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策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中报业绩关注度提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总结了2025年8月11日至15日港股市场表现,港股三大指数上涨,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和材料行业表现突出,资金流动性增强且南向资金净买入显著。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上水平,风险溢价偏低。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国内经济数据稳健,房地产投资下降。投资建议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政策利好板块及高股息标的。市场风险包括政策效果不确定、关税扰动和地缘政治风险[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速读内容
港股市场整体涨幅及行业表现 [page::0][page::1]

- 本周(8月11日至15日),恒生指数涨1.65%,恒生科技指数涨1.52%,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62%。
- 医疗保健(+8.02%)、信息技术(+4.95%)、材料(+4.7%)涨幅领先,公用事业微跌0.07%。
- 二级行业中日常消费零售、半导体、国防军工涨幅居前,房地产投资信托、耐用消费品跌幅居前。
资金流动及个股南向资金动向 [page::3]


- 香港交易所日均成交2568.58亿港元,较上周增长303.13亿。
- 沽空金额291.22亿港元;沽空占比11.27%,较上周下降0.98个百分点。
- 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381.21亿港元,其中8月15日创纪录净流入358.76亿港元。
- 个股方面,小米、阿里巴巴、中国人寿、腾讯控股获净买入显著,快手则大幅净卖出。
港股估值状况及风险溢价分析 [page::3][page::4][page::5]



- 恒生指数PE为11.52倍,PB为1.2倍,处于近五年85%分位。
- 恒生科技指数PE 21.94倍,PB 3.12倍,处于23%和66%分位。
- 港股风险溢价(相较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约为4.35%,处于2010年以来5%分位。
- 美国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4.33%和1.7465%,港股风险溢价对中国债券收益率计为6.93%,处于历史中位偏上水平。
- 行业估值呈现分化,可选消费、公用事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高股息行业提供稳定收益。
港股市场投资策略建议 [page::0][page::5]

