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之中话周期,如何构建优质周期股组合 —申万宏源金工量化新思路系列之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系统梳理了历次经济周期行情驱动因素,构建了宏观、行业供需及公司财务三维度的行业景气度监测体系,发现当前周期景气处于历史高位。股价领先盈利1-2季度,基本面因子尤其成长因子在周期行情启动效果最佳。报告提出一致预期市盈率优于传统市盈率和席勒市盈率作为周期估值指标,结合估值、盈利、成长、交易行为和分析师预期变化构建多维周期选股因子,基于因子正交合成的策略2016年至2021年6月表现优异,TOP50组合年化收益达17.5%,显著超越基准[page::0][page::4][page::6][page::9][page::12][page::16][page::19][page::24]。
速读内容
宏观及政策是周期行情主要驱动力 [page::4][page::5][page::6]

- 2007年受股权分置改革和经济复苏推动周期股强劲上涨。
- 2009年“四万亿”政策及货币宽松引发周期板块回暖。
- 2014年“新国九条”释放利好,但周期板块占比呈下降趋势,2021年占比仅为12%。
- 2020年后疫情复苏和碳中和主题驱动本轮周期行情启动。
行业景气度体系建立并验证周期波动机制 [page::8][page::9][page::10][page::11]
- 建立宏观(GDP、CPI、M2)、行业供需(产销量、固定资产投资)及公司财务(盈利、成长、估值)三维景气度。
- 钢铁、煤炭、工业金属与石油化工等四大周期行业景气度指标与行情高度相关。
- 当前周期景气度大多位于75%分位以上,景气处于历史高位。

周期股股价领先财务盈利指标,降本增效空间大 [page::12][page::13][page::14]
- 周期股股价领先ROE和净利润1-2季度,财务指标滞后市场反应。
- 周期行业营业成本率居高不下(钢铁、采掘、建筑等在88%-91%),降本可显著改善盈利。
- 成本与盈利负相关的周期性行业明显,成本管控为提升盈利关键。


周期股估值方法:一致预期市盈率优于传统市盈率和席勒市盈率 [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普通PE受财报披露影响大,一致预期PE更能及时反映周期股估值波动。
- 席勒市盈率(CAPE)平滑周期波动,反映长期估值但适合长期投资,不适合短期选股。
- 一致预期PE因子IC最高,月度分组收益明显优于其他估值因子。


成长因子是周期股核心驱动力,行情启动时因子效力增强 [page::19][page::20][page::21]
- 周期股成长因子(净利润同比增长率)IC均值3.5%,明显优于估值和盈利因子。
- 估值、盈利和成长因子在周期行情启动阶段有效性显著提升,牛市高点时估值因子失效。
- 周期行情高点财务指标滞后,导致因子收益波动或衰减。


周期选股策略框架及表现 [page::22][page::23][page::24]
- 选股池以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等行业,去除ST股和次新股。
- 因子涵盖估值(PE、一致预期EP、市净率)、盈利(ROE、毛利率)、成长、交易行为(反转、波动率、流动性)、分析师预期变化等维度,采用对称正交合成。
- 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回测,TOP50组合年化收益率17.5%,超基准14.5%;夏普比率2.19,表现稳健优异。

深度阅读
申万宏源《周期之中话周期,如何构建优质周期股组合》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周期之中话周期,如何构建优质周期股组合
- 作者:证券分析师邓虎、孙凯歌
- 发布机构: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1年7月6日
- 研究主题:基于宏观经济、行业景气度和周期股特征,构建科学的周期股选股逻辑与策略组合,实现优质周期股的投资价值挖掘。
报告核心观点围绕“周期股的市场表现、行业景气度监测、估值方法、核心驱动因子以及选股策略绩效”展开,形成一套具有数据支撑和策略指导价值的周期股量化分析框架。通过多维度因子综合分析,报告确认“成长能力”是周期股价格的核心驱动。精选因子策略表现优异,能显著超越市场基准,且策略合理规避了周期股常见的牛短熊长特征。报告专注于周期行情的结构性特征,较为全面地整合宏观、基本面、估值与行为数据,结构严谨,论据充分。
报告特别强调两点投资提示:一是周期股市场表现高度依赖宏观流动性和经济复苏,当前周期景气度处于历史高位;二是周期股特征和周期牛熊交替下,成长因子优于盈利和估值因子,选股策略应融合多维因素进行主动管理以实现超额收益。[page::0],[page::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周期复盘(章节1)
