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宏观策略|深度报告】居民存款入市:A股主升的增量资金主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系统梳理了居民存款转向资本市场的过程,指出自2025年7月起居民存款加速入市成为推动A股进入主升阶段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报告分析了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支持、居民存款结构变化及资金流向,结合居民存款搬家、两融余额、新开户等指标验证资金入市路径,同时估算超额存款规模达17万亿。行业方面,业绩牛市阶段推荐消费板块,水牛市阶段建议成长板块,非银金融伴随牛市上涨,为政策驱动下A股持续上涨行情提供了数据支撑和逻辑解释 [page::0][page::2][page::4][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速读内容
1. 宏观与政策环境演变 [page::2][page::3][page::5][page::6]
- 2022/8-2024/8,经济步入内生性低通胀周期,PPI与M1均下滑导致股市承压,预防性存款高企,居民资金“不转”,银行理财规模明显缩量。
- 政策频繁降准降息,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地产政策多次松绑,开始激活资金活跃度。
- 2024/9-2025/6,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财政和地产政策加码,M2-M1剪刀差收窄,资金活跃度回升,居民存款逐步正常化,固收+产品和黄金配置增长。
2. 资金结构变化与A股行情关系 [page::7][page::9][page::10]
- 2025年7月起居民存款出现负增长,非银存款大幅增加,表现为存款“搬家”现象,显著增加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
- 资金流动性提升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A股赚钱效应增强,成交额和换手率同步上升。
- 居民资金路径体现为两融余额和机构新开户数量激增,私募基金和银行理财规模稳步攀升,险资和公募基金均维持增配趋势。

3. 居民超额存款估算与A股上行空间 [page::12][page::13]
| 估算方法 | 超额存款规模(万亿) |
|-------------------|-----------------------|
| 基于住户存款复合增速 | 15.5 |
| 基于M2同比测算 | 19.4 |
| 平均值 | 17.4 |
- 居民存款超额部分自2022年开始明显增长,累计达到17万亿以上,为A股牛市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 多维度估算显示,当前股债风险溢价、融资参与度、成交量相比历史牛市仍有较大上行空间,表明A股仍处牛市主升阶段中段。
4. A股主升行情特征与行业配置建议 [page::10][page::14]
- A股主升多伴随债券市场调整,历史主升行情呈现业绩牛债熊或水牛债盘整形态。
- 行业配置上,业绩牛阶段终端消费板块表现优异,水牛行情成长板块表现强势,非银金融板块常伴随牛市上涨。
- 2013-2015年主升阶段体现大盘向小盘切换,金融先行后被成长板块接力,行业轮动明显。
深度阅读
华鑫宏观策略深度报告分析 —— 居民存款入市:A股主升的增量资金主力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居民存款入市:A股主升的增量资金主力》
- 作者: 杨芹芹、卫正
- 发布机构: 华鑫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1日
- 研究主题: 宏观经济背景下居民存款流向与A股市场主升阶段资金动向及行业投资策略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基于宏观经济资金流动视角,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居民存款的行为变化及其对A股牛市不同阶段的影响,指出2025年7月以来,居民存款快速“搬家”进入股市,是当前A股主升阶段的增量资金主力。结合货币供应数据(M1、M2等)、资金配置偏好、股债比价等指标,报告推断当前A股仍处于牛市中段的主升阶段,提出机构加速开设股票账户,私募资金管理规模和保险资金增配态势明显,配合居民资金入市,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换手率和成交额同步上升,支撑A股上涨空间。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结构与内容框架
报告主要结构分为:
- 预防性储蓄与债券独秀期(2022/8-2024/8)
2. 存款正常化与股债平衡期(2024/9-2025/6)
- 居民存款入市与A股主升期(2025/7至今)
每一阶段配合宏观经济背景、政策响应、居民行为及资产表现展开深度分析。通过宏观中观数据与股债市场表现结合,勾勒出完整资金流动脉络及投资逻辑。
---
2.2 第一阶段:预防性储蓄与债券独秀(2022/8-2024/8)
宏观背景与资金行为:
- 受疫情后供需重新平衡及经济转弱影响,PPI与M1持续下滑,进入内生低通胀周期。2022年10月PPI(PP1)转负增,货币流动性收紧,居民存款出现预防性上升,资金择机提前还贷,居民理财资金萎缩,债券市场成为资金避风港。
