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基金投资策略优选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入分析新能源行业细分领域及对应基金,梳理行业指数估值与基金持仓特征,重点对主动型与被动型新能源基金的业绩表现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横向对比。报告推荐新华鑫动力A、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等表现突出主动基金,强调新能源行业长期增长潜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领域的快速发展,并通过大量图表展现基金规模、仓位、持股集中度及业绩多维度分析,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新能源基金筛选指引[page::0][page::5][page::8][page::13][page::16][page::18][page::25].

速读内容


新能源行业多元细分及估值分化显著 [page::3][page::4]

  • 新能源行业包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风电、核电等多个细分产业,覆盖243只成分股。

- 14只指数为新能源基金跟踪基准,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被追踪基金最多,估值普遍在40倍左右,核电估值最高超过100倍。
  • 指数行业权重差异显著,电池和光伏板块权重较高,细分指数行业配置更集中。


新能源基金规模与增持趋势明显 [page::5][page::8]


  • 新能源主题基金规模达2174亿元,6只规模超100亿元,前海开源公用事业领跑。

- 公募基金自2020年以来大幅加仓新能源行业,2021年底持仓市值达13120亿元,持仓比例超20%。
  • 主动型基金整体业绩优于被动型,且受市场行情影响,换手率与收益呈现正负不同关系。


主动型新能源基金整体业绩优异,表现分化显著 [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3][page::14]


| 基金类型 | 基金数量(只) | 规模(亿元) | 年度平均超额收益率 | 近两年年化收益率中位数 | 夏普比率最高 | 典型代表基金 |
|----------------|------------|-----------|----------------|-----------------|-----------|----------------|
| 新能源主题基金 | 23 | 1230 | 2.28% | 49.58% | 1.97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 |
| 主动重仓新能源基金 | 17 | 680 | 4.20% | 42.30% | 1.52 | 新华鑫动力A |
  • 在上涨市主动型基金平均涨幅低于指数,震荡和下跌市表现优于指数,风险控制较好。

- 换手率和持股集中度与收益率存在明显相关性,不同基金策略表现差异较大。

主动型基金经理精选产品分析 [page::16][page::18][page::19][page::20][page::21][page::22][page::23]

  • 新华鑫动力A高仓位运作(80%以上),持股集中度较高,2020-2021年累计收益超160%,夏普比率1.47。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以高成长股为主,基金规模超200亿元,任期收益超208%,夏普比率1.99,风险指标表现优异。

  • 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估值管理严格,换手率低,持股集中度高,任期年化收益超过300%,夏普比率1.76。

  •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和国投瑞银新能源A也保持高仓位,高集中度,策略稳健。


被动型新能源基金以ETF为主,规模和流动性优势明显 [page::24][page::25][page::26][page::27][page::28]

  • 被动型新能源基金37只,其中30只为ETF,规模总计538亿元,成交活跃度高。

- ETF产品费率低且跟踪误差小,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是规模第二大ETF,费率0.52%,成交额稳定增长。
  • 博时新能源汽车ETF同样规模2亿元左右,费率0.6%,费率与跟踪误差表现优异。



风险提示与声明 [page::0][page::28][page::29]

  • 基于历史业绩及统计规律,报告不构成投资保证。

- 未来基金经理变更、投资策略调整等风险仍存,投资需谨慎评估。

深度阅读

新能源基金投资策略优选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该报告题为《新能源基金投资策略优选》,由国联证券研究所朱人木和王晓檬两位分析师撰写,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报告最新数据覆盖至2022年中,聚焦新能源行业基金的筛选、分析与推荐,涵盖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基金表现、主动与被动基金比较,并给出具体优选基金建议。核心论点包括:
  • 新能源行业细分众多,估值差异大,但整体受机构投资热捧。