关键论点与论据:
- 周期股的历史轮动主要受宏观经济周期和政策驱动。
- 三轮具有代表性的周期行情出现于2007、2009、2016年,以及2020年下半年疫情后复苏期,每次均由宏观经济复苏及政策刺激(比如股权分置改革、四万亿刺激、“新国九条”、供给侧改革)驱动周期板块上涨。
- 经济结构转型导致周期板块占比长期下降,2008年最高占比21%,2021年仅剩12%左右。
- 盈利见顶和宏观流动性收紧是周期行情结束的信号,业绩拐点往往先于股价见顶。
核心数据点:
- 2007年Wind大宗商品指数涨27%,矿产涨55%,同期有色金属和采掘行业累计涨幅均达263%。
- 2009年社融规模和增速创新高,货币流动性变化领先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 2014年“新国九条”政策发布提振市场,周期股上涨。
- 2016年铁矿石与动力煤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工业利润同比回升。
- 周期板块市值占比自2008年21%持续下降至2021年12%。
- 2017-2018年监管趋严与去杠杆导致流动性收紧,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周期行情遇阻。
图表解读:
- 图1展现中信周期风格指数及相关重大政策事件,标注周期牛熊分布,反映政策和宏观依赖度高。
- 图2、3体现2007年大宗商品和相关周期行业指数大幅上涨,与宏观经济复苏相呼应。
- 图4、5显示2009年社融规模激增及货币宽松先导商品价格上涨行情。
- 图6、7反映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工业企业盈利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
- 图8、9饼图和堆积图反映周期板块在A股流通市值占比的结构与趋势。
2.2 行业景气度刻画(章节2)
关键论点与推理:
- 构建宏观、行业供需、上市公司财务三维监测体系,高频反映产业链周期波动。
- 细分指标涵盖GDP、PMI、PPI、产销数据、库存、固定资产投资、盈利能力等。
- 重点周期行业钢铁、煤炭、工业金属、石油化工的景气度指标与行业指数走势高度相关,验证模型有效性。
- 当前7月行业景气度多处于75%以上的历史高位,体现周期板块整体处于高景气期。
关键数据点:
- 表3详细梳理各行业对应的宏观、供需和财务指标,例如钢铁行业纳入了钢材产量、库存和房地产销售数据。
- 表4列出了7月各行业景气度数值、分位数及环比,显示水泥制造、化学纤维、汽车、工业金属等均高于75%分位,交通运输低于25%。
图表解读:
- 图13-16分别展示钢铁、煤炭、工业金属、石油化工景气度与行业指数联动,趋势同步显著。
- 图4、5延续宏观流动性、社融对大宗商品周期的影响,强调宏观因素主导周期。
2.3 周期股特征分析(章节3)
核心发现:
- 股价领先盈利:周期股股价通常领先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净利润1-2个季度波动,盈利、估值存在滞后。
- 营业成本高且成本控制影响盈利显著:周期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等营业成本率高,约90%左右,降低成本带来盈利提振明显,相关性较强。
- 交易行为因子有效:周期股选股不仅依赖基本面,交易行为(如波动率、换手率、反转)同样重要,增加选股解释力。
图表分析:
- 图17-22分别用采掘、钢铁、有色金属股价与单季度ROE和净利润对比,体现典型股价领先财务收益指标的规律。
- 图23显示行业营业成本率排名,周期行业成本高企,消费、医疗等行业成本较低。
- 图24表明多个周期行业营业成本率与毛利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成本下降空间对于盈利提升至关重要。
- 表5展现周期板块多因子模型IC(信息系数),基本面与交易因子均显著,交易因子增强了整体组合收益。
2.4 周期估值方法探讨(章节4)
主要论点:
- 传统市盈率因财报发布滞后和盈利波动导致估值失真,难以反映真实周期股价值。
- 引入一致预期市盈率(以分析师平均预测EPS为分母),更敏感反映盈利边际变化,适合短期估值判断。
- 采用席勒市盈率(CAPE)平滑10年通胀调整后的盈利,反映周期股长期估值,波动小,选股效果差。
图表说明:
- 图25显示传统PE因财报波动而震荡剧烈。
- 图26一致预期PE与行业指数走势较为同步,峰谷更加平滑。
- 图27详细说明CAPE的计算方法,将过去10年净利润按通胀调权重计算。
- 图28-31展现采掘、化工、钢铁、有色金属行业CAPE走势,较少短期剧烈波动。
- 图32-34基于回测,证明一致预期PE因子优于传统PE及CAPE的选股效果。
- 图35-38展示估值、盈利、成长因子在周期行情启动期表现突出,牛市收官期间效果减弱。
