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2025W34):通信、非银仓位提升,港股ETF 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周A股市场做多情绪高涨,宽基指数普遍上涨,科创50周涨超13%,通信与非银行业仓位显著提升。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回升至88.83%,非银金融与计算机行业配置上调,汽车及医药则下降。主力资金流向主要流入通信、电子板块,港股ETF持续吸引跨境资金,近一月净流入超800亿元。行业轮动策略显示绩优基金偏好有色金属等板块 [page::0][page::1][page::6][page::9]

速读内容


本周市场整体表现与情绪回顾 [page::0][page::1]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科创50单周涨幅超13%,成长风格领先,红利、价值表现疲弱。

- 杠杆资金活跃,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市场做多情绪高涨。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回升至年内相对高位,通信和非银金融行业仓位显著提升。


主动权益型基金仓位与风格动向 [page::3][page::4]


  • 截至8月22日,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仓位88.83%,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90.79%。

- 大盘成长仓位提升至30.22%,小盘成长仓位下滑至40.1%,显示结构性调整。
  • “固收+”基金仓位维持22.86%,略有回调。


行业仓位变化与资金流向分析 [page::5][page::8]


  • 非银行金融、通信、计算机等行业仓位上升,汽车、医药、传媒等行业仓位回落。

- 主力资金净流入通信、电子板块,流出医药、机械板块。
  • 重点个股如中兴通讯、兆易创新获得主力大额资金流入,医药股资金流出明显。


行业轮动策略表现与ETF市场动态 [page::6][page::7]



  • 基于绩优基金持仓偏好研发的行业轮动模型显示多头超额收益,表现优于量量模型及景气度模型。

- 跨境ETF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港股相关ETF近一月净流入超800亿元,以科技、大金融和创新药为主。
  • 行业ETF中,金融和周期制造板块资金净流入较多,TMT出现资金净流出。


主动权益基金新成立与新发行概况 [page::8][page::13]


  • 本周主动权益基金新发7只,份额增长趋势明显,全年新发水平超去年同期。

- 新基金层面,前海开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品表现突出,体现市场对科技与成长主题的偏好。

主力及主动资金流详细结构分析 [page::9][page::10]


  • 主力资金主要通过特大单净流入中兴通讯、兆易创新等,净流出医药、机械相关标的。

- 主动资金净流入行业集中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净流出机械、医药、电力设备、新能源等行业。
  • 个股层面,东方财富、同花顺、寒武纪等获得主动资金显著买入。


深度阅读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2025W34) 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2025W34:通信、非银仓位提升,港股ETF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作者与发布机构:
作者:于明明等
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8月24日18:00(上海)

主题范围:
本报告聚焦2025年第34周的中国A股市场中量化基金、主动权益基金、ETF资金流动及行业配置动态,重点涵盖通信和非银行金融行业的仓位变化,以及港股ETF资金流入情况。

核心论点与目标:
  • 本周A股市场表现强劲,成交额屡破2万亿元,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并创年内新高。

- TMT行业表现尤为突出,科创50指数周涨幅超13%,而红利及价值风格表现较疲弱。
  • 主动权益基金近期仓位有所回升,特别是通信和非银行业仓位明显提升。

- 杠杆资金活跃,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达阶段新高。
  • ETF方面,港股类ETF持续吸引资金,跨境ETF近月净流入超800亿元,尤其关注港股科技、大金融与创新药板块。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鸽派言论刺激降息预期,利好港股流动性和多头情绪。

总的来看,报告旨在为投资者解读当前市场资金流向、行业热点及ETF配置热度,辅助投资策略制定。[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概览与行情回顾


  • A股市场在本周持续走强,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显现出明显的做多情绪。

- 宽基指数普遍上涨,上证指数收于3825.76点,周涨幅3.49%;创业板指数上涨5.85%,表现最佳。
  • 风格轮动中,成长风格领先,特别是科创50一周涨超13%,红利及价值股表现弱势。

- 行业方面,TMT、电子、计算机、传媒和综合金融等行业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10.47%、9%、7.8%、5.82%及5.17%。房地产、医药、煤炭、银行和家电等传统行业涨幅偏低,均在1.5%左右或更低。

推理与依据:
高成交量是市场情绪活跃的表现,资本持续流入科技及成长型行业,体现市场风险偏好上升。风格差异反映市场资金进一步向创新及成长板块倾斜。两融余额新高说明杠杆资金对后市乐观。

关键数据点:
成交额>2万亿(连续5天),上证指数3825.76(+3.49%),创业板指2682.55(+5.85%),科创50涨13.31%[page::1,2]。

2.2 公募基金仓位结构与表现


  • 主动权益型基金平均仓位约88.83%,接近年内高点,显示基金经理对后市信心增强。

- 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微降0.62个和0.07个百分点,配置型基金也稍有下降,但整体保持高位。
  • 基金风格上,大盘成长仓位大幅提升至30.22%(+2.7pct),而小盘成长仓位下降2.9pct至40.1%。大盘价值和小盘价值仓位有所增加。

