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抛物线逼近 下的创业板拐 点——交易性择时策略研究之六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抛物线逼近方法构建创业板及沪深300指数的反转择时模型。实证显示模型择时正确率约70%,沪深300累计收益近679%,创业板累计收益约69%。结合盈利、估值及融资买卖资金指标,确认创业板存在泡沫且已有中长期顶部拐点,建议择机做空创业板指数,并介绍了广发多空杠杆产品作为做空工具 [page::0][page::4][page::5][page::11][page::13][page::14][page::15]
速读内容
创业板存在泡沫的三大指标分析 [page::4][page::5]

- 创业板股票净利润同比增长快速放缓,2013年转负约-10%。

- 创业板TTM市盈率持续高位,接近60倍,远高于低位时水平。

- 融资买入资金自2013年底大幅下滑约40%,融券卖出资金上涨约80%。
抛物线逼近择时模型核心思想及实证 [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 基于二次函数拟合局部K线,精确捕捉市场波段拐点。

- 拐点出现后需确认信号,有效降低误判。

- 模型在沪深300指数测试期(2005-2014年)择时正确率70.77%,年化收益率24.71%,盈亏比达3.33。
| 统计指标 | 数值 |
|-------------|------------|
| 预测次数 | 31 |
| 平均预测周期 | 72个交易日 |
| 累积收益率 | 678.84% |
| 年化收益率 | 24.71% |
| 判断正确率 | 70.77% |
| 盈亏比 | 3.33 |

- 创业板指数(2009-2014年)择时正确率70.59%,年化收益11.98%,盈亏比1.42。
| 统计指标 | 数值 |
|-------------|-----------|
| 预测次数 | 17 |
| 平均预测周期 | 58个交易日 |
| 累积收益率 | 68.56% |
| 年化收益率 | 11.98% |
| 判断正确率 | 70.59% |
| 盈亏比 | 1.42 |
创业板当前市场拐点及做空工具介绍 [page::14][page::15][page::16]

- 最新择时信号于2014年6月23日末次收盘形成看空信号,预示创业板大级别拐点已现,建议择机做空。
- 广发多空杠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支持沪深300及创业板多空3倍杠杆投资。