- 图39-42揭示牛市兑现阶段,估值因子IC降低,而成长、盈利因子有效性亦波动,反映周期股估值信息滞后。
2.5 周期行情与选股因子有效性(章节5)
- 成长因子如净利润同比增速对股价表现的解释力最强,估值和盈利因子次之。
- 基本面因子在周期牛市起点表现最佳,估值弹性显著增强。
- 经济结构转型和新能源等下游需求带来周期股成长动力。
- 不同牛市阶段因子效力波动,提示投资者周期行情不同阶段应灵活调整选股因子权重。
2.6 周期选股策略构建与表现(章节6)
- 按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钢铁构建股票池,排除ST和次新股。
- 选取估值(市净率,一致预期EP)、盈利(ROE,毛利率)、成长(营收、利润增长率等)、交易(反转、换手率、波动率)、分析师预期变化等多维度因子。
- 采用对称正交法去除共线性,等权组合形成多因子评分。
- 回测显示,TOP50优选组合年化17.5%,显著超越多头组合和等权基准,夏普比率达0.69;多空组合(G5/G1)年化超额收益28.0%。
- 因子分层效果显著,多空组合净值稳健增长,风险收益特征良好。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宏观复盘核心图表
- 图1(中信周期风格指数与重大事件):显示周期板块在2007、2009、2014、2020年四个明显上涨周期,与宏观政策和经济复苏同步,周期起伏明显反映经济与政策周期。[page::4]
- 图2、3(2007年大宗商品与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采掘、有色金属涨幅逾260%,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带动周期股暴涨。[page::4]
- 图4、5(2009年社融与流动性):社融规模和同比增速创新高,M2先行于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说明流动性是周期行情前瞻指标。[page::5]
- 图8、9(周期板块市值占比分布变化):周期股市值占比2008年最高21%,此后持续走低至2021年12%,从结构角度反映周期行业份额收缩趋势。[page::6]
3.2 行业景气度图表
- 图13-16(钢铁、煤炭、工业金属、石油化工行业景气度与指数对比):景气度指标与行业指数显著同步,验证多维度景气监测体系的有效性,且均体现周期性波动。各行业景气度均反映疫情后回升至历史高位,催化近段周期行情。[page::10-11]
- 表4(7月景气度及环比变化):化学纤维、轻工造纸等行业景气度在75%以上,交通运输仅39点,处于低景气区域。[page::12]
3.3 股价与盈利指标领先关系图
- 图17-22:以采掘、钢铁、有色金属行业为例,展示股价(行业指数)领先ROE和净利润的走势情况,趋势明显,股价通常反映市场预期先于财务数据。贝叶斯等理论支持股价对未来业绩预期的反映能力,但财务报告的确认带有滞后性。[page::12-13]
3.4 成本率与盈利相关性图表
- 图23(行业营业成本率排名):周期行业如有色金属、钢铁成本率最高,中国周期股营业成本率约90%,远高于消费服务等行业(55%-66%)。
- 图24(营业总成本率与毛利率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周期性行业表现出成本下降显著拉动毛利率上升的负相关特征。非周期性行业相关性弱,说明在周期行业中降本增效空间更大,降本对盈利更敏感。[page::14]
3.5 估值指标及因子有效性图
- 图25、26:普通PE波动剧烈,且常对财报披露反应极端;一致预期PE走势平稳且与指数更吻合,说明一致预期PE更适合周期股短期估值。
- 图27(CAPE计算示意):结合10年通胀调整净利润,CAPE平滑了周期波动,反映长期高估或低估水平。
- 图28-31:各周期行业CAPE波动平稳,避免了因财报滞后产生的估值剧烈波动,适合长期估值判断。
- 图32-34:一致预期PE因子IC值最高,且统计学检验强,选股效果领先传统PE和CAPE。
- 图35-38:周期行情启动期基本面因子IC快速攀升,表明选股因子有效性在周期牛市开启阶段强化。
- 图39-42:牛市终结阶段估值因子IC下行,财务因子波动加剧,因子在行情顶峰作用削弱。
3.6 策略组合表现图
- 图43:周期板块内基础化工占比最大,股票池结构稳定。
- 表7:多维度因子设计包含估值、盈利、质量、成长、交易与预期变动,全面捕捉周期股特征。
- 表8及图44-45:TOP50组合和G5多头组合均明显跑赢基准,年化收益率分别达17.5%、12.2%,夏普比率和Calmar比率均具有投资吸引力;多空组合实现28%年化超额收益,风险控制合理。净值曲线平稳上扬,最低回撤相对有限。[page::22-24]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重点比较了三种估值方法:传统市盈率(PE),一致预期市盈率和席勒市盈率(CAPE)。
- 传统PE基于历史财报利润,受季报披露滞后和周期性盈利波动影响大,估值剧烈震荡,短期判断力弱。
