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基金优选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Wind数据和历史持仓,系统梳理并优选了主动及被动高股息红利基金,包括红利指数基金和主动组合基金。报告详细分析了红利指数的构建方法、行业配置特征、估值水平及业绩表现,发现红利低波类指数表现稳健且业绩优异。主动基金中,部分基金经理如鲍无可、徐彦等在控制风险及稳定收益上表现突出。被动指数基金股息率整体高于主动基金,行业配置聚焦传统高股息行业。风险提示指出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page::0][page::2][page::5][page::8][page::10][page::13]
速读内容
主被动高股息基金概况及分类 [page::0][page::2]
- 共筛选出131只红利基金,总规模约1596亿元,其中主动红利基金93只,规模953亿元,指数基金37只,规模637亿元。
- 被动指数基金覆盖多个红利及高股息指数,含20只ETF,7只LOF,最大基金为华泰柏瑞红利ETF,规模162亿元。
- 主动基金分为基于名称筛选(60只,433亿元)和基于组合筛选(33只,520亿元)两类。
红利指数构成及行业配置分析 [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
- 红利指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中证红利为代表,侧重股息率和分红稳定性;二类以红利低波、红利低波100为代表,除股息率外还关注波动率和盈利稳定性。
- 指数间股息率差异大,港股通高息精选股息率最高达10.24%,深证红利最低3.18%。
- 申万行业股息率最高的为煤炭(7.75%)、银行(5.46%)等,红利指数集中配置银行、交通运输、煤炭、钢铁、房地产等高股息率行业。
- 超过半数红利指数基金持仓央企和国企比例超过60%,中证央企红利和中证国企红利等指数央国企占比超80%。
- 红利低波类指数在近三年和多段下跌市中表现较优,平均超额收益排名靠前。
红利指数业绩表现及市场阶段分析 [page::8][page::9][page::10]
- 2020年起三段下跌市中,红利指数平均超额收益3.2%,A股红利指数在下跌市平均超额5.4%。
- 港股红利波动较大,但反弹市中弹性显著。
- 红利低波、东证红利低波100等指数长期和短期收益均领先。
- 港股通高股息基金近一年收益达19.25%,排名第二。
各类红利基金股息率及行业配置差异 [page::10][page::11]

- 被动指数基金平均股息率最高(6.06%),主动组合基金次之(4.85%),主动名称筛选基金最低(2.32%)。
- 主动基金重仓医药生物、计算机等成长和中游行业,持仓行业更分散。
- 被动基金重仓银行、交通运输、煤炭等传统高股息行业集中度高。
主动红利基金优选与基金经理特点 [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基金简称 | 规模(亿元) | 基金经理 | 近四报告期平均股息率 | 近一年收益% | 下跌市平均超额收益% |
|----------------------|------------|----------|------------------|------------|-----------------|
| 金鹰红利价值A | 24.75 | 陈颖 | 0.70% | 27.72 | 5.15 |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 | 49.65 | 鲍无可 | 4.57% | 19.17 | 12.01 |
| 大成睿享A | 73.83 | 徐彦 | 4.89% | 9.90 | 10.14 |
| 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 | 11.02 | 黄海 | 6.38% | 4.63 | 22.91 |
| 中泰星元价值优选A | 66.45 | 姜诚 | 3.69% | 7.25 | 9.54 |
- 鲍无可注重高壁垒企业,强调严格控制回撤,代表基金多次在风波市中排名前6%。
- 徐彦坚持价值投资和安全边际,基金行业配置均衡,业内回撤能力强。
- 黄海擅长自上而下行业配置,偏好周期行业且持仓集中,2022年单年度业绩表现突出。
- 姜诚注重价值投资,偏重建筑装饰、化工等冷门行业,持仓集中,回撤较小。
被动及指数增强基金表现概览 [page::17][page::18][page::19]
- 红利被动基金中华泰柏瑞红利ETF规模最大,达162亿元,年化跟踪误差基本低于1%。
