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行业:7月猪价冲高回落,关注产能去化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7月猪价延续6月涨势冲高后回落,供应端受集团场控量与散户集中出栏影响,需求端受夏季高温抑制消费。政策调控强化“减产能+控二育+控体重”,推动行业产能去化和降重出栏,养殖成本差异显著,牧原股份等头部企业依靠成本优势盈利显著。产业链波动及环保监管强化短期带来压力,预计下半年猪价将因产能调整释放具备弹性。建议关注优质养殖龙头公司业绩兑现情况 [page::0][page::2][page::3][page::4][page::6][page::7]
速读内容
7月猪价走势及市场供需分析 [page::0][page::2]

- 7月仔猪、活猪、猪肉均价分别为35.73元/公斤、14.91元/公斤和25.37元/公斤,环比分别为-4.09%、1.72%和0.31%。
- 猪价延续6月涨势冲高后回落,8月初小幅反弹后继续下跌,截至8月11日出栏均价13.82元/公斤。
- 供应端7月上旬集团场缩量挺价,散户月中集中出栏带来压力,月末规模场控量,价格企稳稍升。
- 需求端夏季高温导致消费疲软,二次育肥规模收缩,难以有力支撑猪价。
产能及政策形势 [page::3]

- 6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微增0.02%,7月样本数据出现首个停增信号,产能增速放缓。
- 政策方面强调“控产能+降体重+控二育”,落实冻肉收储及适度能繁母猪调减目标。
- 环保政策趋严推进行业落后产能退出,短期或导致供过于求但有利于中长期平稳发展。
- 养殖降重趋势明显,7月生猪宰后均重继续下降。
主要上市猪企销售与出栏情况 [page::4][page::5]


| 公司名称 | 7月销量(万头) | 环比变动 | 同比变动 | 1-7月销量(万头) | 1-7月同比增速 |
|---------|-------------|-----------|-----------|----------------|--------------|
| 牧原股份 | 750 | -10.40% | 21.74% | 5441 | 41.14% |
| 温氏股份 | 316 | 5.24% | 36.22% | 2110 | 26.35% |
| 正邦科技 | 70 | 2.16% | 202.39% | 427 | 134.83% |
| 新希望 | 130 | -2.07% | 3.21% | 975 | -2.00% |
| 其他 | 其他 | 多数下跌 | 多数上涨 | 多数同比增长 | 多数增长 |
- 7月出栏量跌多涨少,超过半数企业出栏环比下降,整体出栏环比下降5.3%,同比增长24.54%。
- 降重出栏持续,牧原、温氏、新希望7月出栏均重分别为108.57、105.69和95.81公斤,多数企业均重下降。
养殖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page::6][page::7]


