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谈谈打新基金的底仓设置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2025年一季度打新基金及固收+基金的底仓设置与市场表现。截至2025Q1,打新基金数量及规模较巅峰缩减超半,打新收益退坡致使其作为收益增强手段地位凸显,底仓资产的波动控制和收益能力变得更为重要。此外,固收+基金整体规模重回2万亿关口,转债基金表现亮眼,权益仓位整体趋于调降但一级债基增配转债,行业配置方面基础化工及建筑减持,有色金属获增配。基金发行热度及净申购回暖,二级债基增长显著,主要基金公司市占率保持稳定[page::0][page::1][page::2][page::4][page::5][page::7][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打新基金规模与策略调整趋势 [page::2][page::3][page::4]

- 截至2025Q1,广义打新基金数量642只,合计规模近5000亿元,相较2021年巅峰下降逾50%。
- 2019-2021年网下打新收益可达10%以上,主要底仓策略包括沪深300指数化管理结合股指期货对冲,及固收+策略(二八或四六股债配比)。
- 2022年起,打新收益退坡至年化3-5%,单一依靠打新收益性价比下降,打新转为组合中收益增强手段,强调底仓资产波动控制和收益稳定性。
- 打新基金底仓中,偏股混合型市占抬升,偏债混合型和灵活配置规模大幅萎缩。
打新基金收益贡献与配置风格变化 [page::4]

- 2020年网下打新收益贡献最高达4.9%,2024年至2025年降至0.6%以下。
- 红利策略底仓占比逐年提升,由2020年的2%增至2024年的14%,对冲策略占比稳定约9%。
- 股指期货对冲基差负贡献加剧,对冲性价比下降。
2025Q1固收+基金业绩及规模表现 [page::5][page::6][page::7]

- 2025Q1沪深300下跌1.21%,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13%,固收+各细分品类均实现正收益,转债基金中位收益高达3.48%。
- 固收+产品最大回撤普遍低于1%,一级债基最优(中位回撤0.7%),转债基金回撤中枢约3.6%。
- 固收+基金存量规模回升至2万亿元以上,偏债混合型FOF和二级债基扩容显著。
- 基金发行活跃,2025Q1共新发30只产品,募资规模447亿元,其中二级债基新发占比60%。
固收+基金权益及债券仓位配置变动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 2025Q1大部分细分类固收+基金调低股票权益仓位,减幅从0.3至4个百分点不等,一级债基增持转债1.8个百分点,其余品类均减持转债。
- 板块配置上,基础化工和建筑行业减持明显,有色金属行业增配较多,电子、食品饮料、银行板块持仓比例较高。
- 不同基金类型重仓行业存在差异,例如偏债混合型基金加仓地产和有色金属,灵活配置基金减持传媒和纺织服装。
固收+基金申购赎回情况与市场份额 [page::11][page::12][page::13]

