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价因子表现回暖 综合量价 因子今年以来多空收益 $16.95\%$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基于沪深股市最新估值数据,详细分析市场估值及资金流向,重点介绍了方正金工研发的11个特色量价因子及其综合量价因子表现,2025年以来综合量价因子全市场多空组合相对收益达16.95%,多头组合超额收益8.16%,展现出强劲的选股能力和持续回暖的趋势。同时报告还跟踪主要指数增强组合及预期惯性组合的超额收益表现,为量化选股和因子投资提供有力参考 [page::0][page::6][page::7][page::8]

速读内容


1. 市场估值及资金流动观察 [page::0][page::1][page::4]


  • 截至2025年6月20日,沪深300股债收益差6.16%,处于均值与+1倍标准差之间,显示中长期投资价值。

- 主要指数PE(TTM):上证50为11.08倍,沪深300为12.83倍,创业板指30.38倍,处于历史中低分位数,尤其创业板相对沪深300估值处于低位,配置性价比凸显。
  • 上周主动权益基金行业仓位:电力设备、轻工制造行业仓位显著提升,资金流向活跃。


2. 量化组合及风格因子表现 [page::4][page::5][page::6]



| 组合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 |
|-------|------------------|
| 沪深300增强 | 6.37% |
| 中证500增强 | 1.78% |
| 中证1000增强 | 5.33% |
| 中证2000增强 | 7.49% |
| 预期惯性 | 15.97% |
  • 今年主要风格因子中,市值因子、方正特色量价因子及分析师预期调整因子表现突出,分别实现12.25%、8.16%和5.50%多头超额收益。


3. 高频因子低频化处理及11个特色量价因子表现 [page::6][page::7][page::8]

  • 构建了“适度冒险”“完整潮汐”“勇攀高峰”“球队硬币”“云开雾散”“飞蛾扑火”“草木皆兵”“水中行舟”“花隐林间”“待著而救”“多空博弈”等11个高频量价因子,经过月度频率平滑处理,减少换手率。

- 各因子Rank ICIR绝对值均在4.0以上,表现稳健,因子之间相关性较低,体现多样性。
  • 因子正交化等权合成的综合量价因子年化收益率近49.23%,信息比率为4.62,最大回撤仅-4.84%。


4. 综合量价因子及多空组合表现 [page::7][page::8]


  • 综合量价因子今年以来全市场十分组多空组合相对收益16.95%,多头组合超额收益8.16%。

- 因子净值和超额曲线持续稳健上升,表现出强劲的选股能力。
  • 该因子体系为实际量化投资与选股提供有力工具和策略基础。


5. 预期类因子表现 [page::8][page::9]


  • 预期惯性与真知灼见两个预期类因子多空净值及多头超额净值表现强劲,尤其预期惯性组合创历史新高,展现较好稳定性和持续盈利能力。


6. 风险提示 [page::1][page::9]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构建因子及策略,未来历史规律可能失效,且市场环境及因子表现可能出现阶段性失效,投资者需注意风险控制。

深度阅读

方正证券研究所《量价因子表现回暖,综合量价因子今年以来多空收益16.95%》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量价因子表现回暖,综合量价因子今年以来多空收益16.95%》

- 发布机构:方正证券研究所
  • 分析师:曹春晓(资深量化分析师)、陈泽鹏(量化研究员)

-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2日
  • 研究主题:宏观市场估值、资金流动、量化投资组合表现及量价因子绩效追踪,重点关注高频量价因子的低频化应用及其选股能力。

- 报告核心论点
- 当前沪深300指数股债收益差保持在均值至+1倍标准差区间,显示市场中长期投资价值(节选自摘要及第1章);
- 主流量价因子(11个多样化量价因子)在月度频率低频化环境下表现出强劲选股能力,综合量价因子投资组合今年以来多空组合相对收益达16.95%;
- 权益型基金持续募资和仓位调整,重点体现电力设备、轻工制造等行业受到资金青睐;
- 量化组合表现整体优异,尤其是预期惯性因子组合今年以来超额收益达15.97%。

