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拥挤度看风格切换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了2020年以来股市高景气行业的拥挤抱团现象及其背后业绩确定性溢价逻辑,指出春节后市场风格切换,盈利和景气度改善推动周期股回升,商品和利率的上升趋势将决定风格持续性,预计2021年大类资产表现顺序为商品>股票>债券,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参考[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6][page::7].
速读内容
市场过去一年抱团明显,高景气行业拥挤交易显著 [page::1]

- 2020年各行业涨幅与景气度高度相关,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换手率创历史高位。
- 投资者过度集中持有高景气赛道,形成明显抱团,导致市场风险集中。[page::1]
高景气+高拥挤体现市场对业绩确定性的追逐 [page::2]


- 疫情导致企业盈利大幅波动,投资者偏好业绩确定性强赛道,高估值容忍度背后为低利率环境推动。
- 量化策略面临因局部抱团小范围效应导致模型失效的挑战,股票热点扩散尤为关键。[page::2]
春节后风格切换明显,经济及盈利修复驱动行情反转 [page::3]


- 春节前后行业表现负相关,传统周期与金融板块开始反弹。
- 景气行业个数增加,更多公司价值被市场认可,整体盈利持续回暖。[page::3]
商品与利率价格走势决定风格切换持续性 [page::4]


- CRB综合现货指数和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均处于多个周期上行阶段,表明经济复苏趋势较强。
- 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为周期股和金融股提供配置机会,利率上升反映流动性边际收紧。[page::4]
大宗商品价格及相关行业表现强势 [page::5]





- 铜、布伦特原油、钢铁、煤炭价格与相关行业指数同步上升,支持周期股行情持续。[page::5]
从三周期视角预测2021年大类资产排序为商品>股票>债券 [page::6]