- 主动型新能源基金在震荡和下跌市场环境中表现优于被动指数基金。
  • 基于基金业绩、持仓、换手率及风险控制能力,推荐若干优秀主动型新能源基金产品。

- 被动基金以ETF为主,规模大、成交活跃、费率低、跟踪误差小。

该报告未针对个股和行业给出明确买卖建议,但对基金评级、历史表现进行了详细分析,意图为投资者提供新能源主题基金投资决策参考。[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新能源行业的特点



2.1.1 行业成分股票池构建



报告定义新能源行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风电、核电、绿色电力等细分领域,构建包含243只成分股的股票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为上游资源、电池、电机设备、零部件、整车及电力电网等;细分股票数量如电池57只、光伏36只等,详见图表1,覆盖产业链全环节,保证基金投资分析的广度与深度。[page::3]

2.1.2 新能源相关指数介绍



新能源相关指数共14只,涵盖新能源主题指数(3只)、新能源汽车指数(3只)、智能汽车、电池、光伏产业、绿色电力、新材料和低碳经济主题指数等。跟踪基金数量最多的是中证光伏产业指数(31只基金跟踪)。各指数的成分数量一般为50只左右。详见图表2。

不同指数行业权重差异显著,电池和光伏板块通常占大头;比如中证光伏产业指数73.7%的权重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指数在电池权重达到50.9%。行业权重差异导致估值水平分化严重,核电指数估值高达117倍,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在60倍上下,光伏等细分行业估值约在40倍左右。整体新能源指数PE估值处于40倍左右,中位数以上,显示被机构认可且处于较高估值区间。血缘估值偏高伴随较高波动率(如新能源汽车20%左右波动率)。详见图表3和图表4。[page::3,4]

2.1.3 公募基金持仓快速增长



公募基金持仓新能源股票的市值和占整个股票仓位的比例自2020年以来快速增长,2021年底持仓市值达13120亿元,占比20.38%,同比增幅91.67%。主力重仓包含宁德时代(电池)、隆基绿能(光伏设备)、比亚迪(整车)、天齐锂业(有色金属)等新能源产业关键公司,行业涵盖上游矿产资源、电池制造、整车生产和光伏制造,体现产业链中游下游全覆盖。详见图表5、图表6。[page::5]

2.1.4 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明确



尽管2022年新能源行业受短期震荡影响(年初至4月底指数跌近39%),长期受益于全球碳中和政策和产业技术进步,新能源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5.2%快速提升至2021年14.8%,2022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逾115%,月度销量在30万辆以上,加速推动锂电池需求和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

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达10%以上,光伏技术和产能优势明显,上游硅料价格虽高企影响扩产,但预期缓解。绿色电力和智慧电网成为政策重点,整体技术革新和装机规模扩张空间巨大。详见图表7-10。[page::6,7]

2.2 新能源行业基金优选



2.2.1 基金筛选标准与结构



基金筛选覆盖全市场,重点匹配基金名称中含关键字、投资比重高、跟踪相关指数及持仓新能源股票比例超过50%等条件。统计得新能源主题基金86只,总规模2174亿元,其中主动基金30只,被动指数基金56只。基金品牌主要分布于华夏、农银汇理、东方、汇添富等头部公募。详见图表11-13。[page::7,8]

2.2.2 主动型基金业绩分析


  • 新能源主题基金23只,平均年化超额收益2.28%,12只跑赢中证新能源指数。表现卓越的如华夏能源革新,超额获利达到8%以上。风险收益比最高为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夏普比率达1.97。详见图表14-15。

- 主动重仓新能源的基金17只,平均超额收益更优,为4.2%,其中新华鑫动力A表现最优,年化超额收益近9%。详见图表16-17。

此外,基金换手率与收益率呈市场情绪和行情依赖性:上涨行情换手率与收益正相关,震荡行情中提升换手率有助于超越指数。持股集中度普遍较高,长期集中度明显提高至50%以上,且高持股集中度与较好业绩正相关,体现精选重仓策略效果。详见图表18-19。[page::8-12]

