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综指:量化的下一站星光?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创业板综合指数,分析其在中国新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投资价值。创业板综指覆盖中小成长和高科技企业,具备利润增长快、估值性价比高等优势,长期收益和风险调整后表现优于创业板指。结合国家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和市场风格转变,创业板综具备高成长潜力且适合量化策略应用,具有重要配置价值[page::0][page::4][page::14]。

速读内容


创业板的战略定位及政策支持[page::4]

  • 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转型,科技创新为驱动力。

- 国家多层面政策持续支持新经济及科技创新领域,强化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 创业板市场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承担支持传统行业与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功能。

- 创业板改革完善注册制,提高融资效率和市场包容性。

创业板综合指数特征及优势分析[page::0][page::10-14]

  • 创业板综覆盖创业板全部上市股票,兼顾大盘龙头及中小市值公司。

- 指数表现出利润增长迅速和估值性价比明显提升。
  • 与创业板指相比,创业板综短中长期表现均优,风险调整收益更佳。

- 长期累计收益166.1%,年化收益7.76%,年化超额收益2.2%。
  • 基于成分股数量多、业绩分化大及机构覆盖度低,创业板综适合量化增强策略施展。


海通国际股票研究评级分布及透明度[page::5-6]



| 评级类别 | 优于大市 | 中性(持有) | 弱于大市 |
|---------|----------|------------|----------|
| 覆盖率 | 89.3% | 9.6% | 1.1% |
| 投资银行客户比例 | 3.9% | 5.8% | 10.0% |
  • 海通国际采用相对基础的评级系统,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评估。


深度阅读

创业板综指研究报告深度分析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创业板综指:量化的下一站星光?》
作者 :冯佳睿(Jiarui Feng),周林泓(Amber Zhou)
发布机构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Hait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Group Limited)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7日(报告中数据截止时间)
主题领域 :中国创业板市场、创业板综合指数(399102.SZ)的投资价值分析,聚焦新经济和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成长股投资机会
核心论点与评级
  • 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新经济企业尤其具备较大成长潜力,创业板作为新经济企业集聚地具备高投资价值。

- 预计未来6-12个月,A股市场将迎来以成长风格为主体的新一轮行情,创业板市场在此下具备明显的优势。
  • 创业板综合指数覆盖了创业板大盘龙头及众多中小市值公司,利润增长快速且估值性价比高,表现优于创业板指,风险调整收益佳,适合量化策略运用。

- 报告提示投资风险,建议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审慎投资。
整体上,报告体现出对创业板综指的看好,强调其量化投资潜力,并未给出明确的目标价,但通过对指数历史绩效优势及成长属性的分析,传达出“优于大市”的投资倾向[page::0][page::1][page::4]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创业板投资价值分析



2.1.1 创业板定位符合中国新经济方向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由重数量的高速发展阶段转向更注重质量和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企业被定位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柱,属于具备较大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新经济企业。
国家层面政策强力支持科技创新,出台多项产业、财税、金融、土地和人才政策,例如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推进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的发展,2017年十九大强调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方向,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以促进科技产业升级。
创业板定位于服务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区别于主板市场,特点包括: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融资效率较高、监管严格且产业导向明显。2020年创业板改革引入注册制,进一步强化其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属性,明确支持“三创四新”(创新、创造、创意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战略。并设置行业负面清单,排除传统行业如房地产、采矿等企业上市申请,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和新经济方向[page::4]

2.2 A股市场成长风格周期展望



报告分析美联储可能结束加息周期,这将有利于成长板块表现反弹,同时市场低估值因子拥挤度从历史高位回落,成长股与价值股相对盈利差异有触底回升迹象。基于这三因素综合判断,未来6-12个月A股或开启成长风格主导的上涨周期,创业板作为典型的成长型市场,具备受益潜力。
该观点结合宏观货币政策预期、市场风格轮动及估值环境变化,提出了相对明确的市场结构性机会,支持创业板作为投资标的的价值逻辑[page::0]

2.3 创业板综合指数介绍及比较



创业板综合指数(399102.SZ)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覆盖创业板所有上市股票,既包含大盘龙头也涵盖较小市值企业,区别于创业板指的是后者更侧重大市值、流动性高的个股。
报告指出,创业板综指数利润增长速度快,估值性价比高,且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表现均优于创业板指,风险调整后收益更佳。自2010年基日以来,创业板综累计收益达166.1%,年化收益率7.76%,较创业板指超额年化2.2个百分点,表现显著优异。
此外,创业板综成分股众多、业绩差异大、机构覆盖度低,有利于运用量化策略挖掘alpha,使其成为量化投资的理想标的。该研究强调创业板综指数在成长型投资组合中的独特价值[page::0]

2.4 政策支持与制度改革推动直接融资效率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多元化上市条件及更优交易机制,提升了市场包容度和融资效率,推动优质成长型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更为顺畅。
报告中提及的注册制聚焦以市场化为主线,寓意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包容性,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且伴随交易机制创新,有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和资金配置效率[page::4]

2.5 投资风险提示



报告明确指出所有投资分析均基于公开资料,未构成买卖建议,投资者需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对待创业板投资。创业板市场风险相对较高,包括企业成长不确定性和市场风格波动风险,需投资者合理配置[page::0]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附录列有众多关键图表,涵盖从指数成分、行业分布、盈利能力、估值水平到收益表现等多维度内容。以下,结合报告重点对其中关键图表进行解读。

