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大跌叠加北向出逃,聪明资金的在买什么?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市场成交额下降对当前市场悲观程度的影响,指出成交额若进一步下滑至7700亿将形成买入机会;通过北上资金流动及其青睐的高beta、低估值、低盈利等风格股,发现低估值顺周期行业具有短期超额收益潜力;结合博弈存量和扩散指标,预测估值修复已过半,后续市场风险收益比将升高,建议适当减仓观望,等待时机加仓 [page::0][page::4][page::5][page::6][page::8][page::15][page::16][page::17][page::19][page::9]
速读内容
观点综述:市场成交额缩减至1.18万亿,悲观情绪加剧,短期成交额下滑至7700亿将是合理买点 [page::0][page::4][page::15]

- 沪深300、本周均小幅下跌,成交额明显下降约3000亿。
- 估值扩散指标增长开始放缓,市场进入尾部动量行情,风险收益比增大。
北上资金研究:话语权提升,偏好高beta、高动量、低估值和大市值股票 [page::6][page::7][page::8]

- 北上资金与A股表现相关性自深港通后明显增强。
- 大额资金出逃与市场大跌往往同步,显示北上资金影响显著。
- 北上资金选择标准表现为高beta、低估值、低盈利、高流动性、低杠杆。
北上资金逆势净流入行业具备超额收益:主要包括农林牧渔、房地产、建材、基础化工、煤炭等低估值顺周期行业 [page::9]

| 日期 | 第1名 | 第2名 | 第3名 | 第4名 | 第5名 |
|------------|----------|----------|------------|-----------|-----------|
| 2020/7/24 | 农林牧渔 | 房地产 | 建材 | 基础化工 | 煤炭 |
- 事件后5、10、15、20日超额收益分别达0.13%、4.99%、6.93%、8.37%。
- 推荐关注低估值顺周期及相关大市值、高动量、低杠杆个股。
市场资金跟踪:解禁规模大幅回落,两融余额上升,北向资金持续流出 [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 本周解禁2750亿元,较上周大幅下降。
- 两融余额周环比增长1.72%,但融资交易额下降31%。
- 北向资金净流出247.51亿元,南向资金净流入139.13亿元。
- ETF及股票型基金净流入转负。
博弈存量与扩散指标显示市场风险未消除,估值修复已过半,需警惕尾部动量行情 [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 博弈存量指标持续回落,但处于中高水平,风险依旧。
- ROC与估值扩散指标双双发出看多信号,但估值扩散指标显示牛市已过半。
- 历史信号回测显示该指标胜率达82%,夏普比率为1.17。
指数与风格:大盘价值风格相对优异,小盘价值领先成长,消费与周期占比提升,金融与成长占比下降 [page::19][page::20]

| 风格类别 | 上周涨跌幅 | 本周涨跌幅 |
|----------|------------|------------|
| 大盘价值 | -4.17% | -1.21% |
| 小盘价值 | -3.79% | 0.06% |
| 大盘成长 | -2.68% | -0.44% |
| 小盘成长 | -5.86% | -0.80% |
- 创业板、中小板指数本周均有下跌,成交额显著减少。
- 消费、周期板块成交份额提高,金融、成长板块降低。
- 申万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有色金属等板块交投活跃。
新股及科创板打新收益率监控:7月新股开板收益率提升,科创板打新收益显著高于普通新股 [page::23][page::24][page::25]

- 7月新股开板收益率达286.55%,较6月上升10个百分点。
- A类账户打新年化收益率最高达3.01%;C类账户科创板年化收益率最高达62.28%。
深度阅读
证券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市场大跌叠加北向出逃,聪明资金的在买什么?》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市场大跌叠加北向出逃,聪明资金的在买什么?
