示乐观信号。
- 中证500及中证1000表现中性,显示小盘和成长股的谨慎态度。
- 创业板指及纳斯达克无信号,或表明当前技术模型未检测到明确择时机遇。
- 行业与风格偏好:
- 技术模型偏好大盘股(大小盘轮动模型均推荐大盘)。
- 价值风格相对成长风格得到更多支持(成长VS价值模型偏向价值)。
- 行业方面,如国防军工、电子表现乐观,人形机器人指数维持中性。
- 国际市场与商品:
- 恒生指数、标普500、道琼斯均呈乐观信号。
- 纳斯达克无历史相似片段,未发出积极信号。
- 黄金看多,可能反映对避险资产的适度关注。
综上,该节详解了各指数及细分市场的最新技术择时信号,预示市场整体向好,但存在分化,尤其小盘及成长风格仍需谨慎。[page::0,2]
2.2 DTW择时模型方法论与模型细节
- 核心逻辑:
- 以当前行情序列与历史行情序列的相似度为核心,选取高相似度的历史行情片段。
- 计算这些历史片段未来1日或5日的加权平均涨跌幅及其波动(标准差)。
- 根据平均未来收益与波动,形成相应的交易信号(多、空、中性)。
- 技术创新点:
- 采用动态时间弯曲(DTW)算法替代传统欧氏距离度量;
- DTW具备弹性对齐功能,能够较好校正两条时间序列在时间上的非线性错位及形态差异,避免锁步比较的误匹配。
- 改进算法(如Sakoe-Chiba与Itakura限制)避免传统DTW的“过度弯曲”问题,提高匹配合理性。
- 模型适用性:
- DTW算法更加适合非标准时间点上的价格或成交量序列比对,增强择时准确率。
- 此算法解释了择时策略为何超越传统技术指标和简单相似度匹配策略。
- 示意图:
- 图6展现择时策略流程:当前行情→相似性筛选→历史行情未来表现加权平均→交易信号输出。
- 图7-11分别说明欧氏距离与DTW距离的区别及DTW改进方法细节,强化技术逻辑支撑。[page::4,5]
2.3 外资择时模型解析
- 策略构成:
- 基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新加坡市场)和南方A50ETF(香港市场)两大外资相关资产。
- 通过价差(升贴水)和价格背离指标构建择时信号。
- 两个资产的择时信号复合形成最终外资择时信号。
- 模型意义:
- 利用境外价格发现机制和资金流指向,捕捉外资对A股的配置意图或情绪变化。
- 可看作一种市场情绪和资金面角度上的独立择时信号,规避纯技术面偏差。
- 表现:
- 全样本自2014年12月至2024年底,年化收益18.96%(多空策略)、14.19%(多头策略),最大回撤分别25.69%和17.27%。
- 2024年以来多头策略绝对收益高达28.28%,最大回撤仅8.32%,表现优异。
- 策略特点:
- 盈亏比超过2.5,胜率接近55%,显示信号稳定性。
- 多空策略动态调整仓位,更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 流程图(图12)清晰展示了策略从资产筛选、指标计算、信号成形到复合择时信号的逻辑链条。[page::5,3]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DTW择时模型样本外业绩跟踪(2022.11以来)
- 描述:追踪模型实际投资组合净值与基准沪深300的对比。
- 解读:
- 净值曲线明显跑赢沪深300,从零点起步逐步攀升,总体表现出稳健上升趋势。
- 2023年三季度出现回撤,幅度较大(超过20%),对应宏观政策变动(降准降息等)造成的市场波动。
- 仍保持超额收益优势,表明模型在典型市场环境下具备较好择时能力。
- 联系文本:
- 支撑选股与调仓信号集中在趋势明显时期,说明模型有效捕捉市场趋势。
- 溯源:见[page::2]
图2:2024年以来DTW择时模型信号与业绩
- 描述:示意2024年以来信号切换次数和策略表现。
- 解读:
- 共切换12次,交易频率适中,体现平衡的交易节奏。
- 绝对收益18.45%,超额收益2.64%,交易胜率58.33%,盈亏比高达2.93,表明交易效益较高。
- 联系文本:印证择时模型在2024年仍具备稳定超额收益生成能力。
- 溯源:见[page::2]
图3-4:外资择时模型全样本业绩
- 描述:2014年底至2024年末的外资择时策略累计净值曲线(多空与多头)。
- 解读:
- 多空策略曲线总体稳步上升,虽有回撤但波动较为温和。
- 多头策略净值增长平稳,长期表现优于沪深300基准。
- 联系文本:体现外资择时模型较强的风险调整收益能力和信号稳定性。
- 溯源:见[page::3]
图5:2024年以来外资择时模型样本外表现(多头策略)
- 描述:2024年以来实际跟踪回报与沪深300对比。
- 解读:
- 净值表现远超沪深300,波动控制良好,最大回撤显著低于市场。
- 联系文本:支撑报告中提及高收益低回撤的风险调整表现。
- 溯源:见[page::3]
图6~11:DTW择时模型技术说明图示
- 描述:
