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生物医药:创新驱动,蓝筹稳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指出2025年下半年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环境呈现“哑铃”结构,一端是创新药产业正进入渐进式创新时代,创新驱动仍为核心,海外BD活动活跃推动行业估值提升;另一端为稳健传统蓝筹,现金充裕、分红稳定,是防守策略。医疗器械处于结构调整和复苏周期,医疗服务面临支付矛盾,商保发展是未来突破口。报告结合多张图表详细复盘创新药走势、资金流向、产业链生态及各细分领域景气变化,强调创新驱动与蓝筹稳健共存的投资逻辑。[page::0][page::1][page::2][page::4][page::6][page::9][page::15]

速读内容


2025年投资背景综述 [page::0][page::1][page::2]

  • 2025年投资环境四大背景:国内需求不足、关税及外需不确定性、流动性宽松预期、AI驱动的生产力革命。

- 医药赛道“哑铃策略”:创新药产业链投资热度持续,高弹性且具国际竞争力;传统蓝筹依旧稳健,现金储备和并购整合推动业绩稳定。
  • AI主题带动科技创新资产上半年表现优异,医疗保健及人工智能指数涨幅显著。




创新药产业发展与市场表现 [page::2][page::3][page::4]

  • 创新药进入3.0时代,从仿制及精益模仿走向逐步原创及全球竞争,部分国内药企产品实现头对头国际领先,如泽布替尼、AK112等。

- 创新药对外BD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占全球比重从2019年0%快速升至2025年5月的42%。
  • 过去一年创新药板块走势优于其他医药子板块,受医保控费及关税摩擦影响小,预计2025下半年临床数据催化密集,创新药企BD项目或持续加速。




创新药产业链投融资与上游生态恢复 [page::6][page::7][page::8]

  • 创新药热度提升,BD首付款加厚现金流,推动一级融资活跃,内需CRO收入增速提升,市场整体估值中枢抬升。

- 海外CDMO订单回暖,头部公司毛利率稳健,体现成本和效率优势。
  • 上游生命科学企业国际化加速,海外收入成为业绩增长新支撑。




稳健蓝筹板块的价值体现与细分领域情况 [page::8][page::9][page::10]

  • 流通行业龙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业务结构优化显著。

- 传统制药部分细分行业生命周期长,现金充裕,分红能力好。
  • 中药因政策支持和渠道升级受益,龙头公司ROE有望改善。

- 药店行业近年承压,预计2025年随着关店潮结束及医保支付稳定将逐季复苏。
  • 头部药店估值性价比显著,PE指标自2Q24起显著提升。




医疗器械板块阶段性机会与海外扩展 [page::10][page::11][page::12][page::14]

  • 医疗设备行业经历低谷后呈现结构回暖,政策和长期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需求。

- 耗材市场已经经历多轮集采,主要高值类别步入价格体系。
  • IVD面临国内集采压力但海外市场空间巨大,国产龙头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 医疗设备公司收入合同负债同比逐步改善,市场格局趋向高端化,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医疗服务及数字健康:支付矛盾与商保破局 [page::15][page::16]

  • 医疗服务板块波动大,医保基金结余逐年缩窄,支付端矛盾突出,自费端消费意愿低。

-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破局关键,虽面临产品及需求不足等障碍,政策推动“医+药+险”融合或为突破口。
  • 数字健康基本面稳健,AI医疗应用是新的增长点,港股估值修复带来增量关注。




风险提示 [page::0][page::15][page::16]

  • 研发失败风险。

- 产品降价压力持续。
  • 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业绩和股价压力。


深度阅读

中金2025下半年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展望报告详尽分析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生物医药:创新驱动,蓝筹稳健》

- 作者及发布机构: 张琎、俞波、朱言音等,发布于中金公司中金研究,日期为2025年7月8日。
  • 研究主题: 主要聚焦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半年的投资环境与机会,涵盖创新药、传统蓝筹、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数字健康等细分领域。

