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视角看电力供需,煤电仍是压舱石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从全球电力供需视角分析,指出全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结构性瓶颈形成矛盾,传统煤电因其稳定性依然是电力系统的“压舱石”。新能源虽装机容量大,但因间歇性无法稳态支撑用电需求。发达国家开始重启煤电以保障电力供应,发展中国家用电需求持续增长,行业盈利底部公司值得关注。[page::0]
速读内容
全球电力需求高速增长引发缺电压力 [page::0]
- 全球电力需求10年中枢上升,2024年增速达4.4%,远高于全球GDP增速2.9%。
- 发展中国家保持高用电增长,发达国家需求重拾增长。
- 工业深度电气化、AI数据中心扩张和极端气候是用电增长三大深层动力。
全球电力供给端结构性瓶颈凸显 [page::0]
- 新能源(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扩大但输出不稳定,无法形成稳态电力供应。
- 电网老化、区域调度能力不足及储能缺位限制了清洁能源有效吸收。
- 电量增长与电力可用性严重脱节导致频繁缺电现象。
煤电作为传统能源仍是电力系统压舱石 [page::0]
- 2025年美国宣布重启煤电,25H1煤电发电同比增长15%,煤炭消耗量预计同比增加6%。
- 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思路,煤炭出清压力减轻。
- 推荐行业盈利底部且具国企改革逻辑的煤炭公司。
量化策略和因子构建 [page::0]
- 报告未涉及具体量化因子构建或量化策略生成内容。
深度阅读
报告全方位详尽解析
——《从全球视角看电力供需,煤电仍是压舱石》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解读(2025年9月12日)
---
1. 元数据与总览
- 报告标题:《从全球视角看电力供需,煤电仍是压舱石》
- 作者:黄涛、邓铖琦(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分别为S0880515090001和S0880523050003)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1日(报告节选显示为2025年9月12日发布)
- 研究主题:全球电力供需格局与煤炭能源未来定位,特别聚焦煤电在未来全球电力系统中“压舱石”的关键角色
- 核心论点:全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与结构性供给瓶颈并存,尽管新能源发电规模大幅扩张,但因不稳定性和电网基础设施限制,无法形成有效稳定的电源支撑,煤电等传统能源发电仍是保障全球电力系统稳定的主力和核心。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炭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需求增长和机遇。
- 投资评级与建议:继续推荐煤炭行业,尤其业绩表现突出且兼具国企改革逻辑的企业,认为煤炭行业当前处于盈利底部但具领先优势。
- 风险提示:全球电力需求增速低于预期,以及储能技术发展远超预期可能削弱传统能源需求[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全球电力需求高速增长,需求结构变迁
总结:
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电力需求中枢持续上升,2024年增速达到4.4%,超过全球GDP增速2.9%。全球电力需求结构显示发展中国家维持高增,发达国家需求逐步回升。推动用电增长的三大深层动力是工业深度电气化、人工智能驱动下数据中心快速扩张和极端气候增加。
分析依据:
- 统筹疫情因素后,全球用电量数据反映强劲增长;
- 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用电需求;
- 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引发数据中心大量用电需求,这属于结构性长期增长动力;
-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频发,增加避暑制暖等需求,推动峰值负荷。
关键数据点:2024年全球电力增速4.4%,超过GDP增速2.9%。十年视角显示需求中枢逐步抬升。三大深层动力均为结构性、长期驱动因素。
意义:用电需求的高速增长与结构性改变,决定了电力系统需适应质与量双重挑战,需求端变革为电力供给侧提出更高要求,推动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整体格局再思考。
---
2.2 全球电力供给端瓶颈凸显,新能源局限明显
总结:
尽管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扩大,新能源发电受限于间歇性、不稳定、区域差异等问题,未能有效支撑电力需求稳态。电网基础设施老化、调度能力不足以及储能体系不完善,是制约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的关键瓶颈。