- 图6为择时策略流程图,直观说明匹配历史序列并加权计算之步骤。
- 图7、8对比欧式距离与DTW距离的匹配特征,强调DTW弹性对齐优势。
- 图9指出传统DTW存在“病态匹配”问题,图10、11展示改进算法(Sakoe-Chiba和Itakura)边界限制效果,缓解错误匹配风险。
- 解读:
- 突出DTW算法的技术优势,有效提升择时精度与模型稳定性。
- 联系文本:技术细节支持模型的可靠性基础。[page::4,5]
图12:外资择时策略框架图
- 描述:展示外资择时信号从富时中国A50期货和南方A50ETF进入指标计算,再到综合信号形成的流程。
- 解读:
- 体现复合多维信息源的择时思路,提高信号的准确性与多样性。
- 联系文本:给出外资择时模型在本报告中的逻辑结构和数据来源依据。[page::5]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技术择时与信号分析,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讨论,如PE、市盈率或DCF等传统估值方法。组合风格倾向间接反映了基于估值比的风格轮动判断,指出当前大盘与价值股估值吸引力相对更佳,但未给出具体估值参数、目标价或敏感性分析。
---
5. 风险因素评估
- 风险提示:
-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择时模型可能因市场结构变化、政策突然调整或极端事件失效。
- 2023年三季度回撤案例反映模型对突发政策变化的局限性。
- 量价模型对宏观政策敏感度有限,可能延迟反应市场转折。
- 外资择时信号依赖境外市场表现,相关风险包括境外政策、资金流动性变动等。
- 潜在影响:
- 模型失效可能导致择时误判,引起资金配置失误。
- 风格偏好变动可能使市场结构性机会减少。
- 缓解建议:
- 融合多模型信号与宏观基本面判断,避免单一策略依赖。
- 持续跟踪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策略。
整体风险提示充分反映模型局限,强调理性应用和风险管理必要性。[page::1,2,3]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愿景偏向乐观,技术择时信号多指向“看多”,可能对小盘及创业板等部分领域风险敏感度不足。
- 部分指数(创业板指、纳斯达克)无信号,提示模型对某些市场或板块适用性有限,使用者需警惕盲目跟从所有信号。
- 报告强调历史表现优异,但仍保留模型失效风险声明,表现出理性兼顾风险意识。
- 估值以及宏观环境分析相对薄弱,未充分结合基本面因素,导致信号的理论支撑偏向技术面,可能忽视政策、经济周期等变量影响。
- 外资择时模型中复合指标虽丰富,但是否足够及时和准确捕捉境外资金流入流出短期波动,报告未展开明确讨论。
- 报告结尾部分多处免责声明提示信息参考局限和版权保护,用语严谨,体现规范合规的专业写作风格。
以上细节提醒用户合理评估模型信号,注意其可能的盲点及适用边界。[page::5,6]
---
7. 结论性综合
本期【技术择时周报】围绕招商证券自主研发的DTW择时模型以及外资择时模型展开,系统总结当前市场择时信号和未来趋势判断。关键结论如下:
- 市场态度:技术择时模型多数指数信号偏向乐观,多头趋势明显,尤其看好大盘宽基及价值风格,反映市场整体有望延续上涨动力,但小盘成长部分指数谨慎。
- 策略表现:DTW择时模型自2022年起样本外表现稳健,累计收益20%余,表现优于沪深300基准,2024年收益表现稳定,虽然经历政策密集扰动期出现回撤,但总体风险收益特征良好。外资模型长期收益稳定,2024年样本外多头策略收益达到28.28%,最大回撤不足10%,显示出显著的风险管控能力。
- 技术革新:DTW距离及其改进算法有效提升择时模型的相似性匹配精度,克服了传统欧氏距离的绑定局限和“病态匹配”问题,是量价择时的一项重要技术进步。
- 风格轮动:从估值及量价相似性角度看,市场结构偏向大盘与价值,成长及小盘指数信号相对慎重,提示配置上需要关注风格分化。
- 风险提示:模型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短期政策变化和市场非理性波动均可能导致择时信号失真。理性应用和多维信号结合使用尤为重要。
- 图表支持:包括模型绩效曲线、信号变化趋势及算法示意图等均辅证了技术路径和市场判断的学理基础。
综上,该报告结合创新技术择时模型与外资资金流向信号,对2025年下半年第二季度末市场趋势做出积极判断,为投资者提供了系统、科学的择时思路与实战参考,尤其对大盘蓝筹价值板块持积极看好态度。
---
# 备注:本分析基于报告实际内容完成,引用标注遵循原文页码规范。例如,[page::0] 表示观点或数据来源于报告第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