- 库兹涅兹周期向上,支撑基建相关商品需求与价格上涨。
- 朱格拉周期下行,股票估值提升空间有限,行情博弈加剧。
- 基钦周期上升,经济基本面复苏,权益与债券资产将动态平衡。[page::6]
市场波动加大,资产配置挑战提升 [page::7]
- 2020年疫情冲击后大类资产均有强势反弹,配置难度提升。
- 2021年经济驱动下波动率提升,性价比下降,需关注盈利和流动性博弈风险。[page::7]
深度阅读
华泰证券《从拥挤度看风格切换》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从拥挤度看风格切换》
- 作者:林晓明、李聪(华泰证券研究员)、联系人王佳星博士
- 发布机构:华泰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1年2月28日
- 研究主题:中国A股市场风格切换及行业拥挤交易现象,宏观经济周期影响及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 报告核心信息:
- 2020年股票市场呈现明显抱团,高景气赛道拥挤度高,受业绩确定性和低利率环境驱动;
- 春节后伴随企业盈利回升,高拥挤赛道抱团现象开始松动,市场风格出现切换;
- 大宗商品和利率的价格走势成为风格切换是否持续的关键;
- 基于三周期模型,2021年大类资产表现排序预计为商品>股票>债券;
- 风险提示包括历史规律可能失效及金融周期可能被打破。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过去一年市场抱团现象明显(第0-1页)
- 核心论点:
- 2020年市场行业指数涨幅与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形成了明显的抱团现象;
- 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国防军工及汽车等高景气行业换手率处于历史高位,形成拥挤交易状态;
- 单一高景气赛道的把握对收益至关重要,市场抱团现象延续至春节前未出现松动。
- 逻辑与假设:
- 行业景气度成为资产选择的重要信号,景气度评价由行业基本面与市场预期共同构成;
- 高景气行业获得资金过度集中,拥挤度上升直接反映在换手率的历史高分位。
- 关键数据点分析:
- 图表1:横轴为2020年行业平均景气度评分,纵轴为2020年涨跌幅。酒类涨幅最高超100%,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都显示高景气度且涨幅显著。低景气度行业如房地产、银行、纺织服装涨幅落后[page::1]。
- 图表2:横轴2020年12月31日换手率分位数,纵轴为2020年涨幅。酒类换手率达近100%,确认拥挤交易。多数高涨幅行业换手率也处于历史高位,表明资金集中度极高[page::1]。
- 结论:
- 市场对于业绩确定性和景气度的追求,催生出高拥挤度的抱团现象。
---
2.2 “高景气+高拥挤”反映业绩确定性的追逐(第2页)
- 核心论点:
- 疫情冲击导致大多数企业失去增长看点,市场资金拥向盈利确定性强的高景气赛道,形成“确定性溢价”;
- 低利率环境推升估值容忍度,资金成本低带来较高的追涨意愿;
- 主动投资受益于核心股票的上涨,而量化投资面临因股票和行业分化严重导致模型失效的挑战;
- 2020年尽管大盘上涨,但50%的股票下跌,赚钱效应整体有限。
- 推理分析:
- 业绩确定性高企业因盈利弹性和稳定性被市场重点布局;
- 量化策略受高集中度负面影响,行业中性策略难覆盖极端行业分化。
- 关键数据点解读:
- 图表3:2006-2020年全市场净资产收益率(ROE)和税后经营净利率呈下降趋势,两者于2020年初降至较低水平,表明整体盈利压力大[page::2]。
- 图表4:归母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曲线明显波动,2020年Q3亏损收窄,显示盈利回暖迹象[page::2]。
- 图表5: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2020年疫情期间美债收益率跌至低位,反映超宽松政策,推动估值上升[page::2]。
- 结论:
- 高景气行业形成“确定性溢价”与低利率环境共同作用下,突出表现于市场,形成抱团现象。
---
2.3 伴随企业盈利回升,“抱团”开始松动(第3页)
- 核心论点:
- 春节前高景气且高拥挤行业如食品饮料、医药表现强势;
- 春节后风格切换至房地产、钢铁、煤炭等周期性行业,出现明显反转;
- 经济修复带动更多行业景气度上升,盈利回暖驱动更多股票普涨。
- 推理说明:
- 经济复苏减少对传统高景气及低波动行业的过度依赖,转而给予周期性行业更多机会。
- 关键数据点解读:
- 图表6:春节前后行业收益率呈明显负相关,反映资金由成长和消费向周期和资源板块切换[page::3]。
- 图表7:景气度向上行业数量增加,明显伴随基钦周期波动,体现经济进入复苏期[page::3]。
- 结论:
- 盈利修复预期驱动市场风格切换,抱团松动迹象明显。
---
2.4 商品和利率走势是风格切换持续性的关键(第4-5页)
- 核心论点:
- 新热点能否持续取决于经济复苏的持续性,需关注商品价格和利率两大核心指标;
- CRB综合现货指数及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基钦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处于上行,朱格拉周期已过拐点;
- 全球主要国债利率近两个月呈上升趋势;
- 有色金属、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等行业指数与对应大宗商品价格同步上涨。
- 图表解析:
- 图表8:CRB综合指数显示1996年至今三周期滤波,基钦和库兹涅茨周期持续上行,表明商品价格处于周期上升阶段[page::4]。
- 图表9: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显示类似三周期趋势,支持经济复苏持续[page::4]。
- 图表10: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主要国债利率在疫情后逐渐回升,反映全球流动性调整[page::5]。
- 图表11-14:有色金属、石油石化、钢铁、煤炭行业指数与相关现货及期货价格走势高度正相关,商品需求回升明显[page::5]。
- 结论:
- 大宗商品和利率保持上行生命周期,强化周期股和金融股投资机会,支持风格切换的持续。
---
2.5 三周期结构下大类资产表现排序(第6页)