- 核心论点和投资主题:
- 投资环境由国内需求不足、关税摩擦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流动性宽松预期以及AI突破等四大背景构成。
- 提出“哑铃策略”:一端布局创新药产业以把握其发展及学术会议带来的投资窗口,另一端配置稳定的传统蓝筹以规避不确定性风险。
- 全年布局分红蓝筹资产和创新药相关优质标的,利用学术会议(ASCO/ESMO等)的重要数据披露期获得高弹性投资机会。
- 看好创新药产业链的多元化机会,包括CXO和科研上游领域的衍生投资。
- 强调医疗服务中的支付矛盾及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潜力。
- 同时预计医疗器械进入新一阶段成长周期,IVD(体外诊断)器械海外出口带来新机遇。[page::0]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背景分析(第0页至第2页)


  • 市场环境与核心背景

- 国内医疗需求短期承压,医保基金收支剪刀差扩大,医药反腐、医生薪酬改革继续推进。
- 关税摩擦以中美贸易战争为主轴,外贸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核心的原料药和CDMO行业虽受影响有限,但需关注外部环境演变。
- 资金面持续宽松,全球主要经济体资金面形势转暖,A股与H股双向资金流入带动流动性改善。
- AI技术带动医疗新工具创新,应用端关注度高,短期带动医+AI概念的热潮,长期推动医疗新商业模式形成。
- 以上因素构成2025年下半年投资的基础环境,支撑创新驱动与蓝筹稳健的并举策略。[page::1,2]

2.2 创新药细分:哑铃策略一端(第2页至第5页)


  • 创新药发展阶段

- 由图表4可见,国产创新药经历了从精益仿制(1990s-2010s)到渐进式创新(2020s-2030s)向迭代与原创创新转型的过程。
- 创新1.0时代为跟随式研发,2.0时代转向多元组合药物及技术平台的优化改造,3.0时代强调新模式和新机制的原创创新。
  • 国际合作与BD(业务开发)趋势

- 中国创新药对外BD金额占全球高比例,由0%提升至2025年5月的42%,显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 大型跨国公司(MNC)加大对中国创新药早期管线的投入,集中在具有潜力成为“Best-in-class”(BIC)的分子与创新技术,表现出对灵活合作模式的热情。
- 这些合作不仅带来资金直接流入,也带来国际认可和技术交流,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 市场表现与催化点

- 创新药板块在过去一年中相较其他医药子板块表现更优,抗风险能力较强,主要因政策影响相对有限且企业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业绩波动较小。
- 学术会议(ASCO/ESMO等)成为重要数据披露窗口,相关临床数据和BD进展对板块股价有积极催化效果。
- 未来时间窗口密集,重点关注ADC、PD-(L)1双抗、TCE和CAR-T等细分领域的创新进展。
  • 潜在BD项目及同类交易梳理为企业外延开发的重要资金与产品获取路径,对公司分阶段业绩成长至关重要。[page::2,3,4,5]


2.3 创新药产业链上游生态(第6页至第8页)


  • 医疗健康产业融资规模图表显示,2021年达到340亿美元峰值后近年回落,但2025年初BD热度上升,创新药企业现金流显著改善。

- 内需CRO(合同研究组织)收入同比增速有所回暖,体现研发活跃度提升和BD落地资金链的反哺。
  • CDMO头部公司的订单量及毛利率表现稳健,美元加息周期缓和与海外新药投资回暖相呼应,显示市场对中国供应链的认可和依赖增强。

- 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海外市场占比提升,伴随国际化战略推进,海外业务成为业绩弹性新动能。
  • 行业从2024年起迎来拐点:小微企业加速退出,头部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海外扩张带来新的增长机会。[page::6,7,8]


2.4 稳健蓝筹与传统医药(第8页至第10页)


  • 流通行业:龙头批发企业市占率逐年提升,2023年前4大市占率几近47%,百强企业占76%,显示出明显的规模经济与集中趋势,网络优势助推业务结构优化。

- 传统制药:部分细分领域商业模式成熟、品种生命周期长,现金流和分红能力较强,是防御性优质资产。
  • 中药板块:政策利好频出,品牌中药依靠渠道拓展、品类丰富和产业链控制具备较强成长潜力及持续性分红能力。

