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农林牧渔】农林牧渔行业周报第26期:供过于求局面加剧,猪价继续下跌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农林牧渔行业现状,指出当前种植产业链面临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压力,生猪养殖供过于求导致猪价持续下跌。报告强调转基因技术助力提升粮食产量,养殖业提质增效推动优质产能整合。建议关注种植与养殖相关重点标的,警惕疫病等风险影响。[page::0][page::1]
速读内容
种植产业链现状及展望 [page::0]
- 8月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秋粮种植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强调秋粮产量关键性和防控难度。
- 降雨偏多导致病虫害发生加剧,对粮食丰收构成挑战。
- 转基因技术有望提升关键粮食品种的单产和自给率,种业创新及新品种保护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 推荐标的:北大荒、苏垦农发、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丰乐种业、万向德农。
生猪养殖行业动态 [page::1]
-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约13.80元/公斤,近期猪价在供过于求状态中震荡下跌。
- 供给端表现:标肥价差扩大,能繁母猪存栏较去年下降,生猪宰后均重持续减少。
- 需求端仍处淡季,短期无明显利好。
- 养殖利润:外购仔猪亏损收窄,自繁自养盈利提升。
- 未来养殖行业“提质增效”趋势明显,成本低、财务稳健的优质产能占比提升。
- 推荐标的包括养殖板块立华股份、牧原股份、温氏股份,饲料板块海大集团及动保后周期金河生物等。
风险提示及行业评级 [page::1]
- 动物疫病爆发、产品销售不及预期、转基因推广不达预期为主要风险。
- 行业及公司评级基于未来6个月内相对上证指数表现划分,强调理性投资。[page::2]
深度阅读
【华西农林牧渔】农林牧渔行业周报第26期:供过于求局面加剧,猪价继续下跌 —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农林牧渔行业周报第26期:供过于求局面加剧,猪价继续下跌》
- 发布机构:华西证券研究所(华西研究)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25日,发布时点北京07:49
- 作者/分析师:周莎(证券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19110005)
- 研究主题:农林牧渔行业,聚焦种植产业链及生猪养殖两大板块,重点分析当前的供需形势、价格波动、行业动态及未来走势。
- 文档性质:行业周报,属于华西证券面向专业投资机构客户的信息传递,非完整详尽报告版,仅提供行业观点汇总与标的推荐。
核心论点与重点信息
- 当前农林牧渔行业面临供过于求局面尤为明显,尤其是生猪价格继续下跌,受供给过剩和需求淡季影响。
- 种植产业链方面,国家对秋粮病虫害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采用绿色技术确保秋粮稳定增产,且转基因商业化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利好种业发展。
- 生猪养殖板块,尽管猪价短期震荡反弹,但整体需求疲软,供应偏多。行业未来趋向“提质增效”,落后产能将被市场淘汰。
- 推荐关注养殖标的如立华股份、牧原股份等,饲料及动保环节相关公司亦有投资机会。
- 风险提示覆盖疫病爆发、销售不及预期及转基因推广缓慢等因素。
总体而言,报告传递出谨慎偏空的短期猪价展望,同时对种植及养殖优质企业未来中长期具备投资价值的判断。[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种植产业链板块分析
报告首先介绍了国家近期举办的秋粮作物中后期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的背景和意义。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约75%,关系到全年粮食产量目标(1.4万亿斤)的实现。该会议强调:
- 当前降雨较多,导致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控任务艰巨。
- 8至9月是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正是病虫害多发期。
- 需要科学预防、重点施策,特别关注主要作物(水稻、玉米)、重点区域,防止“虫口夺粮”危机。
- 解读:此部分强调了秋粮安全对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衬托出农业政策在提升粮食产量稳定性上的力度和决心。
此外,报告提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提升粮食单产的“革命性”技术,将继续加速商业化进程。配合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可推动种业创新发展,保障关键品种自给率提升。
具体受益标的推荐如下:
- 种植端:北大荒、苏垦农发
- 种业方面:大北农、隆平高科(先发优势)、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丰乐种业、万向德农等
此观点表明,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将带动种业相关公司迎来成长机遇。标的选择以龙头公司及技术领先者为主,明显强调转基因和新品种保护的核心价值。[page::0]
2.2 生猪养殖板块分析
- 猪价走势:据猪易通数据,2025年8月中下旬,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约13.80元/公斤,价格周环比微降0.07%,整体价格区间震荡,截止本周五价为13.82元/公斤,呈温和上升趋势。但需求端处淡季,暂无提振迹象。