作者与发布机构: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工程组,证券分析师肖承志,研究助理王家祺。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具体日期未详)
研究主题:
本报告围绕A股市场近期的大跌行情,结合北向资金动态(即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流入的资金),探讨资金流出情况下资金偏好和市场资金结构,并结合市场成交额、估值扩散指标等多维度数据,给出市场策略建议,强调低估值顺周期行业的机会。
核心论点与目标:
- 市场成交额是判断市场悲观程度的重要指标,若日成交额缩至约7700亿元,可看作短期较合理买入点。
- 估值扩散指标的增速走弱显示本轮估值修复已过半,后续市场进入尾部动量行情,风险收益比增大。
- 北向资金话语权逐年提升,北上资金在市场大跌及出逃时的逆势流入行业,未来可获得明显超额收益。
- 推荐关注低估值顺周期行业及其相关具有大市值、低估值、高动量、低杠杆特征的股票。
整体报告定位为对近期市场波动中的资金行为和结构行情进行深度解读,并给出针对性的行业配置建议,为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提供依据及策略指引。[page::0,4,5,6,9]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观点综述(第4-5页)
- 市场表现:
沪深300指数本周下跌0.86%,创业板指数跌1.3%。整体市场成交额持续下降,日均成交额减少约3000亿元。资金面显示,北向资金出现明显流出约250亿元。
- 板块资金流向:
北向资金流入的行业为电子、商业贸易、通信、运输和钢铁;但流出加剧的板块包括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医药、消费服务和军工。股票型ETF净流出约155亿元,两融余额增加,但整体结算资金减少。
- 市场博弈指标趋势:
博弈活跃度逐渐下降,反映市场热度和交易活跃度不及之前高峰。[page::4]
- 市场结构与资金选择:
资金偏好呈现结构性,抱团消费、免税、医药和军工等确定性强的板块;周期及低估值板块如银行、煤炭等表现弱势,且普遍估值下滑。市场短期悲观,估值修复虽在继续,但以结构性提升为主,整体缺乏全面资金推动牛市。长期角度,估值修复将在部分龙头股中持续,但周期股估值难以回暖。[page::4,5]
2.2 市场资金行为及北向资金分析(第6-9页)
- 北向资金话语权加重:
自2014年互联互通开放,特别是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流入明显加速,其净流入与A股市场涨跌相关系数稳中有升,高度相关 (>0.4),彰显外资对市场影响力增强。历史数据显示,市场大跌常伴随北向资金大额净流出,且大幅增加的出逃频率发生在2020年,显示该资金群体议价权重要。[page::6]
- 资金偏好个股特征:
在北向资金大幅流出且市场大跌的11个重要交易日中,逆势资金流入的股票具备以下特征:高beta、高动量、低估值、低盈利、高流动性、低杠杆。今年以来偏好大市值股票更为明显,标的涉及券商、科技、制造等。[page::7-9]
- 行业偏好及收益表现:
尽管行业分布较为分散,逆势净流入行业涵盖农林牧渔、建材、基础化工、房地产、煤炭等低估值顺周期行业。事件后5、10、15、20交易日该类行业相关权益展现超额收益,20日超额收益达8%以上,体现北向资金操作具有较强预判能力和指示价值。[page::8,9]
- 投资建议:
基于资金流向及业绩表现,报告建议关注低估值顺周期行业,尤其是市值大、估值低、动量强、杠杆低的优质标的,作为短期配置重点。[page::9]
2.3 全球及国内市场资金跟踪(第10-14页)
- 全球股市表现:
中证1000上涨0.18%,标普500略跌0.28%,德国DAX跌0.63%,日经微涨0.24%,表现分化明显。A股板块则多呈下跌格局,创业板大跌1.3%。[page::10]
- 产业资金解禁压力:
