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fluence of air content in water on ultrasonic cavitation field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通过水中空气含量的控制,采用水听器测量超声清洗槽内超声空化场的强度分布,结合功率谱分析技术,发现脱气过程显著提高了空化强度和空间范围,且空气含量存在最佳区间(3.17-5.02 mg/L)使空化效果和均匀性最佳,为声化学研究提供了指导依据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速读内容
超声空化的空气含量影响 [page::0][page::1]

- 气泡内溶解气体是影响空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设计了不同脱气方法测量空气含量对空化场的影响。
- 脱气过程采用煮沸及真空过滤两种方法以降低水中气含量。
脱气水体与自来水空化现象对比 [page::2]

- 自来水中出现大量可见气泡,而脱气水中无明显气泡,脱气水空化更强烈,水位波动更大。
功率谱分析对比自来水与脱气水 [page::2]


- 脱气水功率谱二次谐波和亚谐波增强,连续谱拟合面积扩大,说明稳定及瞬态空化效应均提升。
- 真空过滤水的空化谱与煮沸水类似,确认气体含量降低是提升因素。
空化场空间分布差异 [page::3][page::4]


- 空化能量以带状分布形式存在,煮沸水内空化区更分散且强度远大于自来水,更集中靠近换能器的自来水空化强度局限。
- 自来水中气泡存在导致声波传播受阻,降低空化强度。
氧气含量与空化强度及均匀性的关系 [page::4]


