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宏观因子看多年底行情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通过量化择时模型(GFTD与LLT)结合宏观因子事件,预测年底A股市场短期看多行情,重点分析了市场结构表现、行业估值趋势和情绪指标。基于宏观因子事件与日历效应,报告维持对2020年底至2021年春季的积极看法,强调模型成功率约80%,并就风险提示进行说明。[page::0][page::3][page::5][page::13][page::17][page::19]
速读内容
市场结构与行业表现回顾 [page::3][page::4]


- 创业板指表现最佳,周涨幅达4.27%,医药生物、传媒、食品饮料、计算机板块领涨。
- 钢铁、房地产、汽车等顺周期板块相对弱势。
市场估值趋势分析 [page::5][page::6][page::7][page::8]
| 指数名称 | 最新PE(TTM) | 50%分位数PE | 最新PB(LF) | 50%分位数PB |
|----------|--------------|------------|------------|------------|
| 沪深300 | 15.5 | 13.5 | 1.7 | 1.7 |
| 创业板指 | 64.1 | 51.5 | 7.5 | 4.8 |
- 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水平偏低位置,创业板估值仍较高。
- 行业中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公用事业等板块PE接近历史底部,投资价值相对突出。
- 采掘、建筑装饰、公用事业、银行、房地产行业PB较低,具备估值吸引力。


市场情绪指标跟踪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创近60日新高个股比例上升,新低个股数创新低,整体市场情绪改善。
- 有效涨跌停板数波动,反映市场活跃程度变化。
- 基金仓位略微下降至90.8%,ETF处于净流入状态,净流入规模约26亿元。
- 上证50ETF期权看涨看跌比(CPR)进入布林带上轨,短期蓝筹股或有超买风险。
量化择时模型审视 [page::13][page::14]
| 指数名称 | GFTD模型结论 | LLT模型结论 |
|----------|--------------|------------|
| 上证综指 | 涨 | 涨 |
| 沪深300 | 涨 | 涨 |
| 深证成指 | 涨 | 涨 |
| 上证50 | 无结论 | 涨 |
| 中小板指 | 跌 | 涨 |
| 创业板指 | 跌 | 涨 |


- GFTD与LLT择时模型均呈现看多信号,策略净值整体向上,表现稳定有效。
- LLT模型在更多指数包括创业板表现出明显多头信号,增强了年底行情看多预期。
宏观因子与市场展望 [page::17][page::18][page::19]



- 货币M1同比处于上行周期,历史对应多次牛市。
- 近期宏观因子触发5个事件,其中PMI上行、CPI下行和社融上行等4个因素利好市场,国债收益率上升短期不利。
- 日历效应数据显示12月多数指数上涨概率较高,春季躁动效应可能提前出现。
- 综合宏观、日历和量化择时,维持看多预期直到2021年初。
风险提示 [page::19]
- 量化模型历史成功率约80%,非绝对有效,市场极端波动时可能失效。
- 日历效应及宏观因子历史有效性不保证未来市场表现一致。
- 投资者需注意量化模型和市场结构变动对策略适用性的影响。
深度阅读
广发证券“金融工程:宏观因子看多年底行情”量化择时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金融工程:宏观因子看多年底行情》
- 发布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广发金融工程研究小组
-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初(数据截止2020年12月4日)
- 作者及联系方式:罗军(首席分析师)、安宁宁(联席首席分析师)、史庆盛、张超、文巧钧等十余位资深分析师组成团队。[page::0,20]
- 报告主题:通过多维度量化择时模型与宏观经济因子分析,判断2020年年底A股市场的走势与结构表现。重点关注宏观因子事件、市场情绪指标、行业估值及量化择时模型的综合信号,评估2020年年末及2021年初的A股发展趋势。
- 核心结论/观点:
- 多数量化择时模型(GFTD、LLT)对沪深300、上证综指、创业板等主要指数均发出看涨信号,尤其年底行情整体偏多。
- 宏观因子事件触发率高,看多信号明显(PMI上行、CPI下行、社融同比上行、美元指数下行),唯独国债收益率上行带来短期负面影响,整体短期市场预期偏正面。
- 市场估值结构显示成长科技板块估值偏高,而房地产、银行、采掘等传统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存在明显分化。
