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投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報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報告全面回顧京投軌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全年運營與財務狀況。報告強調公司在智慧乘客信息服務、數據與集成服務及智慧基礎設施三大核心業務的持續穩定發展,毛利率提升至37.4%,海外市場擴展至20國32城,且在國內55個城市提供服務。2024年集團收入略增1.2%至約16.57億港元,權益股東溢利16.76億港元,同比下降3.8%。公司強化研發投入,持續推動AI、邊緣雲等技術應用,帶來高鐵CR450智能動車組核心事件的成功交付。報告中披露積極的資本運作與完善的企業管治,關注風險管控,保持良好股東回報及穩健財務結構,最新公告披露2025年初完成出售合營企業股權,為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page::1][page::4][page::5][page::7][page::10][page::11][page::12][page::14][page::16][page::18][page::22][page::31][page::32][page::33][page::38][page::41][page::44][page::49][page::51][page::55][page::56][page::65][page::66][page::68][page::99][page::141][page::153][page::159]。

速读内容


2024全年收入與盈利概況 [page::11]

  • 總收入約16.57億港元,同比增長1.2%。

- 毛利率提升至37.4%,較去年增長1.3個百分點。
  • 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約1.68億港元,同比下降3.8%。

- 毛利提升源於智慧基礎設施業務收入增加33.4%。
  • 海外收入減少30.7%,業務拓展延續但部分項目交付節奏後移。


主要業務板塊表現 [page::14][page::15][page::16]

  • 智慧乘客信息服務業務收入約7.56億港元,同比下降1.9%,毛利率提升至43.0%,持續保持中國國內市場市佔率第一,並首次開拓埃及、菲律賓、智利、荷蘭等海外市場。

- 數據與集成服務收入約5.16億港元,同比下降10.7%,毛利率下降至19.8%;京外市場有所滲透,新簽多地地鐵通信系統集成項目。
  • 智慧基礎設施業務收入約3.85億港元,較去年增長33.4%,毛利率約50.0%,成功拓展智慧管廊、智慧樞紐、新增智慧+業務場景。


業務市場佈局及訂單情況 [page::4][page::5][page::11]


  • 業務覆蓋中國28省55城及海外20國32城。

- 2024年底手持訂單約32.3億港元,同比增長27.4%。
  • 持續鞏固北京地區市場,積極拓展海外及新城市佈局。


研發創新及技術應用 [page::18][page::19]

  • 2024年研發支出約1.6億港元,注重人工智能、大數據及邊緣雲技術。

- 華啟智能智造系統搭載全球最快高鐵CR450智能動車組。
  • 推進軌道交通數據底座與移動化路網運營監測平台的創新應用。

- 獲得多項專利,專精特新企業認定及多個科技進步獎。

財務結構與資本運作 [page::12][page::13][page::34]

  • 現金及銀行結餘約7.61億港元。

- 貸款3.85億港元,部分為關聯方質押貸款,貸款期限及利率合理。
  • 股息連續八年派付,2024年派息率約30%,末期股息0.024港元/股。

- 重大投資包括京城地鐵為合營企業,占集團15.2%資產。

企業管治與風險管理 [page::40][page::44][page::56][page::57][page::65]

  • 董事會完善,公司治理符合香港上市規則及企業管治守則。

- 設立專門委員會(審核、薪酬、提名、ESG),嚴格監控風險與內控。
  • 持續關注宏觀經濟、市場競爭與技術迭代帶來的風險,強化風險評估和防控。

- 獨立核數師發表無保留意見,重點審計貿易應收款及商譽減值風險。

量化策略及因子研究

  • 報告未涉及具體量化投資策略、因子模型或量化回測結果。


深度阅读

京投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名称: 京投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发布机构: 京投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522.HK)
报告时间: 2024财年,报告于2025年3月27日批准刊发
主题领域: 轨道交通智慧系统与基建技术服务
核心论点与目标:
作为中国领先的轨道交通智慧系统服务商,京投科技秉承“用智慧科技为轨道交通赋能”的使命,围绕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业务,深耕国内28个省市及海外20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拓展。2024年实现稳健营收增长,面对行业转型和竞争加剧,集团强调持续创新驱动、巩固核心优势与稳健运营的战略定位,未来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并持续回馈股东。报告中无具体投资评级及目标价披露,更多聚焦经营管理层面 [page::0,1,3,4,7]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公司资料与组织架构



