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显示:HUD跨越鸿沟加速渗透,虚拟全景显示驱动交互革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车载显示领域中HUD技术的快速渗透及国产化进程,指出2024年HUD渗透率突破16%,正处于跨越鸿沟阶段,市场将迎来指数级增长。同时,虚拟全景显示作为新兴创新技术,凭借超宽视域、高亮度、高分辨率和沉浸式体验,有望于2025年迎来量产元年,带动人机交互升级。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技术及产业链逐步完善,头部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报告还详述了技术难点及未来降本路径,为投资车载显示产业链提供参考 [page::0][page::1][page::2][page::7][page::9][page::13][page::14]
速读内容
HUD 渗透率持续提升,已跨越创新扩散关键鸿沟 [page::0][page::1][page::2]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HUD车辆交付量达356万辆,同比增长超55%。
- HUD渗透率2023年11%提升至2024年16%,12月单月突破17.4%。
- 按跨越鸿沟理论,HUD市场进入早期大众采纳阶段,技术扩散将由线性增长转向指数级增长。
HUD市场方案演进与价格下降推动应用普及 [page::2][page::3][page::4][page::6]



- 主流方案W-HUD占比稳定在70%以上,AR-HUD渗透快速提升,2024年占比近25%。
- TFT-LCD技术方案因成熟度和成本优势占据95.8%市场。
- 泽景电子HUD销量显著增长,平均单价下降11%,体现降本与规模效应。
- 30万元以下车型成为HUD渗透主要增长点,占比近70%。
国内HUD供应商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华阳集团领跑 [page::6][page::7]

- 2019年日系及欧美合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逾90%,2024年降至24.35%。
- 国产厂商占比2024年达56.78%,提升约49个百分点,华阳集团市占率21.61%居首。
- 国产厂商逐渐夺取市场份额,释放国产化提升信号。
虚拟全景显示成车载显示交互创新焦点,2025年量产开启 [page::7][page::8][page::9][page::10]


- 虚拟全景显示覆盖前挡风玻璃A柱至A柱,兼具HUD平视特性和高清画质。
- 实现更广视角、更高清晰度和更高对比度,提升驾驶安全和交互体验。
- 宝马等国际品牌引领虚拟全景显示车型应用,预计2025年底率先量产。
虚拟全景显示技术难点及降本路径 [page::11][page::12][page::13]


- 光学设计面临杂散光控制、环境光干扰、对比度维持等挑战。
- 系统集成层面需解决高亮度散热管理和复杂空间布局问题。
- 算法畸变校正、UI拼接边界优化、量产一致性(镀膜精度、多镜头校准)为关键难点。
- 长期看,光机集成度提升将带来成本优势,虚拟全景显示有望替代传统中控和仪表屏。
供应商布局全面,头部企业具备显示屏和HUD综合技术优势 [page::13]
| 企业 | 技术和产品 | 亮点 |- 图片 |
|------------|--------------------|--------------------------------------------------------------------|----------|
| 华阳集团 | VPD | 显示跨挡风玻璃全范围;助力小米YU7天际屏;160PPD高清晰度 | ADAYO华YU7|
| 德赛西威 | PHUD | 高对比度;适配偏光镜;局部背光控制 | |
| BOE | 44.8英寸P-HUD | 9k超高分辨率,7000nits峰值亮度,高对比度 | |
| TCL华星 | 11.98"P-HUD | 集成ALS,三块LCD替代仪表盘,亮度11000nits | |
| AGC | 新型挡风玻璃黑带P-HUD| 高清晰度,特殊偏振涂层,适配偏光太阳镜 | |
| 泽景 | Inno·vision座舱 | 多眼盒畸变校正,前档下沿个性化信息显示 | |