| 氧气含量(mg/L) | 非线性能量强度 (En) | 基波能量 (Ebasic) | 总能量 (Etotal) |
|----------------|---------------------|------------------|----------------|
| 约7.3 | 较低 | 较低 | 较低 |
| 4.32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 3.17 - 5.02 | 高 | 高 | 高 |
- 氧气含量中等时空化强度及均匀性达到最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空化强度和均匀性。
- 气体过低导致空化核减少,空化效应略降。
空化物理机制简析及结论 [page::5]
- 气体压力增加导致泡内最大压力减少,减弱空化强度(公式证明)。
- 脱气显著提升超声空化强度与范围,氧气最优区间确定为3.17-5.02 mg/L,提供声化学研究及应用指导。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The influence of air content in water on ultrasonic cavitation field》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 The influence of air content in water on ultrasonic cavitation field
- 作者及机构: Liyan Liu, Yang Yang, Penghong Liu, Wei Tan,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发布时间: 收稿于2013年8月27日,接受于2013年10月10日,在线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 研究主题: 探讨水中溶解气体(尤其是空气含量)对超声空化场分布的影响
- 核心论点: 气体含量是影响超声空化显著的关键因素。通过使用液相气体含量的测量和超声清洗罐中声场分布的实验数据,本研究发现脱气(去除溶解气体)水中的空化强度分布较自来水优异,脱气过程显著提升了空化效应的强度和空间范围。特别地,气体含量的变化显著影响空化场的整体分布,为超声化学反应提供了理论指导。
- 报告传达的主要信息: 减少水中气体含量到一定阈值可增强空化现象,而过低的气体含量则因缺乏空化核而弱化空化效果。最佳空化强度及均匀性出现在中等溶解气体水平区域(大约氧含量3.17-5.02 mg/L)[page::0,1,2,3,4,5]。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部分
- 关键论点:超声空化为气泡动态过程,气泡振荡、膨胀和高速坍塌产生高温高压瞬间,有利于开展难以实现的激烈化学反应。空化效应的强弱受声能密度、频率、介质温度、粘度、表面张力及溶解气体等多个因素影响。溶解气体尤其对空化气泡性质与反应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声致发光(sonoluminescence)现象与单/多气泡层面,对宏观空化场整体分布关注较少,限制了超声化学反应器设计和优化。
- 推理依据:引用了多篇前人文献强调该领域研究现状与不足,并提出本文旨在提供溶解气体对空化场分布影响的定量研究,满足超声化学相关应用的需求[page::0]。
2.2 材料与方法(章节2)
- 测量溶解氧内容: 利用上海INESA生产的便携式溶解氧仪(型号JPBJ-608),通过电化学极谱法测定水中氧含量。详述了仪器基本参数及校准要求(极化、零点、满量程、压力及盐度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 气体脱除方法:采用沸腾脱气法(将水煮沸后密封冷却,蒸汽替代空气,避免空气重新溶解)及真空过滤法(利用微孔膜$\phi = 0.22 \mu m$和约$0.085 \mu Pa$真空泵对水脱气),通过测量脱气前后氧含量控制气体含量差异。
- 超声空化场测量:使用RESON TC4040水听器采集声信号,配合带宽150 MHz数字示波器进行数据采集。布置两只对称5 cm直径压电换能器于清洗罐底部(图1(b)),采用MATLAB基于Liang等人提出的功率谱分析方法,将总声能分为线性能和非线性能,两者之差即近似表示空化能量。中频区域$f0\pm 2.5 kHz$内积分代表线性成分能量。通过频谱中连续噪声谱和谱线分解,达成定量化空化场的测定。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空间中空化非线性能量分布可视化。
- 推理与假设:基于能量分解,非线性能量主要来源于空化过程,线性能量代表基波传播。因此非线性能量可视为空化效应强度的定量近似指标[page::0,1]。
2.3 实验现象及功率谱分析(章节3.1,3.2)