- 指数增强基金中浙商港股通中华预期高股息指数增强A表现优异,基本实现了较高的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 [page::0][page::19]
- 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和定量模型分析,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投资需注意相关风险。
深度阅读
国联证券《高股息基金优选》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高股息基金优选》
作者及联系方式: 朱人木,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2040002,邮箱 zhurm@glsc.com.cn
发布机构: 国联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 报告内页无明确标注,相关引用时间至2023年10月,估计报告时间为2023年末前
研究主题: 中国境内市场及部分港股市场的高股息基金分类、红利指数分析、红利基金优选及基金经理剖析
核心论点与目的:
本报告系统梳理并筛选了131只红利基金,合计规模约1596亿元,通过主动与被动基金分类,深入剖析红利指数的编制方法、行业及个股配置、业绩表现,重点推荐部分表现优异的主动型红利基金经理与基金,分析其投资理念及防御能力,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股息基金的选择依据。报告强调高股息策略在市场震荡和下跌阶段具备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回报。作者通过定量模型及历史数据为基础,同时提示历史不代表未来,谨慎对待风险。[page::0,2,3,2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主被动高股息基金分类
筛选范围涵盖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股票仓位较高的混合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及指数增强基金,主动基金成立时间至少2年以上总计93只,指数基金37只,合计131只,总规模1596亿元。
- 主动红利基金分为两大类:
- 基于基金名称筛选(含"红利"、"高股息"关键词),60只,规模433亿元
- 基于组合持仓股息率筛选(非名称关键词基金,但组合股息率>3%),33只,规模520亿元
- 被动红利指数基金37只,规模637亿元,包含20只ETF及7只LOF,最大基金规模162亿元(华泰柏瑞红利ETF)。
该分类展示主动被动基金在理念及持仓策略上的差异,主动基金规模虽大但被动基金资产规模更为集中。表中展现最大的几只基金及管理人信息,表明华泰柏瑞红利ETF为代表的被动基金规模占据优势。[page::2]
2. 红利指数分析
2.1 红利指数持仓分析
红利指数据筛选指标可分两类:
- 第一类以中证红利为代表,重点关注股息率和分红稳定性,规模最大;
- 第二类以红利低波指数为代表,除了股息率之外还考虑波动率、盈利稳定性等指标。
指数样本主要为A股,港股通仅1只。
指数股息率均高于3.18%,差异显著:港股通高息精选指数最高股息率达10.24%,深证红利最低为3.18%。高股息率主要源于较高的分红率,而股息率低的指数虽然分红率高但估值(PE)较高。
行业配置集中在银行、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煤炭、非银金融等传统高股息行业,大部分红利指数基金持仓央企和国企占比超60%,部分指数(中证央企红利、中证国企红利等)央国企持仓比例超过80%。[page::3,4,5,6,7]
2.2 红利指数业绩分析
红利指数在2020年以来的两段下跌市场中表现稳定,平均超额收益3.2%。其中,A股红利指数在下跌期间实现了平均5.4%的正超额收益,而港股红利指数波动较大,但在反弹市表现弹性较强。细分来看,红利低波类指数表现最佳,如红利低波100、东证红利低波、300红利LV等在收益和抗跌能力上均排名靠前。
此外,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近一年收益达到19.25%,表现优异,但长期稳定性较弱。
指数业绩表现详细表明,红利指数策略有助于获得相对稳定的股息回报,并在市场波动期间提供一定防御性。[page::8,9,10]
3. 红利基金优选
3.1 股息率表现
被动指数基金的平均股息率最高(6.06%),基于组合筛选的主动基金次之(4.85%),基于名称筛选的主动基金最低(2.32%)。主动基金持仓较少偏传统高股息行业,而偏好部分成长行业(股息率及分红率较低,估值较高)。