分析依据:
- 风电、光伏虽规模扩大,但发电时间和区域不匹配需求导致电能利用率不足;
- 老旧电网无法处理大规模新能源波动,调度成本和难度增加;
- 储能系统普遍缺位,难以实现跨时段的能量平衡,导致“电量增长”与“电力可用性”严重脱节。
关键论点:新能源的供需适配尚未成熟,形成不了对峰谷负荷的有效支撑。
意义:新能源“装机”增长不等于“有效供电”增长,必须重视传统电源稳定性的不可替代作用。
---
2.3 以煤电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发电为全球电力系统压舱石
总结:
报告立论基于全球能源安全和系统稳定性的视角,强调煤电依然是全球电力供应稳定的重要保障。2025年美国重启煤电,且2025年1H美国电煤发电同比增长15%。EIA预计美国煤炭消耗将同比增加6%。发达国家正调整能源政策以保障AI高速发展产生的尖峰负荷和极端天气冲击。发展中国家电力高增长趋势持续,煤炭需求强劲。
分析依据:
- 美国实证数据显示煤电产能恢复;
- AI与极端气候推动电力稳健需求核心得侧重可靠电源;
- 传统煤电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调节灵活,适合承担基荷和调峰职责。
关键数据点:
- 美国2025年上半年电煤发电同比增15%;
- 美国2025年煤炭消耗预计同比增长6%。
意义:煤电的逐渐回归或调整,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中对“稳定电源”的重视,煤炭需求见底并有一定回升趋势,煤炭行业将重新获得政策和市场的机遇。
---
2.4 投资建议与风险条款
投资建议:坚持推荐煤炭行业,重视盈利表现突出且具国企改革动力的龙头公司。认为煤炭出清压力有望减少,未来行业盈利将保持韧性。
风险提示:
- 全球用电增速不及预期将压制煤炭需求;
- 储能技术若快速突破,可能大幅降低对传统煤电的依赖,削弱煤炭需求。
投资逻辑:需求强劲且结构转变需要稳定电源支撑,受益标的拥有国企改革空间和盈利修复潜力。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附带二维码图示(见第2页图片),用于扫码关注国泰海通证券官方公众号,方便进一步接收研报和互动。
此处暂无具体财务或行业数据图表,从页索引和内容判断此档为文字及观点阐述为主。
如后续版本补充涉及电力需求增长曲线、煤电发电量比较图、装机容量及预测数据表等,将重点解析表中指标含义、趋势以及预测假设。
---
4. 估值分析(缺失)
当前摘录内容中未见详尽估值模块,如财务预测或估值方法(如DCF、市盈率、市销率、EV/EBITDA倍数等)未公开披露。
投资建议侧重于行业景气度和政策逻辑判断,着重盈利与业绩底部判断。
若详细估值内容存在于完整报告中,建议关注公司业绩预测数据、盈利能力趋势及估值合理性。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全球用电增长放缓风险:用电需求未能保持高速增长将减弱煤炭使用量增长动力。
- 储能技术超预期进展风险:若储能技术大幅突破,实现新能源稳定供电,则传统煤电的压舱石角色被削弱。
报告提示风险但未详细量化发生概率和缓解方案。作为行业逻辑类策略报告,风险提示发挥提醒作用,投资者应对潜在外部技术和宏观因素保持敏感。
---
6. 审慎视角与潜在不足
- 报告坚持“煤电为压舱石”观点,立场明确,适合强调煤炭行业投资价值,但可能低估新能源技术和储能进步对电力供给体系潜在冲击。
- 未详细披露对碳排放、环保法规加严可能带来的中长期政策风险评估;全球能源转型中相关政策可能对煤电限制加剧。
- 其中对发达国家能源策略调整的描述相对粗略,部分假设(如美国煤电重启持续性)需要结合具体政策细则和市场反馈进一步验证。
- 报告篇幅有限,缺少系统财务模型、定量估值细节及不同情景分析,建议结合公司层面详实数据进一步甄别。
---
7. 结论性综合
综上所述,该报告基于全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和供给端结构性瓶颈的综合判断,强调煤电等传统能源发电仍是未来全球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新能源规模虽大,但受限于间歇性和电网调度,尚不能有效替代传统稳定电源。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能源政策微调及发展中国家高增长态势,煤炭行业需求底部已现,具备盈利修复和业绩领先核心资产值得关注。
尽管报告未披露详细估值数据,其投资建议明确,风险提示聚焦用电增长放缓和储能技术超预期。整体上,报告提供了清晰的行业趋势判断和宏观逻辑梳理,为煤炭相关投资提供理论支撑。
图文并茂之外扫码二维码方便交易所客户关注后续深化研报与市场动态。报告立足全球视角,兼顾新旧能源转型的平衡态势,观点结构完整且分析层次分明,是当前能源投资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
参考文献与溯源标注
文中所有观点、数据和风险提示均来自报告第0页和第1页内容节选部分,具体标记为[page::0,1]。
报告源码附二维码图片,详见:

---
(全文字数约1400字,覆盖报告各重要版块,深入解析每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