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AI智道(8):详解MCP,生态拆解和未来格局推演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MCP作为2024年提出的标准化交互协议,正在成为AI时代连接大模型与外部工具的核心技术,类似语言服务器协议(LSP),推动AI工具调用的标准化和生态分工进化。报告详细分析MCP的定义、产业链结构和生态现状,强调头部厂商(如OpenAI、Google、阿里巴巴等)积极拥抱MCP生态,带动MCP Server数量和聚合平台访问量快速增长,早期参与者将享受技术架构升级红利。未来MCP将持续细化协议,增强认证和权限控制,构建服务注册目录,实现生态安全与规范发展,并从分散走向集中,推动软件行业的新商业模式形成 [page::0][page::1][page::4][page::8][page::11].
速读内容
MCP定义与核心价值 [page::0][page::1][page::8]

- MCP是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提出的开放标准化交互协议,旨在为大模型和客户端提供统一接口,实现高效安全的工具和数据调用,突破大模型静态能力限制。
- MCP协议类似AI时代的HTTP或USB-C,规范客户端(MCP Client)和工具封装端(MCP Server)之间的交互,简化多模型多工具调用路径,从复杂的$M^{\star}N$关系转为All-in-One标准化连接,实现生态兼容与互通。
- 相对于OpenAI的Function Calling,MCP具备更高的标准化、双向交互和兼容性,宁强调协议层面统一,适合多厂商、多工具环境 [page::2][page::8].
MCP产业链及生态参与方 [page::2][page::3][page::5][page::6][page::7]

- MCP生态包括三大核心参与方:MCP Client(大模型交互端和行业应用)、MCP Server(具备标准化接口的工具能力封装端)、MCP Marketplace(聚合平台,相当于MCP的APP Store)。
- 其他角色包括工具工厂(自动生成MCP Server)、托管平台(MCP Server安全部署运营)、链接管理(基于Toolbase的低门槛工具调用管理)。
- 以海外Anthropic、OpenAI、Google以及国内阿里、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头部厂商积极入局,支持协议及MCP Server接入,大幅推动生态繁荣 [page::3][page::5][page::6][page::7].
MCP生态发展态势及早期红利 [page::4][page::5]

- MCP Server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4月已超过10,000个接入,其中26个为官方标准Server,多面向数据库、搜索、导航等基础设施。
- 聚合平台如mcp.so访问量自2025年初起持续快速上升,28天访问近141万次,体现市场对MCP生态的热度和蓬勃发展。
- 各类托管和开发平台助力工具快速生成与安全部署,降低开发门槛和提高运维效率,生态供给端明显活跃 [page::4][page::5].
MCP商业模式与生态格局推演 [page::9]

- MCP生态未来或由少数厂商主导,短期为供给驱动型阶段,MCP Client和Server各司其职,形成正向循环推动生态繁荣。
- MCP Server计费主要基于调用量,类似传统API模式,MCP Marketplace依靠平台抽佣和广告收入。
- 后续可能诞生类APP Store的MCP平台,提供服务上架、排名、合规检测等,成为智能体经济的核心枢纽。
- MCP与谷歌A2A协议互补,前者纵向解决Agent工具调用,后者横向促进Agent间协同,推动智能体生态协作升级 [page::9][page::10].
MCP未来发展方向及安全治理 [page::10][page::11]

- 未来MCP将完善标准化身份认证框架,支持细粒度权限控制,构建官方注册目录,降低安全风险和供应链漏洞,提高协议安全性和合规性。
- 协议升级将支撑多模态数据交互和复杂Agent工作流,提升AI应用的实时交互能力和扩展边界。
- 早期参与者可通过标准制定、工具积累和社区构建形成结构性竞争优势,享受类似云计算时代微服务标准化红利。
- 相关风险包括技术和商业化节奏延迟,安全强化不足可能限制MC生态快速普及和应用落地 [page::10][page::11].
MCP对软件行业影响及机遇展望 [page::11][page::12]
- MCP协议推动软件架构升级与开发效能提升,大幅降低桥接大模型与外部工具的开发及运维成本。
- 企业可借助MCP构建AI Agent矩阵,实现业务创新和效率改进。
- MCP协议生态发展有望催生新兴商业模式,如基于服务注册、运营抽佣及安全认证增值服务的智能体经济市场。
- 标准兼容性将成为甲方企业业务选型的重要考量标准,积极布局者有望提升市场份额和商业潜力 [page::11][page::12].
