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固态电池正进入从0到1 固态电池行业系列之五:行业跟踪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展,重点分析政策推进、应用场景及市场空间,预计2030年全球出货量将达614.1GWh。头部企业中试样品陆续落地,技术迭代加速,产业化进程有望提升,为锂电新能源车、航空及机器人领域提供安全高能量密度动力解决方案,行业进入从0到1阶段 [page::0].

速读内容


政策驱动固态电池产业提速 [page::0]

  • 2020年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重点支持固态动力电池研发与产业化。

- 2024至2025年,多项工信部政策发布,推动固态电池安全标准和产业体系建设。
  • 地方政府如上海、珠海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中央+地方双轮驱动的支持格局。


全固态电池应用场景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page::0]

  • 新能源汽车中,固态电池提升续航和快充性能,且安全性能显著提升。

- 低空飞行器(eVTOL)需求三高一快特性,完全契合固态电池优势。
  • 人形机器人场景中对高能量密度及安全性的需求将驱动市场扩张。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测达614.1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

头部企业中试及量产推进,技术迭代持续增强 [page::0]

  • 比亚迪2024年下线60Ah全固态电池中试样品,2027年计划启动批量示范装车。

- 国轩高科建成0.2GWh产能中试线,电芯能量密度达350Wh/kg,开始装车测试。
  • 产业化加速有望吸引更多企业布局,固态电池产品技术持续优化迭代。


风险提示 [page::0]

  • 新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产业化节奏。

- 产业链配套及成本控制等环节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规模化推广。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全固态电池正进入从0到1》行业跟踪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1.1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标题:《全固态电池正进入从0到1 固态电池行业系列之五:行业跟踪报告》

- 发布日期:2025年6月23日
  • 发布时间:2025年6月24日 22:10(上海时间)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 作者:徐强、牟俊宇(分析师),李依雯(研究助理)

- 研究对象:全固态电池产业,涉及技术进展、政策环境、产业链布局、市场前景与风险分析。

1.2 报告核心论点与投资建议


  • 核心论点

报告强调全固态电池技术正逐步从“无”到“有”发展,受益于政策利好和技术突破,产业化步伐加快。随着中试线建设落地与头部企业示范投产,固态电池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产品技术持续迭代推动应用场景拓展。
  • 投资建议

看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重点关注产业链上的电池端、设备端及材料端三方面企业。
  • 报告结论: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构成全固态电池成长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但仍存在新技术进展以及产业化节奏的风险。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读与政策环境分析


  • 关键论点

2020年以来,国家层面持续发布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的政策,特别针对固态电池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2024年和2025年间,工信部牵头多项具体政策出台,如安全标准变更(电池不燃不爆强制执行)、标准体系建设、资金投入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使固态电池从技术研发逐渐走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page::0]
  • 逻辑支撑与假设

政策驱动是产业成长最重要的外部变量,报告将政策发布的时间节点及内容详述,佐证产业加速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中长期规划(至2035年)、资金投入的量级(约60亿元)、明确的安全法规实行时间表(2026年7月)共同构建了坚实且多层次的政策支持框架。
  • 重要数据点

- 6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
- 2027年实现小规模装车示范
- 2026年7月新的安全法规生效
  • 意义

明确的政策推动减少了技术不确定性与市场培育障碍,为企业投入和资本市场投资提供信心。

2.2 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 关键论点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优势,适配新能源汽车、低空航空(eVTOL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多场景需求,彰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 分析支撑

- 新能源汽车领域,续航和充电速度是核心竞争点,固态电池较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优势显著。
- 低空航空动力电池要求严格的安全性和轻量化,报告指出固态电池“三高一快”特性(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快充)满足这一细分市场需求。
- 人形机器人由于对便携性和安全性的高度要求,固态电池可能成为主流能量来源。
  • 市场预测

由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14.1GWh,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此数据体现该领域的飞速扩张潜力。

2.3 产业进展与技术领先企业动态


  • 关键论点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中试线的落地使得产品进入持续迭代期。头部企业比亚迪与国轩高科已经实现中试样品下线与中试线产能建设,正积极推进批量示范装车和未来量产。
  • 具体进展