7月全市场解禁规模大幅集中,达到3318亿元,预计后续一周解禁1143亿元,四周累计2750亿元,解禁压力较大。公司限售股解禁带来流动性供应增大,需关注相关公司(如岱美股份等)的解禁动态及股价波动风险。[page::11]
- 杠杆资金变动:
两融余额达到14063亿元,周环比增长1.72%;但两融交易额和成交占比下降,反映市场杠杆活跃度有所回落,潜在交易意愿减弱。[page::12]
- 沪深港通资金流动:
北向资金本周净流出247.51亿元,南向资金流入139.13亿元,显示外资流出压力以及南向资金稳定流入香港市场的态势。[page::12,13]
- ETF与基金发行数据:
ETF净流入为负,主要由股票型ETF流出主导;货币型基金则保持规模增长。新发行基金数量恢复至27只,份额超千亿,基金发行活跃仍有一定支撑。[page::13,14]
2.4 市场博弈存量与成交额监测(第15页)
- 博弈存量指标下降但依旧高位:
日均成交额缩至约1.18万亿元,日度博弈存量指标降至0.744,周度降至0.710,虽有所回落但仍属中高水平。市场热度下降之下,成交额进一步缩减至约7700亿元左右,将成为一个较为安全的买入信号。也就是说需要更多资金入场或筹码充分交换,才能支撑进一步牛市。[page::15]
2.5 估值扩散指标及择时信号(第16-18页)
- ROC扩散指标金叉信号确认:
ROC(变动率)扩散指标于7月3日结束4个月死叉,转为金叉,发出看多信号。结合历史走势,金叉通常预示中长期趋势向好。[page::16]
- 估值扩散指标判断当前行情位置:
估值模型在5月21日发出看多信号,本轮估值牛市已走完过半,但扩散指标触顶向回落的风险存在,市场进入尾部动量阶段,风险调整后收益率下降。历史上此指标买卖信号胜率为82%,年化收益19.18%。但当前成交资金不足,难以带来有效突破,市场或需以横盘、估值微调形态演绎后续行情。[page::17,18]
2.6 指数与风格轮动(第19-22页)
- 指数表现及风格:
中证100指数本周跌1.27%,累计今年收益仅4.37%;中证500及中证1000表现相对好,累计收益近20%。
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成长风格受挫。中证1000指数成为小盘股代表,上涨0.18%,表现最好。
主流行业成交活跃度显示消费、周期板块占比提升,金融和成长板块占比降低。通信、计算机、电子成交占比处于10%以下低位,表明市场关注度不足。反观休闲服务、国防军工和建筑材料成交占比强劲,活跃度较高。[page::19,20]
- 布林带分析:
沪深300指数当前价格处于20周均线以上,但成交额明显缩减,波动率维持高位,短期内震荡调整风险仍存。[page::21,22]
2.7 新股与科创板打新表现(第23-25页)
- 新股开板收益率极高:
7月新股开板收益率平均286.55%(剔除科创板),较6月提升10个百分点。
A类账户普通打新收益率年化最高3%以上,科创板A类账户月度打新收益率达到4.8%,C类非受限账户收益尤为突出,最高达62.28%。科创板打新成为高收益亮点,显示市场对创新企业的资金追捧强烈。[page::23-25]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 1:深港通开通后北上资金净流入与A股表现相关性明显提升(第6页)
- 描述与数据:
图表展示2015年至2020年间,北上资金净流入与万得全A指数涨跌幅的相关系数,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后相关系数从负转正并稳步提升至0.4以上,显示外资影响增强。
- 解读:
深港通的开通使海外资本更易介入A股,北向资金流量成为市场涨跌趋势的关键因素,自此北上资金控制市场方向的能力显著增强。
- 文本呼应:
报告基于该图表论证北上资金话语权日益加重,市场大跌时北向资金的行为成为风向标。[page::6]
图 2与3:北上资金大额净流出和市场大跌时资金表现(第7页)
- 描述:
图2以直方图形式展示北上资金大额净流出时市场涨跌幅的分布,多数对应市场下跌;图3展示市场大跌时北上资金的净流入情况,整体偏负,说明市场大跌时北向资金多流出。
- 趋势说明:
资金流出与市场跌幅密切相关,且流出规模显著,意味着北向资金在市场恐慌时加速撤离。