- 2025Q1固收+基金整体净申购499亿份,其中二级债基净申购402亿份,一级债基净申购185亿份。
- 偏债混合型基金净赎回52亿份,其他细分品类普遍实现净申购。
- 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净申购份额领先,达到100亿份以上规模。
- 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居首,规模2,075亿元,市占率10%,招商、广发等基金公司紧随其后。
深度阅读
深度解析报告:《谈谈打新基金的底仓设置——“固收+”基金2025年一季报》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谈谈打新基金的底仓设置——“固收+”基金2025年一季报》
- 作者:李钠平、胡骥聪、刘均伟(中金公司分析员)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年5月9日
- 研究领域:公募基金投资策略,专注于打新基金底仓组合配置及“固收+”基金行业状况分析。
- 核心主题:报告聚焦“打新基金”的底仓设置演变,“固收+”产品一季度表现及市场动态,重点阐述由网下打新收益退坡驱动的底仓资产配置策略调整,并详细分析“固收+”基金整体规模、收益、风险和配置趋势。
- 主要结论:
1. 打新基金规模和数量均较2019-2021年鼎盛期锐减,但自2025年以来伴随新股发行节奏恢复,打新基金热度有所回升。
2. 网下打新收益率与债券收益率差距缩窄,单靠打新收益难获高回报,底仓资产波动控制及收益稳定性成为关键。
3. “固收+”产品一季度整体实现正收益,转债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基金规模终结近年萎缩回升,发行活跃度大幅提升。
- 报告意图:指导投资者和机构了解当前打新基金底仓配置的新趋势,评估固收+策略的市场表现与风险,帮助资产管理者优化组合结构,提高打新策略的收益质量和风险控制。[page::0,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热点关注:打新基金的现状与趋势
- 定义与历史:
- 打新基金指以网下打新为主要投资手段与收益来源,同时满足最低底仓市值要求的公募基金,规模较小避免打新收益稀释。
- 2019-2021年打新制度红利期,打新基金快速发展;2021年10月询价新规实施后,市场化定价提升打新收益显著下降,基金数量及规模大幅缩减至巅峰期的一半以下。
- 2025年市场环境变化:
- 新股发行恢复常态化,涨幅潜力依旧显著。
- 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长期资金与公募逐渐平权,打新资金力量回升,带动打新基金重新进入投资关注焦点。
- 打新基金特征统计:
- 截至2025Q1,市场上642只广义打新基金,规模近5,000亿元。
- 投资类型分布结构变化显著: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大幅缩水,偏股混合型比重上升。
- 底仓策略变迁:
- 原以指数化管理+股指期货对冲,或固收配置(股债配比)结合打新收益为主。
- 近期网下打新收益退坡,单靠打新收益策略热度下降,底仓资产的稳定收益和波动控制重要性提升。
- 股票市场震荡下,红利策略在股票底仓的使用比例上升;对冲策略的性价比因股指期货基差负贡献下降。
总结:打新基金正经历由打新收益驱动向配置稳健收益兼顾打新的基金策略转变,底仓结构调整成为关键[page::0,2,3,4]
---
2.2 “固收+”基金季度表现、规模与发行情况
- 整体市场表现:
- 2025Q1,沪深300指数跌约1.21%,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13%。
- 固收+基金所有细分品类均实现中位正收益,转债基金表现亮眼,中位收益3.48%。
- 基金最大回撤平均约1%,一级债基波动最低,转债基金回撤相对偏高(中值约3.6%)。
- 规模与发行活跃度:
- 固收+基金规模重新突破2万亿元,2025Q1环比增长6.7%。
- 偏债混合型FOF和二级债基扩容明显,环比分别上涨16%和13%。
- 一季度新发产品30只,募资447亿元(环比 +147%),其中二级债基发行规模最大,占当期新募总额60%。
- 申赎流向:
- 2025Q1固收+基金整体净申购499亿份,净申购主要来自二级债基和一级债基。
- 偏债混合型基金出现净赎回。
- 中欧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旗下产品申购活跃,分别净申购额均超百亿。
- 权益及转债仓位调整:
- 多数细分产品调降权益仓位(含股票仓位和≥50%转债组合权益仓位)。
- 一级债基逆向增配转债1.8个百分点,其他类别均小幅减持。
- 行业仓位调整显著减持基础化工和建筑,增配有色金属。