该差异反映指数基金严格按照红利标准被动跟踪高股息标的,主动基金则结合成长性考虑,存在策略选择上的权衡。[page::10]
3.2 主动红利基金优选
筛选出25只规模大于2亿元且业绩指标均处于前50%的主动红利基金。基金经理鲍无可、徐彦、黄海、姜诚频繁出现,代表他们的投资风格和业绩稳定性值得关注。
- 鲍无可:(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为代表)重视高壁垒与控回撤,旗下基金均表现正收益且防御能力强。
- 徐彦:(大成睿享A等)坚持价值投资,坚持安全边际,业绩稳健尤其回撤控制良好。
- 黄海:(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等)侧重资产配置,持仓集中且偏好周期行业,近两年表现突出。
- 姜诚:(中泰星元价值优选A等)自下而上选股,行业偏好冷门、换手率低,长期绩效优良。
此外,金鹰红利价值A经理陈颖表现长期业绩突出,尽管波动较大。基金规模、近几年收益及下跌市表现详见图表及数据分析。
此部分表达了业绩与投资风格兼备的主动红利基金经理,对投资者择基具有重要启示。[page::11,12,13,14,15,16]
3.3 红利基金经理专栏剖析
分章详解了鲍无可、徐彦、黄海、姜诚的投资理念、业绩表现及持仓风格:
- 鲍无可强调高壁垒资产和严格的回撤控制,重仓传媒、医药生物等行业,重仓央国企比例高(68%以上),持仓低估值股票。
- 徐彦坚持价值投资,注重安全边际,仓位管理积极,行业配置较均衡,估值控制优良。
- 黄海注重行业轮动和绝对收益,偏好周期行业,仓位集中,央国企占基金资产的89%以上。
- 姜诚偏好冷门行业如化工、建筑装饰,持仓集中且换手率低,坚持价值低估买入策略,央国企占比约55%。
这些风格差异反映了不同投资风格在红利基金领域的个性化实践及优异表现。[page::13-17]
3.4 红利被动基金分析
被动红利指数基金中,规模最大为华泰柏瑞红利ETF(162亿元)。其他规模较大的被动基金年化跟踪误差均在1%以内,代表了较高的指数跟踪精准度。指数增强基金中,浙商港股通中华预期高股息指数增强A的超额收益表现较好。具体基金的股息率、收益、跟踪误差、规模都有较细数据支持,展现被动基金的稳定性及投资效率。[page::17,18,19]
---
三、图表深度解析
图表1:红利基金规模与数量
- 三类基金规模分布明显,基于名称的主动基金数较多(60只),但规模占比最小(433亿元);基于组合筛选的主动基金33只,规模520亿元;被动基金37只,规模达637亿元。
- 体现出被动基金资产较为集中,主动基金数量多但资产规模分散。
- 该图为后续行业及经理表现分析奠定基础。[page::2]
图表4:红利指数高股息率构成(线图与柱状图结合)
- 蓝色柱状代表股息率,红色折线为分红率,绿色点代表PE(TTM)。
- 排名前几的指数显示股息率最高,多由高分红率驱动,且估值较低(PE较低);后排指数PE较高导致股息率相对较低,但分红率保持高位。
- 该图揭示高股息率指数多依赖较高分红率及合理估值的组合,强调分红率和估值是驱动股息率的重要因素。
- 图表支持报告中关于股息率构成来源及估值差异的论述。[page::5]
图表7:红利指数持仓央国企市值占比(柱状图)
- 多数红利指数基金持仓央企和国企比例均高,最高接近100%(如中证央企红利),最低消费红利仅32.4%。
- 反映央国企在红利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相关指数多以央国企为重仓标的。
- 该行业配置特点对基金业绩表现和稳健性产生重要影响。
- 说明红利策略与国企分红稳定性和涨跌风险防控的紧密关系。[page::8]
图表8:红利指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表格)
- 2020年以来震荡、上涨、下跌、反弹周期的收益与超额收益表现
- A股红利指数在下跌期均实现正超额收益,证明其抗跌属性;港股通红利指数波动较大且反弹期表现较强,但下跌期承压明显。
- 超额收益表现指出红利指数策略可在市场震荡及下跌期提供相对防御优势。
- 该图表量化验证红利指数作为风险调节器的作用。[page::8]
图表9:重要红利指数近年收益及下跌市表现(表)
- 红利低波类指数如红利低波100、东证红利低波、300红利LV近三年收益及下跌市超额收益远超行业平均。
- 部分港股策略短期收益不错,但长期稳定性较差。
- 此数据支持报告中强调红利低波指数优异表现的结论。
- 不同指数策略的收益波动揭示红利指数多样化的风险收益特性。[page::9]
图表10:各类红利基金平均股息率(柱状图)
- 最新期被动基金股息率明显高于主动基金,名称筛选的主动基金股息率最低。
- 表示被动基金因严格被动跟踪高股息标的表现更为符合股息收益期待,而主动基金因兼顾成长性往往股息率较低。
- 反映投资者在选择红利基金时需权衡股息率与成长潜力。