3.1 表1:中国推进科技行业发展的国家政策(页4)


  • 表中罗列产业、财税、金融、土地和人才政策五大类支持举措,显示国家在多个层面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如智能制造、增值税改革、CDR试点、专项信贷、人才培养工程等。

- 该表直观明示政策多维度支持体系,为创业板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也是推动该板块未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page::4]

3.2 图示(未提供具体图像,但根据图目录可知)


  • 指数收益及估值走势(图7至图13)如创业板综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市净率、市盈率历史走势等,反映创业板综的盈利增长潜力和估值波动情况,普遍呈现较快的利润增速和近年估值回调的背景,支持其价值重估预期。

- 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如夏普比率、信息比率,图11/图12)显示创业板综的风险调整后回报较优,表明在波动性控制有效的情况下,投资者能获得超额收益。
  • 行业权重分布(图4至图6)揭示创业板综在科技、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中,行业配置明显区别于传统大型指数,体现其成长科技属性突出并具有较大分散化优势。

- 市值分布及波动率数据(表5)显示创业板综成分股数量多、市值跨度大,日均波动率高于主板指数,意味着投资机会丰富但波动风险也较高,适合量化策略挖掘超额收益空间[page::10-15]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详述具体估值模型和目标价,更多聚焦于指数整体估值与盈利指标的动态分析。
存在的估值层面信息主要体现在:
  • 市盈率和市净率的历史走势表明创业板综估值在经历快速增长后,经历了调整,当前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或具备修复空间。

- 利润增长快速支撑会上升估值的合理性,同时也为成长风格行情提供了基础。
  • 报告提及量化策略的契合度,反映了基于多因子模型和风格因子的估值边际优化潜力。


整体看来,估值分析偏重于宏观和风格层面,辅助以政策环境和盈利成长的背景,强调板块的投资性价比而非单一公司的估值绝对指标[page::0][page::12]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及风险提示:
  • 投资分析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 权益类产品收益波动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者。
  • 创业板企业成长和业绩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估值波动可能加剧。

- 宏观经济波动、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对市场表现产生影响。
  • 由于量化策略依赖于数据驱动,模型假设失真及市场结构变化可能带来意外风险。


报告对风险的提示较为规范,未具体提出缓释措施,强调投资者需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page::0][page::16]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公开资料,较注重政策和宏观成长风格的驱动,可能对政策积极面较为乐观,未充分探讨潜在宏观及系统性风险,比如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环境变化等对创业板成长股的负面影响。

- 关于量化策略适用性的观点,虽然具有一定逻辑,但具体的实操难度和模型风险未详细展开,运用需谨慎对待。
  • 报告对创业板综表现优势的强调突出,但同时也存在成分股业绩分化大、机构覆盖低等特征带来的小市值股风险,说明整体投资需关注个股风控。

- 报告未提供明确目标价及估值模型细节,对投资者决策的实际支持有限。
  • 报告旨在推广创业板综合指数投资价值,策略和评级维持“优于大市”倾向,读者需辨别信息披露内容中的潜在利益冲突和分析师视角局限[page::0][page::5][page::6]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中国创业板综合指数的投资价值展开,深度立足于宏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新经济发展趋势,明确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政策层层扶持创新、创业,打造注册制改革完善的融资市场环境,也为创业板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创业板综指数覆盖广泛、成长动力强、盈利增速快,且估值处于经过调整后具相对吸引力的水平,长期相较创业板指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与较优的风险调整收益表现。大量成分股的业绩分化及机构覆盖不足,使得量化投资策略在该指数框架下尤为具备潜在的投资优势。
报告综合论证了在全球及国内宏观政策宽松、资金面改善及成长价值轮动预期周期下,创业板综指数上的成长风格行情极具投资参考价值。报告最终传达的立场为“优于大市”评级,推荐关注创业板综指以捕捉未来6-12个月成长风格主导的行情机会,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成长股固有的较高波动风险。
报告大量利用政策文件、指数历史收益数据及多维度行业板块分布图与风险调整性能指标图,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创业板综指投资逻辑,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中国新经济成长趋势中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与价值潜力[page::0][page::4][page::10-15]

---

总结



该海通国际发布的创业板综合指数研究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和多角度分析,揭示了创业板作为中国新经济重要阵地的投资机会。报告结合国家战略政策、宏观经济趋势、市场估值与成长风格动态,奠定了创业板综指长期优异表现的基础。
重点聚焦该指数在盈利增长、估值性价比及风险调整后收益方面相对创业板指的优势,强调量化投资策略的应用前景,充分体现创业板高成长性和高风险特征。建议投资者在确认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将创业板综合指数作为成长型投资组合的重要配置部分。
报告语言严谨客观,整体结构完整,重要数据及图表均得到合理解读;但需注意报告未提供具体目标价,且对于潜在风险和审慎因素可进一步深化分析,以增强投资参考的全面性和针对性[page::0][page::5][page::10-15]

---

参考图表示例



评级分布图
图示:海通国际股票研究覆盖中“优于大市”评级占约89%,体现该团队对覆盖股票的积极看法,保障了报告内对创业板综指“优于大市”评估的分析基础。

---

注: 文中所有观点、数据均对应原报告页码标注,便于溯源查验。[page::0][page::4][page::5][page::6][page::10][page::12][page::13][page::14][page::15]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