总结:固收+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表现稳健,尤其转债基金收益领先且风险可控,市场资金呈现积极净流入,产品规模扩张明显,策略配置趋于审慎调整权重,侧重降风险和行业结构优化[page::1,5,6,7,8,9,11,12,14,15,16,17,18]
---
2.3 打新收益与底仓资产策略分析
- 网下打新收益情况:
- 2019-2021年,2亿元A类账户打新收益能达到年化10%以上。
- 2022年起,打新收益降至较为合理水平,约3-5%年化收益率,接近无风险+少量风险溢价区间。
- 2025Q1数据显示,2亿元账户收益约0.85%季度(年化3.4%),与债券市场收益接近。
- 底仓收益策略演化:
- 底仓+债券+打新的绝对收益模型的优势减弱,偏债策略基金规模显著缩水。
- 股市震荡及收益稳定性驱动红利策略底仓配置上升。
- 股指期货对冲策略的基差负贡献加剧,策略收益率下降。
- 收益贡献统计:
- 不同基金类型打新收益贡献从2020年的5%-6%下降至2024-2025年的0.6%-0.8%左右。
- 打新基金的红利策略占比从2020年的2%增加到2024-2025年约10%-14%。
- 对冲策略占比持续下降,2024至2025年维持在9%。
- 图表分析:图4全面展示了打新收益贡献的逐年下滑趋势及不同策略权重变化,反映了市场环境和制度变化对基金策略的深刻影响。
总结:打新基金面临收益率结构变化,需转向更注重底仓资产稳定收益和风险管理的策略,红利策略和稳健固收类配置的重要性突出增强[page::4]
---
3. 关键图表深度解析
图表1 & 2(第2页)
- 展示内容:打新基金总体规模与产品数量走势,2020年至2025年Q1的动态。
- 数据解读:2021年9月达到了规模峰值 (~1.2万亿左右),之后逐步下降,至2025Q1规模缩至约5,000亿,数量也从峰值1400只左右缩减至600多只。
- 趋势含义:打新基金经历大规模调仓及赎回,规模与数量均价缩减过半,显示收益率下降带来的策略调整压力。
图表3(第3页)
- 展示内容:2021Q3与2025Q1按投资类型的打新基金规模分布。
- 解读:灵活配置基金份额从41%下降到21%,偏股混合型从24%上升到45%,偏债混合型明显萎缩(16%降至5%),揭示基金类型结构调整,风险偏好变化。
图表4(第4页)
- 展示内容:历年不同类型基金网下打新收益贡献率,打新基金红利策略/对冲策略/固收+策略占比。
- 关键点:
- 网下打新收益贡献率由2020年的5-6%逐年下跌至2024年不足1%。
- 红利策略占比提升,固收+策略占比下降,对冲策略保持稳定。
- 意义:反映出打新收益逐渐下滑,驱动基金策略从强调对冲向稳定收益的红利策略转变。
图表6、7(第5-6页)
- 展示内容:2025Q1各类“固收+”基金季度收益率分位数与最大回撤分布。
- 解读:
- 可转债基金中位收益最高且正收益率达98%,显示其绝对收益能力强。
- 灵活配置基金表现最弱,收益分布广,风险波动较大。
- 最大回撤中位数显示一级债基回撤最低,转债基金波动较大但收益相对稳定。
图表9-14(第7-10页)
- 展示内容:“固收+”基金各细分品类规模分布及增减变化,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排名,2级债基扩容明显。
- 解读:
- 总规模超过2万亿,偏债混型FOF和二级债基增幅最大。
- 易方达、招商广发、汇添富等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居首。
- 二级债基本季度规模大幅增长872亿,为资金净流入主力。
图表15-18(第11-12页)
- 内容:2025Q1“固收+”基金发行热度、规模领先产品及基金净申购情况。
- 解读:
- 新发基金产品数量及募集额显著上升,说明资金回流与市场活跃度回暖。
- 净申购主力为二级债基和一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净赎回。
图表21-25(第14-18页)
- 展示:一季度“固收+”各细分品类权益仓位调整及行业持仓变化。
- 解读:
- 权益仓位普遍降低,一级债基小幅增持转债。
- 重仓行业调整中,基础化工和建筑行业减持,有色金属及电子、食品饮料板块获得资金增配。
- 不同基金配置侧重点差异明显,偏债混合和灵活配置基金调整较多,体现行业风险偏好分化。
总结:所有图表数据系统阐述了打新基金与固收+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策略变迁、风险控制和资金流向的全貌[page::2,3,4,5,6,7,8,9,11,12,14,15,16,17,18]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直接涉及具体金融资产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等),而是基于基金规模、收益分布、净申购等数据进行策略与市场表现分析,属于策略与市场动态层面研究,重点关注基金组合收益率、风险调整以及底仓资产配置优化。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打新收益率退坡:打新市场化定价导致收益下降,压缩了以打新收益为主策略的空间。