- 产品门槛低,可用于实现对创业板的做空操作,具备灵活换仓及套期保值优势。
深度阅读
探寻抛物线逼近下的创业板拐点 —— 深度分析与全面解读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探寻抛物线逼近下的创业板拐点——交易性择时策略研究之六
作者及联系方式:安宁宁(S0260512020003,0755-23948352,ann@gf.com.cn),联络人张超(020-87555888-8646,zhangchao@gf.com.cn)
发布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4年(具体日期未详)
研究主题:本报告聚焦于中国A股创业板市场,通过创新的抛物线逼近模型,研究创业板的拐点趋势,试图捕捉市场反转信号,结合基本面和资金面指标,提出创业板存在明显泡沫且即将迎来大级别调整的结论,并介绍相应的投资工具以应对市场风险。
报告核心论点:
- 创业板自2009年推出以来形成了明显的泡沫,表现为盈利增长放缓、估值极高及融资买入资金态势变化。
- 创业板市场正处于大级别拐点,基于抛物线逼近的择时模型发出看空信号。
- 报告搭建的择时模型在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数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择时正确率和收益率,验证模型有效性。
- 结合市场结构及工具限制,推荐通过券商相关产品(如广发多空杠杆产品)进行创业板卖空操作。
- 风险提示指出择时模型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有效性,但单次失效风险依然存在,投资者需谨慎操作。
---
2. 逐节深度解读
一、创业板与泡沫理论
不断出现的泡沫(第3页)
- 报告梳理了泡沫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学含义。泡沫表现为经济先经历快速增长,再急剧破灭。
- 提出科技类成长型股票天然易产生泡沫,这与创业板定位高度契合,不确定性和成长性是关键驱动因素。
- 以纳斯达克泡沫为案例,强调泡沫的典型路径:快速上涨(270%涨幅)后暴跌(跌幅68%),宏观和政策因素均对泡沫周期有重要影响。
- 图1清晰展示纳斯达克指数抛物线型快速上涨及下跌态势,预示创业板可能面临类似状况。[page::3]
创业板泡沫(第4-5页)
核心论点为基本面与资金面均显示创业板存在泡沫:
- 盈利角度:通过图2展示2009~2013年创业板股票净利润同比增速,由超过80%高速增长快速降至负增长(约-10%),明显脱离价格表现,反映盈利改善放缓与价格上涨脱节,[page::4]
- 估值角度:图3通过TTM市盈率数据对比,显示创业板滚动市盈率由2012下半年低位30倍,攀升至2014年约60倍,市盈率翻倍,估值明显偏高,提示市场过热风险。[page::5]
- 资金面:图4融资买入资金与融券卖出资金走势显示2013年底融资买入额明显下降(由12亿元降至7亿元),而融券卖出资金增长80%,资金流出增加,反映市场空头压力加大和资金面趋紧。[page::5]
结论:盈利放缓、估值高企、资金流出增强,构筑了创业板当前泡沫的基本框架,为后续拐点分析奠定基础。
拐点寻找与量化择时(第6-7页)
- 强调择时模型类型:趋势择时、反转择时(逆趋势择时)、预测类择时,并指出反转择时如本报告采用的抛物线逼近模型能提前捕捉拐点,优势在延迟极低和潜在的高收益,缺点是误判风险较高,需要确认步骤协助提升准确率。[page::6-7]
二、抛物线逼近模型与SAR指标
SAR指标简介(第7-8页)
- 介绍SAR指标本质是价格与时间结合的止损反转点寻找工具,原理是通过动态调整止损点控制风险并借此判断趋势反转时机。
- 公式(1)给出SAR计算表达,核心变量包括加速因子AF和极点价EP。
- 图6示范SAR指标在股票走势图中的点位结构,点位形态呈“抛物线”式上涨或下跌轨迹,辅助捕捉市场趋势。[page::7-8]
SAR指标与抛物线拟合逻辑一致性(第8页)
- 市场波动过程被归纳为四阶段:蓄积、爆发、衰弱、转向(图7)。
- 报告提出通过数学中的二次函数拟合法,可数值化捕捉这一完整市场循环,避免SAR在盘整行情中频繁买卖信号失效的问题,提升信号准确性及稳定性。[page::8]
三、抛物线逼近择时模型构建与实施
模型数学方法(第9-11页)
- 利用二次函数 $y=ax^2+bx+c$ 对时间序列数据(如收盘价,或(开盘价+收盘价)/2)进行前复权K线局部拟合,拟合因变量为价格数据,因变量下标为时间序列索引。
- 拐点出现定义为连续两次拟合二次曲线切线方向相反(切线为零点)的位置(图9),提示趋势能量由衰弱转为可能反转。
- 拐点确认机制:N天后观察二阶导数符号是否一致(图10),确认拐点是否成立,从而发出实际买卖信号。
- 拐点确认后重置起点(图11),进行新的拟合计算,持续更新信号。
- 模型核心参数即为确认延迟天数N(实证中取N=4)。[page::9-11]
四、择时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沪深300指数实证(第11-12页)
- 时间范围:2005年4月至2014年7月,覆盖沪深300指数完整上市区间。
- 策略为多空双向择时。
- 累积收益率高达678.84%,年化24.71%,平均预测周期72个交易日,判断正确率约70.77%。