- 支撑报告核心论断。 [page::10]
图表11&12:主动和被动红利基金前十大重仓行业(饼图)
- 主动基金多集中于医药生物、金属、电力设备、通信,行业较为多元,较少偏传统高息行业。
- 被动基金重仓行业集中于银行、交通运输、煤炭、钢铁、房地产,均为典型高股息行业。
- 显示主动基金在行业配置上更加多元化,且偏成长及创新行业;被动基金则几乎完全匹配指数结构。
- 行业配置差异根本上解释了两类基金股息率差异。[page::11]
图表14-21:代表主动红利基金经理绩效及行业配置(多表)
- 各基金经理旗下代表基金业绩稳健,单年度收益多保持较高排名,且最大回撤明显优于同类基金平均(如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最大回撤远低于同类平均)。
- 行业配置方面,各基金经理基于不同风格,行业侧重点不同,如鲍无可偏传媒与医药,徐彦偏机械设备和煤炭,黄海偏周期行业,姜诚偏化工与建筑装饰。
- 表格和数据支撑报告强调的基金经理防御性强、业绩持续性好等优点。
- 数据来源权威,有效显示主动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及投资理念对基金表现的影响。[page::14-17]
图表22-24:红利被动基金及指数增强基金数据情况
- 华泰柏瑞红利ETF规模最大,跟踪精度高,股息率接近指数股息率。
- 其他被动基金主流年化跟踪误差均<1%,显示高度指数复制能力。
- 指数增强基金部分加强主动管理,部分实现较好超额收益,浙商港股通中华预期高股息指数增强A表现较为突出。
- 数据表明被动与增强型红利基金的不同运作特征及相应优势。[page::17-19]
---
四、估值与风险分析
报告对估值方法论未做具体展开,但通过行业PE和分红率参考,为投资者呈现了高股息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煤炭(PE 6.11,股息率7.75%)、银行(PE 4.68,股息率5.46%)等传统行业估值较低。红利指数多以低估值高股息行业为重心,间接说明选基时更倾向对估值慎重控制。
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明确强调分析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定量模型,历史业绩无法完全代表未来,投资需谨慎。未列举具体风险细节,但可理解为整体市场波动、估值变化风险及分红政策调整风险。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之处
- 报告整体结构严谨,信息详实,但主动基金股息率整体较低,成长行业占比较大,或存在部分基金经理对收益率权衡不足的隐忧。
- 证券市场环境多变,红利指数和基金虽然历史表现稳健,但2022年及近期市场波动下部分基金仍出现负收益,风险暴露不能完全忽略。
- 基金经理业绩较高,且以数量和频率体现,但对基金策略深层次的驱动逻辑或宏观影响未做深入解析,可能限制投资者理解基金在不同市场情境下的适应力。
- 被动基金跟踪误差报告较为简略,未详述跟踪误差产生的原因、成本及交易机制风险。
- 央企和国企占比高强调其稳定分红和政府支持优势,但同样带来政策风险集中,需要投资者充分识别。
---
六、结论性综合
国联证券《高股息基金优选》报告系统而详实地提供了中国市场及部分港股市场红利基金的全景分析。报告显示:
- 分类清晰,规模集中:被动红利基金以少量超大规模基金为主,主动基金则更分散,基于组合筛选主动基金表现整体优于以名称筛选的主动基金。
- 红利指数亮点突出:集中于传统高股息、低估值行业,A股红利指数具有明显抗跌能力,且近年下跌市取得明显正超额收益,红利低波类指数在业绩和波动控制上表现尤为优异。
- 基金经理风格鲜明,业绩稳定:四位代表经理通过不同风格实现了基金的稳健增值和抗风险能力,基金业绩排名持续领先且最大回撤控制优于行业平均。
- 被动基金跟踪精准,指数增强策略有效:规模最大的华泰柏瑞红利ETF复制效果显著,指数增强基金中局部存在突破表现。
- 核心投资建议:高股息基金作为稳健配置工具,在市场震荡时具备一定防御优势,投资者可根据股息收益偏好及成长性需求选择合适的主动或被动基金。
同时,报告中提醒历史数据的局限性和未来不确定性,投资需结合风险偏好和宏观经济环境,谨慎决策。综上,该报告为投资者筛选优质高股息基金和了解行业配置提供了权威且系统的参考依据。[page::0-20]
---
附录:主要引用图表
—— 红利指数高股息率构成分析
-

—— 各类红利基金平均股息率对比
-

—— 被动红利基金行业配置
以上图片为报告重要视觉数据支撑,展现了多维度基金配置及股息收益对比。
---
(全文基于原文内容详细解读与归纳,所有关键数据均附有页码溯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