2.2.3 市场环境下基金表现分析



中证新能源指数自发布起近七年半涨幅为196%,远高于沪深300(27.8%)和创业板指(负58.35%),显示行业长期超额收益能力。新能源指数在多数牛市和震荡市中跑赢大盘。

主动型新能源基金在上涨市平均涨幅略逊于指数,但震荡市和下跌市中明显超额跑赢指数,尤其在熊市中跌幅明显优于指数,风险控制能力显著。主动基金收益分化大,牛市中优秀基金贡献超额明显。被动基金则紧跟指数表现,没有显著超越。详见图表20-26。[page::13-14]

2.3 主动型新能源基金标签及推荐



主动型基金换手率多样,偏好高换手与低换手并存,基金重仓集中于电池(87.5%)、光伏(62.5%)和上游能源金属(42.5%),其中约50%产品重仓电池与光伏双行业。基金经理操作风格多样,业绩表现优异的多为行业配置较集中且重仓热门细分领域的产品。详见图表27。

重点推荐六只基金:
  • 新华鑫动力A:成立于2016年,基金经理刘彬经验丰富,重仓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基金持续高仓位(约85%)、高集中度(超60%)持股,换手率较高;过去两年收益领先同类型基金,夏普比率1.47,体现良好风险调整收益。详见图表28-32。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成立于2018年,规模200亿,基金经理崔宸龙聚焦成长股及高景气赛道,始终保持高仓位运作,持股集中度稳定接近60%,夏普比率1.99,表现优异,风险控制较好。详见图表33-37。

  • 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成立较早2010年,基金经理陆彬注重估值及均衡风格,自上而下结合PB-ROE框架和风险溢价模型,换手率低于2次,仓位稳定在90%以上,持股集中度维持在60%左右。夏普比率1.76,整体业绩稳健。详见图表38-42。

  •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成立于2011年,基金经理李瑞经验丰富,注重产业趋势和供需关系,股票仓位稳定90%左右,持股集中度约45%-50%,夏普比率0.91。持股偏向基础化工与电力设备。详见图表43-47。

  • 国投瑞银新能源A:成立于2019年,基金经理施成聚焦产业不同阶段主线,持股行业集中度较高,仓位长期保持90%以上,夏普比率1.62。基金聚焦新能源产业链重要环节。详见图表48-52。
  • 华彩能源革新亦曾被多次提及表现优异但细节未完全展开。


总体看,这些基金均以高仓位、较高重仓集中度为特色,行业聚焦于电池、光伏、能源金属等核心赛道,结合基金经理丰富研究能力,实现显著超额收益并具备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page::15-23]

2.4 被动型新能源基金分析



被动型新能源基金共37只,包含ETF、LOF和普通指数型基金。ETF为主要产品类型,管理规模最大达到537亿元,代表产品如华泰柏瑞光伏ETF(149亿)、华夏新能源汽车ETF(95亿)、及其他规模10-60亿的中小型ETF。被动基金优势在于投资费用低(管理费率多数0.20%~0.60%年费)、成交活跃、流动性良好、跟踪误差小。投资者适合追求指数化、低费率配置新能源行业的用户。详见图表53-55。

特别介绍了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159840.OF)与博时新能源汽车ETF(159824.OF),两者均采用紧密跟踪指数策略,管理费低,成交量活跃,基金规模较为稳定。工银瑞信新能源车电池ETF资产净值2022年7月达5.56亿元,每日成交额约1亿。博时新能源ETF规模约2亿,稳中有降。详见图表56-61。[page::24-28]

2.5 风险提示



报告明确提示所有结论及推荐均基于历史数据统计,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经理变动、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未来投资效果。提醒投资者审慎决策,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目标。报告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保收益承诺。[page::0,28]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 — 新能源行业成分股票池



覆盖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全链条与新能源发电相关板块,总计243只股票。电池板块最多(57只),体现新能源核心技术环节受到重视。光伏、风电、核电均有专属标的,显示多元发展格局。[page::3]

