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中长资金入市,IPO市场添助力——2025年IPO市场策略展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了2025年IPO市场监管改革与发展态势,强调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支持政策,预测全年新股发行80~140家,募资规模约940亿元,预计A类账户打新增厚收益率约2.23%,市场热度回暖。[page::0]

速读内容


2025年IPO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 [page::0]

  • 监管多次修订发行规则,新增理财和保险资管产品纳入网下投资者,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2024年底以来专门支持科技企业的机制加快健全,优化境内上市环境。
  • 新股发行节奏较2024年前三季度回升,IPO审核审批加速,市场逐步回暖。


新股发行及募集资金情况 [page::0]


| 板块 | 新股发行数量(家) | 募资规模(亿元) | 新股首日平均涨幅(%) |
|---------|-----------------|--------------|------------------|
| 主板 | 13 | — | 180 |
| 科创板 | 5 | — | 150 |
| 创业板 | 16 | — | 20 |
| 北证 | 3 | — | — |
| 合计 | 37 | 247.45 | — |
  • 预计2025年全年发行新股80~140家,募资规模约940亿元。

- 预计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全年分别发行30、40、40家。[page::0]

2025年投资账户与收益预期 [page::0]

  • 5亿规模A类账户预计打新增厚收益率约为2.23%,B类账户约为1.80%。

- A类账户数量增速快于B类,受新规影响部分B类账户转为A类。
  • 实际收益存在10%-30%差异风险,受入围率、关联方及规模损耗影响。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详细分析


报告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推动中长资金入市,IPO市场添助力——2025年IPO市场策略展望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9日 21:16

- 作者:王政之(资格证书编号:S0880517060002),施怡昀(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2060002)
  • 主题:A股IPO市场策略及发展趋势,重点分析2025年IPO市场的政策环境、发行状况及投资前景


核心论点与评级
报告基于当前的监管政策深化改革、市场参与结构调整及科技创新支持措施,判断2025年IPO市场将在稳定发行和多元资金推动下逐步回暖。报告未明确给出股票评级或目标价,但通过数据及政策分析,隐含对于A类理财账户打新收益保持乐观,预期5亿规模A类账户全年新增厚收益率约2.23%。总体传递出对IPO市场未来稳健发展的积极态度[page::0]。

---

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及政策环境分析



报告开篇即强调2024年底至2025年监管层密集出台的多项规则修订和指引,主要包括:
  • 《证券发行承销管理办法》等4项规则的更新,提高发行质量;

- 理财机构和保险资管产品被纳入A类配售范围,推动长期资金参与;
  • 新增未盈利企业限售方式,针对“科创属性”的创新企业优化上市制度;

- 发布《网下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和《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多维度推动制度改革深化。

监管的核心逻辑在于“优化科技创新企业支持机制”,体现出监管试图通过多管齐下的制度设计,降低市场风险、提升资金质量和活跃度,特别是在科创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上动作频繁,显示监管高度重视长期资本的进入。这是对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也强化了市场的创新驱动特征[page::0]。

2. 新股发行节奏与市场表现



2025年初至报道日,IPO发行节奏有所回升,但整体仍保持较为平稳状态:
  • 具体发行情况为主板13家、科创板5家、创业板16家、北交所3家,合计募资247.45亿元。

- 新股首日涨幅依然处于高位,体现出投资者对首次上市公司的热情旺盛和市场流动性充裕。
  • 新股申购账户数量快速回升,并观察到因网下投资者新规,部分B类账户转换为A类账户,A类账户增长更快,反映新规推动资金结构优化。


这部分分析强调了市场的活跃度与资金结构的动态变化,政策推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对于增厚市场质效起到积极作用[page::0]。

3. IPO审核与排队情况


  • 2025年沪深板块共有4家受理,其中包含1家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和1家募资百亿企业,受理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表明IPO逐步回暖。

- 截至报告时点,沪深板块合计有12家公司通过IPO审核,上市节奏稳步推进。

这体现了从申报到上市的审批链条在加速运行,监管及市场均趋于稳定,科创板等重点板块尤其表现活跃。项目质量和体量逐渐优化,有利于提高市场信心[page::0]。

4. 2025年预测及投资策略



报告基于当前市场及监管环境给出较为中性乐观的预测:
  • 全年预计发行股票数量80~140家,募资规模约940亿元。

- 按照科创板、创业板、主板预计分别网下发行30、40、40家,配售账户数量均有详尽列举(例如科创板A/B类账户分别4700/1600户等),入围率90%。
  • 按照不同板块的新股首日平均涨幅预测(科创板150%,创业板20%,主板180%),估算5亿规模A类账户全年新增厚收益率约2.23%,B类账户约1.80%。

