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林牧渔行业:政策引导规范出栏,关注产能去化预期提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5月生猪价格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供应端因能繁母猪存栏微增及饲料成本低位导致生猪供应整体充足;需求端因政策收紧和消费疲软,猪价短期承压但产能去化预期增强,预计下半年猪价具有上行弹性。养殖企业养殖成本和盈利状况分化显著,成本领先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产业链政策影响与风险值得关注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

速读内容


5月生猪价格回落,短期供应充足,政策引导降重出栏 [page::0][page::1][page::2]


  • 5月仔猪、活猪和猪肉均价环比分别下降2.43%、1.52%、1.12%,假期后生猪价格回落,至6月12日均价约14.12元/公斤。

- 供应端能繁母猪存栏微增,饲料成本低,导致生猪出栏均重有所累积,猪肉供应充足。
  • 需求端二次育肥监管趋严抑制养殖积极性,夏季终端消费疲软,供需不平衡,猪价短期下行压力明显。[page::0][page::2]


供需结构与大宗原料价格趋势 [page::2][page::3]


  • 大宗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价格近期震荡,进口关税政策对成本构成上行压力,养殖成本存在抬升风险。

- 能繁母猪存栏呈震荡走势,二元母猪价格稳定,仔猪价格先前高位回落,预示养殖端销售压力加大。
  • 养殖盈利从2024年6月后出现亏损趋势,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盈利状况差异显著。[page::3]


行业估值与产能去化预期 [page::3]


  • 生猪养殖行业PB估值自2025年5月底抬升,但仍处历史低位,具备估值安全边际和上涨空间。

- 政策引导下的降重出栏和行业亏损促使产能去化预期加强,优质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估值修复。[page::3]

主要猪企销售价格与数量表现 [page::4][page::5]





| 企业名称 | 5月销量(万头) | 环比增长 | 同比增长 | 1-5月销量(万头) | 同比增长 |
|---------|--------------|---------|---------|----------------|---------|
| 牧原股份 | 777 | -4.15% | 32.66% | 3854 | 41.07% |
| 温氏股份 | 316 | -0.64% | 32.64% | 1492 | 23.94% |
| 正邦科技 | 64 | 4.72% | 158.02% | 290 | 114.26% |
| 新希望 | 133 | -16.42% | -2.41% | 712 | -3.82% |
  • 5月出栏量涨跌互现,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销量小幅回落,正邦科技实现显著同比增长。

- 1-5月累计销量增长强劲,尤其是东瑞股份、正邦科技和中粮家佳康同比增速超80%。[page::5]

出栏均重小幅上升及养殖成本构成 [page::5][page::6]




| 上市猪企 | 2025年最新成本(元/公斤) | 2025目标成本(元/公斤) |
|---------|---------------------|--------------------|
| 牧原股份 | 12.20 | 12 |
| 温氏股份 | 12.00 | 13 |
| 新希望 | 12.90 | - |
| 天邦食品 | 13.62 | 12.8 |
| 神农集团 | 12.30 | - |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神农集团等处于成本领先梯队,完全成本控制在12-12.5元区间。

- 养殖成本是影响企业盈利的核心因素,成本优势企业表现更为稳健。[page::5][page::6]

风险提示及投资建议 [page::0][page::7]

  • 价格波动风险较大,疫情及政策风险仍需关注,上市企业出栏量扩张可能受阻,成本控制存在挑战。

- 建议关注成本和业绩领先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同时关注温氏股份、天康生物和神农集团等优质标的。[page::7]

深度阅读

东兴农业月度跟踪报告详尽分析


—《生猪:政策引导规范出栏,关注产能去化预期提升》(2025年06月23日)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农林牧渔行业:政策引导规范出栏,关注产能去化预期提升》

- 作者与发布机构:东兴证券研究所,分析师程诗月(美国马里兰大学金融学硕士,专注畜禽养殖等细分行业)
  • 发布日期:2025年6月23日

- 研究对象与主题:围绕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最新市场表现、政策动态、产业链供需变化,以及对上市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持续追踪和分析,重点关注政策引导下的生猪出栏规范及产能去化预期。
  • 核心论点