- 实验现象描述: 超声作用下,自来水中观察见大规模可见气泡,气泡从罐底和壁面产生,因浮力和Bjerknes力聚集于波节,然后合并成长大气泡浮向水面后破裂。(图3,图4说明气泡在水中运动规律)
- 对比脱气水:在完全脱气水样中观察不到可见气泡,但水面波动更为剧烈,说明脱气水中气泡微小更不易被肉眼察觉。
- 功率谱分析:
- 在自来水功率谱(图5)中,基波及其高次谐波特征清晰,连续谱拟合较弱。
- 脱气水功率谱(图6)显示二次谐波幅值增大,更多分数谐波($3f0/2,5f0/2,7f0/2$)出现,以及拟合连续谱面积增大,代表空化稳定性与瞬时空化均增强。
- 真空过滤水功率谱与沸腾脱气水相似,确认气体含量减少是促进空化的主要因素。
- 结论:气体减少提高空化效果,使空化表现更明显,稳定和瞬时空化均得到增强[page::2]。
2.4 空化场整体分布(章节3.3)
- 测点分布及测量:按照图1(c)网格布置,在水平方向测量四分之一区域,垂直Z方向间距5 mm,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绘制非线性能量的空化场空间分布。
- 分布特点:
- 自来水中空化能带状分布更靠近换能器,空化气泡聚集且在空间分布较集中。
- 脱气水中空化区更分散且强度持续较高,尤其远离换能器处空化效果仍明显,表明脱气有助于能量传递和空化范围扩展。
- 气体超饱和的负面影响:高气泡密度导致声波传播受阻,因散射和非线性衰减增加,造成有效能量波幅下降。
- 气泡类型影响:多气泡含气会形成气态空化泡,膨胀和塌陷能量弱于蒸汽空化泡。此外气体向蒸汽泡的扩散降低塌陷冲击力,削弱空化强度。
- 空化泡内最大压力模型:通过假设绝热过程和气体比热比$\gamma=1.33$,最大泡内压力$P{max}$与外界压力$Pm$关系为$P{max}\sim Pm^4 P0^{-3}$,其中$P0 = Pg + P\nu$,气体压力$P_g$越大,泡内最大压力减小,空化强度减弱。
- 结论:高气体含量对空化形成不利,脱气能强化空化强度和分布范围[page::3,4]。
2.5 气体含量对空化的具体影响(章节3.4)
- 方法:通过混合沸腾水和自来水制备不同氧含量的水样,测定整体空化非线性能量平均值。
- 结果(图9):
- 空化能随着溶氧含量降低而上升,最高点在氧含量约4.32 mg/L处。
- 继续降低气体含量后空化能略微下降,说明气体含量过低时空化核减少,空化强度下降。
- 均匀性分析(图10):
- 利用不同位置测点空化能的标准差评估声场均匀性。
- 空气含量过高或过低均导致均匀性下降,中间范围(约3.17-5.02 mg/L)均匀性最佳,对应空化能强度也较高。
- 机制说明:溶解气体作为空化核的来源,适量气体促进空化核生成,太少则使泡核稀缺,空化受限;太多导致泡间互相干扰,降低空化强度。
- 结论:存在一个最佳气体含量区间,兼顾空化强度与均匀性,约3.17-5.02 mg/L[page::4]。
2.6 结论部分
- 总结:
- 通过功率谱和非线性能量分布的对比,证明脱气显著提升了超声空化效应,无论是强度还是空间范围。
- 气体含量的适度下降促进空化增强,降低至一定阈值后因空化核减少稍有弱化。
- 优化气体含量为氧3.17至5.02 mg/L,既有高强度又具良好均匀性,有助于提高超声化学反应效率。
- 应用价值:为超声化学实验设计提供了气体含量优化的新思路,有望驱动更高效的反应器设计与操作优化[page::5]。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表1 便携溶解氧仪特性(页1)
- 描述:列出JPBJ-608溶解氧仪的测量范围(0-19.99 mg/L)、自动温度补偿范围(0-40℃)、基本误差±0.3 mg/L等关键性能参数,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
- 意义:证明测量工具满足实验所需精度,为后续氧含量调控实验提供可靠基础。
3.2 图1 超声测量装置示意图(页1)
- 描述:示意图(a)显示水听器和示波器配置及清洗罐,(b)标注两个5 cm换能器坐标位置,(c)展示测量点网格分布。
- 解读:实验设计合理安排网格采集数据,覆盖空间局部区域以实现三维空化场重建,确保数据全面且分辨率较高。
3.3 图2 谱分析流程图(页1)
- 描述:显示测得波形经Welch方法计算功率谱,功率谱积分分总能量为线性及非线性能量。非线性能量区分为介质非线性及空化能量。
- 分析:阐明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从声信号获取到空化量化的全过程,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数据可信度。
3.4 图3 超声下气泡形态对比(页2)
- 描述:(a)自来水中可见大气泡明显,(b)脱气水中无肉眼可见气泡。
- 意义:直观反映溶解气体对气泡行为的影响,为后续功率谱和空化分布差异提供视觉证据。
3.5 图4-6 功率谱对比(页2)
- 图5(自来水): 功率谱峰值合理但较低,连续谱拟合范围小。
- 图6 (a)(b)(脱气水): 谱线含多分数谐波,基波二次谐波增强,连续谱拟合幅度大幅提升,显示空化增强。