- 药店行业:经历监管强化和消费意愿下降带来的关店周期。走势显示2024年中小药店逐渐关店,2025年药店行业复苏有望逐季度加速,头部企业估值出现明显折价,具备介入时机。[page::8,9,10]

2.5 医疗器械行业(第10页至第14页)


  • 医疗设备方面,国家政策支持设备更新,预计2025年需求回暖;4Q24终端招采启动,行业毛利水平短期承压但高端化趋势明确,头部企业具备韧性。

- 高值耗材受国采持续影响,几乎实现全品类集采,价格体系稳定但创新产品仍有突破空间。
  • 体外诊断(IVD)方面,国内价格压力大且增长承压,头部企业积极推进海外布局,海外收入比例逐年增多,国际市场成为增量主要来源,全球IVD市场规模约720亿美元,亚太仅占1/3。

- 预计未来几年内,国产器械出口将成为业绩成长的重要驱动力。[page::10,11,13,14]

2.6 数字健康与医疗服务(第14页至第16页)


  • 数字健康领域整体稳健,线上零售及数字化营销保持增长,部分细分企业收入CAGR达10~30%。

- 与集采和供应链风险关联较弱,加之AI应用落地带来的长期潜力,港股数字健康板块估值修复及关注度提升。
  • 医疗服务板块表现波动大,政策与技术升级影响显著,但支付端矛盾是核心难题。

- 具体表现为:医保基金结余逐渐缩窄,2024年结余下降20%,支出压力较大;消费端信心低迷且自费比例高,市场消费意愿未见实质好转。
  • 商业医疗保险被视为潜在破局方向,政策层面推进医药险融合进程是重要期待,短期可看增量助力,长期有较大发展空间。[page::14,15,16]


2.7 风险因素(第15-16页)


  • 研发失败风险: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长且投入大,失败会直接影响公司收益与股价。

- 降价风险:集采导致品种价格下降,若超预期会打击企业收入及利润。
  • 需求不足风险:集采控费和宏观消费疲软会压制医药需求,影响企业业绩。

- 报告具有风险提示明确,且覆盖了政策、市场和研发链条多层面风险因素。[page::15,16]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第1页)“A股医药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相对比较”


  • 描述:展示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相对表现及关键事件节点说明。

- 解读:医药生物指数经历数次大行情波动,受医保集采、政策调整、AI+医药行情、创新药BD等事件多次驱动。2025年5月创新药和医药指数持续创新高,显示创新药行业抗风险和成长优势。资金层面宽松预期和行业事件是推动力。
  • 对文本支撑性:说明医药板块波动性高,但创新药板块表现相对稳定和优异,为投资提出了时间窗口参考。[page::1]



图表2、3(第2页)“上半年科技创新类资产表现(A股与H股)”


  • 描述:2025年上半年沪深300、医疗保健指数与人工智能指数(A股)及恒生指数、恒生医疗保健及恒生科技指数(H股)走势对比。

- 解读:A股AI指数涨幅最大,医疗保健指数涨幅相对温和;H股医疗保健板块涨幅显著优于恒生科技,反映数字医疗和创新医疗在港股市场的相对强势。
  • 支持论断:科技创新板块包括医疗生物医药受资金追捧,AI医疗作为投资方向的重要组成。

images/7edc3d7e345b7ec0b6bee17a618bac171c573ac9f996ed674ee9e98449c5d2a0.jpg?page=2
images/ea19c987a2eaeb327f16f209cc6f1ea9a4cbbe85d6095bca60889c2d6f840cfc.jpg?page=2

图表4(第3页)“创新药供给侧演进阶段”


  • 描述:反映1990s至2030s不同创新药研发及产业阶段的转变,从仿制药到原创创新的演进。

- 解读:表明中国创新药产业正位于创新2.0向3.0过渡阶段,强调全球首创、差异化产品竞争力及国际市场布局关键性。
  • 支持报告创新药投资逻辑,强调创新驱动背景的重要性。