综合看,报告重点传递量价因子表现回暖且具备持续挖掘良好投资机会的观点,辅以市场估值低位、资金流动积极态势及量化组合多年数据验证支持。

---

二、逐章节深度解析



1. 市场估值分析



1.1 股债收益差(Equity Bond Yield Spread)


  • 报告定义股债收益差为「股票指数市盈率倒数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此指标用于把握市场估值与经济利率环境的相对关系,体现中长周期的择时参考价值。

- 截至2025年6月20日,沪深300指数股债收益差为6.16%,处于历史均值至+1倍标准差区间,显示当前权益类资产相对债券仍具吸引力。中证500指数类似处于均值至+1倍标准差。
  • 图表1和图表2展示股债收益差曲线从2009年以来的均值回复特征(参见图表,显示趋势震荡但均值稳定),反映当前市场估值具备一定安全边际和中期投资价值。[page::1]


1.2 主要市场指数估值分位数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部A股PE(TTM)为19.2倍,略处于历史62%分位数,偏中性偏低;

- A股PB仅为1.47倍,但历史分位仅十一点多%,显示整体市净率估值极低,反映账面价值偏高;
  • 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及科创板PE分布显示差异:

- 创业板PE约为59倍,科创板达近193倍,且科创板估值处于历史最高量级(超97%分位数),明显高估值态势;
- 主板PE中性(14.33),分位数52%左右,创业板处于相对低位(约10%分位),科创板估值风险较大。
  • PB维度显示创业板、科创板均高于主板和整体平均。

- 图表3详细分解各板块PE和PB历史极值及当前分位数,体现部分成长板块估值已处历史低端但科创板较高风险。[page::2]

1.3 创业板相对估值分析


  • 创业板指相对沪深300指数相对PE值为2.37倍,处于历史4%分位;相对PB为2.84倍,33.4%分位。创业板50相对上证50的相对PE和PB分别为2.64和3.45倍,均处历史较低分位,侧面提示创业板具备配置性价比。

- 图表5-图表8展示历史相对估值走势,均显示近年来的估值“跳水”,相对于大盘指数估值处于多年低位。
  • 该观点契合当前市场调整后成长板块估值净化逻辑,偏向积极看待创业板配置机会。[page::3]


1.4 行业估值分布


  • 以申万一级行业为单位,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型行业PE处于历史低位,行业如科技、生物医药较高,银行则较低。

- 行业PB大多数低位,通信行业PB偏高(64.6%分位),显示估值存在分散格局。
  • 图表9体现行业估值差异,体现部分行业估值安全垫厚,适合逢低关注。[page::3]


2. 资金流动观察


  • 上周新成立权益型基金金额197亿元,呈现资金流入态势。图表10揭示电力设备、轻工制造等行业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占比明显增长,显示资金对能源及制造行业偏好增强。

- 图表11同步体现基金发行份额与沪深300走势关联,基金募资稳健,市场资金面偏暖,有助于支持权益市场中长期走强。[page::4]

3. 量化组合绩效跟踪


  • 报告覆盖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增强组合以及预期惯性组合绩效。

- 上周所有指数增强组合均实现正超额收益,中证1000表现最佳(超额1.11%);预期惯性组合周超额收益为-1.40%。
  • 今年以来的累计超额收益显示预期惯性组合表现尤为突出,达到15.97%,显著优于其他指数增强组合。表格13彰显过去一年沪深300增强组合超额15%左右收益。

- 图表12体现周度超额表现的分布和通信,反映组合收益波动性。[page::4-5]

4. 量价因子绩效跟踪与高频因子低频化解读



4.1 量价因子介绍


  • 方正金工团队构建了11个特色量价因子,覆盖不同市场行为维度:适度冒险、完整潮汐、勇攀高峰、球队硬币、云开雾散、飞蛾扑火、草木皆兵、水中行舟、花隐林间、待著而救及多空博弈。