- 解读:脱气使空化过程更活跃、非线性特征增强,空化规模和强度均提升。
3.6 图7-8 空化分布热力图(页3-4)
- 内容:分别在二维剖面(Y=60 mm,X=70 mm)对比自来水与脱气水非线性能量分布。
- 趋势:自来水中空化热区集中且靠近底部换能器,脱气水空化区显著扩散且强度更均匀,远端仍保有较强空化表现。
- 意义:脱气优化空化范围和强度,有效提升声场空间利用率。
3.7 图9 氧含量对平均能量影响(页4)
- 结果:能量曲线(非线性能En,基波能Ebasic,及总能Etotal)随氧含量减少先上升,在4.32 mg/L附近达到峰值后略降。
- 说明:确定了空化强度与氧气含量的非线性关系,支持气泡核数量与空化效应的耦合机制。
3.8 图10 氧含量对声场均匀性的影响(页4)
- 趋势:标准差代表均匀性,氧含量中间区间(3.17和5.02 mg/L)最优,过高或过低均增加不均匀性。
- 解释:均匀空化需匹配适宜溶解气体水平,均匀性差异可能影响超声化学效率和均一性。
---
4. 估值分析
本文无具体财务估值或经济分析,略过。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潜在风险未明确列出,但基于研究内容,可推断如下几方面风险因素:
- 测量仪器误差及校准不充分可能影响氧含量和功率谱测定准确性。
- 空化过程复杂、多参数影响,单一气体参数优化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实际工况。
- 气泡行为受环境扰动影响较大,易受实验条件微小变动影响。
- 论文内部提及多次校准及稳态平衡措施以缓解测量误差风险。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优点:
- 实验设计合理,装置标注详尽,结合物理机制阐述机理。
- 精细的功率谱能量分解方法和三维可视化填补了定量空化分布研究的空白。
- 实验数据包括多种脱气方式强化结果的可靠性。
- 局限及疑点:
- 氧含量与溶解空气含量近似等同,未考察其他溶解气体成分影响。
- 空化泡动态未用高速影像等手段直接验证,主要以声学非线性信号间接推断。
- 空化核形成机理较复杂,研究假设气体核与蒸汽核比例随氧含量变化,但未能直接测定核的数量与性质。
- 研究只涉及单频20 kHz超声,未涵盖其他频率和功率对气体影响的复杂性。
- 结果存在阈值且转折点(4.32 mg/L)未深入讨论其普适性及物理背景。
---
7. 结论性综合
本研究系统定量表征了水中溶解气体(空气)含量对超声空化场的影响,核心发现如下:
- 气体含量对空化分布与强度的双重作用:高气体含量使大量大气泡生成,导致声波传播受阻和气泡塌陷能量减弱,自来水中的空化气泡偏大且集中;脱气水中气泡更微小,声场非线性能量显著增加,空化强度和空间范围拓展,体现了脱气对空化强化的积极作用。
- 空化强度的最佳气体含量区间:通过混合不同气体含量的水样,发现在氧含量约4.32 mg/L处空化强度最高,过多或过少均不利;均匀性分析显示3.17-5.02 mg/L的氧含量范围为空化场均匀性最佳区间,兼顾空化强度和均匀性。
- 实验设计科学,数据处理严谨:采用高灵敏水听器、高带宽示波器,结合MATLAB功率谱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实证了空化能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和应用指导意义。
- 理论机制合理,物理模型解释:引用绝热膨胀与坍塌理论,阐述气体压力增加导致泡内最大压力降低,从物理层面支持实验观察。
- 应用价值显著:结果为优化超声清洗及超声化学反应参数、设计空化反应器提供了具体的气体含量范围建议,向实现高效均匀的超声空化过程迈出重要一步[page::0-5]。
综上所述,本文不仅丰富了超声空化机制的认知,且为控制溶解气体实现理想空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在超声化学及相关技术领域广泛关注和应用。
---
参考文献标注
文内引用根据页面标识分别列于[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
总体评价
本文从实验设计、测量精度到数据分析均具备较高水准,通过细致的对比实验揭示了气体含量对空化场的深刻影响,既补足了前人在整体空化场分布研究的不足,同时结合理论阐释提高了科学说服力。稍显不足是应用场景单一,未来需进一步拓展多频、多功率和多溶解气体系的空化场研究,以完善结论的普适性。
---
图片索引
- 图1: 超声装置示意图
- 图2: 谱分析流程

- 图3: 超声作用下气泡对比
- 图4: 气泡运动示意

- 图5: 自来水功率谱
- 图6: 脱气水功率谱

- 图7: XZ剖面空化场分布(Y=60mm)
- 图8: YZ剖面空化场分布(X=70mm)

- 图9: 平均能量与氧含量关系
- 图10: 声场均匀性与氧含量关系

---
(全文字数累计超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