图表5(第3页)“中国创新药高额BD占比提升”


  • 描述:2018-2025年中国创新药首付款5千万美元以上的BD占全球比例趋势。

- 解读:比例从2019年的0%迅速攀升至2025年的42%,体现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影响力的快速增长。
  • 说明合作意愿和资金流强劲,为研发提供动力和市场信心。



图表6(第4页)“创新药指数走势复盘”


  • 描述:过去1年创新药板块与沪深300、恒生生物科技、恒生指数、XBI指数的相对走势,以及关键事件标注。

- 解读:创新药板块虽经历调整,但整体韧性明显,2015-11和2025年初迎来阶段性反弹,数据披露和BD事件持续支撑行情。
  • 证明创新药有别于传统医药波动,对政策波动敏感性低。



图表9、10(第6页)“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情况”和“内需CRO收入同比增速”


  • 描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及事件数量,CRO收入增长趋势。

- 解读:融资规模历年增长拐点明显,2021年增速放缓,2025年至今资金流入增加,CRO收入增速回升说明研发活跃。
  • 支撑创新药研发带动相关服务市场成长的观点。



图表11、12(第7、8页)“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情况”和“CDMO订单情况”


  • 描述:全球医疗健康融资年度分布,主要CDMO公司在手订单同比增长。

- 解析:中国CDMO订单呈现正向增长态势,尤其头部企业订单增速显著(药明康德、药明合联等),表明外部客户需求回暖。
  • 强化CDMO行业韧性,海外客户对中国成本和效率有较高认可。




图表13、14(第9、10页)“线下药店开闭店变化”与“头部药店PE-TTM走势”


  • 描述: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药店新开闭店数量及经营态势,头部药店估值变化。

- 解析:中小药店退市导致行业规模调整,闭店比例逐季升高,头部药店估值反映盈利改善预期,部分指标异动表明短期市场情绪波动。
  • 反映药店行业供给端持续优化与头部企业市场地位强化。




图表15、16、17、18(第10页至第12页)医疗设备相关表现与专项债支持


  • 描述:地方专项债投向医疗卫生领域的规模及比例,设备公司收入及合同负债同比增速图。

- 解析:专项债明显支持医疗领域资金需求,头部设备企业收入合同负债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改善,显示行业景气度筑底。
  • 反映政府政策对医疗设备更新周期和资本市场表现的推动。





图表19(第13页)“高值耗材集采事件汇总”


  • 描述:核心高值耗材主要国家及地方集采时间节点及覆盖情况。

- 解析:显示集采范围的全面性和价格压力的系统性,支撑价格体系稳定但创新仍是突破关键。
  • 支持集采进程及其对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图表21、22、23(第14至16页)“全球IVD市场规模”、“医保基金结余”、“消费者信心指数”


  • 描述:全球IVD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海外收入比重提升;医保基金结余连续下降,医保支出压力大;消费者信心低位稳定。

- 解读:IVD行业海外扩张为增长动力,医保资金约束严峻,对自费市场造成压力,消费意愿不强。
  • 后续投资需关注政策和消费端的推动。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明确披露系统的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格,但通过对融资规模、BD合作趋势、市场表现及估值折价的动态描述,隐含了以下估值要点:
  • 创新药板块估值中枢正在上升,受临床数据披露和海外BD驱动。

- 传统蓝筹如流通、药店、器械部分存在估值修复空间,尤其是经历调整后头部企业估值具备性价比。
  • 数字健康港股受AI浪潮带动估值迎来阶段性修复。

- 政策及资本市场资金充裕度成为估值变动的重要基础,市场流动性改善预期支撑中长期估值上行。[page::0-16]

5. 风险因素评估


  • 研发失败风险:周期长、投入大、研发不确定性高,失败可能导致业绩快速下滑。

- 降价风险:医保和集采带来的体系性价格压力,可能超预期,对企业利润形成打压。
  • 需求不足风险:宏观经济与医保制度压力或导致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影响销售。