- 建议关注中报业绩表现超预期的行业板块,望望补涨潜力。
- 关注政策利好持续发酵板块,如创新药、AI产业链和“反内卷”相关行业。
- 考虑美国持续加征钢铁和铝关税带来的政策风险,配置高股息标的以稳健收益。
- 海内外不确定因素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建议保持灵活配置以应对波动。
主要风险提示 [page::1][page::5]
- 国内政策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 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扰动,可能影响市场预期。
- 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加大市场风险。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深度分析报告
报告题目与元数据概览
报告标题:
《中国银河策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中报业绩关注度提升》
作者与发布机构:
- 作者:杨超、周美丽、王雪莹、吴佳文(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团队)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8日
- 研究领域:港股市场行情、投资机会、估值及风险提示
核心论点与报告概览:
本报告聚焦2025年8月11日至15日港股市场表现,解析三大主要指数及行业层面的涨跌情况,重点关注中报业绩对于市场的影响,以及资金流动、估值水平和风险溢价的现状,搭配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做出港股市场展望。报告表达了港股行情持续回暖、医疗、科技板块及相关细分行业表现优异的观点,强调中报业绩、政策支持和外部地缘及关税风险是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变量。
---
1.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1.1 港股行情简述
- 2025年8月11日至15日,港股三大指数均实现上涨,具体涨幅为:
- 恒生指数:上涨1.65%,收于25270.07点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52%,收于5543.17点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62%,收于9039.09点
这一涨幅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处于中间水平(图表显示创业板指数涨幅最大约9%,港股指数涨幅稳定靠中)[page::0,1]
1.2 行业表现分析
- 一级行业上,10个行业上涨,仅公用事业微跌0.07%。涨幅前三为医疗保健(+8.02%)、信息技术(+4.95%)、材料(+4.7%),涨幅表现明显优于整体。涨幅靠后的能源(+0.73%)、金融(+1.3%)、工业(+1.38%)表现相对弱势[page::0,1]。
- 二级行业层面,日常消费零售、半导体、国防军工、医疗设备与服务、医药生物位居涨幅榜首,房地产投资信托、耐用消费品、造纸与包装、家庭用品、消费者服务跌幅居前[page::1,2]。
1.3 关键行业动态与助涨因子
- 医药行业迎来多重利好: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大幅调整,534个药品进入基本医保目录,121个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推动医保覆盖和多元支付机制。尤其涵盖高价抗癌药CAR-T等创新药,为医药板块注入活力。
- “减肥药新贵”银诺医药上市首日大涨2.06倍,推动医药股整体人气。该公司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展现出心血管代谢风险改善能力,具备较强创新属性[page::2]。
- 半导体板块受产业投资调整影响:
- 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总投资额4550亿元,同比下降9.8%,但较去年同期41.6%的大幅降幅明显收敛。半导体设备投资逆势上涨53.4%,显示行业向高端设备投入增加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决心[page::2]。
- 反内卷倡议提升锂电行业秩序: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倡议,强化行业自律,抵制无序竞争,促进产业链安全与健康发展,有助缓解锂产业链供需紧张与恶性竞争风险,行业协同度提升[page::2]。
---
2.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2.1 流动性状况
- 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568.58亿港元,较上周增加303.13亿港元,显示市场活跃度提升。
- 日均沽空金额291.22亿港元,较上周增加14.03亿,但沽空占比11.27%,较上周下降0.98个百分点,反映市场短期看空情绪有所缓和[page::3]。
2.2 南向资金动态
- 南向资金(来自内地投资者)本周累计净买入381.21亿港元,环比增加163.7亿,8月15日单日创纪录净流入358.76亿港元,极大提振市场资金面。
- 重点个股方面,近7日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小米集团、阿里巴巴、中国人寿、腾讯控股等,分别买入36.28亿、33.04亿、13.53亿、10.50亿港元;净卖出快手23.56亿港元,反映资金对部分科技龙头青睐有加,同时对快手短期偏谨慎[page::3]。
---
3. 估值水平与风险溢价分析
3.1 恒生指数及相关指数估值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恒生指数PE(TTM)为11.52倍,PB为1.20倍,较上周分别上涨约1.68%、1.15%,处于2019年以来约85%的相对高位分位,反映市场估值已接近历史较高水平。
- 恒生科技指数PE为21.94倍,PB为3.12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约23%和66%分位,估值相对中低区间,具备部分估值修复潜力[page::3,4]。
3.2 风险溢价率
- 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按1/PE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
- 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4.33%为基准时,风险溢价率4.35%,处于2010年以来5%分位的极低水平,显示相对美国国债的估值不算便宜。
- 以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1.7465%为基准时,风险溢价率6.93%,处于2010年以来55%的中性区域。
- 两种风险溢价指标总体反映港股相对于美国利率环境风险溢价较低,但相对于中国利率环境仍存在一定吸引力[page::3,4]。
3.3 行业估值分化
- 可选消费、公用事业PE处于历史低位(2019年以来20%分位以下),信息技术中低位(50%以下),其他除房地产外行业均高于50%分位水平,显示部分行业估值偏高。
- 股息率方面,能源板块超过6%,公用事业、金融、房地产、通讯服务、工业板块股息率均超过4%,满足机构及稳健投资者对稳定现金流的需求[page::4,5]。
