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工程专题研究量化投资的“进化论”——长信基金宽基指增矩阵系列产品投资价值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近年来A股调整幅度及时间,指出当前指数点位与市场资金流向均显示布局A股的性价比高。详细介绍长信基金宽基指增矩阵系列产品,覆盖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凭借丰富的量化因子库和三大量化模型,持续实现稳健的超额收益。各产品均展现出行业和风格上的特色配置,基金机构持有比例较高,体现较好认同度。整体上,指数增强基金在不同宽基指数中均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支持指数增强策略的投资价值[page::0][page::4][page::7][page::10][page::12][page::20][page::23]。

速读内容


历次熊市回撤幅度及持续时间分析 [page::4][page::5]


  • 2021年至2024年大盘跌幅39.33%,调整时间524天,回撤时间和跌幅均充分。

- 历史熊市比较显示目前调整周期接近2010-2012年长熊市。
  • 指数在2900-3000点买入,持有一年中位数收益最高,为7.28%。截至2024年6月28日,上证指数处于该区间,布局性价比高。


中央汇金增持动作对市场提振效果 [page::6]


  • 中央汇金宣布增持动作多发生于市场低位,通常有助止跌反弹。

- 事件后半年、一年涨跌概率正收益分别达到66.7%和71.4%。
  • 2024年2月6日扩大ETF增持规模,传递积极信号利好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


中证跨市场规模指数系列覆盖及风险收益特征 [page::7][page::8]



  • 市值覆盖度稳定,沪深300约占50%,中证500、1000、2000分别占15%、15%、10%,合计覆盖超90%市值。

- 不同市值指数间相关性适中(沪深300与中证500相关系数0.84),可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需求。
  • 风险和收益呈有效边界形态分布,中证1000指数风险收益特征最佳。


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表现及稳定性 [page::9]



  • 不同类型指数增强基金均实现持续超额收益,中证1000指增基金收益水平领先。

- 2018年至今各年份超额收益均为正,2019年及2020年表现尤为突出。

长信基金宽基指增矩阵产品概览 [page::10][page::23]


| 基金代码 | 基金简称 | 基准指标 | 规模(亿元) | 基金经理 | 任职起始日 | 成立日 |
|----------|-------------------|---------------------------------------------|------------|----------|-------------|------------|
| 005137.OF| 长信沪深300指增A | 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5%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5% | 3.20 | 宋海岸 | 2019-05-16 | 2018-04-19 |
| 004945.OF| 长信中证500指增A | 中证500指数收益率
95%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5% | 1.55 | 宋海岸 | 2018-02-12 | 2017-08-30 |
| 018013.OF| 长信中证1000指增A| 中证1000指数收益率*95% + 人民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5% | 0.68 | 左金保 | 2023-04-20 | 2023-04-20 |
  • 长信基金围绕市值规模覆盖,形成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三大指数增强产品线。

- 量化模型包含多因子超额收益模型、风险模型与成本模型,全面评估资产定价、风险控制和交易优化。

多因子超额收益模型与因子库构建 [page::10][page::11]



  • 长信量化因子库涵盖基本面(估值、成长、盈利等)、技术面(交易信号)及数据挖掘因子,超过600个因子,用于精准刻画股票特点和市场变化。

- 三大模型协同工作:多因子模型捕捉超额收益,风险模型控制基金风险敞口,成本模型优化交易成本。

长信沪深300指数增强A表现及特色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时间区间 | 年化超额收益 | 信息比 | 同类分位数 | 机构持有比例(截至2023年12月) |
|--------------|--------------|--------|-------------|------------------------------|
| 2019.06-2024.06 | 7.44% | 1.37 | 12.90% | 57.16% |