- 核心论点:
- 根据华泰金工三大周期模型(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预测2021年大类资产表现为“商品>股票>债券”;
- 库兹涅茨周期上行期支持基础设施需求,促进商品价格上涨;
- 朱格拉周期处于下行,抵消股票估值提升的动力,但长期估值已高,提升空间有限;
- 基钦周期向上预示经济基本面复苏,有利于股票和商品,债券难现趋势行情;
- 流动性收紧对商品影响有限,商品价格主要受需求回暖驱动。
- 数据点及图表分析:
- 图表15:三周期滤波显示基钦周期在2019年7月摆脱谷底,进入上行阶段,朱格拉周期处于下行区间,库兹涅茨周期处于上涨阶段[page::6]。
- 图表16:全市场估值中枢与朱格拉周期呈负相关,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高位,风险偏好有限[page::6]。
- 结论:
- 周期模型支持商品为首选资产,股票相对次之,债券走势趋弱,构建资产配置时应侧重周期性大宗商品类资产。
---
2.6 风险评估与市场配置难度提升(第7页)
- 核心观点:
- 2020年疫情冲击导致大类资产皆跌,随后商品和股票表现强势,债券保持振荡盘整;
- 当前大类资产走势趋势减弱,市场配置难度加大;
- 利率上行将导致带来波动率上升,尤其对于股票和商品,由于驱动力将逐步由流动性转向盈利;
- 风险提示涵盖:历史模型失效、金融周期失常、超预期市场波动及拥挤交易风险。
- 结论:
- 投资者应警惕流动性收紧带来的波动加剧风险,适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包含16个关键图表,涵盖行业涨幅、换手率、高景气度行业识别、市场整体盈利水平(ROE、净利润增速)、国债利率变化、商品与行业价格对应关系、三周期滤波和估值走势等。
- 行业涨幅与景气度散点图(图表1-2)清晰呈现2020年市场资金向高景气方向集中,行业涨幅跳涨与拥挤度成正比;
- 盈利指标时间序列(图表3-4)揭示企业盈利底部正在筑起,为风格切换奠定基础;
- 全球和中国国债利率(图表5、9、10)显示疫情下低利率环境,近几个月利率抬升改变了投资环境;
- 商品指数及行业相关价格走势(图表8、11-14)表现商品周期处于上行期,反映实物经济需求改善;
- 三周期周期滤波与估值中枢(图表15-16)提供宏观判断框架,指导资产配置。
图表均基于Wind数据,并经过历史分位排名和周期滤波技术处理,保证分析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但应注意历史模型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给出具体个股的估值模型和目标价,但提供了宏观层面资产估值及表现判断:
- 采用三周期经济模型结合估值中枢波动,形成对大类资产表现排序的预判;
- 估值扩张已处于高位(特别是股票),边际空间有限,意味着未来投资回报将更多依赖盈利增长而非估值提升;
- 基于周期类资产的非现金流贴现特性,商品资产对利率与流动性变化的敏感度相对较弱,其价格更受需求基本面拉动。
此方式属于宏观战略估值判断,与传统的DCF或市盈率分析互补,适合于大类资产配置层面。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识别的主要风险有:
- 历史模型失效风险:周期模型建立在历史规律基础上,若经济或政策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模型预测有效性可能降低。
2. 金融周期规律中断:流动性或利率异常变化可能打破周期律动。
- 市场超预期波动与拥挤交易风险:高拥挤度赛道可能突然遭遇资金撤离,导致价格剧烈波动。
报告未详细说明缓解措施,建议投资者需动态监测市场信号,适度控制仓位,以防范系统性风险。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分析框架严谨,数据支持充分,周期模型合理,但依赖于历史周期规律,易受政策突变等不可控因素影响;
- 对量化策略的挑战描述明确,但对主动管理未来的风险及潜在流动性冲击未进行细致说明;
- 风险提示较为宏观,缺少对地缘政治、国际贸易摩擦等潜在黑天鹅事件的探讨;
- 报告对行业和资产宏观层面解剖透彻,缺乏对单个细分行业内结构性机会的具体辨析;
- 行业拥挤度和换手率的指标虽具说明力,但短期市场情绪变化未做量化指标体现。
---
七、结论性综合
华泰证券《从拥挤度看风格切换》报告通过多个维度详实分析了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风格演变及2021年的资产配置方向。核心发现包括:
- 2020年市场拥挤交易现象极为明显,资金集聚于高景气行业形成“确定性溢价”,主导了股票市场表现(图表1-2)[page::1];
- 疫情及低利率背景强化了该趋势,同时对量化策略构成挑战,市场盈利和估值分化加剧(图表3-5)[page::2];
- 随着经济复苏迹象明朗,春节后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切换,高拥挤赛道抱团现象松动,周期性板块逐渐表现(图表6-7)[page::3];
- 大宗商品及利率价格周期处于上升阶段(图表8-10),周期股及金融股迎来配置良机,商品需求强劲推升价格(图表11-14)[page::4][page::5];
- 基于三大周期模型,2021年大类资产表现有望排序为“商品>股票>债券”(图表15-16)[page::6];
- 在经济复苏但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资产配置难度提高,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综合看,报告认为当前市场驱动力正从流动性向盈利转变,投资应重视宏观经济周期及商品价格动态,适度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关注周期股和商品资产。抱团风格的分化带来更广阔的投资机会,同时亦伴随更大波动性。
综上,华泰证券报告提供了从宏观周期到行业风格的全景视角,为投资者理解2021年中国市场风格演变及资产配置路径提供了深刻洞见和有力的数据支持,评级上虽无明确买卖建议,但整体态度偏向经济复苏推动下的周期资产配置机会。
---
参考文献及溯源
- 报告原文页码按段引用格式呈现,详见文本中每处结论末尾
[page::x]
标注。
---
(全文超过1000字,详实剖析包含所有章节关键信息及图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