京投科技于开曼群岛注册,主要运营及研发基地设于北京,香港设有主要营业地点。董事会成员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四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设立了审计、薪酬、提名及ESG委员会,强调治理结构完善。2024年董事会发生若干部人员变动,新增独立非执行董事伍颖恩女士,且董事会成员拥有较强金融、法律及行业背景,保障管理与战略决策的专业性 [page::2,25-31]

2. 公司概览及业务策略



公司立足于轨道交通智慧化发展,2024年业务覆盖中国55个城市和海外32个城市,累计业务拓展20年,拥有149项专利和645项软件著作权,手中订单约32.3亿港币,体现强劲市场拓展能力。
核心业务围绕三大主线: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面向高铁、地铁等场景,产品包括车地一体化PIS系统、智能卡自动收费等;

- 数据与集成服务:面向地铁运营商,涵盖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指挥中心系统及智能大数据服务等;
  • 智慧基础设施:主要涵盖北京轨交民用通信系统的投资运营,发展边缘云、智能园区等延伸服务。


2024年公司业务进入多个新市场,实现重要里程碑,如全球最快高铁CR450车载智能系统的成功交付,彰显技术领先能力。市场策略强调“立足京港,深耕全国,探索国际” [page::3,4,5,10]

3. 主席报告与战略发展回顾



董事会主席任宇航强调集团坚守“业务为本、创新驱动、高效管理”的理念,保持业务格局的3+2战略框架,突出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集成、智慧基础设施三大板块。海外市场扩展新增埃及、智利、荷兰、菲律宾等国家,加强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建设。
柱石成果包括关键大项目的签约与交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同时持续提升ESG能力,获得北京市属控股上市公司ESG先驱30指数组星半认可。
2024年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略有下降3.8%,但营业收入保持1.2%增长,派息持续稳定,体现稳健经营与股东回报并重。2025年继续聚焦智能化、低碳化、自主化发展趋势,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page::7,8,9]

4.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



市场环境与行业分析



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稳步增长,202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11.3%,旅客发运量同比增10.8%。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25座,新增953公里,客运总量创历史新高。中国占全球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28.7%。
行业正由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新基建转型,AI、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入,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多元化为公司带来新挑战。公司秉持审慎、稳健态度积极应对 [page::10,11]

财务表现及业务结构


  • 营收与利润: 2024年收入16.57亿港币,同比增长1.2%,利润16,760万港币,同比下降3.8%,毛利率提升至37.4%(增1.3个百分点);

- 收入结构: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占45.6%,数据与集成服务占31.1%,智慧基建占23.3%。其中,智慧基建收入同比大增33.4%,主由重点项目新机场高速公路收入所致,数据与集成服务收入下降10.7%,主要因重点合同确认节奏不同;
  • 区域分布: 国内收入占96%,同比增长2.2%,海外下降30.7%因孟买大项目完工,海外新项目尚未交付;

- 成本控制及费用: 销售成本微减,销售行政开支保持稳定,预期信贷损失有所增加至1,350万港币,研发费用略减6.6%。

手持订单增长显著27.4%,金额达32.3亿港币,确保未来营收稳定。资产负债率微增至39.2%,流动比率2.1,现金及银行余额增加至7.6亿港币,财务结构稳定。贷款中部分股权质押于控股母公司,表明集团资金链管理谨慎。管理层持续密切监控利率、汇率风险,暂无重大外汇套期保值措施 [page::11-14,16-18,20,22-24]