- 支持观点:
与表1结合,强调北上资金出逃事件频率增加,市场应密切关注此类资金动向。[page::7]
表1~4:北上资金大额流出日的个股与行业偏好分析(第7-10页)
- 表1列出了2017年以来11次北上资金单日流出且市场大跌交易日,流出金额均较大,跌幅显著。
- 表2汇总在这些日子里北上资金逆势净流入最多的30个个股,包括券商、科技、生物医药等,行业分布多元但富动量和高流动性股票居多。
- 表3显示这些个股组合的Barra风格因子特征,高beta、高动量、低估值、低盈利、低杠杆,且今年偏好大市值股票。
- 表4列示逆势净流入的前5大行业,多为低估值、顺周期产业,如农林牧渔、建材、基础化工、房地产等。
- 解读:
北向资金在流出的压力下,选择介入相对风险高但流动性好且估值较低的标的,且对低估值顺周期行业的偏好明显,有助于短期获得超额收益。
图4:北上资金流入行业未来超额收益(第9页)
- 内容:
比较北上资金净流入行业与所有行业表现,显示未来5至20交易日内前者拥有稳定正超额收益,20日超额收益达8%+。
- 意义:
资金流入行业的持续超额收益验证了北向资金的选股及行业配置策略的有效性,支持报告的操作建议。
图6-7:产业资金解禁规模分布(第11页)
- 描述:
分市场、分解禁类型的解禁规模堆积图显示7月下旬沪市解禁规模显著,从而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压力。
- 债券流入压力:
解禁股上市后可能会造成供给压力,影响股价波动。
图8-9:两融余额及交易额占比(第12页)
- 说明:
两融余额小幅绽放表明市场杠杆资金使用有所回升,但交易额和比例下滑暗示交易燃料趋紧。
- 风险暗示:
杠杆资金使用有限制,或存在资金紧张状态,市场难以有效放量。
图10-12:沪深港通资金流向与周度行业布局(第13页)
- 数据:
北向资金连续流出,高峰时间段流入主要聚焦于电子、商贸、钢铁等;南向资金则保持净流入。
- 行业分布:
北向资金行业分布波动,显示资金动态与行业热点密切相关。
图13-16:ETF与基金发行情况(第14页)
- 走势:
股票型ETF净流出,货币基金流入,整体市场资金流动偏谨慎。
- 新基金发行量维持活跃,尤其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数量和份额增加,资本向相对稳健资产配置。
图17-18:东北证券特色“博弈存量”指标(日/周度)(第15页)
- 指标解析:
博弈存量指标反应市场交易活跃度和资金博弈强度,目前仍处于历史较高但降温阶段。
- 预测基于该指标的成交额下限约为7700亿,成为判断市场资金面悲观转折的参考。
图19-22:沪深300 ROC及估值扩散指标(第16-17页)
- 技术信号:
ROC扩散指标显示7月已确认金叉,发出肯定的市场转向信号。
- 估值扩散指标提示估值修复进程过半,市场可能进入风险加大的尾声阶段。
- 历史信号准确率高达82%,年化收益率19%,为做多参考的重要指标。
图23-25:大中小盘指数与行业成交活跃度(第19-20页)
大盘指数本周表现回落,中小盘走势相对稳健,小盘特别是中证1000表现突出,体现估值风格轮动。
消费和周期板块成交占比上升,金融和成长板块成交占比下滑,通信和计算机板块流动性不足。
图26-28及表9:布林带择时(第21-22页)
三大主流指数处于20周均线上方,但成交额缩减和波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市场短期有调整风险,需关注支撑位变动。
图29-35:新股与科创板打新收益率监控(第23-25页)
- 不同账户类型打新收益率逐步回升,尤其科创板打新收益较高,A类账户达到4.8%,C类账户更是高达60%以上,反映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热度及特色收益机会。
---
4. 估值分析
报告核心估值分析集中于ROC及估值扩散指标:
通过观察沪深300成分股的价格变动率的扩散情况,判定市场趋势是否有转折。金叉信号表明市场趋势由弱转强;死叉则相反。[page::16]
基于沪深300估值的分布情况,判断整体估值修复进程。指标高位体现估值偏高,存在回落风险。当前指标显示估值修复超半程,意味着后续反弹难度加大,风险上升。[page::17]