- 政策层面实行多轮降准(4次共125bp),降息3次(30bp),加上财政政策税费减免及地方政府稳债措施,地产政策逐渐松绑,缓解部分经济压力。
- 居民端面对资产荒和信心不足,大幅增加预防性存款,银行理财与股市资金缩水,居民提前还贷带来住房杠杆下降。
重要图表解读:
- PPI与M1降速图表显示通胀指标及狭义货币增长率双双下滑,2022年始进入负增长阴影;
- 降准降息时间表清晰呈现政策宽松力度及房地产相关政策发力点;
- 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图反映理财产品规模显著缩水,居民资金主要回流存款账户;
- 居民存款绝对额与增长率图显示居民存款显著上升,悲观预期明显;
- 居民提前还贷节奏与房价指数变动同步,反映居民去杠杆趋势。
资产表现:债券收益率下行推高纯债价格,由债市向REITs等类债资产扩散,资金配置相对股票更倾向债券防御性资产,A股除少数红利及微盘表现外整体走弱,投资风格偏防御与稳定。[page::2,3,4]
---
2.3 第二阶段:存款正常化与股债平衡(2024/9-2025/6)
宏观背景演进:
- 经济震荡回稳,CPI触底后回升,PPI负增幅收窄,M1和M2同比转正增长,M2-M1剪刀差收窄,资金活跃度明显回升,经济活动边际改善。
- 货币政策由宽松向适度宽松转变,降准降息力度有所减弱但持续发力,财政政策加码旺投资促消费,地产政策明确“止跌回稳”,限购与首付政策松绑明显。
- 居民端存款增长速度减缓但恢复正常化趋势,银行理财逐步恢复规模,风险偏好开始回升。
资产结构变化及市场表现:
- 固收+产品配资规模显著放大,黄金由避险货币政策引发的溢价走阔,配置价值明显提升;
- A股表现转换为哑铃策略:价值端红利和高股息银行股逐步缩圈,小微盘及科技成长股崛起,成长风格领先金融,稳定风格仍占优。
图表数据展现了:
- 股债收益比较显示债券收益率与股票估值的动态变化,资金向类债及成长两端分化流动;
- 两融余额及新开户数激增表现资金流入股市的活跃度提升,机构开户增速领先,暗示机构投资者加码市场。
居民存款逐步从防御性悲观转向正常及积极配置,存款增速下滑伴随资金向非银行理财产品和股市转移的特征。[page::5,6,7]
---
2.4 第三阶段:居民存款入市与A股主升(2025/7至今)
宏观特征与市场表现:
- M1同比增速加快,PPI降幅收窄并趋于平稳,M2-M1剪刀差持续收窄,显示实体流动性增强与资金活化。
- 7月信贷数据体现居民存款减少约1.11万亿,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明显,居民资金流入股市带来成交量及换手率同步水涨船高。
- 风险偏好指数及股债估值比价指标显示市场偏向股票,“股债跷跷板效应”突出,股市赚钱效应增强,是提升风险资产配置的主要动因。
投资者动能:
- 机构与个人新开户及两融余额持续增长,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回升,保险资金加速入市且调整股债配置比,公募资金止盈减弱,新基金发行量提升,整体市场增量资金明显。
交易逻辑及历史复盘:
- 居民存款余额与A股市值比率拐点通常领先牛市主升阶段4个月,当前数据亦显示居民资金已进入股票市场,推动股市上涨。
- 以往主升行情常伴债券市场调整,出现“业绩牛债熊”或“水牛债震荡”格局,当前市场情况符合历史规律。
居民“超额存款”估算及A股上行空间:
- 自2022年起居民存款相较正常基线存在15至19万亿元超额部分,平均约17.4万亿元,这部分流动性潜在转入市场。
- 结合股债风险溢价、融资买入比重、成交额市值比、居民资金动向五种方法综合估算,当前A股仍处于牛市主升中段,估值及资金面均有上升空间。
行业投资建议:
- 业绩牛主升阶段消费类优于成长类,重点行业含食品饮料、家电等终端消费,水牛行情则成长板块主导,科技电子表现强劲;
- 非银金融板块多次伴随着牛市表现优异;
- 2013-2015年水牛行情复盘显示大盘先领跑转向小盘,前期金融风格领先后期成长接力。
图表数据详尽展示了资金从居民存款超额部分流向股票市场,融资余额、新开户数量、私募资金规模变化以及险资和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动向,构成多层资金入市的系统性支持。[page::8,9,10,11,12,13,14]
---
三、图表深度解读(精选)
- 图 1:2022-2025年PPI、CPI及M1、M2同比变化
展现通缩及流动性阶段性变化,PPI持续负增长明显拖累企业盈利预期,M1流动性回升后股市迎来上涨启动信号。[page::2,5]
- 图 2:降准降息及房地产政策松绑节点时间表
多项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作用,目标明确支持房地产市场回稳和经济企稳,为资金流入股市营造宏观环境。[page::3,6]
- 图 3:居民存款增长与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变动趋势
反映居民流入预防性存款高峰及复苏,理财余额波动显示投资风险偏好变化,反衬资金转向股市背景。[page::3,6]
- 图 4:债券相对股市配置优势及资金分布向REITs和固收+扩散
资本市场避险偏好与资产荒背景显现,债券与股市表现分化结构带动资金多样化配置。
A股微盘与红利股表现领先,资金偏好偏防御性。[page::4]
- 图 5: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流向变化,成交量与换手率同步上涨
清晰呈现居民资金“搬家”趋势,非银存款增长及资金入市带动市场成交活跃。[page::9]
- 图 6:股债风险溢价及融资买入占比等指标测算A股处于牛市主升阶段
