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个人养老金定投指数型ETF的方式探索——金融工程专题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24年个人养老金新政策,选取代表性权益类指数(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红利指数)进行长期定投收益回测,结果显示定投期限越长收益越稳定且红利指数表现领先。报告进一步设计了估值动态定投和均线动态定投策略,分别在回测中提升定投收益率和正收益概率,估值定投年化收益提升1%-3%,均线定投提升0.5%-1%。研究建议投资者拉长定投周期并关注动态调整策略优化养老投资效果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个人养老金制度最新政策简介 [page::0]
- 2024年12月12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
- 指数基金首次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涵盖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包括66只被动指数基金和19只增强指数基金,跟踪16个指数。
代表性指数长期定投收益回测 [page::0]
- 选取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和红利指数作为研究对象。
- 定投期限越长,收益越稳定,建议至少10年以上定投才能获得较稳定的平均收益。
- 红利指数定投表现优于其他宽基指数。
动态定投改进策略设计与回测结果 [page::0][page::1]

- 估值动态定投策略:根据市场估值调整定投资金比例,回测显示年化收益提升1%-3%,正收益占比提升10%-20%。
- 均线动态定投策略:基于均线信号调整定投,回测提升较估值策略略低,年化收益提升0.5%-1%,正收益占比提升5%-10%。
- 均线定投优势在于对新成立指数(成立时间小于5年)也适用,因所需历史数据周期较短。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page::1]
- 定投时间周期拉长有助于平稳收益,红利指数是优选定投标的。
- 动态调整定投比例的模型有效提升收益和正收益概率。
- 建议未来关注更多新成立指数,如A系列、红利低波、双创指数等,丰富定投标的选择。
- 后续将继续完善定投模型及养老产业专题研究。
深度阅读
【基金】个人养老金定投指数型ETF的方式探索——金融工程专题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个人养老金定投指数型ETF的方式探索——金融工程专题》
- 作者:宋旸(渤海证券研究所,证券分析师,SAC编号S1150517100002)
- 发布机构:渤海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日 09:23
- 报告类型:专题研究报告,侧重金融工程与个人养老金定投策略
- 主题对象:个人养老金指数型ETF定投策略研究,聚焦中国权益类指数基金,针对市场环境和产品做动态定投策略改进探索。
核心信息概述:
报告基于2024年12月12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简称《通知》),从个人养老金首次纳入的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中挑选代表性指数,采用XIRR回测定投收益,分析了传统定投模型的局限,并设计了两种动态定投模型(基于估值和均线)实现收益改进,尤其强调定投周期与策略对收益稳定性的影响。报告提出未来可探索更丰富指数样本和持续优化定投模型的方向。[page::0,1]
---
二、章节详细解读
2.1 引言与政策背景
报告开篇强调2024年12月《通知》的政策背景,明确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新增了指数基金类别,并列举了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目录,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占66只,增强型为19只,跟踪指数达16个。此为本研究聚焦的起点,说明了政策驱动下指数基金在养老投资中的重要性和增长潜力,同时显示指数基金分类及数量的多元化底层。[page::0]
2.2 指数与投资策略选择
作者从中选出成立时间较长且代表性的4个指数: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红利指数,作为回测标的。此举既保障了数据完整性,也保证样本代表性。随后,采用XIRR(内部回报率法)计算该4个指数成立以来不同定投周期(5年、10年、15年)的定投收益,以量化长期定投收益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定投时间越长,收益的波动越小,且至少需超过10年才能获得稳定收益。红利指数的定投表现优于其它宽基指数,暗示了红利策略在稳健收益方面的优势。[page::0]
2.3 动态定投策略设计与效果分析
报告针对宽基指数定投收益受定投起始时间影响显著,波动大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改进策略:
- 一级策略:基于估值的动态定投模型
根据市场估值状态调整定投金额,回测显示估值策略大幅提升了年化收益率,幅度在1%-3%之间,同时定投收益为正的占比提升了10%-20%。这说明估值导向的资金投入能够有效避开高估阶段,提升整体收益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 二级策略:基于均线的动态定投模型
以指数均线位置决定定投金额,该模型的回测收益提升不及估值模型,年化收益提升约0.5%-1%,正收益占比提升5%-10%。但均线模型适用数据周期较短,适合成立时间不足5年的指数产品。