- 比亚迪60Ah全固态电池样品于2024下半年下线,量产规划目标2027年,预计2030年实现规模上车。
- 国轩高科建成0.2GWh中试线,电芯能量密度达350Wh/kg,已启动装车测试。
  • 逻辑与推断

报告认为该领先企业的产业投入和示范应用将带来抢占制高点的机会,促进更大数量企业和资本入局,形成产业良性迭代与升级。[page::0]

2.4 风险提示


  • 新技术研发进展低于预期

- 产业化进程受限或延后
  • 这些风险均可能影响投资回报和产业发展节奏,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技术突破和政策落实情况。


---

三、图表与数据解读



由于当前提供的报告文本中未明确带有实际图表或表格内容,以下对提及数据和趋势做出重点解读说明:

3.1 政策与资金投入时间线(隐含逻辑图)


  • 从2020年至2025年,政策频次和力度明显增强,形成了政策推动的“阶梯式”提升,有助于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应用进程。

- 60亿元资金投入和2027年示范装车节点是时间节点上的关键里程碑。

3.2 产业应用场景分析数据


  • 出货量预测(614.1GWh)与市场规模(2500亿元)展现了固态电池产业空间巨大且未来需求刚性。

- 技术参数:
- 比亚迪60Ah电芯代表电池容量规格,中试样品的出现代表技术成熟度跃升。
- 国轩高科中试线产能0.2GWh和350Wh/kg能量密度显示出短期产业化能力和技术水平。
  • 这些数据均支撑了报告关于固态电池进入产品迭代期的主要论点。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中并未提供具体估值模型或目标价,但其投资建议隐含了对产业链相关公司价值提升的期待。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成功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扩展将驱动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

若使用估值方法,可能会在未来考虑以下角度:
  • DCF模型:基于未来出货量及市场规模预测,结合毛利率和资本开支估算自由现金流,折现至现值。

- 可比公司分析法:选择同类锂电池相关企业,基于EV/EBITDA或P/E倍数确定目标估值。
  • 报告所述的中试规划、量产时间窗口和技术指标将是估值敏感参数。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新技术研发速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产业化延迟,进而使投资回报周期拉长。

- 相关政策调整或执行力度不足,会影响资金支持力度和市场推广节奏。
  • 产能扩建与产品质量验证的挑战,特别是在早期中试到量产的转换过程中。

- 市场接受度与产业链协同风险,固态电池虽技术领先,终端需求和上游原材料供应也是关键变量。
  • 报告未详细讨论缓解措施,但从政策和产业链多个层级的推动可视为一定的风险缓释。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乐观偏差:报告整体持积极态度,对政策和技术进步前景充满信心,但实际技术和产业化路径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尤其在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和生产工艺上,技术壁垒极高。

- 时间节点假设较为乐观:如2027年实现装车示范、2030年大规模量产依赖多方因素同步推进,存在延期可能。
  • 风险提示篇幅简短,对潜在技术失败、资本市场波动或全球产业链变动等风险未充分展开论述。

- 缺少详尽的财务数据与估值模型限制了投资决策的深度。
  • 报告未披露更多关于产业链设备端和材料端的具体企业案例,或对国外竞争格局的评估。

- 报告中“头部企业落子”吸引企业入局的观点较为直观,缺乏对可能竞争格局洗牌和技术路径多元化风险的分析。

---

七、结论性综合



国泰海通证券出具的这份全固态电池行业跟踪报告,围绕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三个核心维度,对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成长路径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政策利好贯穿始终,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面支持为产业落地提供保障。

企业层面,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作为行业领军者,已经实现中试样品下线和中试线建设,这标志产业化进入从概念到示范应用的关键阶段。报告特别强调,固态电池的“三高一快”性能让其具备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等多重应用场景的开拓条件,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产业化进程加快,仍需警惕新技术未达预期和产业化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报告采用大量政策解读和企业动态披露,构成其正面逻辑的核心支撑,但缺乏更深入的财务估值及风险缓释分析。

整体而言,报告立场积极,建议关注全固态电池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电池端、设备端、材料端),把握技术迭代和中试转量产的投资机会。[page::0] [page::1]

---

注释



由于报告节选提供的内容不包含具体表格或图片,本文以纯文本形式解析核心数据与论点。未来报告全文获取后,可配合图表展开展示数据变化趋势及行业指标的可视化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