3.4 AH股溢价指数走势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降至122.59,处于2014年以来20%分位偏低水平,可能意味着港股与内地A股价差收窄,促使部分资金重新配置[page::5]。
---
4.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4.1 宏观与海外环境
- 美国7月CPI同比持平于2.7%,低于预期2.8%,环比上涨0.2%,符合预期,市场因此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过90%。
- 然而,7月PPI同比攀升至3.3%,环比上涨0.9%,为近年最大涨幅,显示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削弱短期降息预期。
- 美国宣布扩大钢铁和铝进口50%关税范围,涉及数百种衍生产品,显示加征关税政策短期仍有扰动风险,预计对全球供应链及港股相关行业带来不确定性[page::5]。
4.2 国内经济状况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7%,环比增速有所放缓。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0%,负面因素明显。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较6月回落,消费复苏依旧需进一步观察[page::5]。
4.3 投资策略建议
报告建议关注三类板块:
- 中报业绩表现优异板块,中报超预期企业有望获得估值修复和补涨机会。
2. 政策利好板块,如创新药、AI产业链及反内卷行业,受政策驱动成长可期。
- 高股息板块,由于关税叠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风险,稳定收益标的具备防御价值[page::0,5]。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国内政策效果不确定性
政策刺激力度、执行节奏及效果尚存不确定,可能影响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预期。
- 关税政策扰动
美国关税扩围政策增加供应链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扰动部分行业盈利节奏。
- 地缘政治风险
全球及区域地缘局势复杂,潜在风险事件或对市场资金流动和投资情绪造成冲击[page::1,5]。
---
6. 关键图表解读
6.1 指数涨跌幅比较图(页面1)
- 显示主要全球股指涨跌幅,创业板涨9%领先,港股三大指数稳定上涨1.5%-1.65%。这一图表反映港股在全球的相对表现,处于中游位置。
- 说明港股并非最强势,但整体保持向好趋势,符合报告情绪判断[page::1]。
6.2 行业涨跌幅分布图(页面2)
- 医疗保健行业涨幅约8.0%,信息技术、香港财务的表现也凸显强劲,上证回转到产业分化明显。
- 也反映风险溢价和资金流向对行业的差异化影响。
- 特别是医药股新药进医保目录后获得利好,推动相关个股涨幅突出。
- 反内卷政策也带动锂资源板块稳定发展,显示政策和行业自律对于市场的重要影响[page::2]。
6.3 资金流与成交量图(页面3)
- 港交所成交日均额显著上涨,伴随南向资金净流入破纪录,资金面支撑市场情绪。
- 净买入个股集中于科技及金融权重股,短线资金结构较为明确[page::3]。
6.4 PE-PB估值分布图(页面3及5)
- 恒生指数PE和PB较历史中高分位,科技指数PE相对较低,分位解释有助理解市场估值弹性。
- 行业估值存在显著差异,政策向好的行业如医药保健PE较高但仍有增长预期[page::3,5]。
6.5 风险溢价率走势图(页面4)
- 展示恒生指数相对于国债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当前处于历史极低位或中等偏低位,意味着估值回归空间有限,市场风险偏好需正视风险溢价收窄的压力[page::4]。
6.6 AH股溢价指数历史走势(页面5)
- 反映港股相对A股的估值差异,当前处于较低分位,提示港股可能存在部分估值吸引力,特别是对于跨市场资金配置策略有借鉴意义[page::5]。
---
7. 报告的评级体系简析
- 报告采用恒生指数作为港股市场的基准,用行业指数或个股相对于基准涨幅来给出“推荐”、“中性”、“回避”等评级标准,具体涨幅界定:
- 行业推荐:涨幅超10%;中性-5%至10%;回避跌幅超5%
- 公司推荐:涨幅超20%;谨慎推荐5%-20%;中性-5%-5%;回避跌幅超5%[page::7]。
评级体系较为标准化,能够指导投资者根据基准表现判断行业或公司的相对吸引力。
---
8. 批判性视角及细微差别
- 报告侧重对中报业绩、资金流入、估值等技术面指标进行点评,同时关注宏观背景如通胀和地缘风险,但对政策风险及其传导的深层次不确定性评估较为宏观,缺少对政策执行力度和实际影响的更细致剖析。
- 半导体及锂电等周期性、政策驱动行业分析较为积极,但尚未明确对下游需求端的潜在放缓风险有无充分考量。
- 估值层面虽强调分位和风险溢价水平,但整体尚处于中高位,投资者需警惕市场短期回调风险。
- 风险提示较为简洁,建议关注更多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风险、政策变化和国际局势突发事件的潜在影响。
---
9. 结论性综合
- 港股市场呈现整体上涨走势,三大指数分别上涨1.5%至1.65%,显示市场信心持续恢复。 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涨幅显著,受益于医保目录调整及创新药物上市;半导体投资回暖和锂业行业倡议提升产业链规范性,为相关行业成长提供支撑。
- 资金流动表现活跃,北向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港股成交量及融资活跃度提升,尤其资金对科技龙头股和金融股的偏好明显。
- 恒生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中高位,风险溢价较低,提示估值回升空间有限,对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出挑战。 不同板块估值分化明显,高股息板块及政策受益板块较为稳健。
- 中报业绩、政策利好板块和高股息防御型资产构成后续投资重点。同样需警惕中美贸易关税、地缘局势和国内政策执行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风险。
- 整体投资观点偏积极但谨慎,认可港股震荡向上的趋势,同时建议关注市场风险监测。
本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份全面、深刻且数据扎实的港股市场周度策略分析,有助于理解当前市场趋势、结构性机会与潜在风险。[page::0-6]
---
10. 参考图片
- 港股三大指数涨跌幅及行业表现图[page::1]:

- 行业细分涨跌幅与资金流入图[page::2,3]:


- 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估值历史走势[page::3,4]:


- 港股AH股溢价指数走势[page::5]:

---
总结
本报告基于详实的市场数据与宏观分析,系统地评估了港股市场的运行态势、估值水平、资金流向和风险因素,明确指出投资逻辑的核心:依托业绩超预期、政策加持及高股息板块寻找稳健回报,同时高度关注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扰动。整体呈现谨慎乐观、结构性配置为主的策略视角,契合当下市场环境及投资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