整体看,估值模型的改进效果更显著,但均线模型因数据需求及实现简便性仍具实用价值,尤其针对新成立指数。[page::0,1]
2.4 指数样本及未来工作展望
因指数成立时间的限制,本次研究样本有限,仅测算了4个主要指数。实际应用中,可基于更多指数,如A系列指数、红利低波指数、双创类指数,丰富定投标的多样性。报告最后表达了对未来定投策略优化以及养老产业专题研究的持续关注和投入。此处展示了研究的前瞻性和开放态度。[page::1]
2.5 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
报告设立了市场风格转换风险、第三方数据准确性风险两大主要风险提醒,且强调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不构成投资建议。免责声明细致,表明本订阅号内容仅面向符合适当性管理办法的专业投资者,不构成具体投资决策依据。对可能的误差风险有明确提示,符合合规报告规范。[page::1,2]
---
三、图表内容与数据趋势深度解读
图表1(封面图,page=0)
- 描述:图中以城市建筑为背景,叠加股市K线、成交量和价格数值,象征金融市场活跃状态与科技数据化管理。
- 解读:视觉上营造“君临渤海,诚挚相伴”的品牌意象,传递渤海证券研究所对金融数据精准、细致研究的专业态度,预示报告内核的技术驱动特征。
- 联系文本:该形象强化了报告的研究深度及金融工程专题的主旨,强调精准研究与创新战略指导养老基金投资。
图表2(渤海证券研究所标识,page=2)
- 描述:渤海证券研究所logo及标语,展示研究机构权威形象。
- 功能:增强报告权威性和专业性,保障信息来源的正统和信任度。
整体缺少具体数据图表:
从目前提供材料看,本报告以文字内容为主,具体的定投收益率数值、XIRR回测图表和动态定投模型比较表格未在公开页展示,可能在完整报告中附加数据表。基于纯文字内容,重点体现在不同策略的效益描述及定投周期对应收益稳定性描述上。
---
四、估值方法与金融工程解析
报告未详述具体估值模型的技术细节,但提及了基于估值的动态定投模型与基于均线的动态定投模型。
- XIRR(内含收益率):是一种计算多个现金流产生的年化收益率的工具,能够考虑不规则时间间隔的投资与回报,适用于定投收益测算。
- 估值定投模型:通过调整定投金额与市场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挂钩,投资者在估值低时加大投入,估值高时减少,拟合逆向投资原则。
- 均线定投模型:以股价(指数价)相对于均线(如30日均线、60日均线等)的位置作为阈值,判定投入时机,属于技术分析范畴。
这两种金融工程模型本质上试图解决“定投起始时间”对长期定投收益的影响,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实现收益的季节性平滑和风险调整收益提升。[page::0,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风格转换风险:指数成分股风格变化可能影响预期收益特征,估值和均线策略的有效性存在不确定性。
- 第三方数据不准确风险:回测和模型输入依赖外部数据,如历史价格、估值参数,数据质量将直接影响模型表现。
- 历史非未来保证:模型基于历史数据,不保证未来能够实现同等收益,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风险仍存。
- 投资建议限制:明确报告非投资建议,防止误导投资者盲目跟随。[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潜在局限性
- 指数样本数量有限,仅4个代表指数,未涵盖更多细分指数及非权益类指数,可能限制模型适用范围与风险分散能力。
- 动态定投模型具体指标及调整规则未详述,用户难以准确复制或验证模型效用。
- 缺少对策略实行成本和手续费影响的分析,实际定投在多变市场中手续费和税费影响不容忽视。
- 回测周期及数据质量假设未披露,使得模型鲁棒性和适应性难以评估。
- 对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变动的敏感度未明确,个人养老金政策和注册要求调整可能对模型表现产生影响。
- 主张改善收益的收益率提升幅度(1%-3%)虽有吸引力,但未给出风险波动率等风险调整指标,缺少风险收益比的完整评估。
不同定投策略的收益占比提升描述缺乏定量界限(如样本大小、显著性检验),需谨慎解读。
---
七、结论性综合
渤海证券研究所宋旸关于个人养老金指数型ETF定投策略的专题报告,立足于政策导向下的个人养老金市场,选取代表性权益类指数进行XIRR定投回测,取得以下关键结论:
- 个人养老金纳入指数基金后,定投成为重点配置方式之一,尤其稳定的定投收益需拉长周期(10年以上)。
- 红利指数在长期定投表现优于其他宽基指数,体现了红利策略的潜在优势。
- 基于估值的动态定投模型显著提升定投年化收益率(提升1%-3%)及正收益概率(提升10%-20%),体现逆向投资在养老金长期资产配置中的潜力。
- 基于均线的模型对短期(成立小于5年指数)定投策略提供一定提升,但效果不及估值模型。
- 指数样本范围仍有限,未来可拓展更多样化指数以丰富定投策略和适用性。
- 报告内容严谨、风险提示明确,符合金融研究报告合规要求和专业标准。
尽管存在样本单一、模型细节不足等一定局限,报告为个人养老金指数型ETF的定投基金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具有较高的行业参考价值。[page::0,1,2]
---
总体评价
该报告通过应用金融工程方法,结合中国个人养老金政策背景,针对指数基金定投策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动态定投策略优化框架。报告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提示了未来养老个人理财工具的潜在发展方向,既有政策敏感度,也结合了实际指数基金产品的特征。图表虽较为简洁,但说明了市场环境与机构权威背景。风险警示完备,符合行业规范,是一篇融合理论与实操的专业研究报告。
---
附图示例
封面图(page 0):

渤海证券研究所标识(page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