| 公司名称 | 2025最新成本(元/公斤) | 目标成本(元/公斤) |
|---------|---------------------|-------------------|
| 牧原股份 | 11.90 (7月) | 12.00 |
| 温氏股份 | 12-12.2 (5月) | 13.00 |
| 新希望 | 13.00 (6月) | 13.00 |
| 天邦食品 | 13.00-13.50 (7月) | 12.8 |
| 大北农 | 12.90 (3月) | - |
| 神农集团 | 12.30 (4月) | 13.00 |
- 成本领先的头部企业牧原股份、神农集团和温氏股份仍具较强盈利能力,牧原7月完全成本降至11.90元/公斤。
- 牧原股份预计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90%,大部分上市猪企盈利大幅提升。
- 半年报密集期关注各猪企业绩兑现情况。
风险提示 [page::0][page::7]
- 生猪及畜禽价格波动风险
- 上市企业出栏量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 动物疫病风险
- 企业成本控制风险
深度阅读
东兴证券研究所2025年8月《农林牧渔行业:7月猪价冲高回落,关注产能去化》报告详尽解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东兴农业月度跟踪丨生猪:7月猪价冲高回落,关注产能去化》
作者:程诗月(东兴证券研究所,金融学硕士,专注农林牧渔行业)
发布机构:东兴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5年8月20日
研究主题:畜禽养殖特别是生猪行业的市场运行动态、销售表现、产能调控及未来走势预判
核心论点与主要信息
报告围绕2025年7月生猪市场价格及销量数据变化,重点聚焦当前猪价的阶段性冲高回落现象,强调“产能去化”作为未来价格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推手。[page::0,1]
报告指出7月猪价虽冲高但难持续,8月初继续下行,背后供给端短期波动明显,需求端受夏季高温及消费疲软影响,表现不佳。政策层面对产能结构调整、大宗原料供给成本和环保治理的调控力度不断加码,初见成效,行业正处于供过于求向结构性去产能的新阶段转换。重点推荐具备成本优势和业绩兑现能力的龙头企业如牧原股份,以及温氏股份、天康生物、神农集团等。[page::0,3]
---
二、逐章节深度剖析
1. 7月猪价冲高回落,关注产能去化
- 关键论点:2025年7月仔猪、活猪及猪肉均价分别是35.73元/kg、14.91元/kg、25.37元/kg,环比表现为仔猪价格下跌4.09%,活猪和猪肉小幅上涨1.72%和0.31%。7月猪价延续6月涨势短暂冲高后回落,8月初价格有小幅反弹但继续下滑,截至8月11日均价已降至13.82元/kg。[page::0,1]
- 推理依据:价格波动正是供需关系博弈的反应。7月上旬集团养殖场通过缩量挺价实现价格冲高,但200余万散户的集中出栏压力使得中旬供应增加,月末规模化养殖场又采取控量,价格最终企稳略微抬升。[page::0,2]
- 需求端分析:夏季高温导致终端消费疲软,屠宰企业销售低迷,影响实际走货,二次育肥尝试性恢复未能形成有效支撑,使需求趋弱。[page::0,2]
- 产能数据:6月能繁母猪存栏为4043万头,环比几乎持平(微涨0.02%),数据表明增速放缓。7月涌益数据显示环比增长0.52%,钢联样本持平,生猪产能出现自2025年2月以来首次停增迹象,政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page::3]
- 政策引导:国家自5月底以来通过多部门会议协调,推动去产能、减少二次育肥猪和控制出栏体重,力求合理缩减能繁母猪存栏至3950万头。环保政策进一步收紧促使中小养殖户承压,长期利于行业升级和产能优化。[page::3]
- 短期影响与中长期展望:监管收紧可能促使供应过剩和价格磨底,短期对价格形成压力,但中长期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猪价有望在旺季及2026年迎来弹性上涨。[page::3]
2. 出栏量环比下降,降重出栏持续
- 销售价格表现:7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龙头企业生猪销售均价分别小幅上升至14.30~14.58元/kg,环比涨幅约在1.3%-1.8%之间,体现价格短期冲高后的稳定趋势。[page::0,4]
- 出栏量变动:除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出栏量环比小幅上涨外,牧原股份等多企业产量环比下降,7月整体出栏量环比下滑5.30%,同比仍增长24.54%,产量波动与年初仔猪行情火爆导致自留猪育肥推迟出栏有关。[page::4,5]
- 出栏均重:受政策指导降重出栏,除极少数企业外,7月多数企业出栏均重环比下降,牧原股份等头部企业均重在96-109公斤不等,行业整体体现体重控制导向明显。[page::5,6]
- 对盈利的影响:生猪养殖成本对企业盈利影响极大。牧原股份7月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1.9元/kg,展现明显成本优势。头部养殖企业凭借领先成本控制,持续实现行业领先的盈利水平。[page::6]
3. 养殖成本与盈利