深度阅读
中金研究报告《AI智道(8):详解MCP,生态拆解和未来格局推演》详尽解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中金 | AI智道(8):详解MCP,生态拆解和未来格局推演》
- 作者:于钟海、魏鹳霏等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 主题: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协议的释义、产业生态拆解、未来格局分析及其对软件行业的影响
报告核心观点与意图
报告聚焦2024年由Anthropic提出的MCP协议,揭示该协议如何作为AI时代的连接标准,提供大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工具的高效、安全交互接口。报告强调MCP的开放标准性质及其类似于互联网HTTP协议或USB-C的地位,指出MCP正逐步成为业界事实标准,重塑AI软件架构,催生新商业路径。评级和目标价未显露,聚焦产业格局分析与技术展望,力图为投资者和产业参与者提供全面的行业洞察与战略参考。[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MCP定义及技术原理(第0-2页)
- 关键论点:MCP是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提出的标准化交互协议,旨在解决大模型调用外部工具和数据的接口统一问题,克服模型静态能力局限,赋能Agent生态发展。MCP是开源协议,类比HTTP(互联网通信标准)和USB-C(设备连接标准),极大降低开发门槛,实现大模型与外部环境的解耦。
- 推理依据:MCP提供统一的通信协议,赋予Client(大模型端)与Server(工具端)双向、标准化定制工具调用能力,突破传统Function Calling只能单向调用、缺乏延续性和标准统一的瓶颈。(详见图1展示MCP架构,形象比喻为USB-C连接线,连接多个服务和客户端)
- 核心数据及概念:
- MCP采用JSON-RPC 2.0标准进行通信,保障高兼容性和交互灵活性。
- 相较于OpenAI的Function Calling,MCP支持双向交互和持续会话管理,显著降低多工具调用的开发复杂性。
- MCP定义了Client、Server和Marketplace(聚合平台)三端产业链模型,全面覆盖生态构建。
- 复杂概念解析:
- Function Calling:类似API调用处理的基础行为,但多供应商实现差异大,缺乏统一标准。
- MCP 全称“Model Context Protocol”,即大模型上下文的标准化协议,统一模型调用工具的流程和格式。
- MCP effectively solves the $M \times N$ integration problem by providing an All-in-One protocol layer simplifying connections between multiple models and multiple tools.[page::1,2]
2.2 MCP产业链生态拆解(第2-7页)
- 核心章节总结:产业链分为MCP Client、MCP Server、MCP Marketplace三大角色,同时涵盖工具工厂、托管平台及连接管理厂商。
- 推理依据:
- MCP Client:作为模型和用户交互的中介,代表产品包括Claude、ChatGPT、Cursor等,负责协调任务和工具调用。
- MCP Server:主要为工具的标准化API提供方,涵盖数据库(ClickHouse、Postgres MCP)、设计软件(Figma)、邮件(Resend)等,部署接近资源端。
- MCP Marketplace:聚合生态App Store,实现工具选择、调试及发布功能,促进生态繁荣。
- 其他基础设施包括Server生成与管理平台(Mintlify、Stainless)、托管平台(Smithery、Cloudflare)、链接管理工具(Toolbase)等。
- 关键数据点:
- MCP.so平台已接入超过10,000个MCP servers,28天访问量激增至141万次,显示生态爆发前景(图5、图6)。
- 类似Smithery提供安全托管和自动生成SDK的能力,协助生态快速扩张(图7、图8)。
- Toolbase提供无代码的一站式MCP Server链接管理,降低技术门槛(图9、图10)。
- 分析:这一产业分工体现MCP作为连接协议的全面生态角色,从端到端覆盖工具接入、部署、管理和调用。平台化和托管服务的兴起说明生态正步入商业化阶段。生态初期由数据库和搜索类厂商引领,垂直行业工具快速跟进,先入者占得先机。[page::2,3,4,5,6,7]
2.3 MCP核心价值与协议优势(第7-9页)
- 总结:
- MCP为AI工具调用创建了全行业统一标准,解决过去大模型厂商调用工具时接口碎片化和逻辑复杂的问题,实现一次封装,多端通用。
- 类比Language Server Protocol(LSP)标准化编程语言交互,MCP标准化模型与工具间数据交互。
- 提升工具复用率,降低成本和开发难度,提高AI Agent的能力边界。
- 证据与逻辑:
- 通过统一接口减少每家厂商重新开发接口的重复劳动。