- 行业配置方面,非银行金融、计算机、综合、通信、电子行业仓位明显提升,汽车、医药、传媒、银行和交通运输被减配。

实力基金点睛: 多只科技主题基金净值涨幅超过14%,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A的单周涨幅达16.66%。[page::0,3,4,5]

逻辑解读:
基金经理看好科技及成长行业的业绩预期和盈利增长潜力,积极增配通信及非银行业以捕捉持续上升的行业景气。对传统行业汽车、医药等的减配,反映短期风险偏好调整。风格仓位的调整暗示市场在价值与成长之间做出微调。

2.3 主力及主动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通信和电子,净流出医药与机械,个股如中兴通讯、兆易创新等获得主力买入。

- 主力标准种类资金流显现主力净买入大单成交比例持平,特大单资金流入集中于通信和电子。
  • 主动资金净流入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行业,净卖出机械、医药、基础化工及新能源板块。

- 个股方面,市值较大的科技企业如中兴通讯、寒武纪等受主动资金青睐,而个别传统制造和能源股遭资金抛售或撤离。

分析意义: 主力资金与主动资金均表现出对高科技成长板块的青睐,反映市场对科技创新题材的持续高度认可,同时回避传统工业及医药板块的短期波动风险。[page::1,8,9,10]

2.4 ETF市场跟踪


  • 跨境ETF积极流入资金,近一个月累计净流入超800亿元,其中港股科技及金融类ETF持续成为资金热点。

- 宽基ETF资金趋势偏负,本周净流出146.86亿元,科创50基金较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反应其估值调整与获利盘。
  • 行业ETF资金流入集中在金融板块(净流入73.83亿元)、周期制造(56.39亿元)和消费(31.14亿元),而TMT板块则出现资金净流出47.1亿元。

- 风格和主题ETF分别净流入14.55亿元和16.69亿元,人工智能相关ETF资金流入明显,反应市场对新兴主题的持续关注。
  • 债券ETF资金净流入121.46亿元,显示安全资产依然受到配置青睐,尤其是中证转债、国债等。


ETF市场展现出跨境资金活跃、主题投资维持热度,同时主体板块资金表现分化。通过空间资产(港股)和科技成长主题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page::6,7]

2.5 公募基金新发及发行情况


  • 本周境内新成立基金39只,其中主动权益型7只,累计新成立份额约29.66亿份,达近一年高位84.6分位。

- 主动权益型基金及被动权益型基金今年以来新发个数和规模均显著领先历年同期,显示资金整体流入A股市场的热度。
  • 新发行基金数45只,股票型基金27只,规模大基金主要集中于纯债、港股通高股息与成长100ETF领域。


这表明当前市场资金对权益投资的热情持续高涨,且投资者关注多元化投向,主动管理与被动指数基金均实现增长。[page::7,8,12,13]

---

3. 重点图表分析



3.1 图1-重点宽基指数周涨跌幅一览 (2025年8月18-22日)



图1

内容描述:
该柱状图展示了多只宽基指数的单周涨跌幅,其中科创50指数周涨幅最高,达到13.31%。其他指数如北证50(8.40%)、沪深300(4.18%)等均实现正收益,而黄金、南华商品则微跌。

趋势与解读:
科技成长类指数表现优异,反映市场风险偏好增强,资本流入科技及创新型板块。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小幅下跌,支持资金从避险资产转向风险资产。

与文本的联系:
支持报告中市场做多情绪强烈,成长风格和新经济行业领涨的论述。[page::2]

3.2 图2-一级行业指数周涨跌幅一览



图2

内容描述:
展示28个一级行业的本周涨跌幅,TMT板块内通信与电子涨幅最高(分别约10.5%、9%),排名居前。煤炭、银行等行业涨幅较低或接近于零。

趋势与解读:
行业内部的资金偏好集中在新兴技术和消费科技领域,传统能源、金融领域涨幅较为温和,显示市场结构性机会明显。

文本联系:
与前面所述主动资金增配通信、电子一致,验证了科技类行业的明显领涨地位。[page::2]

3.3 图3-主动权益型基金历史仓位分布



图3

描述:
多条时间序列曲线展示自2014年以来不同类型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变化趋势,其中主动权益型基金总体仓位稳定在80%-90%区间,2025年最新仓位接近高位。

解读:
基金经理持仓意愿明显增强,积极配置权益资产,反映市场乐观预期。图右侧中证全指指数走势与仓位呈正相关,体现仓位调整具有较强的市场跟随性。

局限性注意:
仓位数据基于特定筛选样本,并剔除非A股投资基金,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差,但整体趋势依然完整可靠。[page::3]

3.4 图5-主动权益型基金历史风格仓位分布



图5

描述:
此叠加面积图按风格类别区分大盘成长、价值,中盘成长、价值,小盘成长、价值的仓位比例变化。2025年大盘成长风格回升显著。

解读:
风格轮动明显,基金集中增配大盘成长股票,暗示市场风格从小盘或价值向大盘成长迁移,符合宏观宽松预期下成长股表现优异环境。

相关文本印证:
主动权益基金大盘成长仓位提升 (+2.7pct),小盘成长下降 (-2.9pct)[page::4]