- 盈亏比为3.33,平均盈利15.17%,平均亏损仅为-4.55%。
- 最大单次盈利179.3%,最大亏损-13.94%。
- 图12显示收益率曲线稳步攀升,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本身走势,说明择时策略有效;图13反映单次择时收益分布呈右偏,有较多大幅盈利事件。[page::11-12]
创业板指数实证(第13-14页)
- 采用同一模型参数N=4,时间期间从创业板2009年下半年设立至2014年6月。
- 累积收益率68.56%,年化11.98%,判断正确率70.59%,盈亏比1.42,平均盈利8.89%,平均亏损-6.24%。
- 虽整体表现略逊于沪深300,可能因参数未针对创业板优化,且创业板震荡更为频繁。仍表现出有效择时能力。
- 最新择时信号2014年6月23日发出看空信号,提示创业板大级别拐点已至(图16)。[page::13-14]
五、创业板做空工具介绍(第14-17页)
- 由于创业板ETF(159915.SZ)暂时未纳入融资融券,无法方便做空,市场通过券商推出创业板挂钩的多空杠杆产品实现双向杠杆投资。
- “广发金管家多空杠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代表产品,成立于2013年1月,挂钩沪深300及创业板指数,提供3倍杠杆,可做多或做空。
- 产品结构包括母份额、看涨份额和看跌份额,适配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和市场观点,T+0灵活交易,门槛较低(起投10万元起,追加1千元)。
- 图17展示产品净值历史走势,体现多空策略的波动性。
- 2014年起正式新增创业板相关子份额,实现完整双向杠杆覆盖,满足做空创业板需求。[page::14-17]
六、总结与风险提示(第17-18页)
- 报告从创业板泡沫分析切入,结合创新数学拟合模型设计,提供量化择时框架,验证模型在沪深300及创业板的有效性,实践中发出创业板看空信号。
- 通过券商多空杠杆产品介绍,为投资者如何实际操作创业板做空提供指引和工具。
- 附以形象泡沫故事,寓意认知市场泡沫形成与破灭,告诫投资者识别真假信号。
- 明确风险提示,强调模型依赖历史数据且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提醒投资者注意单次信号失效风险,强调量化模型属于统计概率性评判,不保证每次成功。[page::17-18]
---
3. 主要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 | 内容描述 | 数据解析 | 关联文本价值 | 深层次评析 |
|--------|----------|----------|---------------|-------------|
| 图1:(第3页)纳斯达克历史泡沫 | 纳斯达克指数从1998年10月1360点锥形飙升至2000年3月顶点5132点,涨幅超270%,随后暴跌68%。曲线呈典型抛物线炸裂走势 | 反映典型科技泡沫心理及价格快速膨胀/破灭节奏 | 佐证创业板泡沫风险的历史对照效应 | 该图隐含宏观因素对泡沫影响巨大,提示市场调控和资金面变化的关键作用 |
| 图2:(第4页)创业板股票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 2009年起增长率由80%迅速降至2013年约-10%,盈利能力陷入停滞 | 盈利严重放缓,与同期价格上涨脱节,揭示泡沫本质 | 直观点示基本面虚弱,与估值及资金趋势形成反差,证实泡沫迹象 | 盈利放缓与价格分离加剧泡沫风险,市场非理性繁荣明显 |
| 图3:(第5页)创业板TTM市盈率走高 | 市盈率从30倍低位攀升至近60倍,高估明显 | 估值指标超高合理水平,投资风险增加 | 为判断泡沫及后续择时模型提供估值支持 | 市盈率翻倍超出成长基本面支持,强化泡沫和市场高风险提示 |
| 图4:(第5页)融资买入与融券卖出资金对比 | 融资买入资金自13年底起明显减少,融券卖出则大幅增加 | 资金流向由买入向卖出转变,资金面偏空 | 证实资金面转换带来市场风险,泡沫破裂可能性提升 | 资金流变化加强空头压力,验证市场情绪变化及资金面重要性 |
| 图6:(第8页)SAR指标 | SAR指标点形态呈弧线,动态显示市场方向及反转点 | 抛物线特征强烈,成为拟合创新起点 | 连接技术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发展基础,启发提出抛物线拟合模型 | SAR在盘整周期噪声多,作为传统技术指标及对比方案在本报告中被进一步优化 |
| 图7:(第8页)市场波动的四个过程 | 描绘市场趋势的蓄积、爆发、衰退、转向完整循环 | 理论支撑理念及模型设计的市场行为假设 | 说明拟合抛物线能更科学捕捉市场能量轮动 | 以动态能量守恒思想诠释市场趋势逻辑,赋予模型更宏观且数学的解释力 |
| 图12、13、14、15:(第11-13页)沪深300及创业板择时收益图及单次收益分布 | 沪深300累积收益率高达678%,创业板为68%;判断正确率均约70% | 模型有效性通过两大主要指数得出,体现择时稳定性与实用性 | 报告主要技术贡献及风险预警工具数据支撑 | 实证展现模型可推广性,尽管创业板相对偏差体现市场不同复杂度对模型调整需求 |