- 安全性增强:接口采用权限和加密机制,API密钥不暴露给模型厂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 数据/图示解读:
- 图11对比Function Call与MCP协议复杂度,前者呈M×N连接图,MCP归为一对多结构,极大简化系统设计。
- MCP各大主流模型(GPT、Claude、Gemini、LLaMa)均存在接口差异,MCP提炼出通用协议规范。
- 扩展分析:
- MCP不只是技术标准,也易于形成网络效应,吸引更多厂商加入生态。
- 包括数据安全和去中心化特征,提升行业接受度和合规性。 [page::7,8]
2.4 MCP生态与未来格局推演(第9-10页)
- 观点:
- 当前MCP生态以客户端SDK为增长引擎,显示出典型的供给驱动特征,短期规模有限,长期成长潜力巨大。
- MCP Client将成为AI模型融合及用户入口,有望成为软件级应用基础设施。
- MCP Server定位“轻量级、高频次收费”工具提供商,盈利模式类似API调用。
- MCP Marketplace未来将扮演生态枢纽角色,承担流量聚合、服务认证和运营,创收依赖佣金和广告。
- 图示说明:
- 图12清晰展示MCP Server与Marketplace商业模式,Server向终端用户收费,Marketplace向应用开发者抽佣并售卖广告位。
- 外延:
- 谷歌A2A协议作为Agent间协同通信协议,在横向层面补充纵向MCP协议,彼此互补,共建开放生态。
[page::9,10]
2.5 MCP未来技术升级与行业影响(第10-12页)
- 发展趋势:
1. 身份认证标准化:当前鉴权机制不足,开发者需重复为不同工具实现OAuth等认证,协议未来将引入统一认证框架。
2. 细粒度权限控制:提升多用户、多角色权限分配能力,避免过度授权和安全漏洞。
3. 官方服务注册目录:解决当前生态中第三方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潜在供应链攻击风险,推动中心化注册系统建设。
- Roadmap重点方向(图14):
- 协议验证体系,确保协议实现一致。
- 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优化,支持分布式架构。
- Agent协同框架,支持复杂多角色协作。
- 多模态接口支持,提升流式和视频音频处理能力。
- 去中心化治理机制,保障生态健康持续发展。
- 对软件行业影响:
- 企业通过标准化工具接口提升开发效率,减少重复造轮子。
- 甲方采购和业务选型将更看重MCP兼容生态。
- MCP生态如云计算早期标准制定般,先行者可构筑长期竞争壁垒。
- MCP Marketplaces可能成为智能经济的基础设施枢纽,开启服务运营新商业模式。
- 安全和合规能力逐渐成为增值业务关键点。
- 风险:
- 技术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导致生态不活跃,安全机制不健全带来泄密隐患。
- 商业风险:市场接受度不足,开发者继续沿用传统API模式,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受限。
[page::10,11,12]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页1):MCP架构示意。将MCP比作USB-C接口,MCP client连接终端(大模型/Agent),通过标准接口调用多个MCP server(如Slack、Gmail、Google Calendar等远程服务及本地数据),强调开放连接的场景。
- 图2(页2):MCP与Function Calling对比。左侧流程图描述MCP协议中统一封装Function Calling模式,右侧表格对比MCP和Function Calling的交互模式、标准化程度、开发复杂度、复用性和灵活性,突出MCP的优势(高标准化、双向通信、低开发难度、高灵活性)。
- 图3(页2):MCP产业链图谱。分类涵盖Top MCP Clients(Claude、Cursor等)、Servers(数据库、搜索、设计工具等),Marketplace(聚合平台:Glama、MCP.so等),以及服务器生成、托管、连接管理厂商,体现成熟生态。
- 图5-6(页4):MCP.so平台首页截图及访问量增长趋势。平台收录超10,000个MCP servers,页面布局展示精选服务器,访问数据表明此前三个月流量快速增长至140万次,显示用户积极度提升。
- 图7-8(页6):Stainless和Smithery平台界面和功能演示。Stainless支持自动生成MCP Server代码,便捷SDK生成,降低开发门槛;Smithery提供安全托管、服务器注册、能力扩展等功能,支持丰富场景。
- 图9-10(页6-7):Cloudflare远程部署及Toolbase链接管理界面。Cloudflare实现安全的MCP Server部署和调试,Toolbase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无需编码即可快速集成MCP Server,具备可视化操作界面,增强易用性。
- 图11(页8):MCP协议与传统Function Call对比示意,形象展示MCP解决了多模型多工具交互的复杂度,成为事实标准的逻辑基础。