- 一致预期PE以分析师对未来EPS预期加权平均为分母,更灵敏捕捉周期股盈利边际变化,适合用于动态估值判断,且回测中表现最佳。
- CAPE采用通胀调整后的10年历史平均净利润平滑短期波动,揭示上市公司长期估值水平,选股表现差,适合作为估值锚点。
关键假设包括:
- CPI用以调整利润数据以消除通胀影响。
- 分子总市值采用对应日期市值数据。
- 一致预期数据主要基于分析师预测,覆盖不完全时以行业均值填充。
回测结果显示,一致预期PE因子具备较强的月度选股有效性(IC、T值均优于其他因子),彰显其实用价值。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宏观经济与政策风险:周期股极度依赖宏观经济复苏和政策刺激,如货币政策流动性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均可能终结周期行情。
- 周期波动性高,盈利不稳定:周期行业受上下游价格影响剧烈,盈利波动性和财报滞后性增大估值难度。
- 估值指标适用性受限:传统估值指标滞后且误差大,投资者需注意选用合适估值方法。
- 监管与流动性风险:如2017-18年资管新规等加强金融监管,压缩流动性,从而影响周期板块表现。
- 行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或新能源产业替代对传统周期行业冲击。
报告虽未明示缓解措施,但通过多因子融合和动态调整策略,有望降低集中风险。此外,报告警示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会导致研究结论失效,提示投资者保持动态跟踪。
---
6. 审慎视角与细节
- 报告侧重以历史数据回测及长期趋势刻画,对周期股经典特征进行了有效总结,但对极端黑天鹅事件或非线性冲击的预测能力有限。
- 分析师预期数据虽提升一致预期PE的有效性,但涵盖的分析师数量及专业性可能限制该因子的稳定性和适用范围。
- CAPE指标虽反映长期估值锚,但因平滑处理导致响应迟钝,不适合短期战术操作,投资者可能误判短期波动。
- 成本率对盈利的负向相关分析为实证结果,说明周期股降本空间大,但具体实现难度及行业可持续性未深入探讨。
- 周期板块众多,策略统一选股可能忽视各子行业间的差异性。
- 由于周期股牛短熊长特征明显,策略主要从牛市视角构建,熊市策略及风险控制细节略显薄弱。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多维因子构建,系统性地揭示了周期股的市场表现规律、行业景气度监测方法和估值技术,并基于核心驱动因子成长、盈利和估值设计了高度有效的选股策略,实现了显著的前瞻性与超额收益。
图表深度揭示周期股市场高度依赖宏观流动性和经济复苏,股价行动领先盈利和财报数据1-2季度,业绩和估值指标存在滞后性。周期行业营业成本率高,成本管控能力显著影响盈利表现。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企业成长能力,利用一致预期市盈率替代传统PE作为核心估值指标,辅以行为因子和分析师预期变化维度动态把握行情。
策略回测表现显示,基于多维因子组合筛选出的周期优选组合TOP50年化收益率达到17.5%,明显超越市场基准,风险调整收益优异。多空组合策略实现28%的年化超额收益,显示出策略具有较强的实战应用价值。此外,策略稳定性和策略收益趋势图展现了长期稳步增长态势。
报告明确指出周期行情牛短熊长的特征,提升了投资者对周期风险的认知,强调了动态因子调整和多因素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基于景气周期进行灵活调整的实操重要性。总的来看,该报告为周期股投资提供了成熟、科学且实用的投资方法论和量化工具,建议投资者结合宏观环境和行业景气动态,采用报告提出的策略框架,构建优质周期股投资组合。
---
溯源标注:
- 报告总体观点与核心提示[page::0]
- 宏观经济与政策驱动周期股行情复盘详解[page::4-7]
- 行业景气度构建与周期波动刻画[page::8-12]
- 周期股股价领先盈利滞后现象及成本与盈利相关性分析[page::12-15]
- 估值指标对比及回测结论[page::15-21]
- 选股因子有效性随周期行情变化的动态表现[page::19-21]
- 周期股多因子策略构建与收益表现[page::22-24]
- 风险提示与声明[page::0, 24]
---
总结
申万宏源《周期之中话周期》报告通过系统性分析周期股市场的历史特征、行业景气、多因子估值方法和优选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兼具实证依据的周期股组合构建框架,尤其强调一致预期市盈率及成长因子在周期股选股中的核心作用,并展示了策略在2016-2021年间优秀的回测表现和风险调控能力。该报告具有高度的研究深度和应用价值,是周期股投资领域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