- 评估中金公司报告对风险的提示全面,但未详细披露风险发生概率及缓解措施,投资者应重视此类不确定性。
  • 报告未详细论述全球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可能影响出口及原材料供应链风险。

- 部分预测依赖政策端顺利推进与经济环境改善,存在不确定性。
  • 创新药BD合作尽管增长显著,若全球经济或资本市场环境恶化,可能影响投资节奏和资金供给。

- 报告总体观点偏向积极,部分专业术语中略微体现对中国创新药产业信心,有潜在梯度乐观的内涵。[page::15,16]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采用“哑铃投资策略”合理兼顾成长与防御,但部分章节对创新药BD、临床数据带动股价的预期偏向积极,缺乏对周期性波动的量化分析。

- 传统蓝筹部分强调现金流和分红优势,但对集采及医保控费的持续压力评估可能偏乐观。
  • 设备行业景气回暖论述建立在专项债支持及设备更新周期基础,需关注政策延迟或财政紧缩可能带来的节奏风险。

- 医疗服务板块虽强调支付端矛盾,短期业绩低迷风险较大,商业医疗险破局虽被看好,但相关政策尚处于萌芽或试点阶段,落地存在不确定。
  • 部分数据图表清晰明了,展现行业趋势,但不少引用依赖第三方机构数据,风险和假设基础未完全展开透明。

- 总体报告论述严谨,但对政策风险、全球经济波动、技术失败的多重冲击未做系统模拟或预案讨论。[page::0-16]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基于2025年中期至年底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环境,提出了“创新驱动,蓝筹稳健”的哑铃投资策略,重点如下:
  • 创新药产业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跟随式全球创新”,中国创新药正步入高质量国际竞争阶段,BD交易占比快速提升,临床数据披露和海外合作是主要催化剂。临床研发、资金活跃度及上游生态明显受益于行业热度提升。相关创新子行业如ADC、PD-(L)1双抗、CAR-T领域发展迅速,产业链全线景气度提升。

- 资金面宽松与流动性预期改善构成行业和板块估值修复核心支撑,AI与医疗的融合为行业带来新的成长动力。
  • 传统蓝筹资产依然稳定:面对医保控费、集采和政策压力,头部流通、中药、药店以及医疗器械板块以其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现金储备,仍是资金稳健配置重点。特别是药店行业经历调整后,供给端优化带来利润回升的可能。

- 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行业处于调整后的筑底复苏阶段,依托国家专项债和设备更新周期带来业绩景气度回升。体外诊断产业则依托海外出口拓展面对国内控费压力。
  • 医疗服务业的支付端矛盾限制板块成长,商业医疗保险的政策突破被视为长期潜在的破局因素,但短期需密切关注政策推动节奏和市场响应。

- 风险严峻但管理充分,研发失败、降价压力及需求不足是主要风险点,投资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 图表深度解读显示,创新药及相关子板块的市场表现和资金支持显著强于传统医药、设备和服务板块,资金流动性及政策环境是行业表现的关键变量。


综合以上,报告展现出较为全面的产业链视角与投资策略框架。对创新药产业链的长期成长逻辑充分认可,短期运用ASCO/ESMO等会议窗口实现阶段性超额收益机会,对传统蓝筹和医疗设备部分以稳健防御策略维稳,关注数字健康及商业医疗保险等新兴突破点。上述策略既符合当前宏观资本环境,也兼顾医药行业政策导向,具备较强操作与研究指导价值。[page::0-16]

---

总结: 中金报告以详实的产业与资本市场数据支撑,科学展现医疗健康板块在2025年下半年的投资机遇与风险,提出“哑铃策略”有的放矢。创新药细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及BD活跃度成为拐点标志,医疗上游、设备、服务等板块同步呈现结构性调整和成长增量。风险提示合理,提醒投资人需关注短期波动因素。整个报告内容翔实,数据丰富且图表清晰,充分展示深厚的行业研究功底和专业分析视角。

---

(整体分析共约1600字)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