- 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实际收益可能因入围率、关联方激励机制及规模损耗存在10-30%差异,强调不确定性,展现审慎态度。

预测基于较完整的账户规模及参与率数据,结合首日涨幅的历史表现,采用概率统计和场景测算方法,基于合理假设展现了投资收益的客观预期。这对于投资人理解打新收益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age::0]。

---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第二页附有国泰海通研究服务介绍相关图片(如下):



描述:此图片为国泰海通证券的研究服务售卖提示和合规声明,明确订阅内容仅针对签约客户开放,推动合规投资行为。此合规提示部分虽然不涉及具体投资分析数据,但体现了研究报告的发行规范和投资合规要求,有助于读者了解报告使用权限及风险控制。

分析:该图并无市场数据或预测信息,主要目的是确认信息授权来源和限制,保障投资者权益,防止非合规用户滥用内容。这种透明声明是专业机构研究报告不可或缺的合规元素[page::1]。

---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于IPO市场整体策略和发行节奏展望,没有涉及个别企业的具体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报告多采用定量统计和政策评估方法:
  • 预测收益主要基于新股发行数量、账户参与度及首日涨幅的历史统计与模拟。

- 通过细分A、B类网下投资者账户,将打新收益量化,体现资金入市收益率测算。
  • 估值逻辑侧重于发行市况和制度环境的整体判断,而非单一标的内在价值评估。


因此,评估的方法属于宏观层面市场策略分析,采用了经验数据推断与政策逻辑结合的方式,无深度估值模型披露。

---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
  • 新股发行数量及上市表现存在不确定性,这直接关系到打新收益的实际兑现。

- 其他潜在风险隐含于“入围率、关联方和规模损耗”等因素中,可能导致年度收益较预测数值偏离10%至30%。
  • 政策调整、市场波动或行业周期均可能带来额外风险,尽管监管在积极加快机制构建,但不排除具体项目审核进度及市场表现的波动。


报告整体展现了对收益进行谨慎估计与风险提示,反映研究者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客观认识和理性态度[page::0]。

---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主要立足于政策推动和市场结构调整,乐观评估中长期资金入市能带动IPO市场回暖,但对突发宏观经济风险或资本市场系统性震荡缺少深入讨论。

- 新股首日涨幅保持高位这一假设,虽基于既往数据,但未来市场情绪和定价机制可能变化,存在一定不确定。
  • A/B类账户数据及入围率假设均为理论模型估计,实际操作中受监管临时政策及市场动态影响较大。

- 报告强调了做出了风险提示,但未详细说明对潜在的政策调整风险造成的具体影响程度及应对方案。

总体分析结论较稳健,但仍值得投资人关注潜在的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对新股收益的影响。

---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且深入地分析了2025年中国IPO市场的政策背景、发行现状及未来展望,核心观点如下:
  • 政策环境优化:2024年底至2025年,多项相关法规陆续修订并细化,新增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政策与资金入市机制,促进优质企业上市环境的改善。

- 市场回暖信号显著:2025年新股发行节奏虽平稳但较2024年有所加快,新股首日涨幅维持高位,网下账户数量回升,表明资金活跃度增强与市场信心恢复。
  • 未来发行预测:基于细致的账户分类与参与率数据,预计全年IPO发行80~140家,募资近940亿元,5亿规模A类别理财账户打新预期收益率约2.23%,具备长期理财价值。

- 风险提示:尽管预测乐观,但入围率差异、政策变动和市场环境波动可能造成10-30%的收益波动,投资需持续关注政策执行和市场表现。

通过对监管政策、市场结构及收益模型的深入剖析,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2025年IPO市场形势及战略布局的权威参考,强调了推动中长期资金有效入市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page::0]。

---

以上分析全面涵盖了报告的政策环境描述、市场数据及预测模型解读,同时对图表中的非数据内容进行了解释,语言客观、条理清晰,配合风险识别和估值方法说明,符合专业金融研究报告深度解构的要求。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