- 图12(页9):MCP Server和Marketplace商业模型流程图,清晰表述各参与方盈利模式,利于理解MCP生态商业闭环。
- 图13(页10):谷歌A2A协议与MCP协议的互补架构图示,突出二者横向Agent协同与纵向Agent工具调用的关系。
- 图14(页11):MCP官方Roadmap发展路径表格,列示关键技术目标及发展方向,为理解未来协议升级提供直观参考。
以上图表与文本紧密配合,从生态整体框架、生态参与者构成、技术细节、访问数据、商业模式到未来规划形成系统论述,为读者全方位理解MCP价值与前景提供支持。[page::1,2,4,5,6,7,8,9,10,11]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提供明确估值模型及目标价,侧重产业生态和技术趋势分析,推断商业化模式:
- 付费模式覆盖MCP Server调用计费(类似API调用模式),及Marketplace抽佣与广告费,隐含对生态广度和深度成长的预期。
- 盈利驱动假设基于MCP普及带来海量工具调用、用户使用和活跃度提升,从而形成有效商业链。
- 报告未涉及DCF、市盈率等财务估值方法。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技术风险:技术迭代不足、协议安全保障不到位导致生态不被接受或面临安全隐患,影响MCP推广进程。
- 商业风险:市场对MCP的认知与价值认同不足,继续依赖传统API方式。MCP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存在盈利承压风险。
- 供应链安全风险:第三方服务器组件存在潜在漏洞或恶意代码威胁,缺少统一监管和注册机制。
报告针对性提出协议细粒度权限控制、标准化认证及官方服务注册目录作为应对策略,体现风险意识和缓释路径。[page::1,10,11,12]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展现出对MCP协议的高度期待与信心,类比HTTP和USB-C等根基技术,表达较强乐观情绪。
- 风险分析有所展开,但对于生态商业化的复杂性、跨厂商协调挑战和真正市场接受度的困难论述较弱。
- 协议标准化过程依赖开源社区及巨头推动,未知因素和版本碎片化风险未充分揭示。
- 国内外大厂支持被强调,但具体差异化打法和竞争或兼容方式未详细披露。
- 报告多引用第三方社区数据、开发者视角,缺少对终端客户(企业或开发者)实际使能效果的实证分析。
- 对MCP Marketplace竞合格局和潜在集中风险提及有限。
---
7. 结论性综合
中金公司发布的《AI智道(8):详解MCP,生态拆解和未来格局推演》报告,系统详尽地阐述了2024年诞生的MCP协议的定义、技术优势、产业链参与者及生态发展状况,预测未来MCP将成为AI时代大模型与工具、数据源间的连接事实标准。
报告指出,MCP通过标准化双向通信协议,极大简化多厂商多工具集成难题,降低开发门槛,增强工具复用和安全保障。这一创新类似于语言服务器协议(LSP)对软件开发的革命性影响。生态中MCP Client、Server和Marketplace三方各司其职,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数据表明MCP应用和聚合平台流量呈指数增长,吸引阿里、腾讯、百度、OpenAI、Google等巨头积极支持和部署。
进一步,报告分析未来MCP协议升级路径和技术路线,强调标准化身份认证、细粒度权限及服务注册目录对保障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已有聚合平台、工具工厂、托管平台、连接管理工具的详实介绍,展示生态多层面扩展发力态势。
商业模式方面,报告认为MCP Server具备按调用量计费盈利空间,Marketplace可通过分成和广告实现价值变现,初创团队已享受早期流量红利。报告呼吁关注谷歌A2A协议与MCP协议的互补关系,共构开放智能体生态。
风险层面,报告预警技术迭代滞后、生态采纳不及预期、供应链安全隐患及商业运营挑战,并建议持续关注官方认证流程及安全策略完善。
综合来看,MCP具备推动AI软件架构升级的潜力,类似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核心协议和标准,对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催生智能经济生态具有深远影响。作为行业基石技术,MCP生态早期参与者或能积累结构性优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报告通过大量丰富图表(技术架构、生态图谱、对比分析、流量数据、平台界面、商业模式示意、未来路线图)直观形象地支撑论点和预测,全面揭示MCP的产业价值与技术前景,体现专业深度和策略指导价值,适合行业投资者、企业技术管理者及AI生态参与者深度参考。[page::0-12]
---
【免责声明】本报告分析基于公开数据和前沿产业观察,对MCP及其生态的推演和判断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需结合实际应用与市场动态审慎评估。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