- 市场情绪指标与基金仓位显示稳定,ETF资金净流入且北向资金流持续;日历效应暗示春季躁动或提前,维持看多至明年初的观点。
- 报告采用多角度量化模型,历史择时成功率约80%,但提醒模型存在失效风险,需关注极端市场波动对模型的影响。[page::0,19]
---
二、逐节内容详解
2.1 市场表现回顾(第3-4页)
- 结构表现:
- 各大指数均上涨,创业板指数涨4.27%领涨,深证成指和中小板指分列二、三位,沪深300、上证50、上证综指涨幅相对较小但均正向,体现市场整体多头格局。
- 细分规模指数涨幅均为正,体现市场宽幅活跃,创业板和中小板保持活跃度领先。
- 行业涨跌差异显著,医药生物、传媒、食品饮料、计算机、电子等行业领涨,其中医药生物板块涨幅最高,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机会;银行、钢铁、房地产、汽车、公用事业等传统顺周期行业跌幅居前,反映结构性资金仍偏向成长与防御板块。
- 市场估值及情绪:
- 多数主流指数估值提升,中小板和创业板高估值特征明显。
- 个股新高比例上升,创近60天新高的股票增多(3.2%升至3.6%),新低比例下降(8.6%降至2.4%),说明近期市场情绪有所改善。
- 多头排列股票比例扩大,均线结构整体增强。
- 基金仓位略有下降,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准,显示基金经理在稳健调仓。
- 择时模型LLT对上证综指、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整体看多。[page::0,3,4]
2.2 市场与行业估值(第5-8页)
- 整体市场:
- 沪深300最新PE为15.5倍,创业板64.1倍,创业板估值明显更高。沪深300相较历史50%分位数(13.5倍)偏高但不极端,创业板估值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准。
- PB方面,沪深300当前为1.7倍,创业板7.5倍,其中沪深300处于历史中位,创业板偏离历史中位显著。
- 行业层面PE估值:
- 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公用事业行业的PE接近历史10%分位数(即估值相对较低),尤其农林牧渔最新PE仅16.1,是历史底部的62%,显示明显估值低洼。
- 高估值行业包括计算机(最新PE 72.7)、休闲服务(131.8),显著超过历史分位,成长性和预期较高。
- 行业层面PB估值:
- 采掘、建筑装饰、公用事业、银行及房地产行业PB底部明显,且最新PB均接近或低于历史10%分位数,表明这些行业估值具备较大安全边际。
- 高PB行业有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估值相对偏高。
- 估值分化明显,市场对不同板块风险偏好分层,一方面传统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具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成长行业估值压力存在。[page::5,6,7,8]
2.3 A股市场情绪跟踪(第9-12页)
- 新高新低比例指标
- 图表显示60日内新高比例近年来总体保持低位震荡,但近期新高比例有所提升,符合市场渐趋回暖节奏。
- 新低比例明显回落,且去年高点未现,反映市场恐慌情绪减弱。
- 有效涨跌停板
- 跌停板数量下降,涨停板数量平稳较少,表明市场连续性调整与活跃度处于合理范围,极端恐慌情绪未再度爆发。
- 均线结构指标
- 多空均线指标改善,短期内市场多头趋势有所增强,是市场情绪转暖的技术面体现。
- 基金仓位
- 基金整体仓位高且稳定于90%以上的位置,资金继续维持较高权益仓位,暗示机构看好市场多头格局。
- 主流ETF和期权市场表现
- 主流ETF资金净流入回升,累计26亿元,显示被动资金继续流入市场。
- 期权成交量看涨看跌比率升至布林通道上轨以上,短期蓝筹股存在超买风险,需警惕短期回调可能。
- 整体来看情绪指标支持年底行情持续,短期尚存局部调整风险。[page::9,10,11,12]
2.4 择时模型(第13-14页)
- 量化择时结论:
- GFTD模型和LLT模型同时给出上证综指、沪深300、深证成指看涨信号。
- 对于上证50、创业板、中小板两模型意见不完全一致,GFTD对部分小盘及成长偏弱,但LLT保持看多态度。
- 择时表现及收益:
- 两个模型历史择时净值表现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表明量化择时策略具备较好的历史盈利能力。
- 报告中图12和图13清晰呈现2000年以来择时净值的波动与沪深300指数的对比,净值曲线平稳上行,侧面说明模型信号可靠性较高。
- 模型提示:量化择时成功率约80%,但非100%,极端市场可能导致失效。[page::13,14,19]
2.5 A股日历效应(第15-16页)