业务分部亮点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 国内市场车载PIS连续9年市占率第一,在北京、济南、深圳等地斩获重大订单,海外首次进入埃及、智利、荷兰等市场。CR450车载边缘云智能系统示范性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毛利率提升至43%,反映提升客户价值的能力。

- 数据与集成服务: 签订北京地铁22号线通信系统集成最大单,推进AFC2.0升级和境外新城市项目,整体收入和毛利率有所下降,达到19.8%。在智能运维平台和自动驾驶示范区系统方面技术不断突破扩大边界。
  • 智慧基础设施: 北京民用通信系统稳步运营及设施更新,积极向算力服务、园区网络等新兴领域拓展,成功签订高速公路智慧管控平台及城市副中心智慧枢纽项目,业务规模显著增长,毛利率维持50%。首次涉足消防领域推动国产化进程,拓宽业务多元化。

- 投资与合资合作: 积极管理被投企业,出售49%地铁科技股权,京城地铁运营稳健,持股公司创新项目持续推进。如易行互联网平台扩大用户,友道科技获评国家专项“小巨人”企业并强化产教融合,地下高等级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聚焦产业链协同与创新研发转化 [page::14-19,25-31, 33]

5. 估值与财务预测



报告未披露外部投研机构的估值或目标股价。公司自身财务数据详尽,管理层关注盈利增速放缓及利润率压力,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驱动未来增长。附注中详述多个财务指标分部分析、折现率、减值参数、汇率风险敏感度,可作为内建估值判断参考[page::11-15,30,31]

---

三、图表与财务数据深度解读



表1:中国及海外覆盖地域分布图 [page::4]


  • 地图显示公司业务在中国大陆广泛布局,涵盖28个省市,其中绝大部分省份业务覆盖,未覆盖地区较少,体现了较强的本土市场渗透力;

- 海外业务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34个城市,分布涵盖亚洲、拉美、美洲及欧洲,展示其国际化战略成效;
  • 该图直接支撑管理层战略聚焦“立足京港,深耕全国,探索国际”;


表2:公司重点业绩指标图表 [page::5]


  • 展示公司轨道交通领域专业经验20年,覆盖55个中国城市、32个海外城市;

- 展示149项专利和645项软件著作权体现研发实力;
  • 呈现32.3亿港元手持订单确保未来收益稳定性,体现订单增长27.4%;

- 获多项国家和行业科技创新及管理资质荣誉,强化技术创新实力支撑;

复杂财务数据表解析(综合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表,附注30金融风险管理)


  • 2024年度收入16.57亿港币,同比增长1.2%,毛利率37.4%上升1.3个百分点,说明盈利能力提升;

- 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676亿港币,同比减少3.8%,来源于毛利边际提升掣肘于融资和信贷损失上升;
  • 负债结构稳健,资产负债率39.2%,流动比率2.1,显示充足流动资金和较低财务杠杆风险;

- 贷款增长,质押资产部分股权于控股公司体现资金安全与财务调控,银行借款利率较低,财务成本合理;
  • 预期信贷减值增加,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中的拨备,来自宏观经济及行业现金流周期影响,核数师特别关注;

- 外币汇率波动及利率变动敏感度分析显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较为完善,没有形成利润大幅波动的风险因素;
  • 公司投资证券主要按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市场流动性折现调整,体现对风险的审慎态度。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无直接估值或目标价披露,但:
  • 采用现金流贴现(DCF)等潜在模型进行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测试,关键假设包括五年财务预算、终值增长率及税前折现率,折现率和假设符合行业平均和业务风险;

- 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分层计量,风险调整为高达31.7%的折现率,显示估值测算谨慎且注重流动性折扣;
  • 公司稳健经营与延续现金流为内生估值基础,未来订单比重上升保障成长可见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细分并详细分析多重风险:
  • 宏观经济风险: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贸易紧张等带来挑战。公司加强风险监控,灵活调整策略降低整体影响;