图表3 — 新能源行业指数估值



多指数PE范围广泛,核电117倍居首,新能源汽车接近60,光伏约44,风电最低28。估值反映市场对不同细分行业预期差异和风险偏好。绿色电力和核电相对昂贵,警示投资时需关注估值风险。年化波动率新能源行业普遍较高,尤其新能源汽车近32%,提示投资风险不容忽视。[page::4]

图表5 — 公募基金新能源持仓规模与比例



持仓规模与占比自2017至2021年末持续攀升,2021年底持仓20%以上且超13000亿元市值。基金对新能源行业的资金关注度与持续性显著增强,反映行业长期投资价值获得机构认可。[page::5]

图表6 — 公募基金新能源板块前十大重仓股



宁德时代持仓规模最高达1483亿元,远超第二大隆基绿能,侧面反映电池环节龙头地位突出。光伏设备及电池行业占据大部分席位,表明产业链中游把控核心竞争优势。[page::5]

图表7-8 — 新能源汽车年/月度销量及渗透率增长



数据明确展示新能源汽车销量指数级增长,2021年销量3.52万辆,同比增长157%,渗透率从5.2%跃升至近15%。2022年继续快速增长,显示市场需求强劲。推动动力电池产能扩张与技术进步换,产业链空间广阔。[page::6]

图表9-10 — 发电量结构及硅料价格



火电主导地位下降,风电水电核电逐年提升,新能源发电比重加速。硅料价格自2020年中起迅速上扬,2022年维持高位,表明上游原材料成本压力较大,短期或压制光伏扩产速度,需关注价格波动风险。[page::7]

图表11-13 — 新能源基金规模、公司分布及分类



规模快速增长至2000亿元以上,华夏、农银汇理、东方基金为头部机构。被动与主动基金数量规模均获得提升,基金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相关产品链,资金由集中向多元化延伸。[page::8]

图表14-17 — 主动型新能源基金收益风险指标



主动重仓基金超额收益高于主题基金,部分基金超额收益近9%,夏普比率平均超过1.2,最大回撤介于-35%至-50%之间,说明行业波动大但风险调整后收益突出。头部基金具备稳健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抗跌性。[page::9-12]

图表20-24 — 历史行情与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表现



新能源指数整体表现优异,高波动性且具备超额收益特征。牛市中主动型基金表现略逊于指数,震荡和熊市中明显跑赢,重要特征是主动管理可有效控制下行风险,提升投资的收益稳健性。[page::13-14]

图表25-26 — 2021及2022年基金收益分布



主动基金收益分布广泛,有少量基金收益超过100%,但也存在亏损。被动基金收益集中,主要在30-60%区间,反映被动基金收益稳定但缺乏超额表现。[page::14]

图表27 — 新能源基金标签



基金集中度高,重仓电池光伏行业,换手率从高到低均有分布,体现不同基金管理策略。集中度与行业偏好是关键选基因素,体现投资风格多样。领军基金换手率适中且集中度较高,显示精选持仓为主的主动策略效果显著。[page::15]

图表28-52 — 重点主动基金详细业绩及持仓解析



六大推荐基金均为高仓位、高集中度配置,表现稳定,夏普比率均超过1,最大回撤大多控制在40%左右,结合持仓行业及个股集中度,重点布局电池、光伏及上游资源。换手率偏中低,彰显长期投资逻辑。基金经理经验丰富,且管理多只基金,实现组合与风险管理平衡。[page::16-23]

图表53-61 — 被动型基金分析



被动基金主题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低碳经济、电池、环保及绿色电力,ETF为主流。管理费率低(0.2-0.6%),流动性好,跟踪误差小,适合指数化配置。工银瑞信和博时新能源汽车ETF规模逐渐稳定,成交活跃,反映指数化投资者需求依然旺盛。[page::24-28]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估值分析主要集中于指数层面,通过市盈率(PE)、市净率(PB)及其分位数判断当前细分行业估值水平。具体方法包括:
  • 采用PE作为主要绝对估值指标,不同行业估值差异显著(核电市盈率最高达117倍,体现预期高风险与高收益)。