- 历史上春节前后多个板块存在明显的上涨概率增高现象,尤其“1月1日后一周”及“后一双周”期间多个行业上涨概率大幅超过60%,如计算机、钢铁、银行、汽车等均有较好表现,表明春节后的“春季躁动”效应明显。
- 平均涨幅也呈正向,特别是1月后一周及双周平均上涨率较高,银行、机械设备、钢铁板块涨幅亮眼。
-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指数12月涨幅及春节期间表现相较其他指数波动较大,显示成长股受政策及市场情绪影响更为明显,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 报告观点认为2020年春季躁动由于7月份以来市场调整较充分,可能提前出现,有利于把握后续行情机会。[page::15,16]
2.6 宏观视角看市场(第17-18页)
- 货币通胀周期分析
- A股市场表现与M1货币同比增长存在相关性,M1同比抬高周期中出现金融市场牛市,报告罗列历史5轮M1同比上行周期,3次出现牛市,2次宽幅震荡,平均跨度约2年,当前处于上行末期,但延续性仍存。
- 宏观因子指标及事件定义
- 跟踪25个国内外宏观指标,如PMI、CPI、PPI、社融、货币供应量及利率指标。
- 量化定义四类因子事件:短期高低点、连续上涨下跌、历史高低点、趋势反转,统计历史发生次数和关联市场表现。
- 具体数据体现PMI上升、CPI下跌、社融上升等为市场看多信号,国债收益率短期上升被视作负面影响因子。
- 最新宏观因子趋势(1-3月均线观察)均指向整体偏多,除长期利率走高外,其余指标提供买入信号,构成2020年底市场看多底气。
- 宏观视角为报告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本面逻辑支持,补充了技术择时模型的决策依据。[page::17,18]
2.7 主要结论与风险提示(第19页)
- 主要结论强调:
- 市场结构以成长医药、传媒等行业领涨,传统顺周期行业承压,显示资金结构性偏好。
- 宏观因子多项利好支撑年底行情,尤其PMI上行和CPI下降。
- 货币周期处于上行末端,但仍有支撑市场上涨的动力。
- 春节前“春季躁动”或提前出现,预计看多行情延续到2021年初。
- 量化模型择时及情绪指标,ETF流入、北向资金流入均支持市场积极需求。
- 风险提示包括:
- 量化择时模型成功率仅80%,极端波动环境下模型可能失效。
- 历史日历效应及宏观因子事件基于历史数据,市场结构或交易行为改变时可能失去效力。
- 同一主题下,各量化模型结论或存在分歧,投资需审慎。
- 报告整体基调积极,但理性,提出了明确的风险管理建议。[page::1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择时模型与信号图(第0页)
- 表格“择时模型最新结论”展示主要指数的GFTD和LLT模型近期发出的信号,基本皆为“涨”信号,尤其沪深300、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显示两大模型同步给出看多评级。
- 图“GFTD 沪深300 择时”显示GFTD信号值(红线)与沪深300指数(蓝线)的走势,较为同步,均呈现近年明显上涨趋势。
- 图“LLT 沪深 300 择时”同样显示择时信号与指数走势一致,突显模型长期有效。
- 数据均来源Wind,保证了时效性和准确性。[page::0]
3.2 市场及行业表现柱状图(第3-4页)
- 图1和图2清晰展示了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不同指数的周涨幅,创业板以4.27%领涨,表明小盘股与成长股阶段性优势。
- 图3展示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医药生物涨幅近6%,显著领先,其次为传媒、食品饮料和计算机,均为成长、防御特征行业。钢铁和房地产表现最弱,负涨幅明显,反映资金偏好和风险偏好动态。
- 提示当前市场由成长主导,周期板块调整压力较大。[page::3,4]
3.3 市场指数估值走势(第5-6页)
- 图4(PE走势)展示2005年以来各主要指数PE变化,创业板指波动最大,2020年末依旧处高位,沪深300 PE较为平稳,近年整体估值结构趋向合理。
- 图5(PB走势)亦显示创业板PB明显高于其他指数,反映高成长估值溢价,沪深300 PB处于中位,传统价值板块估值相对合理。
- 结合表格数据,对投资者识别价值陷阱和成长泡沫有重要提示意义。[page::5,6]
3.4 行业估值统计表(第7-8页)
- 表3、表4为行业PE和PB分位统计,核心价值发现行业具备重要参考价值。
- 表中“最新/10%”比值用于衡量最近估值距离历史低位的程度,低于1表明接近历史估值底部。
- 农业、地产、建筑材料、公用事业等属于估值相对安全区间,成长板块如计算机、医药、电子估值突出,风险需关注。[page::7,8]
3.5 市场情绪指标相关图形(第9-12页)
- 图6展现新高新低股比例,反映市场中涨势的个股数量增多,跌势缩减,显示市场正逐渐恢复活力。
- 图7涨跌停板数量变化,跌停连续降低,表明风险偏好正在修复。
- 图8均线结构指标显示多头信号增强,短期趋势改善。
- 图9基金仓位稳定高位,资金动能未断,较强支撑市场。