- 市场竞争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多样化,购置模式本地化,“投资换市场”现象显著,公司强化技术与服务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 技术迭代风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演进,研发风险高。公司持续高投研发,推动技术快速转化,保持竞争力;

- 流动性及汇率风险:管理层持续监控资金流状况和外汇波动,制定应急策略。报告详述金融工具风险敞口及敏感度分析;
  • 信贷风险:受客户信用状况影响,账户及合同资产有潜在坏账风险。管理层运用预期损失模型,且核数师对此项风险给出重点关注;

- 监管合规及政策风险:随行业和国家政策变化,法规风险仍存,公司注重合规与治理体系持续优化;

报告未详细披露缓解措施概率评估,但展示通过强化内控、治理架构和技术研发,应对多维风险。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积极展现业务扩张及研发投入成效,整体稳健,但盈利能力同比小幅波动,体现行业竞争压力和新技术转换成本;

- 海外市场收入大幅下降(-30.7%),新项目尚处于早期交付阶段,存在转换风险;
  • 数据与集成服务分部收入及毛利率下降明显,压力集中,或需关注业务模式创新与成本管理;

- 堆积的预期信贷损失及拨备增加,提示潜在坏账风险,需持续关注资金回收效率;
  • 关联交易频繁,涉及关连方资金借贷及租赁,虽公司披露充分且遵守监管,但存在潜在利益冲突风险,需时刻警惕合规风险;

- 报告对外汇及利率风险管理描述较为保守,尚未正式采取外汇套期保值措施,或有短期财务波动风险;
  • 资本结构稳定,但借款增加及股权质押需监测流动风险;

- 商誉减值测试高度依赖管理层对未来假设展开,存在预测偏差风险;

整体报告严谨完整,披露充分,反映公司注重合规透明,但对部分关键财务和市场挑战的解决方案描述较有限。

---

七、结论性综合



京投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继续稳健推进国内外轨道交通智慧系统服务的战略布局,业务覆盖广泛且订单稳健增长,核心收入保持增长,研发持续投入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集团通过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三大板块形成协同效应。盈利略有波动反映了行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的压力。
财务结构稳健,负债管理规范,流动性充裕,风险控制体系完善,强调合规和ESG责任。海外市场拓展步伐加快,海外收入虽有波动但长远潜力显著。
关联交易多且涉及股权质押,提示需要持续谨慎监管与透明沟通。预期信贷减值提升需关注现金流动回收效率及风险缓释。
核数师报告透露对信贷风险及商誉减值的关键审计事项,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董事会治理结构合理,注重独立性与多元化。
整体上,集团坚持创新驱动与稳健发展战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将紧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机遇,推动企业向更高质量、更国际化方向发展,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报告信息详实,基于丰富数据提供了全面经营分析及风险管理策略,符合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标准,为投资者识别投资价值和风险提供坚实依据。 [page::7-9,10-20,22-25,31-34,38-42,45-60,65-71,80-160]

---

附件:重要图表展示



1. 公司业务覆盖地域图(2024年)





中国大陆业务覆盖区域明显,海外业务点分布全球多个区域,体现国际市场拓展成果。

2. 2024年度主要数据一览





专注轨道交通20年,覆盖地域与知识产权数量均居行业领先,手持订单金额超过32亿港元,证实业务稳定性和成长性。

---

术语解释


  • PIS(乘客信息系统):提供列车和站点乘客信息显示及相关服务的系统。

- 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支持乘客购票和出入站的自动化系统。
  • TCC/COCC: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相关系统。

- 边缘云:一种在数据产生地附近提供计算资源的云计算架构,提升智能设备响应速度。
  • 预期信贷亏损(ECL)模型:IFRS9框架下,对金融资产未来潜在信用损失的计量方法。

- 公允价值层级:反映资产估值依据数据的可观察性和重要性,分为一级市场报价、二级估值模型输入、三级估值模型输入。

---

溯源标注



本分析引用内容页码详见原始报告页面索引,标记方式为 [page::页码],确保追溯透明。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