该指标回测自2005年,共11次做多信号,9次盈利,胜率82%,年化收益19.18%。优势在于捕捉较长期市场趋势,适合中长期资产配置决策。
若核心抱团股表现稳定,将出现指数横盘或缓慢上涨局面,但市场整体弹性降低。[page::5,17]
---
5. 风险因素评估
国际疫情、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可能引发全球资金扰动,进而影响A股资金流动及情绪。[page::26]
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波动或政策方向调整,可能影响市场预期与资金结构。政策密集发布期间尤其需警惕。[page::26]
所有指标基于历史数据和假设,未来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动导致模型失灵,构成策略调整的风险。[page::26]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报告较多依赖成交额、资金流向和扩散指标等量化模型,对动态市场多变因素解释有限。模型忽略了突发事件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尽管北向资金表现与市场存在较强相关性,但北向资金占比有限,国内散户及机构资金行为亦不可忽视。报告强调北向资金“话语权”,或放大其影响。
- 新股高收益反映市场炒作风险提升,同时带来估值泡沫隐患,报告未展开深入风险讨论。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对当前A股市场资金结构、估值形势、资金行为逻辑和板块轮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多维数据分析和评论,明确提出:
- 北向资金作为重要外资力量,其流向逐渐主导市场节奏,尤其在市场大跌叠加资金净流出时所逆势流入的股票和行业,未来具有超额收益潜力。
- 基于估值扩散和ROC指标,市场估值修复过程已过半,风险逐步显现,后市或进入尾部动量行情,谨慎控制仓位。
- 基金市场方面,股票型基金资金流出压力存在,货币及债券型基金表现相对稳定。新股和科创板打新收益较高,反映部分资金热情和市场短期机会。
综合所有数据及指标,报告给予市场当前谨慎乐观但不可大幅加仓的建议,基于数据的结构性行情仍有机会,但风险增大,合理的仓位管理和资金动向监测尤为关键。[page::0-26]
---
重要图表引用
中证各指数历史净值曲线及本周涨幅及累计收益。
深港通开通后北上资金净流入与A股涨跌幅相关系数明显提升。
北上资金大额出逃且市场大跌时,逆势净流入行业未来20个交易日超额收益趋势图。
全市场解禁规模(分类型堆积柱状图)。
两融余额及其占流通市值比,显示杠杆资金使用动态。
北向资金周度流量分布柱状图。
日度“博弈存量”指标,反映交易活跃度及市场热度。
沪深300 ROC扩散指标走势图,用于中长期择时。
沪深300估值扩散指标走势图,显示估值修复程度。
大中小盘指数净值曲线,反映不同市值板块表现。
四大板块成交占比变化趋势图,显示资金风格变迁。
创业板指周度布林带走势图,价格与技术指标。
新股开板收益率统计,反映新股市场赚钱效应。
---
总结
本报告基于多维度的资金流向、市场成交及指标数据,结合历史经验和量化模型,详实地解析了当前市况与资金结构,强调北向资金的市场影响力及其反向配置价值。通过对指数风格、中长期估值择时信号及新股市场环境的定量分析,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阶段,推荐低估值顺周期行业作为当前核心机会,并提醒关注成交额与博弈存量的关键阈值以及潜在风险。报告立足客观数据与历史典型案例,内容详尽,适切于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为机构与专业投资者提供参考。
---
(全文引用页码从0至26,涵盖大部分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