- PB指标综合考察各行业资产和盈利质量。
  • 历史分位数数据辅助判断估值是否处于历史高位,反映市场热情或风险。

- 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波动率)用作基金风险控制测度,间接影响估值合理性判断。

当前新能源相关指数整体估值偏高,市场热情浓厚,但部分细分行业(如风电)估值较低,提供差异化配置空间。[page::4]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历史估值风险:多指数估值处于较高分位,历史调整风险仍存。

- 行业政策变化:新能源补贴退坡、产业政策调整或影响短期行业景气。
  •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硅料、锂等矿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成本和利润。

- 市场波动性:新能源板块整体波动率高,投资风险较大。
  • 基金经理变动及管理风险:基金经理更替可能影响基金表现和策略执行。

- 经济环境和资金面变化: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金流出可能带来波动。

报告仅提示风险,未提供具体缓解策略,强调投资者须结合自身实际审慎判断。[page::0,28]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充分体现了各细分行业估值和风险的差异,但对未来政策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讨论不足,尤其在新能源补贴政策、国际贸易摩擦等方面留有不确定性。

- 主动基金推荐名单基于历史业绩和规模,换手率及集中度等指标虽然客观,但基金经理的未来操作风格调整可能带来差异表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被动基金部分,其中ETF流动性与规模稳定性差异较大,可能影响大额投资者的交易执行。

- 报告未详细涉及行业内技术替代风险、关键原材料供应链风险等具体行业运行风险点。
  • 虽然基金超额收益显著,但夏普比率等风险调整指标显示波动较大,投资者需关注波动适应能力。


综上,报告对新能源基金领域的历史表现提供了详实全面的统计,但对宏观及行业政策风险的动态分析略显保守,投资者需结合市场动态实时更新风险判断。[page::0-28]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构建详实的新能源细分股票池和14大跟踪指数,细致分析现有新能源基金的投资组合特征、业绩表现及风险收益指标,揭示了新能源基金尤其主动管理基金在震荡和熊市中的风险控制优势。新能源行业目前估值分化显著,整体维持较高估值,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各有机会与风险。

基金分析显示:
  • 主动型新能源基金普遍表现优于被动型,尤其在震荡和下跌市中表现更为突出。

- 多数主动基金持仓集中于电池、光伏及新能源金属,聚焦核心产业链,基金经理长期持有优质标的。
  • 高换手率在牛市中对收益有促进作用,但震荡市内低换手配置更利稳健。

- 重点推荐新华鑫动力A、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及国投瑞银新能源A等表现稳定优异的主动型基金。
  • 被动指数基金仍是低费率、流动性好、适合追踪整体行业表现的投资工具。


整体来看,新能源基金具备较强成长潜力和机构认可度,但行业估值较高,波动风险不可忽视。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基金类型。报告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业绩数据和选基依据,是新能源基金配置的重要参考工具。[page::0-28]

---

图片示例展示


  • 图表5:公募基金新能源持仓规模与比例

  • 图表7: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数据

  • 图表14:部分新能源主题基金年度收益及胜率

(见原文表格详述)
  • 图表28:新华鑫动力A历史业绩表现

  • 图表53:被动型新能源基金主题分布

  • 图表57: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规模增长



以上提供的详细数据与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理性评估和选择新能源基金产品,强调了主动管理在动荡市场中的价值,同时对被动基金长期跟踪价值也给予肯定。[page::5,6,8,16,24,26]

---

结语: 报告内容全面覆盖新能源行业基金的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从细分行业估值、基金表现、市场周期、主动与被动基金差异,到基金经理策略与持仓偏好,都做了深入的解读与数据支撑,为投资者构建新能源基金投资组合提供权威而系统的参考依据。[page::0-29]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