- 这些因子以高频(分钟至日)数据计算,通过月度低频平滑处理降低换手率,提高实用性。
  • 因子背后的研究涵盖成交量激增、个股波动、动量、波动率的波动、价格跳跃、大单成交跟随效应等多方面市场细节,体现对市场微观结构与投资者行为的深度解析。


4.2 绩效表现与统计分析


  • 各因子Rank IC绝对值均超过4.0,表示选股能力强,信息含量高。

- 表16数据中显示各因子年化收益率多在20%-40%+,信息比率超过3以上,具有高稳定性。
  • 不同因子间相关性较低(图17),反映因子组合覆盖市场多维度信号,降低组合风险。

- 正交化后将11个因子等权合成的“综合量价因子”表现显著提升,年化收益率约49.23%,信息比率4.62,月度胜率92%左右,最大回撤-4.84%。
  • 今年以来综合量价因子多空组合相对收益达16.95%,多头组合超额收益8.16%,持续体现强劲趋势(图18-图19)。

- 综合量价因子多头超额净值曲线稳定呈上升态势(图21-图22),证明量价信号在实盘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5. 预期类因子表现


  • 报告还关注构建的两类预期因子:“真知灼见”与“预期惯性”,二者在高频量价之外补充分析师预期与动量的交叉。

- 预期惯性因子历史表现稳定通畅,回撤小,呈现稳健上升趋势(图23、图24)。
  • 真知灼见因子表现优异,尤其在近期强劲反弹(图25、图26)。

- 这是报告提出“基本面风格因子强势回归”重要佐证,有助于投资者关注更全面的驱动力组合。

6. 风险提示


  • 报告列明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可能面临历史规律失效风险,市场可能发生超预期变化;

- 驱动因子受环境影响可能阶段性失效,并非持续稳定,风险需重视。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2:沪深300及中证500股债收益差曲线

- 显示股债收益差有均值回复特征,当前均值附近维持,市场风险溢价处于正常区间,为中长期投资提供信号。
- 红色曲线(股债收益差)穿梭于中轴(均值,黄色线)附近,波动保持正常。
  • 图表3:细节丰富的行业与板块估值表

- 详细分类分割了估值的最大、最小、当前估值数值及历史百分位。
- 科创板天价估值明显;主板和金融板块低估明显;
- 具体行业如农林牧渔、有色金属估值极低,反映估值安全垫。
  • 图表4-8:创业板相对估值及行业配置性价比

- 多张线图显示创业板指相对沪深300及创业板50对上证50的PE/PB处于低分位,提示反弹空间。
  • 图表10-11:主动权益类基金行业仓位变化和基金发行动态

- 柱状图展示今年三个月内到日期间电力设备、轻工制造等行业仓位持续抬升。
- 权益基金周度募资规模与主流指数走势相符,有助市场流动性理解。
  • 图表12-13:量化指数增强组合超额收益

- 条形图形象展现各指数增强组合近期表现,中证1000明显示优势。
- 表格数据强调预期惯性因子超额收益卓越。
  • 图表14-17:主要因子多头收益与因子间相关分析

- 柱状图与折线图结合表明市值、方正特色量价因子表现抢眼。
- 因子相关矩阵揭示组合多样性优势。
  • 图表18-22:量价因子详尽绩效及净值曲线

- 综合量价因子年化收益率巨大且波动小,净值稳步走高。
- 各因子多空组合均表现出超额正收益。
  • 图表23-26:预期惯性与真知灼见因子净值及超额曲线

- 图形线型连贯上升,显示策略持续有效,反映预期驱动的重要性。

---

四、估值方法解析



报告核心利用多层估值视角:
  • 股债收益差法: 以股票指数收益倒数减去国债收益率,量化股债性价比,考量市场风险溢价。

- 绝对估值分位数: 统计历史PE、PB分布,计算当前估值在历史区间中的位置,判定高低估水平。
  • 相对估值法: 创业板相对沪深300以及创业板50相对上证50的PE、PB比值,反映板块间估值差异与配置价值。