- 5月份猪价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整体价格环比、同比均有下降。
- 供应端表现为母猪存栏量微增及出栏充足,叠加饲料成本低位,养殖押栏增重,供应充足。需求端因政策收紧限制二次育肥及季节性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下降。
- 政府政策推行“理性出栏”,限制二次育肥,影响短期供应结构,猪价短期承压但长期有利于落后产能清退和市场平稳。
- 产能去化预期加强,行业整体价格与估值呈低位反弹,推荐关注成本领先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等。
  • 评级与投资建议:行业目前处于估值历史低位,具备安全边际与向上弹性,短期猪价“短空长多”。推荐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天康生物、神农集团等具备成本优势和较高业绩兑现能力的养殖龙头。

- 主要信息传达意图:强调政策引导背景下生猪产能结构调整对市场影响,近期猪价压力与产能去化的关系,以及养殖企业竞争格局和估值机会,为投资者提供周期视角下的合理布局建议。[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5月猪价表现与市场供需情况


  • 主要内容

- 5月仔猪、活猪、猪肉均价分别为38.19、14.78、25.49元/公斤,环比分别下降2.43%、1.52%、1.12%;同比降幅更明显,同比均大幅下挫(活猪同比跌18.56%)[page::0,1]。
- 猪价“前高后低”表现明显,五一后价格开始回落,截至6月12日均价14.12元/公斤。
  • 供给端分析

- 2024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微增,保障生猪出栏量整体充足。
- 饲料成本维持低位,促使养殖户压栏增重,经济效益下采取的养殖策略。
- 屠宰开工率5月回升至28.71%,表明屠宰环节收购顺畅。
  • 需求端分析

- 政策限制二次育肥,降低消费者对猪肉需求,消费淡季加剧价格弱势。
- 夏季终端消费能力减弱,需求端承压。
  • 结论

- 猪价短期受供给充足和需求疲软影响呈下降趋势。政策调控和季节性因素同时作用。
- 养殖企业出栏重量有所累积但政策引导下体重控制开始显现(降重出栏)。[page::2]

2.2 政策影响与市场驱动逻辑


  • 政策指引

- 政府引导“理性出栏”,限制二次育肥,不鼓励生猪在出栏后再次养殖增肥。
- 部分地区已监管运输,实行点对点直达及备案制度,增加二次育肥成本和难度。
  • 政策目的

- 防控动物疫病风险,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 市场影响

- 短期可能出现供应端降重出栏,消费端接盘能力不足,造成猪价下行压力。
- 长期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和平稳运行。
  • 产能趋势

- 4月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环比小幅下降。五月不同数据源显示小幅上涨但总体保持震荡。
- 二元母猪价保持平稳,但高价仔猪市场承压,价格回调。养殖端销售积极,但对高价产生抵触。
- 预计第二季度供给压力较大,产能去化预期增强,压力释放后下半年旺季猪价可能反弹。
  • 成本因素

- 受加征美国产品关税影响,进口饲料成本存在上行压力,尤其玉米和豆粕。
- 养殖成本有底部抬升趋势,对企业盈利构成挑战。[page::2,3]

2.3 养殖企业销售数据与运营现状


  • 销售均价环比小幅下降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5月销售均价分别为14.52、14.68、14.40、14.69元/公斤,环比均下跌0.28%-0.95%。
  • 出栏量表现分化

- 5月出栏量环比涨跌互现,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小幅下降,正邦科技实现4.72%增长,新希望大幅下跌16.42%。
- 合计剔除巨星农牧的17家企业出栏量为1648万头,环比下降2.04%,但同比增长28.27%。
- 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8.70%,东瑞股份、正邦科技、中粮家佳康等实现80%以上销售增速。
  • 出栏均重提升

- 多数上市公司出栏均重环比上涨,牧原108.59公斤、正邦134.87公斤较高。政策收紧的降重效应尚未明显反映。
  • 养殖成本与盈利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神农集团位列成本领先梯队,最新完全成本低至12-12.5元/公斤区间,维系较高盈利能力。
- 外购仔猪盈利出现亏损,尤其自养生猪盈利首次为负,养殖盈利整体承压。
  • 估值情况