- 图10、11 ETF资金净流入及期权看涨看跌比高位,显示资金乐观但也需注意蓝筹股短期超买。[page::9,10,11,12]
3.6 择时模型净值图(第13-14页)
- 图12(GFTD净值)显示自2000年以来扣费后净值稳步提升,验证模型择时有效性。
- 图13(LLT净值)趋势同样体现正面收益,尤其牛市阶段模型收益大幅扩张,暗示模型应对大周期行情敏感。[page::13,14]
3.7 日历效应数据(第15-16页)
- 从表和色块数据可见春节后各主要行业整体上涨概率高,涨幅可观,有利于投资者结合季节性策略规划布局。
- 特别是机械设备、钢铁、通信等行业表现突出,反映周期与部分成长板块存在时间窗口优势。[page::15,16]
3.8 宏观因子影响视角(第17-18页)
- 图16清晰呈现M1货币同比(绿色线)与股市万得全A指数(蓝线)及PPI同比(红线)动向,M1上升周期通常伴随股市机会。
- 图17宏观因子框架表,列举25项国内外指标及相关事件,体现宏观经济全貌对市场的系统影响。
- 图18定义了宏观因子事件的分类方法,并提出筛选标准,显示因子的历史发生频率及其对资产的影响力,增强宏观分析的科学性。
- 表6及表7总结宏观因子事件对市场的具体影响,为投资策略提供定量依据。[page::17,18]
---
四、估值与择时分析
- 报告未详细列出DCF模型或市盈率倍数法的具体计算,但通过历史分位数方法对估值安全边际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直观且易于理解,适合宏观和行业层面的横截面比较。
- 量化择时模型GFTD和LLT均基于多因子、趋势跟踪和统计学习算法,展示在图形中历史累积净值表现。
- 该择时模型通过捕捉多因子信号来判断买卖时机,结合宏观因子事件变化提供趋势确认。
- 估值分析的关键输入为历史估值区间与当前估值对比,结合行业盈利能力和宏观经济环境,辅助择时模型形成综合观点。
- 敏感性分析隐含于宏观因子事件与择时模型成功率讨论中,即模型对市场异常波动的潜在敏感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风险:量化模型择时成功率约80%,非100%,市场极端情况下模型信号可能失效。
- 结构风险:市场结构变化及投资者行为变化可能导致历史规律失效,特别是日历效应和宏观因子事件效应。
- 估值与情绪风险:成长板块高估值加上期权市场蓝筹股超买信号,短期或存在调整压力。
- 宏观风险:国债收益率上行等宏观因素对市场预期的负面冲击。
- 报告免责声明中还明确强调利益冲突、法律监管局限、信息准确性及投资风险,提示投资者需谨慎评估。[page::19,2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展现了对市场多重视角的融合,量化择时+宏观因子+市场情绪的框架相对全面。
- 不过,部分量化模型对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传播出矛盾信号(GFTD同中小板、创业板为“跌”,LLT为“涨”),体现模型对小盘成长板块判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行业估值分化极大,且部分成长板块估值远高于历史均值,风险隐含较高,报告未对此展开更细致的风险量化分析。
- 日历效应固然历史可循,但在当今高频交易和信息快速传播环境下,其预测力可能有所弱化,尤其短期内市场波动可能被短线因素扰乱。
- 报告强调模型的历史成功率和不确定性,体现了审慎态度,避免极端乐观。
- 宏观因子事件的定义较为统计化,但因变量择时效果依赖于历史数据,未来变化仍需动态观察。
---
七、结论性综合
- 广发证券“金融工程:宏观因子看多年底行情”报告提出,通过量化择时模型GFTD和LLT,结合宏观因子事件分析及市场情绪指标,综合判断A股市场进入年底阶段将继续呈现多头态势,特别是医药生物、传媒和计算机等成长防御板块表现突出,创业板指表现强势。
- 市场估值结构分化明显,低估值权重股具备安全边际,成长股估值偏高,投资需注意配置和风险管理。
- 量化择时净值历史表现优秀,验证了策略体系有效性;宏观因子上的货币政策、通胀动态与流动性状况进一步支撑市场积极预期。
- 日历效应数据显示春节前后行情表现良好,有助于把握春季投资机会,且由于全年调整充分,2021年春季躁动或提前启动。
- 风险方面模型失效风险、市场结构变革风险与估值风险需警惕,尤需关注国债收益率上行与期权市场超买提示的潜在冲击。
- 报告整体看多中国A股年底行情,主张保持积极持仓至2021年初,但推荐基于量化模型信号结合宏观基本面逐步布局,且保持风险意识。
- 图表深度展现市场分化态势、资金流动趋势与估值体系,透彻支持文本论点,有较强实用参考价值。[page::0-19]
---
# 综上所述,该报告科学运用量化模型与宏观经济分析工具,融合市场情绪与估值视角,形成了全面、细致且结构清晰的市场展望与操作指导,对机构及专业投资者具有较高指导意义,亦提供了严谨的风险评估及策略框架,是一份内容翔实、专业客观的量化投资研究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