| 图16:(第14页)创业板2014年择时信号 | 点标红色和绿色显示多头及空头信号转换,最新看空信号发出 | 最新市场状态预测及投资提示 | 提供决策依据,指导实盘操作 | 数学信号和实际市场反应结合,具有前瞻参考价值 |
| 图17:(第16页)广发多空杠杆产品净值曲线 | 展示看涨和看跌份额净值曲线,反映产品多空对冲效果 | 同期沪深300指数表现对比,净值波动大体现杠杆效应 | 展示产品实际投资工具的性能及双向杠杆特点 | 结合流动性、杠杆和结构设计,示范创新金融产品对模型信号的落地应用 |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核心在于“抛物线逼近”择时模型,其估值框架基于对市场波段的二次拟合与拐点预测。具体估值方法不涉及经典DCF或市盈率P/E估值,而是通过数学拟合捕捉市场趋势,实现交易择时和收益最大化。
- 计量模型:使用二次函数对价格时间序列拟合,基于导数符号变化寻找趋势拐点。
- 参数选择:单一参数N(确认延迟天数),实证中N=4天。该参数控制信号确认精度与延迟平衡。
- 估值输出:基于历史数据回测的累积收益率和正确率等指标作为模型效果估值。
- 沪深300显示优异收益,创业板相对略弱但依然稳健,体现模型在不同市场环境的适用性。
- 无传统的估值敏感性分析,但报告提示了参数调整可能对创业板有效性产生影响,留出进一步优化空间。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正视模型与市场的不确定性,系统指出风险点:
- 模型风险: 择时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回测得出,统计意义有效,单次信号可能失效,不能保证所有周期均盈利。
- 市场风险: 创业板市场波动激烈,频繁震荡可能影响模型判定,特别是在参数未针对市场调优情况下。
- 工具风险: 做空创业板工具相对有限,资产管理产品虽创新但仍受限于流动性和杠杆风险。
- 政策风险: 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加大模型失效概率。
- 执行风险: 投资者若不能及时执行卖空操作,会错过关键拐点盈利机会。
报告提示投资者需理性使用模型信号,做好风险控制,尤其是理解模型是概率而非确定性工具。[page::0,18]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模型假设市场价格运动在局部可用简单二次函数拟合,简化了实际交易中的复杂多因子波动和投资者行为,或在行情极端波动期存在失真风险。
- 创业板实证表现逊于沪深300,部分由于参数未专门调优,暗示模型需细化和适应性调整,未来改进空间大。
- 融资融券资金流数据虽揭示分歧,却未深度分析背后投资主体与行为变化,信息有待更全面。
- 做空产品介绍较为理想化,未充分讨论杠杆产品可能的市场流动性瓶颈及杠杆风险放大效应,投资者需警惕。
- 报告结尾烧饼故事寓意泡沫炒作,但未直接关联模型预测准确性,稍显文艺化,但增加了报告的亲切感和通俗性。
- 风险提示中虽提及模型风险,但缺乏针对市场结构突变等系统性风险的深入讨论。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方位系统地探讨了创业板市场的泡沫现象,结合盈利放缓、估值高企和资金流动特征,确立创业板当前存在明显泡沫,并且泡沫正在破灭的基本判断。基于技术创新,提出了“抛物线逼近模型”,通过数学上二次函数拟合价格走势,提炼市场波动中的趋势拐点信号。实证数据显示,该模型在沪深300和创业板历史价格上的择时正确率均超70%,累积收益表现优异,验证模型实用性和有效性。模型近期针对创业板发出明确看空信号,支持其大级别拐点理论。
在实战操作方面,报告介绍了广发多空杠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作为可行且创新的创业板双向杠杆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做空创业板的有效工具,弥补创业板ETF不能融资融券做空的局限,具有较低门槛和较高灵活性。
综合表格和图形分析,核心数据如下:
- 创业板盈利增速由80%快速降至负增长(图2)
- 创业板市盈率由30倍升至60倍(图3)
- 融资买入资金大幅缩减,融券卖出资金增长(图4)
- 沪深300择时模型累积收益678.84%,判断正确率70.77%(表1,图12-13)
- 创业板择时模型累积收益68.56%,判断正确率70.59%(表2,图14-15)
- 最新创业板择时信号2014年6月发出看空预警(图16)
- 广发多空杠杆产品提供3倍杠杆的双向投资机会及流动性支持(表3,图17)
收官推荐:
- 基于模型的择时结果和基本面判断,创业板面临大级别市场拐点,投资者应审慎对待创业板上涨风险。
- 适时利用创新的做空工具,控制下跌风险,拓展投资机会。
- 模型需持续更新和参数优化,投资者务必关注单次信号风险,多渠道验证择时判断。
最终,报告呈现了量化择时与基本面相结合的完整投资研究样本,为投资者提供了识别泡沫、预测市场拐点及风险管理的实用框架和工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务意义。[page::0,3-5,7-8,11-16,17-18]
---
注: 以上分析严格根据报告原文内容与图表数据而成,所有结论均由报告支撑,未揉杂主观臆断,完全符合专业金融分析报告解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