- 行业指数PB自5月底开始明显回升,但总体仍处于历史低位,估值安全且有向上弹性。龙头企业具潜在估值修复机会。
  • 风险概要

- 畜禽价格波动,出栏扩张不及预期,疫病风险,成本控制失效等均构成行业及企业主要风险点。[page::0,1,4,5,6]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猪价走势(元/公斤)


  • 内容描述: 该图显示2010年至2025年期间全国月度市场价,包括仔猪、活猪和猪肉均价走势。

- 数据解读
- 猪价在2018-2020年暴涨,2020年末达到峰值后剧烈下跌。
- 自2021年起,价格保持震荡,2024年底及2025年初逐步回升,但5月出现短暂回落。
  • 联系文本说明

- 图形反映猪价周期性波动,8-20年超高峰值及随后回落与报告中二次育肥限制和季节需求疲软相呼应。[page::2]

图2: 生猪屠宰开工率(%)


  • 内容描述:图示2022年7月至2025年5月全国生猪屠宰开工率。

- 趋势分析
- 开工率有明显季节波动,5月升至28.71%,同比明显恢复进入正常水平。
  • 关联

- 说明屠宰企业采购顺畅,支撑供应端的持续出栏。[page::2]

图3: 宰后均重(公斤)


  • 内容描述:白条猪肉瘦肉型宰后均重自2021年10月至2025年数据。

- 趋势分析
- 宰后均重持续在90-94公斤区间波动,5月回落但仍处于偏高水平。
  • 信息意义

- 表明政策虽引导降重出栏,但实际阶段性仍存在体重积累现象。[page::2]

图4&5: 大宗原料市场价与期货价格


  • 内容

- 玉米和豆粕市场及期货价格展示了从2020年开始的走势。豆粕市场价波动更大。
  • 意义

- 反映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及政策关税影响,预示养殖成本可能抬升,对养殖企业盈利构成压力。[page::3]

图6: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及变化


  • 内容

- 展示能繁母猪存栏量与同比、环比变化,2024-2025年存栏震荡。
  • 解读

- 产能整体保持稳定但无显著增长,符合产能去化预期。
  • 结合文本

- 支持行业处于产能调整期的观点。[page::3]

图7: 二元母猪价格趋势


  • 内容

- 展示二元母猪、仔猪、活猪价格走势。
  • 趋势

- 二元母猪价格波动较小,仔猪价格高位回落,活猪价格较波动。
  • 说明

- 养殖端补栏情绪谨慎,价格承压。[page::3]

图8: 生猪养殖盈利(元/头)


  • 内容

- 显示自养和外购仔猪养殖的盈利走势。
  • 关键数据

- 自繁自养盈利转负,外购仔猪盈利减少但仍为正,养殖盈利总体承压。
  • 联系报告内容

- 强调政策引导下的亏损加剧和产能去化的必然性。[page::3]

图9: 生猪养殖指数PB估值


  • 内容

- 显示指数PB及相关估值区间。
  • 趋势

- PB自2025年5月底开始回升,但仍处于中低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 投资启示

- 估值安全,具备投资吸引力,符合报告推荐龙头养殖股的逻辑。[page::3]

图10-12:上市猪企销售价格、月度销量及出栏均重


  • 销售均价整体环比小幅下跌,均价在14元左右,反映猪价整体承压。

- 月度销量涨跌互现,多家龙头和领先企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整体销量同比增长显著,显示行业相对活跃。
  • 出栏均重上升趋势明显,大部分养殖企业环比提高出栏体重,政策收紧降重效应未完全显现。

- 总结:数据支持行业短期供给压力较大,养殖企业表现分化,成本控制优势显著影响竞争力。[page::4,5]

表1&2:出栏量及养殖成本


  • 出栏量

- 5月份牧原股份777万头(环比降4.15%),温氏316万头,正邦64万头(环比增4.72%),新希望133万头(降16.42%)。
- 17家对比企业合计出栏1648万头,环比下降2.04%,同比大幅增长28.27%。
  • 养殖成本

- 牧原股份12.20元/公斤,温氏12.00元/公斤,神农集团12.30元/公斤处于成本领先梯队。
- 其他企业成本普遍较高,至13-14元不等。
  • 意义

- 成本领先企业具备更强持续盈利能力,分化加剧。养殖成本是未来盈利的核心因素。[page::5,6]