- 养殖成本结构对比:牧原股份、神农集团、温氏股份属于领先梯队,成本控制较好;新希望、天邦、东瑞等成本相对较高,面临行业压力。牧原股份成本降幅明显,有利于维持盈利稳定。[page::6]
- 盈利表现:截至2024年8月8日,自繁自养生猪每头盈利约45元,外购仔猪养殖持续亏损134元/头,显示自繁自养模式更具竞争力。整体养殖分化明显,龙头企业盈利优势逐步巩固。[page::3,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1190%,显著超越同业,显示领先成本控制和出栏增长双重推动力。巨星农牧、正邦科技等企业盈利亦有显著增长,整体行业盈利态势向好。[page::7]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猪价走势(2011年1月至2025年3月)
- 描述:显示了仔猪、活猪和猪肉全国月平均价格走势。价格数据长期呈现周期性波动,2019-2020期间猪价高峰明显,近年价格整体回落后仍保持相对稳定。[page::2]
- 解读:2025年年中以来猪价虽然冲高,但不及历史高位,波动趋于温和,表明当前市场处于震荡调整阶段。仔猪价格波动更为明显,作为供应端风向标具有前瞻意义。[page::2]
图2:生猪屠宰开工率(2022年9月至2025年7月)
- 描述:屠宰开工率为25.89%,环比下降1.76个百分点,由于季节性消费淡季和市场调整影响,开工率有所回落,但较去年同月仍处较高水平。[page::2]
- 解读:开工率回落对应终端需求疲软,解释了猪价冲高回落背后的需求压力,且通过开工率变化可观测出屠宰环节的市场活跃度。[page::2]
图3:白条猪肉瘦肉型宰后均重(公斤)
- 描述:数据显示白条猪肉宰后均重逐渐回落,7月已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从历史平均90公斤上下滑落至89公斤以下。[page::2]
- 解读:该趋势验证了政策提出的“降重出栏”措施,反映企业响应政策调整养殖和出栏策略,对市场供给结构产生影响。这种降重趋向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page::2]
图4 & 图5:大宗原料市场价与期货价格(豆粕、玉米)
- 描述:豆粕和玉米价格持续震荡,豆粕价格有所抬升。特别是豆粕现货价截至8月10日达到3034元/吨,较7月上旬涨约100元/吨。期货市场亦反映类似价格波动趋势。[page::3]
- 解读: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持续推高养殖成本,尤其是豆粕部分,进口美国豆粕仍受23%关税影响,进口成本相对较高。该因素直接影响养殖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水平。[page::3]
图6-7:能繁母猪存栏及价格走势
- 描述: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稳中略升,年内增速明显放缓,7月出现首次停增迹象。二元母猪价格保持平稳,活猪和仔猪价格波动较大。[page::3]
- 解读:母猪存栏停增反映产能调控政策逐步落地,生猪产业链供应基础转趋稳健,预示行业市场供需结构进入调整期。[page::3]
图8:生猪养殖盈利(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
- 描述:自繁自养生猪盈利持续正向,外购仔猪盈利为负,亏损逐渐扩大,反映养殖模式的盈利分化。[page::4]
- 解读:行业内部模式分化加剧,自繁模式更能有效控制成本和风险,是长线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page::4]
图9:生猪养殖指数PB估值
- 描述:行业指数PB值呈现震荡走势,近期虽短暂抬升但总体维持低位,行业估值具备安全性和向上弹性。[page::4]
- 解读:估值反映市场对行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认可不足,但结合成本优势企业的业绩表现,未来具备上行空间,特别在产能出清和价格改善阶段。[page::4]
图10-12、表1-3:上市企业销售均价、出栏量、均重及成本、业绩预告
- 描述:
- 销售均价持续小幅上升,7月均价多数企业环比上涨约1.3%-1.8%。
- 出栏量多数企业环比下降,整体环比下滑5.3%,但同比依然增长。
- 出栏均重降至约96-109公斤,持续符合政策导向。
- 养殖成本中牧原11.9元/公斤领先,行业内其他企业多在12-14元/公斤区间。
- 业绩预告显示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极大提升(1190%),其余主要企业盈利同比增幅也显著。[page::4,5,6,7]
- 解读:
- 销量与均重双降符合供给控制节奏,有利于缓解价格下行压力;
- 成本领先企业继续通过规模与效率优势深耕盈利能力,业绩爆发有实质数据支撑;
- 业绩预告强劲验证龙头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行业结构性的转折点。[page::4~7]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中的估值分析聚焦于生猪养殖指数的PB(市净率)估值。行业整体PB指数虽有波动,维持在较低区间,这反映市场当前较为审慎但未完全悲观。