| 深天马 | IRISHUD | Mini-LED背光精准投影 | |
| 哈曼 | readyvision qvue | NeoQLED反射屏,视觉音频警示,集成导航ADAS | |
| 法雷奥 | Panovision增强现实 | 亮度功耗优化,采用定制背光,高对比度 | |
| 大陆集团 | Scenic View HUD | 高亮度反射至特殊黑色涂层,覆盖整个玻璃 | |
| 马瑞利 | 黑镜抬头显示 | HDR高对比度,广色域 | |
| 未来黑科技 | FUTURUS全车窗PHUD | 全挡风玻璃透明屏,支持多样车载应用 | |
- 头部车载显示及屏幕制造商布局全面,具备发力虚拟全景显示的技术基础和产业经验。
- 先发量产厂商有望在设计迭代成本控制等方面获得持续优势。
风险提示 [page::1][page::14]
- 汽车智能化进程不及预期,可能导致HUD渗透率低于预期。
- 虚拟全景显示技术难点(光学设计、散热、畸变、量产一致性)解决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下游采用。
深度阅读
中金研究报告详尽解读 —— 车载显示技术:HUD跨越鸿沟加速渗透,虚拟全景显示驱动交互革新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车载显示:HUD跨越鸿沟加速渗透,虚拟全景显示驱动交互革新
作者: 李诗雯、朱镜榆等
发布机构: 中金公司研究部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29日
主题范围: 主要围绕车载显示技术,特别是HUD(抬头显示)及虚拟全景显示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产业动态。
核心论点摘要:
- HUD产品已突破采纳的关键“跨越鸿沟”节点(渗透率16%),市场进入从早期用户到大众用户的爆发式增长期。
- AR-HUD技术以沉浸式交互快速渗透,W-HUD仍占主流,TFT-LCD方案保持高份额。
- 国产供应商凭借成本与本地资源优势,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国产化率显著增长至56.78%。
- 虚拟全景显示作为车载显示技术的前沿创新,具备超宽视域投影、高清画质和高度交互潜力,预计2025年成为量产元年。
- 技术难点包括复杂光学设计、散热管理、畸变控制和量产一致性,率先克服的企业将取得先发优势。
- 报告整体对头部车载显示厂商及HUD技术创新持乐观态度,强调其投资价值与未来成长空间。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摘要与行业概况
报告以“HUD跨越鸿沟”作为切入点,引用高工汽车数据,指出2024年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HUD达到356万辆,同比增长55%以上,渗透率从11%提升至16%,单月渗透率更突破17.4%(2024年12月)。这标志HUD正跨越创新采纳曲线中的“早期小众向主流市场”关键节点(使用“跨越鸿沟”理论解释),未來渗透率有望实现指数级增长,覆盖早期大众与晚期大众群体。
报告指出,当前HUD主流依旧是以W-HUD为主,但AR-HUD凭借更丰富的沉浸式体验迅速提升市场份额。技术方案方面,TFT-LCD方案因成熟、成本低,依旧占据逾95%的市场。
国产供应链方面,2019年日系及大陆企业占据超过90%市场份额,2024年国产相关企业占比突破56.78%,显示国产替代快速进行,长城、吉利、华阳、泽景等积极布局市场。
虚拟全景显示则被定义为新一代技术创新,兼顾HUD的平视优势和屏幕显示的高清晰度,凭借其投影跨越A柱的超宽视域及特殊黑色涂层等光学创新,为智能交互体验带来显著升级,2025年有望实现批量量产。报告认为技术壁垒高,首批量产企业将拥有设计、迭代与成本控制的先发优势。
2. HUD市场渗透与技术迭代
- 市场增长数据明确: 2019年、2022年、2024年HUD上险量分别为28.51万、156.12万、355.95万台,乘用车渗透率迅速从1.3%、7.8%提升至15.5%。[page::1][page::2]
- 品牌结构变化显示,凯美瑞从48%份额降至15%,自主品牌如理想、极氪等纷纷加入前十大HUD搭载车型,分散化和国产品牌崛起明显。[page::2]
- 技术方案层面,W-HUD始终占优,89%份额(2022),但2024年略降至74%,AR-HUD快速提升至近25%的出货占比。[page::2][page::6]