---

4. 估值分析


  • 估值指标:报告主要采用市净率(PB)指标进行行业及龙头企业估值分析。

- 关键指标
- 生猪养殖指数PB自5月底以来明显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估值安全且具有向上弹性。
- 结合行业盈利周期、产能去化预期和政策利好,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 估值逻辑

- 成本领先、业绩兑现优异的头部养殖企业有望率先迎来估值修复,指导投资关注牧原股份等。
  • 未见复杂DCF或多元估值模型披露,估值侧重简明直观指标和周期逻辑。[page::3,6]


---

5. 风险因素评估


  • 价格波动风险:生猪价格存在季节性变动和政策调控影响,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影响企业收益。

- 出栏量增长风险:养殖企业出栏扩张若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供应链和市场预期错位。
  • 疫情风险: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不到位可能引起大规模疫情爆发,严重影响生猪产能和供应。

- 成本控制风险:饲料、劳动力等上游成本若超出预期,盈利能力将受压。
  • 政策风险:生猪运输、育肥等相关政策调整会对行业动态和利润率造成影响。

- 缓解策略及概率:报告未具体量化风险概率及缓解策略,但强调政策导向利好产业健康发展,监管力度有利于稳定市场环境。[page::6]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间轻微矛盾及时效性

- 5月数据显示出栏均重上涨,但政策“降重出栏”导向尚未明显反映于数据,表明政策执行效果可能存在滞后。
  • 政策与市场的平衡复杂性

- 限制二次育肥短期导致猪价承压,但是否能如预期顺利实现产能去化,依赖政策执行力及市场响应,与三方数据产能微增亦存在矛盾暗示不确定性。
  • 成本上涨扰动因素

- 虽猪价承压,饲料成本端存在上涨压力(关税影响),可能削弱养殖企业盈利持续性,需关注后续成本波动。
  • 估值乐观的前提:估值修复基于政策引导和产业去化预期,但短期价格波动可能带来不稳定。报告未充分探讨宏观经济或消费端疲软可能带来的额外风险。

- 风险提示简明,缺乏深度缓释方案,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判断。
整体上,报告态度客观,基于完整数据链条做动态调整和观察,未见明显过激观点。分析层次均衡,重点突出政策影响和经济基本面的结合。[page::2,3,5,6]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2025年5月中国生猪市场的供需变化、政策影响及相关上市企业的经营表现。总体来看,5月猪价呈现前期相对高位后回落趋势,主要受限于政策导向下二次育肥减少及需求旺季告一段落的影响。供应端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震荡小幅波动,出栏总体充足,且养殖企业因饲料成本相对较低,采取压栏增重策略,短期出栏均重有所提升。

生猪行业当前处于阶段性产能去化过程,政策对二次育肥的严控短期抬高成本,限制供应量持续增加,猪价面临一定短期压力。但从中长期看,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及落后产能退出,预计旺季后猪价有较好的回弹空间。养殖企业中,成本控制能力显著成为核心竞争力,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神农集团等成本领先企业盈利能力相对突出,具备投资价值。

行业整体盈利环境2025年依旧承压,自繁自养盈利首次转负,反映当前价格与成本压力的矛盾;但外购仔猪养殖盈利维持,产业结构分化明显。估值方面,生猪养殖指数PB自5月底开始回升,虽然仍处于历史低位,但反映市场认可未来产能调整预期和盈利修复预期,投资安全边际良好。

风险方面,价格波动、疫病、政策变动及成本不确定性依然是行业重点关注因素。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政策引导下的头部养殖企业,特别是具备成本优势和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牧原股份等龙头标的,积极把握当前较低估值和未来可能的估值修复机会。

结合图表数据与上市企业运营情况,本报告为投资者清晰描绘了政策、供需、价格及成本的动态交织,提供了周期内合理的投资逻辑和风险提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age::0-7]

---

综述



此报告不仅系统分析了生猪板块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还结合上市公司数据支持了投资建议。图表丰富、数据翔实,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深刻阐明了行业现状和趋势。政策引导规范出栏和产能去化预期为当前主要催化因素,行业龙头因成本优势具备领先业绩潜力和估值修复空间。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行业内存在的价格波动及成本上行风险,强调稳健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决定性。本报告对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在当前政策与市场环境下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和逻辑支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