牧原股份等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凭借显著改善的成本结构和出栏量提升,实现盈利大幅增长,提升其估值安全边际和上行潜力。报告未详细披露DCF或市盈率法估值具体数值,但强调头部企业的估值安全性和向上弹性,表明当前价格具备投资吸引力。[page::3,4,6,7]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提出了关键风险提示:
- 畜禽价格波动风险:生猪价格受供需环境、政策和国际贸易影响较大,短期波动显著。[page::5,7]
- 上市企业出栏量扩张不及预期:春节等节日后的养殖节奏与供需不匹配可能使销量低于预期,影响企业业绩。[page::5,7]
- 动物疫病风险:包括非洲猪瘟等可能引发生猪存栏减少或屠宰检疫限制,造成市场冲击。[page::7]
- 企业成本控制风险:饲料等原料价格上涨可能使成本超预期上升,挤压利润空间。[page::3,7]
报告没有具体给出风险缓解策略,但通过对政策调控的积极评价隐含一定的政策支持作为风险缓冲。疫病及价格波动风险固有难以完全规避。[page::7]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与假设透明度:报告充分利用官方数据和三方样本数据验证存栏与价格状态,逻辑连贯,数据来源可靠。但对于部分财务预测关键假设(如未来饲料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成本的潜在影响)未详细量化,缺少情境分析以衡量不确定性。[page::3,6]
- 政策依赖较强:报告对政策调控效果持乐观态度,倾向于认为当前政策能有效促使落后产能淘汰并带来中长期价格回升,可能对政策执行难度及执行中突发变数评估不足,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在短期内或带来更多波动风险。[page::3]
- 需求端分析相对简略:报告对于季节性消费疲软的描述较为定性,缺少更深入的终端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变化分析,对需求驱动的市场变化缺乏详细量化。[page::0,2]
- 行业内差异未充分放大:虽然指出头部企业成本优势,但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养殖户的竞争状况、风险水平及盈利空间差异欠缺细致分析,难以全面反映行业“反内卷”的多维度复杂性。[page::6]
总体而言,报告整体分析框架扎实、紧贴市场动态,主张较为稳健,但可进一步增强风险披露和需求端细节剖析。
---
七、综合结论性总结
东兴证券2025年8月发布的《7月猪价冲高回落,关注产能去化》报告,通过详实的行业数据、市场价格走势、政策背景及企业经营情况,全面勾勒了当前中国生猪行业的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路径。
报告显示2025年7月猪价虽有所反弹但不能持续,8月初延续下行趋势,反映供给节奏、散户出栏和终端消费疲软的综合影响。政策密集出台,围绕“减产能、控二育、降体重”三大方向,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能由增转稳,预示着产能逐步去化已成明确趋势。环保升级带来的产能淘汰压力以及饲料成本上升成为企业盈利的重要考验。数据证实龙头企业牧原股份依托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了盈利的高增长和市场领导地位。
图表数据显示,猪价波动、屠宰开工率降低、出栏均重下降与养殖利润分化形成系统性联动。销售均价小幅上涨但出栏量整体下滑,行业“降重出栏”政策效果明显。上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盈利状况喜人,尤其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成本领先企业盈利高增,体现良好业绩兑现和板块投资价值。行业指数估值处于较低位,具备安全边际和成长潜力。
风险方面,畜禽价格波动、疫情、成本控制等仍为不确定因素,报告呼吁关注监管政策落实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影响。
总体来看,报告立场谨慎乐观,认为当前阶段产能调控仍为行业主旋律,政策导向有望逐步引导供给端结构优化,促使猪价在下半年旺季及2026年迎来回暖。建议投资聚焦具备成本优势和业绩兑现能力的头部养殖企业,充分发挥其行业龙头地位带来的护城河优势。
---
参考图片
- 猪价走势图
- 生猪屠宰开工率

- 宰后均重动态
- 大宗原料现货市场价

- 大宗原料期货价格
- 能繁母猪存栏变化

- 二元母猪价格走势
- 生猪养殖盈利图

- 生猪养殖指数PB估值
- 销售均价跟踪图

- 月度销量图
- 出栏均重图

---
结束语
本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多维度分析,充分展现了当前生猪行业的阶段性转型与市场机遇,为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明确且专业的视角,建议重点关注政策导向明确、具备成本优势的头部养殖企业,积极把握行业结构优化带来的投资潜力。[pag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