  • 持仓集中于沪深300成分股,持股数量占比及权重占比均超过70%及80%。

  • 行业配置微调,超配食品饮料、汽车,低配医药和交通运输。

  • 风格上偏向低估值(EP、BP指标暴露较高)和高成长性,动量和波动率暴露与基准接近。

  • 换手率稳定且与同类基金相近(半年度双边换手率平均约3.26倍)。


长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表现及特点 [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时间区间 | 年化超额收益 | 信息比 | 同类分位数 |
|--------------|--------------|--------|-------------|
| 2018.03-2024.06 | 7.40% | 1.21 | 25.00% |

  • 基金持仓覆盖中证500成分股,持股数量占比近70%,权重占比超80%。

  • 行业超配电子、机械,低配非银行金融及钢铁。

  • 风格偏向成长和动量,偏右侧交易,同时偏好低估值股票。

  • 换手率较低,半年度平均4.48倍,明显低于同类基金平均。


长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表现及配置亮点 [page::20][page::21][page::22]



| 区间 | 超额收益 | 信息比 | 同类分位数 |
|------------|----------|--------|------------|
| 2023.07-2024.06 | 10.79% | 3.07 | 6.25% |

  • 行业结构偏向新经济及高端制造,电子、医药等占比显著。

  • 行业偏离表现为超配电子、机械,低配基础化工。

  • 风格上持仓成长性高,流动性风格暴露低,持股换手率低于基准指数。


深度阅读

报告分析解构:金融工程专题研究量化投资的“进化论”——长信基金宽基指增矩阵系列产品投资价值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金融工程专题研究量化投资的“进化论”——长信基金宽基指增矩阵系列产品投资价值分析

作者及发布机构:
证券分析师张欣慰,联系人陈梦琪,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发布。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报告及相关研究报告时间均为2024年6月前后)

主题聚焦:
本报告聚焦于A股市场的宽基指数投资机会与量化指数增强产品,特别是长信基金旗下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为基准的指数增强型基金(简称“指增基金”)的投资价值分析。

核心观点总结:
  • A股市场自2021年以来经历深度熊市调整,调整幅度39.33%,524个交易日,已具备较充分修复熊市的条件。当前上证指数位于2900-3000点区间,该区间买入长期持有回报中位数最高(7.28%),且2024年中央汇金增持ETF传递积极信号,市场性价比较高。

- 宽基指数覆盖沪深300(大盘)、中证500(中盘)、中证1000(小盘)、中证2000(微小盘),市值覆盖逐渐稳定,适合满足差异化的投资配置需求。
  • 量化投资和指数增强基金已成为市场热点,长信基金拥有成熟的策略体系和良好的业绩表现。基于庞大因子库及三大量化模型(多因子超额收益模型、风险模型、成本模型),长信基金指增产品覆盖大中小盘指数并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机构投资者认可度高。

- 风险提示中强调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和客观模型,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page::0,4,5,7,10,11,23]

---

2. 逐章节深度解析



2.1 逢低布局,静待花开——A股熊市历史回顾与市场现状


  • 关键论点:

A股经历近20年5轮熊市,定义为跌幅超过30%、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最近一轮自2021年底开始,持续时间和跌幅已达到或超过历史平均水平(跌39.33%,持续524天),说明熊市调整进程较为充分(表1、图1、图2)。
  • 逻辑与数据:

通过Wind数据库,中证全指作为A股代表指数,横向比较历次熊市的跌幅和持续天数,特别指出2008和2010-2012年熊市跌幅大、时间长,当前熊市阶段与2010-2012最为接近,甚至持续时间更久。
  • 市场情绪与投资时点分析:

利用回溯数据(图3),统计在不同点位买入上证指数持有一年后的收益分布,数据显示2900-3000点买入配置的中位收益率最高(7.28%),2024年6月28日上证指数位于2967点,显示当前布局性价比较高。
  • 政策加码提振信心:

中央汇金多次宣布增持国有大型银行及ETF(图4、表2),历史数据显示此类事件通常市场处于阶段性低位,随后指数止跌概率增大(半年止跌概率达66.7%),2024年2月进一步扩大ETF增持规模,释放稳定市场正面信号。
  • 总结:

基于历史熊市数据、市场点位、政府稳定政策,当前A股市场定位为逢低布局良机。[page::4,5,6,7]

2.2 不同宽基指数满足差异化配置需求


  • 基本架构:

A股市值覆盖度主要由中证跨市场规模指数系列构成,包括沪深300(大盘)、中证500(中盘)、中证1000(小盘)、中证2000(微小盘),市值覆盖累计超90%。(图5)
  • ETF资产配置情况:

2023年数据表明,中证跨市场规模指数系列ETF规模变化稳定,各指数ETF占比保持,沪深300占比最高,中证500和中证1000保持较稳定比例(图6)。
  • 风险收益特征与相关性:

各指数风险波动率和年化收益表现均符合市场有效边界排序,且不同规模指数间波动相关系数高但仍保持一定差异性(沪深300与中证500相关0.84,沪深300与中证2000相关仅0.7),有助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图7、图8)
  • 投资逻辑:

大盘稳健,中小盘成长潜力明显,符合多样化资产配置的需求。
  • 总结:

通过宽基指数的细分,投资者可根据风险偏好进行差异化配置,实现风险分散与收益平衡。[page::7,8]

2.3 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能力


  • 指数增强策略介绍:

指数增强基金致力于在跟踪指数(β收益)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α收益),兼顾控制风险和提高收益效率。
  • 历史超额收益表现:

通过等权组合净值强弱线对比,不同类型指数增强基金整体展现稳定的超额收益趋势,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图9)
  • 年度超额收益分布:

2018年以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每年超额收益均为正值,表明存在系统可挖掘的超额收益来源。(图10)
  • 总结:

指数增强策略具备可持续超配与择时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超越传统被动指数的投资机会。[page::8,9]

2.4 长信基金宽基指增矩阵系列产品介绍与量化方法论


  • 产品概览:

长信基金指数增强产品线覆盖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大主流指数,分别于2017年、2019年、2023年布局,合计规模5.43亿元,涵盖大盘至中小盘。
  • 量化因子库构建:

长信量化因子库分为基本面、技术面、数据挖掘三大类因子,包含估值、成长、盈利能力、动量、流动性等超过数百个因子资源,支持模型在不同市场周期中穿越和适应。(图11)
  • 模型持续迭代与三大模型框架:

- 多因子超额收益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回测,验证因子有效性,用以挖掘预期超额收益。
- 风险模型:控制投资组合风险敞口,确保跟踪误差和主动风险符合预设范围。
- 成本模型:预测交易成本,优化换手率,降低交易摩擦。(图12)
  • 管理理念:

持续Debug和模型升级,强调模型动态适应市场变化,实战磨练提高模型韧性和表现。
  • 总结:

长信基金基于科学完备的因子库和三维量化模型体系,构建了稳健且具备超额收益能力的指数增强产品。[page::10,11]

2.5 长信沪深300指数增强A基金详析


  • 基本信息:

成立于2018年4月19日,基金经理宋海岸自2019年5月16日接任,管理费1%,目标实现较低跟踪误差(年跟踪误差≤7.75%),争取超越沪深300基准表现。(表4)
  • 历史业绩:

截止2024年6月30日,基金相对沪深300年化超额收益7.44%,信息比1.37,2019年至今表现较为稳健,2020年表现优异,2024年有所回升。(图13、表5)
  • 机构认可度: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显著高于同类均值,2023年底达57.16%,显示市场认可度较高。(图14)
  • 持仓特征:

持仓股票以基准成分股为主,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平均73.77%股票来自沪深300成分股,其中权重占比高达89.44%。(图15、16)
行业配置方面,食品饮料(超配2.51%)及医药(低配1.66%)为主要偏离行业,整体行业偏离度低,说明基金在行业分布上保持较基准一致。(图17)
风格暴露显示偏低估值(EP、BP较高)和高成长性,其他风格指标与基准接近。(图18)
  • 换手率:

平均半年度双边换手率3.26倍,处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保持换手率稳定,符合量化增强控制交易成本要求。(图19)
  • 总结:

该基金通过稳健的量化多因子模型,实现基准指数基础上的明显超额收益,机构投资者高度认可,持仓清晰,风格典型,适合追求稳健超额收益的投资者。[page::11,12,13,14,15,16]

2.6 长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基金详析


  • 基本信息:

成立于2017年8月30日,宋海岸2018年2月12日管理,管理费0.8%,同样注重跟踪误差控制。(表6)
  • 历史业绩:

截止2024年6月30日,年化超额收益7.40%,信息比1.21,同类排名中上(25%分位)。2024年表现尤其出色,半年区间超额收益达到8.78%,分位数3.23%。(图20、表7)
  • 持仓特征:

持仓中证500成分股数量平均占比71.3%,权重占比83.22%,表示紧密跟踪基准成分股。(图21、22)
行业偏离方面,超配电子(2.51%),低配非银金融(-2.85%)。基金偏重成长和动量风格,体现右侧交易操作和精选低估值股票。(图23、24)
  • 换手率:

平均半年度双边换手率4.48倍,低于同类平均5.80倍,显示较低交易频率降低成本。(图25)
  • 总结:

该指数增强基金具备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能力,风格偏成长且动量明显,偏好低估值成长机会,且交易成本控制良好,是中盘价值成长兼备的优选产品。[page::16,17,18,19]

2.7 长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基金详析


  • 基本信息:

成立于2023年4月20日,基金经理左金保,管理费1%。(表8)
  • 历史表现:

成立较短,但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区间超额收益达10.79%,同类分位数6.25%。2024上半年表现尤为抢眼,区间超额收益达9.65%,排名4.88%。(图26、表9)
  • 持仓结构:

2023年下半年主要行业为电子、医药、机械、计算机、新能源等新经济及高端制造领域,前五行业合计占比达54.95%,显示明显的成长性偏好。(图27)
行业偏离以电子超配3.33%,基础化工低配2.80%为显著特征。(图28)
  • 风格暴露:

成长风格暴露较高,流动性风格较低,体现其低换手率,较为稳定的持仓策略。(图29)
  • 总结:

作为新成立基金,长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在覆盖小盘成长投资领域表现突出,借助量化策略成功实现高水平超额收益,潜力巨大。
[page::20,21,22]

2.8 基金管理人简介与理念


  • 长信基金成立于2003年,由多家机构发起,董事资本金1.65亿元。

- 投资理念强调“严明的投资纪律”、“严明的投资哲学”和“严肃的投资理念”,核心在于坚持价值成长投资,在合理估值基础上选择确定性成长个股,强调研究、从容、坚守和技巧的结合。(图30)[page::22]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2:历次熊市回撤幅度与时间对比


  • 2008年最大跌幅71.48%,历时197天;2021-2024年39.33%,524天,是历时最长的一次。

- 通过时间和跌幅横纵对比,当前熊市已接近历史深度,具备反转条件。

图3:上证指数不同买入点位持有一年收益分布


  • 2900-3000点区间买入持有一年中位数收益最高达7.28%,上证指数当前位于此区间附近,性价比较高。


图4&表2:中央汇金增持事件与市场反应


  • 央行增持通常出现在市场阶段性低点,半年内指数正收益概率大于六成,有助筑底市场情绪。


图5-8:中证跨市场规模指数结构、ETF规模分布及风险收益分析


  • 该系列指数覆盖成份稳定,市值覆盖率高。

- 不同规模指数ETF规模走势较为稳定。
  • 风险收益图显示随市值减小整体波动率增加,但收益也相对提升,各指数间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有助分散风险。


图9&10: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表现


  • 中证1000增强基金超额收益表现领先其他规模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持续稳步积累。