- 多因子叠加选股模型: 高频量价因子通过月度平滑后组合,利用Rank IC、信息比率及年化收益等指标评估稳定性和alpha能力。
  • 预期类因子结合分析师预期与市场动态,提升因子模型全面性。


估值模型输入假设准确利用历史数据及高频市场行为,折现率、回归区间不明示,但通过绩效数据间接体现其有效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明确指出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方法存在“历史规律未来失效”的风险,强调量价因子表现受市场周期及结构性环境影响;

- 市场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尤其宏观事件、政策调整、流动性紧缩均可能导致因子信号失效;
  • 驱动因子受外部环境影响可能阶段性失效,隐含投资者需灵活调整,监控因子回撤或alpha波动风险;

- 未细分具体缓解策略,但强调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环境。

综上,风险揭示充分,提醒投资者理性对待因子投资绩效,绝非完美万能。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使用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固然数据覆盖较广,但对未来结构变革与极端风险缺乏专门讨论,这是量化模型通病;

- 对部分高估值板块如科创板存在较高估值,报告保持中立态度,未给出明确看空判断,体现一定稳健;
  • 预期类因子拟合分析师预期,但分析师预期可能存在偏差,未来预期的准确性在非稳定市场可能削弱因子效果;

- 因子相关性虽整体较低,但部分因子依旧存在显著正负相关,潜藏优化组合时的共振风险;
  • 对部分超高年化收益率因子,缺乏深入解释原因,投资者需警惕“数据挖掘”和过拟合风险。


整体报告观点较为稳健,数据分析详实严谨,但需注意量价因子适用的市场环境限制。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市场估值、资金流动、量价因子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剖析,体现了以下几个关键结论:
  • 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中低位,特别是主板和创业板的历史分位数较低,创业板相对沪深300的估值处于历史低点,显示成长板块的配置价值日益突出;

- 资金面活跃,权益基金募资与主动仓位转向重视电力设备及轻工制造等板块,反映对政策和行业景气度的积极预期;
  • 量化增强组合整体表现出色,尤其是预期惯性因子带来的超额收益显著,为投资者提供稳健阿尔法机会;

- 方正金工团队构建的11个高频基于成交量、波动率、动量等的特色量价因子,通过月度低频化处理后,展示了持续卓越的选股能力,综合量价因子今年以来多空组合收益高达16.95%,具有优异的风险调整后表现;
  • 预期类因子(真知灼见、预期惯性)展示稳健的多空净值增长,强调基本面风格的回归,对投资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风险方面充分揭示历史规律失效与市场超预期变动的可能性,提醒投资者尊重市场不确定性,严格风险管理。

此次报告充分运用历史估值及高频市场行为数据,结合基金资金动态与多因子选股模型,展现了量价因子选股策略回暖与市场结构改善的共振态势。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低估成长板块和因子组合的优异表现,但须审慎评估因子持续性和外部风险。

---

关键图表直观呈现


  • 沪深300股债收益差均值回复趋势

- 创业板指/沪深300相对PE历史走势
  • 主动权益基金行业仓位调整

- 中证1000增强组合周超额收益表现
  • 今年以来主要风格因子多头超额表现

- 综合量价因子多空净值
  • 预期惯性因子多头超额净值


---

总结



该报告以大数据、多因子量化视角结合市场估值及资金面动态,通过严谨统计与实证,揭示方正金工特色的量价因子正处于回暖阶段,综合量价因子和预期因子表现优异,为市场提供有效的选股工具和投资方向指引。投资者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关注成长板块及稳定的预期价值,适度采纳量价因子策略,有望实现优于基准的超额收益。同时,需对因子模型的周期性失效及宏观风险保持足够警觉,做好动态调整和风险管控。

本分析配合全文原文内容引用如下:[page::0,1][page::1,2][page::2,3][page::3,4][page::4,5][page::5,6][page::6,7][page::7,8][page::8,9]

---

(全文分析共计字数约2200字)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