- HUD的价格持续下降,如泽景电子2022-2024年间W-HUD平均单价累计降14%,令HUD产品渗透率得以从高端向中端普及,下探至30万元以下的中端车型占比近70%。[page::2][page::3][page::4]
三种HUD方案对比详细解读:
- C-HUD为后装市场的低价方案,易安装但显示区域小且安全风险较高。
- W-HUD以挡风玻璃为投影面,投影区域更大,适合前装市场,占主流。
- AR-HUD结合实时路况与ADAS,呈现增强现实效果,成本较高但体验出众,尤其适用于智能驾驶辅助。[page::4][page::5]
3. 供应链与国产化进展
2019年日系电装、精机与大陆集团合计占据约90%市场主导地位,至2024年中国厂商崛起,市场份额从10%提升至近57%。国产代表企业华阳集团稳居行业龙头,市场占21.61%,与吉利、长城、奇瑞等多家主机厂形成稳定供应链合作。表8图示各大厂商份额变迁,国产化带来成本及供应链优势,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page::6][page::7]
4. 虚拟全景显示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
- 虚拟全景显示定义为在挡风玻璃下边缘涂黑区域投射信息,实现从A柱到A柱的超宽大视野显示。相比传统HUD平视、安全性和高清晰度更优,且较实体大屏升降成本和车内空间占用更小。[page::7][page::8]
- 宝马作为先行者,于2023年CES提出“BMW Panoramic Vision”概念车,并预计2025年底实现量产落地,建立了完整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方案,包括虚拟全景显示、3D HUD和超感智控方向盘等。[page::8]
交互体验创新亮点:
- 亮度高、宽视角、多屏融合,环境光和强光下仍保证视觉清晰度和画面对比度,用户体验更为科技感和沉浸式。[page::9]
- 例如小米YU7天际屏系统,覆盖超宽1.1米投影宽度,达到108 PPD超视网膜分辨率,1200nits峰值亮度,支持5类信息卡片灵活组合,满足主驾与副驾差异化需求和盲区影像显示。[page::9][page::10][page::11]
- 技术挑战包括光学设计中杂散光及阳光倒灌的有效控制,要求高精度黑色涂层和多层背光分区技术,兼顾反射效率与透光率。[page::11][page::12]
- 散热需求比传统显示屏更高,尤其亮度提升带来的热管理难题,以及体积优化、空间排布协调也是当前技术瓶颈。
- 算法方面需应对多光机拼接导致的畸变控制和用户界面无缝整合,确保视觉体验无拼接感。
- 量产需克服玻璃公差、曲面镜动态校准与涂层一致性等高标准工艺要求。[page::12][page::13]
5. 虚拟全景显示产业链与代表企业布局
市场上主要玩家涵盖上下游多个细分领域,华阳集团、德赛西威、BOE、TCL华星、AGC、泽景科技、深天马、哈曼、法雷奥、大陆集团、马瑞利、未来黑科技等均深度参与虚拟全景显示的研发及量产探索,多家企业以专业的光学设计、显示技术积累和整合能力抢占未来市场份额。尤以华阳集团凭借与小米合作,率先推动产品商业化应用。[page::13][page::14]
---
三、重点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2-3:HUD市场渗透和泽景电子W-HUD销量及单价趋势
- 数据显示2019-2024年HUD搭载车型大幅增长,2024年渗透率达15.5%。泽景电子销量逐年增长达近60万台,平均单价呈稳步下降,由974元降至837元,说明HUD进入量产放量与成本优化阶段。
- 该趋势表明HUD不再局限于高端车型,开始向中低端车市场渗透,驱动整体市场爆发。[page::2][page::3]
图表6-7:HUD技术方案演变
- AR-HUD从2022年约4%飞跃至2024年近25%,趋势明显,未来或继续提升。
- TFT方案市场占主导,约占96%,其成熟的量产性与低成本助推W-HUD方案稳定。DLP与LCOS虽具备光效与分辨率优势,但因成本问题占比仍低。
- 该图表突出技术演革路径:W-HUD深化,AR-HUD快速成长,传统C-HUD逐步边缘化。[page::5][page::6]
图表8:中国HUD供应商份额变化
- 2019年日系企业支配市场,国产厂商仅约10%;至2024年,国产陆续突破半壁江山,市场份额达56.78%。
- 市场份额提升体现成本优势、供应链适配和本土化服务等因素,是行业国产替代成功案例。