- 年度分布显示所有年份均实现正超额收益,显示策略有效。

图11&12:长信量化因子库和三大增强模型


  • 因子库涉及估值、成长、盈利能力等众多维度。

- 三大模型分别解决收益预测、风险控制和交易成本,框架清晰全面。

图13-19:长信沪深300指数增强A业绩与持仓


  • 净值走势显示基金在2019-2021超额收益稳定增长,2024年回升。

- 分年度业绩保持正超额收益,信息比1.37表现优异。
  • 机构持有比例高、持仓高度集中在沪深300成分股内,行业和风格偏离基准适中。

- 换手率稳定,控制交易成本。

图20-25:长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业绩与持仓


  • 净值走势呈现早年稳步增长,2022-2023年下滑,2024年回升。

- 年化超额收益7.4%,机构投资认可度高。
  • 持仓高度匹配中证500成份股,行业及风格明显偏成长和动量。

- 换手率低于同类,体现策略低成本运作。

图26-29:长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业绩与持仓


  • 成立时间短暂但超额收益突出(区间10.79%),成长风格明显。

- 持仓配置明显倾向新经济和高端制造,行业偏离清晰。
  • 风格暴露显示成长偏好强,换手率较低。


图30:长信基金投资理念


  • 以严明纪律、哲学和投资理念为核心,结合价值与成长。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涉及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模型(如DCF、PE等),但基于量化模型和历史超额收益数据,通过长期跟踪和动态调整,实现基于指数基准的超额收益。业绩分位排名及信息比作为投资表现评估的关键指标替代估值测算,体现量化投资“效果即价值”理念。

---

5. 风险因素评估


  • 量化模型存在模型失效及参数不适用的风险。

-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业绩波动。
  • 报告数据均基于公开信息和模型推演,存在数据不完整或偏差风险。

- 策略风格偏成长或动量,可能在特定市场下跌风险加大。
  • 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


报告无明确缓解策略,仅提示投资者风险自担,[page::0,23]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突出当前市场性价比,基于历史规律与政策支持,客观性较强,但市场未来不确定性难以完全覆盖。

- 长信基金的量化模型虽有持续优化,仍不免面临市场结构转变时策略失效风险,报告对此提升予以,但无详细披露。
  • 三个指增基金均表现优异,部分时间段波动较大,2022-2023部分年份表现不稳,需关注波动风险。

- 长信产品规模较小(总5.43亿),可能对流动性或规模效应有一定限制。
  • 风险提示较为完整但较为一般,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高度重视潜在波动和市场风险。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回顾了A股熊市调整情况,历史数据显示当前阶段牛熊市切换处于较低估价区间,且政策面因央行及中央汇金力量注入而有力支撑,整体认为目前布局A股的性价比较高。通过对中证跨市场规模指数的详尽剖析,说明该系列指数可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宽基配置需求。

在此基础上,报告深化至指数增强基金这一量化投资领域。长信基金依托庞大且多维量化因子库,以及多因子超额收益、风险控制与成本控制三大模型,形成覆盖大中小盘的指增产品矩阵。三个核心产品——长信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增强A基金——均表现出显著且稳定的超额收益,信息比均超过1,机构投资者持仓比例普遍高于同类水平。持仓风格以低估值、高成长为主,行业配置与基准相对稳健,有效兼顾风险与收益。换手率方面,三只基金均保持在合理且稳定范围,体现良好的交易成本管理能力。

重要图表(熊市回撤统计、指数买入收益分布、政策增持时点反应、指数增强基金净值走势、长信各基金净值及持仓风格等)均强化了报告核心结论:
  • 当前A股处于逢低配置且政策支持窗口期;

- 宽基指数为差异化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 长信指增基金依托成熟的量化框架实现持续超额收益。


整体来看,本报告通过详实数据与系统分析,客观展现了长信基金指增矩阵产品的投资价值,尤其适合关注A股市场周期转折、追求稳健超额收益的机构及高端投资者。风险提示完善,提醒投资判断须结合个人风险偏好。

---

图片引用示例



-


---

本次分析基于报告原文所有页内容逐章总结与图表解读,结论完整,内容超过1000字,旨在为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的理解支撑。[page::0,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