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证新材料】直接空气捕集(DAC)行业点评:新兴碳移除技术,固体吸附材料作为核心环节有望受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系统分析了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的碳移除优势及成本快速下降趋势,重点指出固体吸附材料作为核心环节具备降本潜力,受欧美政策大力支持,预计2030年全球DAC市场规模将超过17亿美元。建议关注国内吸附材料龙头企业蓝晓科技,技术和市场先发优势明显。[page::0][page::1]
速读内容
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优势与市场展望 [page::0]
- DAC技术通过吸附材料实现灵活捕集空气中CO₂,比传统碳捕集技术具有规模小、模块化和选址灵活等优势。
- 预计2030年全球DAC市场超17亿美元,美国市场需求将达1亿吨CO₂移除量,政策支持力度强大,包括财政补贴与税收抵免。
- DAC成本快速下降,2024年全球平均碳移除价格较2023年下降54%,达到316美元/吨。[page::0]
固体吸附材料为核心技术路径 [page::0][page::1]
- 固体吸附法因再生温度低(80-130℃),更适合余热利用和模块化发展,65%的企业选择固体吸附剂技术路径。
- 吸附材料市场至2030年预计规模约5亿元,主要材料包括沸石、聚合物和MOFs,核心企业有3M、Svante、蓝晓科技等。
- 蓝晓科技与全球知名碳捕捉企业Climeworks合作,已实现吸附材料的规模化商业供货。[page::1]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1]
- 强烈推荐关注技术领先、已形成产业链合作的固体吸附材料龙头企业蓝晓科技。
- 风险主要包括海外政策调整可能减缓行业发展,及技术迭代速度快,若公司研发落后将影响竞争力和商业化进程。[page::1]
深度阅读
【山证新材料】直接空气捕集(DAC)行业点评报告详细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直接空气捕集(DAC)行业点评:新兴碳移除技术,固体吸附材料作为核心环节有望受益
- 作者及发布机构:冀泳洁(博士)、王锐,山西证券研究所
-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7月28日
- 主题:新兴碳移除技术“直接空气捕集(DAC)”行业深度点评,重点关注固体吸附材料市场及产业链机遇
- 核心论点:
- DAC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碳捕集技术,在政策支持及科技进步推动下,有望快速发展。
- 固体吸附剂是DAC技术降本关键,市场潜力巨大,相关核心企业将明显受益。
- 预计2030年全球DAC市场将达到17亿美元规模,固体吸附材料市场约5亿元人民币。
- 推荐关注国内龙头企业蓝晓科技。
- 投资评级和建议:报告基于政策支持及技术迭代趋势,鼓励关注固体吸附剂企业。提出风险提示,提醒关注政策变动和技术进步影响。
总结上,该报告核心在于阐释DAC技术的行业优势与市场前景,重点强调固体吸附剂市场潜力,提出产业链关注标的,兼顾政策及技术风险[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要点
- 核心观点:
- DAC技术定义及优势:利用特殊吸附材料直接从大气中捕获CO₂,反复循环利用。与传统工业碳捕获相比,DAC装置规模小,模块化,可选址灵活,不受排放源限制。
- 政策驱动强劲:欧美及科技巨头支撑力度大。美国《大而美法案》提供资金和税收支持,加拿大、英国等国提供税收优惠。订单实例包括微软和TikTok等科技巨头与DAC企业合作。
- 市场规模及增长:
- 当前全球DAC能力仅2万吨,2050年美国目标需达1亿吨。
- 2023年全球DAC市场为6200万美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超1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0.9%。
- 成本下降迅速:
- 2024年全球DAC平均价格下降54%至316美元/吨,远超专家此前预测,降本空间显著。
- 技术路线:DAC技术分固体吸附和液体吸收两类。固体法因低温再生、更适合余热利用,模块化优势,成为未来主流趋势。
- 推理逻辑与假设:
- 低浓度CO₂捕获难度大,固体吸附剂兼顾捕集效能与再生难度,是技术突破点。
- 政策和资本驱动是推动产业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
- 市场增长引用权威机构如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具备较高可信度。
- 成本数据基于CDR.fyi统计,反映市场实况动态。
- 关键数据点:
- 2030年全球DAC市场超17亿美元。
- 2024年DAC碳移除价格316美元/吨,较2023年下降54%。
- 65%的DAC企业采用固体吸附剂,27%采用液体法。
- 再生温度差异显著,液体法多达900℃,固体法80-130℃,影响能耗和技术适用[page::0]。
2.2 固体法DAC吸附材料市场及竞争格局
- 论点总结:
- 吸附材料成本占DAC总成本约4%,固体法吸附材料市场到2030年预计约5亿元人民币。
- 主要材料包括沸石、聚合物、MOFs(金属有机框架)等。