- 基金规模扩张限制:底仓规模受限,过度扩张会稀释打新收益,面临规模管理挑战。
- 基差风险:股指期货对冲的基差负贡献可能导致收益预期受损。
- 市场震荡风险:股票底仓在震荡行情下收益不稳定,可能影响整体组合表现。
- 申赎流动性风险:偏债混合型基金仍面临赎回压力,需要有效管理流动性和风险。
- 行业配置变动带来的风险:集体减持基础化工、建筑等行业,增配有色金属、电子等可能导致行业集中风险。
报告对这些风险均有明确披露,并辅以底仓多样化配置及风险管理建议作为潜在缓释手段。[page::0,3,4,5,1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时效与市场快速变化:尽管报告使用了最新一季度数据,但基金市场特别是打新收益可能随政策调整、市场行情发生快速波动,历史趋势未必完全适用。
- 策略适用性局限:受打新收益率下降限制,底仓策略必须谨慎选择,固守传统策略且未充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基金可能面临绩效压力。
- 规模压力影响估计不足:报告未充分探讨基金规模扩张对打新收益稀释的具体影响,实际操作难度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挑战可能更严峻。
- 行业配置分析相对简单:尽管列举了行业配置变动,但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入判断较少,可能影响资产配置效果。
- 对冲策略效果讨论有限:股指期货对冲基差负贡献虽被提及,但对冲策略改进方法及风险管理措施未详述,投资者需警惕相关隐患。
总体而言,报告分析细致,数据丰富,但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建议投资者结合宏观形势谨慎解读并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系统梳理了2025年一季度打新基金及“固收+”基金的市场表现、资金流动、底仓配置变化及未来趋势。核心见解包括:
- 打新基金经历结构重塑,由于市场化定价打新收益幅度收窄,单靠打新的绝对收益难以持续,打新在基金组合中由核心收益来源转向收益增强手段,底仓资产的波动控制和收益稳定性显著提升。
- 底仓配置逐渐偏向红利策略与稳健固收资产,股票市值的灵活配置减少,而偏股混合型基金市占率上升,反映基金在风险收益权衡上做出调整。
- “固收+”基金整体表现亮眼,尤其是可转债基金承载收益领先责任,转债基金不仅中位收益高达3.48%,而且绝大多数产品实现正收益,风险控制适中。
- 基金市场资金活跃度重回高位,规模扩容趋势明显,特别是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FOF表现突出,发行热度与申购量齐升,反映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策略的认可。
- 行业配置趋向于减持基础化工和传统建筑,增配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电子等防御与成长并存的板块,体现了市场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导向的响应。
- 超越打新的投资组合构建成为新常态,基金管理者需要关注市场变化,优化底仓资产属性,以应对收益率持续下行和市场不确定性。
总之,本次报告不仅揭示了打新基金由收益驱动向风险控制并重的转型路径,也体现了“固收+”基金在市场波动中保持较好弹性和收益的能力,建议投资者合理预期打新收益水平,并兼顾底仓资产的稳健性和行业配置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长远的风险调整后回报最大化。[page::0,2,3,4,5,6,7,11,14,15,16]
---
附:报告重要图表示例
(图片以相对路径形式展示)
- 打新基金规模与数量走势

- 投资类型分布变化(2021Q3 vs 2025Q1)


- 打新收益贡献同比下降(2020-2024年)

- 2025Q1“固收+”产品收益分布

- 固收+基金规模分布和增长


- 新发产品募资规模增长与募集份额排名


- 权益仓位调整与行业配置变化


---
此分析为基于报告文本及图表内容的客观详尽解读,力求完整呈现报告所有关键信息、数据与逻辑。供投资者参考决策时使用。[page::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