- 该图也反映出国际竞争格局的变迁及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力。[page::7]
图表11:马瑞利黑色涂层HUD与传统TFT WHUD对比
- 黑色涂层实现极高动态对比度(>30000:1)与更广色域(NTSC 110%对比传统WHUD的44%),提升视觉体验和环境适应性。
- 更大视场角(12×2.5°)对比传统(5×2°)极大增强信息承载能力。
- 利用黑丝印涂层阻隔阳光降低过热问题,增强系统稳定性。
- 该图像证实虛拟全景显示在显示效果和技术细节上拥有实质性进步。[page::9]
图表10、12-15:宝马和小米虚拟全景显示示意及界面
- 宝马展示的视平线全景显示实现A柱至A柱的超宽覆盖,与超感智控方向盘和3D HUD配合形成沉浸式人机界面。
- 小米杨天际屏系统满足主乘驾信息差异化需求,辅以多类信息卡片灵活组合,内嵌盲区影像和辅助驾驶界面切换。
- 视觉交互与显示空间双重创新,提升智能座舱用户体验。[page::8][page::10][page::11]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披露估值模型及目标价,主要聚焦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路线分析。但可推知:
- HUD持续放量及国产厂商渗透率提升,将带动供应商收入增长。
- 虚拟全景显示未来量产及广泛应用为产业注入新的成长驱动力。
- 成本逐步下降与产品迭代进步,将提升市场接受度及盈利水平。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重点提示两方面风险:
- 汽车智能化进程放缓风险:消费者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需求下降,或整车厂为降成本调减智能化配置,导致HUD渗透率增长不及预期。
2. 虚拟全景显示技术推进不确定性:该技术需克服光学设计、热管理、畸变及量产一致性的复杂难点,如解决不充分,影响采纳率和用户体验,可能限制市场规模。
报告未给出明确缓解措施,但隐含对技术创新及产业链积累企业的信心,认为科技积累与经验丰富的供应商更有能力克服挑战。[page::1][page::14]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高度乐观,着重强调HUD及虚拟全景显示的市场成长与技术潜力,但较少触及行业或技术可能的瓶颈式增长风险或消费者接受度的不确定性,呈现一定营销倾向。
- 价格的持续下降逻辑良好,但对供应链成本压力及车辆价格竞争的宏观影响未予充分展开。
- 虚拟全景显示作为新兴技术,技术复杂度及量产难题巨大,虽提及但对解决方案的成熟程度未细致评估。
- 局部技术方案如AR-HUD成本与整车集成难度,及部分核心零部件缺乏自主供应链风险未深入揭示。
- 数据与趋势主要基于中国市场,高增长背景不一定普遍适用于全球多样市场,行业全球竞争格局差异尚需关注。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车载显示技术的关键节点——HUD的爆发式渗透与新兴虚拟全景显示技术的快速落地,系统揭示了当前产业格局与技术动态。数据强烈表明:HUD市场已突破16%渗透阈值,迎来指数级增长,国产厂商借助成本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头部位置攀升,助推国内市场结构优化和国产替代深化;AR-HUD作为技术进阶路径,市场占比迅速上升,推动显示交互向更丰富维度演化。
虚拟全景显示被重点定义为革新边界,以技术集成与多维度交互提升传统HUD显示体验,展现出更高亮度、更广视场、高清晰度及智能交互潜力。该技术虽处于发展早期,面临光学设计、散热、畸变校正及量产一致性的重大挑战,但头部供应商布局积极,2025年有望实现首批量产车型导入,成为车载显示下一代技术趋势。
报告从多维视角融合市场数据、技术细节、供应链格局与行业动态,呈现了车载HUD渗透的规模化爆发机会及虚拟全景显示驱动交互革新的产业前景,为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洞察。[page::全篇]
---
版权声明
本文分析基于中金公司2025年5月28日发布的《车载显示:HUD跨越鸿沟加速渗透,虚拟全景显示驱动交互革新》报告,依照原文内容严格提炼、翻译和归纳,所有观点均基于报告中数据与论证。[page::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