- 供应状况:饲养结构显示中大规格猪源供应偏少,而标肥猪(育肥后期猪)供应稳定,导致标肥价差达0.5元/公斤,反映出出栏结构调整。
- 母猪存栏与出栏数据:2025年6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3万头,较去年年末减少37万头;7月第二周生猪宰后均重90.24公斤,且连续8周下降,表示个体猪重趋于减轻,或是养殖结构优化和出栏增多。
- 养殖利润:
- 外购仔猪头均亏损151.8元,亏损幅度较上周缩小
- 自繁自养头均利润33.95元,周环比增长17.68%,显示自养模式盈利改善
- 行业趋势判断:“提质增效”战略将成为主旋律,落后产能淘汰,优质、低成本、财务稳健的养殖主体将扩大市场份额,供给端结构性优化。
- 重点标的推荐:
- 养殖板块:立华股份、德康农牧、京基智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
- 饲料板块:海大集团
- 动保后周期板块:金河生物、生物股份、普莱柯、中牧股份
此节内容详实展现了生猪市场的供需矛盾、价格压力及行业内结构演变趋势,推荐标的覆盖养殖、饲料、动保全产业链,有利于捕捉行业复苏与结构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page::1]
2.3 风险提示
- 动物疫病爆发与传播风险是首要威胁,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及价格波动。
-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可能因需求疲软或市场竞争加剧而影响盈利。
- 转基因种子推广不及预期,政策与市场接受度均存在不确定性。
报告虽未详细展开风险缓解措施,但强调政策环境与行业结构调整对风险的潜在降低作用。[page::1]
2.4 评级说明及适用范围说明
报告照例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评级标准以股价相对上证指数表现为基础,划分“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五档,公司及行业评级均有明确规范。[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第一页附有华西证券宣传图片,突显“华西研究创造价值”,视觉传递专业权威形象,增强读者信赖感。
第二页二维码及华西研究标识图片,方便投资者关注并获取更多报告及服务内容,体现数字化客户交互模式。
本周报正文未含具体数值表格及图线图表,所有数据均以文字形式呈现,因此本章重点为对文字数据的细致解读和对数据来源的确认:
- 猪易通数据为生猪价格监测权威来源,反映全国市场动态。
-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母猪存栏和宰后均重等官方数据确保统计稳健、公开透明。
- 养殖利润测算结合市场价格变化,体现实际养殖盈利情况。
---
四、估值分析
本周报属于行业观点及行情跟踪,为短期供需与价格波动解读,未涉及具体公司财务估值模型或目标价制定,因此无DCF、P/E等估值模型展现及敏感性分析描述。
报告推荐标的基于基本面和行业整体现状判断,关注的是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潜力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市场份额扩大,估值判断隐含在选股逻辑中。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疫病风险为行业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生猪存栏骤减,价格极端波动。
- 产品销售风险更多关联需求侧疲软,比如消费者偏好、消费季节性削弱。
- 转基因推广风险涉及政策不确定性及消费者接受程度,影响种业成长。
风险评估体现了行业周期敏感性及外部环境复杂性,提示投资者警惕相关突发事件对行业冲击。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猪价“继续下跌”及“震荡”并存表态较为谨慎,反映出预测中的不确定性,但文字中对价格近期温和反弹叙述或带来一定矛盾感,可能源于行业季节性因素及数据时间节点差异。
- 种植产业链中积极推荐转基因技术发展,显示出对该技术商业化进程的乐观预期,但未深入讨论相关社会争议及政策波动风险。
- 养殖利润数据对外购仔猪亏损与自繁自养盈利的差异点提示行业分化趋势,但未展开成本结构细节,投资者需注意细分模式的不同风险收益表现。
总体视角客观,部分论断建立在短期数据波动基础,未来走势仍需关注政策调整及市场动态。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核心在揭示当前农林牧渔行业尤其是生猪养殖供过于求加剧、价格承压的现实,强调秋粮丰收重要性及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种业发展新机遇。供给端调整与需求淡季推动生猪价格维持低位震荡,表现为外购仔猪养殖亏损、低规格猪供应偏少,优质产能提质增效趋势明显。
种植产业链借助国家政策及技术进步,具备长期成长空间,重点龙头种业股有望受益。生猪养殖产业全链条整合优化中,推荐布局具备成本优势和产能弹性的优质标的。风险主要围绕疫病、销路及技术推广不及预期,投资需谨慎。
图表与数据辅助说明供需现状及盈利状况,保障分析的权威性与数据支持度。整体报告向专业投资机构传递市场现状与投资策略指引,保持稳健中性略偏谨慎的行业展望。
---
参考资料和图示
- 封面图示“华西研究创造价值”:

- 华西研究标识与二维码方便获取更多研究信息:


---
总体评分
本报告专业完整,数据权威,行业观点明确,内容覆盖农业种植及畜牧养殖两大核心子行业,适合机构投资者把握农林牧渔行业布局方向,兼备政策、供需、利润结构及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具备较高参考价值。[page::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