3.5 图6-信达行业轮动策略多头超额表现



图6

说明:
显示基于绩优基金模型、多因子景气度模型和量化模型的行业多头超额收益的时间序列。绩优基金模型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表现明显超额。

解读:
绩优基金持仓的行业轮动策略效果较其他模型更优,验证基金经理择时和选行业能力。结合报告指出的行业仓位调整趋势,该模型值得关注作为投资参考。

3.6 图7-今年以来各类型ETF累计净流入额



图7

说明:
柱状图分颜色堆积显示2025年以来宽基、行业、主题风格、境外、债券、商品等ETF累计资金净流入趋势,整体呈现资金持续流入动能。

趋势解读:
跨境ETF(灰色)和债券ETF(淡蓝色)增加明显,显示投资者多元化配置意愿增强。宽基ETF净流出明显,反映资金从整体指数向细分策略转移。

与文本呼应:
资金流入超800亿元跨境ETF,债券ETF资金稳健流入,符合报告叙述的ETF市场主要动向。[page::7]

3.7 图8-12 主动与被动权益基金历年成立趋势


  • 图8显示近一年主动权益型基金周度成立规模及偏股混合基金净值指数走势,明显活跃。

- 图9至图12展示了2018-2025年主动和被动权益型基金年初以来累计成立数量和份额,2025年均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解读:
投资者信心区域性恢复,并且被动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及数量大幅领先过去年度,说明指数化投资趋势稳健增强,基金发行扩容支撑市场流动性。[page::8]

---

4. 估值与投资策略分析



本报告为市场周度复盘与资金流向分析报告,未包含详细估值模型或目标价设定,侧重于市场热度及资金配置动态的跟踪披露。

但通过资金流向和仓位动态,可以隐含推断基金经理的业绩预期,倾向于对成长科技行业给予较高估值偏好,特别是通信及非银行金融行业持续获加仓,反映其盈利增长和相对估值的吸引力。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报告强调其结论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测算,市场若出现未预见的宏观或微观冲击,数据模型可能失效。

- 流动性风险: 尽管近期杠杆资金增加,两融余额创新高,但市场流动性依然可能受政策调整或资金面波动影响。
  • 风格切换及估值回调风险: 科创50大幅获利了结提示成长股短期调整风险,红利及价值风格疲软存在一定风格轮动可能带来的波动。

- 国际宏观政策风险: 美联储政策变化、地缘政治对跨境资金流入及港股市场的影响仍需警惕。

报告未提供专门的风险缓释策略,但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page::1,15]

---

6. 审慎视角


  • 报告对基金仓位及资金流向信息详实,但对未来市场可能面临的反转风险提示较为简略。

- 对于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报告给出鸽派信号利好判断,但未充分讨论潜在的国际贸易摩擦或监管风险。
  • 某些行业资金流动出现明显分化,如TMT板块ETF资金净流出,而主力资金仍流入通信与电子,显示市场存在分歧,投资者需警惕结构性波动风险。

- 报告风格较市场偏乐观,基于现有数据更新,后续需关注宏观经济和美联储实际政策执行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

7. 结论性综合



本周量化市场追踪周报清晰揭示了当前中国A股市场的积极态势和资金动向:市场做多情绪高涨,成交额连创新高,上证指数突破景气区间顶峰,TMT行业稳居领头羊位置,成长风格显著走强。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继续维持高位,特别是在通信和非银行金融领域的加仓,反映出基金经理普遍看好这些行业的盈利韧性和成长潜力。与此同时,主力资金与主动资金对标的的选择体现了对核心科技股和大盘成长板块的青睐。

ETF市场呈现跨境配置资金大幅流入,特别是港股相关ETF的持续吸金,表明投资者高度关注市场流动性改善和政策红利带来的投资机会。该现象部分得益于美联储鸽派信号推动的降息预期,进一步促进了港股的资金流入和多头情绪。

但同时也要注意市场资金在风格和行业上的分歧,如TMT板块ETF资金的部分流出与主力资金仍流入形成对比,需警惕可能的波动。传统行业和医疗板块则遭遇资金回撤,提示投资者关注行业轮动风险。

公募基金新成立及发行规模创下近年新高,显示机构资金对市场反弹充满信心。不过报告指出基于历史模型的风险提醒,投资者仍需把握好节奏,考虑潜在的不确定性。

综上,报告展现了当前中国A股市场清晰的资金流向结构,强调科技成长板块的主导地位及港股ETF的持续吸引力,提供投资者极具参考价值的资金流向和行业轮动情报。建议结合风险因素警惕市场高波动期,加强动态配置和风险管理。[page::0-15]

---

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信达金工团队,2025年《量化市场追踪周报2025W34》

- 聚源、Wind、同花顺FinD等数据平台统计
  • 图表及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报告页面标注,所有数据统计截止时间均为2025年8月22日或24日。


---

本分析报告力求详尽解读原文内容,梳理资金流动逻辑,结合图表视角多维度展现市场热点及风险,供专业投资机构及研究员作参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