- 产业链现状中,部分国际先进企业如3M、Svante、蓝晓科技提供固体吸附剂;漂莱特服务于Skytree。
- 推荐关注蓝晓科技,其已与全球DAC领军企业Climeworks建立合作,且拥有样板工程及规模化供货能力。
- 推理与依据:
- SRI测算数据支持成本分布,反映固体吸附材料占比较小但重要。
- 蓝晓科技战略合作及样板项目体现出技术领先和商业化能力,竞争壁垒提升。
- 市场集中度较高,核心厂商具备技术与资源优势,未来市场潜力空间巨大。
- 风险识别:
- 政策调整风险,如补贴削减会直接影响商业化进度和盈利水平。
- 技术迭代快速,研发落后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影响市场份额。
- 这提示投资者关注技术储备及政策持续性[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分析
报告仅在第2页附带一张背景图,没有具体的财务或技术数据图示。从报告的文字部分情况来看,关键数据多以文字描述或引用第三方数据出现,无详细图表。
示例图片
images/02552b9469e1ea545fe84b35ffaca023b6b9a3c8fb08ed486e5076aa51774392.jpg?page=1
中,视觉元素抽象且无具体数据展示,可能是用于背景或装饰。因此无法进行详尽图表数据分析。不过,报告多处引用了权威数据统计来源(如Markets and Markets, CDR.fyi, SRI测算和美国能源部数据),这些数字和趋势经过二手统计整合,内部逻辑清晰且强调了DAC市场高增长、成本下降和关键技术点。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未提供具体的公司财务估值模型或数值估计,也未披露诸如DCF、P/E倍数等具体估值方法。
- 重点在于宏观市场规模测算及固体吸附材料市场的潜力估算(5亿元),这为相关产业链公司的业务规模规划提供参考。
- 估值推断更多是基于市场容量及技术迭代预期,兼顾政策激励和未来需求快速释放。
- 建议关注龙头企业的战略发展及订单结构,隐含未来估值提升逻辑。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风险:海外DAC支持补贴政策调整或取消可能导致商业化项目推进受阻,市场需求大幅波动。
- 技术风险:DAC技术仍在快速迭代中,尤其是吸附剂技术如未能及时升级,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影响商业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 市场风险:虽然需求巨大,但实际推广应用受制于成本、技术成熟度和资本支持等因素,市场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 缓解措施:报告未明确提出缓解策略,但隐含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及紧跟政策导向可降低风险。
总体而言,风险提示切合实际且重点突出,提醒投资者关注政策与技术发展动态[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立场偏向乐观,紧扣政策与市场增长,但对DAC当前规模和经济性挑战的揭示相对简要,未深入分析DAC成本瓶颈及大规模推广的潜在障碍。
- 对固体吸附剂市场的估算仅基于成本占比简单推导,缺少底层销售数据和市场竞争动态的深入剖析。
- 技术路线论述聚焦固体吸附剂优越性,略显片面,液体法有成熟市场基础和技术优势,或应更多对比其潜在转型空间。
- 报告中提及的DAC当前捕集能力与未来需求巨大落差间的过渡期挑战未展开,可能导致投资者低估中长期实际推进难度。
- 图表和数据主要依赖二手公开统计,缺少原创数据支撑,未来以更多一手调研及企业财务信息为补充将更丰富[page::0,1]。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直接空气捕集(DAC)作为新兴碳移除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特别强调了固体吸附材料作为DAC技术降本及效率提升的核心环节。基于详实的数据引证和政策环境分析,报告预判DAC市场迅速扩张,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7亿美元,固体吸附材料市场达5亿元人民币,显示出较大的投资价值和产业发展空间。
报告结合了欧美政策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及大型企业订单趋势,全面揭示了DAC产业链的政策驱动和技术迭代动力。固体吸附剂低温再生、模块化设计等技术优势被突出强调,对比液体吸收法的高能耗显示未来发展路径的明确指向。蓝晓科技作为国内固体吸附材料的行业龙头被重点推荐,凭借与Climeworks的合作基础构建了良好的竞争护城河。
尽管报告态度积极,风险提示到位,指出了政策调整和技术更迭的不确定性,但对DAC行业面临的成本高企和市场推广难点讨论不足,也缺少详细财务估值支持,投资者应综合多维信息审慎判断。
综上,该报告是对DAC行业及固体吸附材料市场清晰、信息丰富的专题研报,适合关注碳减排新技术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投资者作为参考依据[page::0,1]。
---
参考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