多项指标均显示股票市场仍具上涨空间,居民"超额存款"作为牛市增量的关键资金池。[page::10,13]
- 图 7:资金进入股市路径示意:两融余额/新开户/私募及机构加仓
资金流动路径明晰,机构投资者活跃度大幅提升,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回升,更加支撑A股中长期趋势。[page::11]
- 图 8:险资、公募基金资产配置动向及企稳信号
保险资金加速入市趋势、偏股型公募基金回暖,ETF止盈放缓,形成资金“二次入市”推动力。[page::12]
- 图 9:行业涨幅与结构演变,业绩牛阶段消费优,水牛阶段成长领跑
行业轮动与投资风格演化提示投资重点区分,结合历史趋势,推荐适时配置消费、成长及非银金融板块。[page::14]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没有单独采用传统DCF等估值模型,更多通过市场估值指标与资金流动数据综合研判:
- 股债性价比模型—借助万得全A指数与10年国债利率间风险溢价作为估值区间指标,发现当前估值尚有上升空间。
- 融资买入资金占比—融资买入额占成交比反映杠杆资金催化上涨潜力,当前低于2015年及2021年极值。
- 成交额/市值比—反映市场活跃度,低于历史高点,亦指示市场存在扩容可能。
报告综合以上多指标(含居民“超额存款”)推算,确认A股处于牛市中段主升阶段,具备进一步上涨潜力,行业投资策略与资金流同步推进。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在正文中未详述风险专章,但隐含风险包括:
- 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简要提及)对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构成压制。
- 降息幅度或货币政策调整不及预期,影响经济增速与资金活跃度。
- 地产市场反弹力度可能弱于预期,影响居民杠杆和消费信心。
- 居民投资信心依赖于宏观经济与股市赚钱效应持续,任何盈利预期回落可能逆转资金流向。
- 市场流动性风险及估值泡沫风险需警惕。
报告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隐含假设经济稳步回升、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政策支持持续,偏乐观地认为居民存款“搬家入市”趋势将保持。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尽管报告详实严谨,以下细节值得关注:
- 估算具体“超额存款”规模依据相对宏观,未充分体现居民财富在其他资产(如房地产、海外资产配置)变化的作用,可能高估流入股市的资金量。
- 资金流入股市的效率和持续性假设较为乐观,未针对潜在突发宏观风险或国际经济环境变化预留充足敏感性分析。
- 行业轮动及投资策略建议多依赖历史牛市案例,历史延续性虽高,但不排除新周期产生结构性差异。
- 对于机构和个人资金流入路径,尚缺乏更深层定性分析,如居民行为心理、投资经验等因素影响。
- 风险章节相对简略,未能涵盖流动性风险、市场波动风险等突发事件影响。
总体而言,报告以客观数据和历史复盘为主,偏向积极判断且未明显出现内部矛盾,逻辑自洽。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与历史对比,系统揭示了居民存款自2022年以来因经济低迷、资产荒、信心不足逐步累计的“超额存款”,并在2025年7月宏观环境回暖、股市赚钱效应明显提升背景下,居民资金快速“搬家”进入股票市场,成为推动A股牛市主升阶段的关键增量资金。
报告清晰描绘了2022年至今三个资金行为阶段:
- 预防性存款为主、债券独秀(预防期),投资者避险情绪高企,股市弱势,资金偏向债市和类债资产,居民提前去杠杆;
- 存款正常化、股债平衡阶段,风险偏好回升,政策持续发力,居民存款增速放缓,股市开始分化走强,资金配置转趋多元;
- 居民存款入市、A股主升阶段,M1增强,存款结构变化显著,居民存款减少非银增多,融资买入、机构开户升温,私募和险资显著加仓,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市场风险偏好高企,成交活跃,带动A股进入主升行情。
数据图表充分支持以上结论,资金流动轨迹、风险溢价指标、行业表现、政策组合共同验证当前行情处于牛市主升集中期。行业层面,报告建议在业绩牛主升阶段重视终端消费板块,水牛行情侧重成长科技,金融非银板块作为稳健伴随行业表现优异,体现典型的“股市哑铃策略”配置。
总体立场:基于详实宏观与资金面数据,报告展现积极看多A股牛市中段主升行情的态度,强调居民存款入市作为主要增量资金力量,将持续驱动市场上涨动力。
---
图表示意(部分示例)





---
总结
本报告以居民存款为视角,创新解读A股主升阶段资金流动的内在动力,从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居民行为到资金结构、金融机构动态,建构出一个系统完整的资金流入股市路径。通过丰富的图表数据佐证,报告指出2025年阶段股市正处主升阶段,居民存款入市成为最大的增量资金主力,市场继续上升空间充足。投资战略上强调“业绩牛主升看消费,水牛看成长,非银板块多伴随”,并建议关注资金活跃度、新开户增长及机构参与度对行情持续性的支持。
---
溯源标注示例: 本文多处内容引用资料来源均附带页码标注,如[page::2,3],[page::9],[page::10,11]...[page::14]等,确保分析可追踪。[page::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