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宏观:“新宏观”30讲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为国泰海通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发布的“新宏观”框架系列电话会议汇总,围绕宏观分析框架的变革、全球资产重定价、财富配置迁徙及大国博弈再平衡三大主题展开,系统梳理2025年及未来重要宏观经济政策趋势与全球资产配置机遇,为投资者提供理论与实操指引[page::2][page::4][page::5]。
速读内容
“新宏观”框架变革与研究团队介绍 [page::1][page::6][page::7]

- 国泰海通宏观研究团队由多名具备经济学博士及硕士背景的高级分析师组成,团队覆盖全球及国内经济、政策、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 梁中华为宏观首席分析师,曾在多家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获得多项行业大奖,团队专注于宏观分析与资产配置。
2025年“新宏观”30讲系列安排及核心议题概述 [page::2][page::3][page::4][page::5]

- 系列课程分为三大主题:“分析框架的大变革”、“全球资产的重定价”、“财富配置的大迁徙”及“大国博弈的再平衡”。
- 涉及宏观经济新趋势、低利率资产配置、人民币汇率新范式、美债利率模型、贸易政策变化等前沿议题。
- 每讲由具备深厚学术与实操经验的分析师主讲,涵盖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动态。
量化因子及策略内容缺失,聚焦宏观视角与资产配置框架 [page::全文]
- 本报告主要为宏观框架介绍及政策趋势系列分享,未涉及具体量化因子构建或量化投资策略生成内容。
- 重点围绕宏观视角下的资产配置理念与重大趋势,为机构和高端投资者提供策略指引。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宏观:“新宏观”30讲 研究报告全面解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引言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国泰海通|宏观:“新宏观”30讲》
- 作者与机构:国泰海通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3日
- 研究主题: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重大变革,围绕“新宏观”战略,具体切入点涵盖全球贸易、货币、财富配置、大国博弈等核心宏观议题。
核心论点:
报告以“新宏观”为核心,提出未来经济研究和资产配置方面的“三个新”——“新宏观”(分析框架大变革)、“新线索”(全球资产重定价)、“新时期”(财富配置大迁徙)、以及“新阶段”(大国博弈的再平衡)为主线,揭示未来宏观经济研究的话题和趋势。报告从分析体系、全球环境变迁、资产配置动向、大国战略等四个维度系统构建分析和研判框架,强调宏观分析方法和视角的更新,推动投资者理解及顺应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
报告本身以系列30讲的电话会形式呈现,分步展开这一复杂系统的分析框架,旨在全面提升宏观理解的深度和广度。[page::0, 2-5]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新宏观”章节:分析框架的大变革(8月5日至8月14日)
- 内容概要:
- 梁中华等首席学者带来宏观分析框架的系统升级,结合“信任”渐退、贸易和货币迁徙等多维度因素,描绘未来宏观研究范式。
- 特别聚焦“新质生产力”和经济转型路径,强调中等收入陷阱突破与人力资本投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性。
- 通过中美服务业的深度比较与海外房地产泡沫经验,为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实证支持。
- 对低利率时代下企业盈利特征和海外新消费趋势的探讨,指示结构性经济变化下不同企业和行业的表现分化。
- 支撑推理:
- 通过梳理宏观数据和新兴经济现象,结合经济理论的“新质生产力”视角,报告指出传统宏观框架不足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大变革,提出更新内容包括信任机制演变、货币与贸易新格局等。
- 采用中美服务业、地产泡沫的历史数据对比,强化研究的实证基础。
- 经济转型和企业盈利稳定性的划分,对投资策略提供了重要指引。
2.2 “新线索”:全球资产的重定价(8月15日至8月22日)
- 内容概要:
- 通过货币进化史、黄金空间估算、美元信用分析,深入讲解全球资产价格重估洪流中的主要动力。
- 专注人民币汇率分析框架和跨境资本流动,更新对“股债汇”联动关系的理解,为投资者提供面向未来的资产配置策略。
- 探讨政策层面对汇率韧性的支撑,以及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反直觉”走势的新范式。
- 支撑推理:
- 利用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结合,论证货币作为记账工具的演变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影响。
- 黄金空间通过数量模型分析给出理论支持,从供需及政策角度展望其价格弹性和投资价值。
- 美元信用的脆弱性与人民币的政策韧性形成对比,显示全球货币体系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发展。
- 综合跨境资本流动数据和宏观政策逻辑,强化对人民币汇率异动合理性的理解。
2.3 “新时期”:财富配置的大迁徙(8月24日至8月29日)
- 内容概要:
- 详细讲述居民存款结构转变过程,指出从“回家”到“再搬家”的资产配置迁徙趋势。
- 探讨海外低利率时代不同投资主体的资产选择,结合中国和海外市场动态给出配置建议。
- 研究低利率环境下金融机构适应挑战及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 支撑推理:
- 基于对居民财富结构、存款数据和全球利率环境的剖析,揭示财富配置的根本调整。
- 利用宏观经济指标和政策环境,推断海外居民和国内金融机构的应对措施。
- 权益资产方面通过收益稳定性、增长潜力等多维度分析,提供对长期投资的精选方向。
2.4 “新阶段”:大国博弈的再平衡(8月31日至9月8日)
- 内容概要:
- 美债利率模型及其资产配置启示,解析美联储独立性与政策动向。
- 关税政策的最新演变及其对全球经济脱钩与通胀预期的影响。
- 美国新一轮减税的风险评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确定性,以及产能出海的战略机会。
- 产业和贸易“出海”新趋势讨论。
- 支撑推理:
- 通过构建及分析美债利率研判模型,结合政策逻辑,预测美债市场及其对大类资产的联动效应。
- 使用历史及现行交易数据评估关税政策风险对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影响。
- 结合财政政策和制造业数据库,评估中国制造业的强竞争优势。
- 出海趋势依托GNP视角,突出战略性外向型经济结构调整。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团队成员照片(第1页、第6-7页)
- 描述与内容:
- 多张团队合影及个人照片展示,涵盖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联席首席分析师汪浩、联席首席分析师黄汝南,以及其他高学历背景成员。
- 照片下方配备团队成员的学历、研究领域、荣誉资质说明。
- 数据与趋势解读:
- 团队结构展现高度专业化,成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深度研究,具备丰富的学术与实务背景,多人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
- 该视觉资料支撑报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显示国泰海通宏观研究团队的学术实力及多元专业整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客户信心。
3.2 交流安排时间表(第3-5页)
- 描述:
- 带有具体日期、讲座题目、主讲人名单的详细日程安排表。
- 涵盖“新宏观”、“新线索”、“新时期”及“新阶段”四大主题的30讲电话会时间节点分布,注明主讲人和主题对应关系。
- 解读与联系:
- 时间表清晰展示系列电话会的结构化推进路径,主题涵盖宏观经济变革前沿问题,突显系统性与连续性。
- 帮助客户把握学习节奏,便于有针对性地关注重点领域。
- 与整体文本主题紧密呼应,体现“新宏观”理念的全面展开及实践指导。
3.3 多平台二维码(第3页)
- 描述:
- 来自Wind、同花顺、Choice数据、同花顺小程序、每市、东方财富、道合等多家知名财经资讯平台的二维码。
- 作用及推断:
- 显示国泰海通宏观研究团队信息传播的多渠道覆盖,便于受众通过多样化平台获取报告内容。
- 这反映机构对数字化媒体工具的整合运用,提升信息触达率和互动性。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框架系列总结及预告性内容,未涉及具体企业或资产的估值测算,因此未提供传统意义上的估值分析。
---
五、风险因素评估
虽然全文主要为研究框架介绍,但通过各专讲主题可以归纳出关联的宏观风险因素:
- 全球信任机制弱化:全球贸易摩擦和货币不稳定为大国博弈和资产重定价埋下潜在风险。
- 低利率环境冲击:金融机构和企业盈利结构调整中存在适配风险,影响资本市场稳定。
- 汇率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存在“反直觉”变动,为跨境资本流动和资产配置带来不确定性。
- 政策调整风险:美联储政策独立性及减税方案可能引发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的非线性变化。
- 产业出海与供应链转移不确定性:全球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变化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
报告虽未集中披露具体缓解方案,但强调政策底气、结构性调整和跨境资本流动分析作为理解和应对风险的工具。[page::2-5]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优势:
- 构建了宏观分析的系统新框架,涵盖微观基础到国际政治经济,视野开阔,体系完整。
- 专讲内容详实,主旨明确,理论与实证结合紧密。
- 团队专业性强,具备多角度深度研究能力。
- 潜在局限:
- 报告主要以系列电话会安排形式存在,具体内容尚未完全展开,缺乏详细的量化分析和案例深入解读。
- 某些论题如“新宏观框架大变革”等具有较强理论性,实际操作性及投资决策指引尚需后续细化。
- “反直觉”人民币汇率等观点提出,尚未详述具体模型逻辑和实证数据支持,需警惕主观解释过重的风险。
- 风险评估较为笼统,相关应对措施的描述欠缺系统性。
- 细微观察:
- 人员介绍中多次强调顶级学历与荣誉,有助提升报告权威,但也可能带来学术视角过重、实践操作偏少的风险。
- 报告开放性强,未来手机号电话会议内容具体展开后,方能判断实际操作指导的丰富度。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聚焦宏观经济分析范式的系统升级,打造了涵盖“新宏观”分析框架、“全球资产重定价”、“财富配置大迁徙”以及“大国博弈再平衡”的四大主题板块,明确了未来经济形势变化及对应投资逻辑的关键线索。
系列计划以30讲电话会形式分阶段传递,主讲人团队具有坚实的学术研究和实务经验背景,保障内容深度与信度。从贸易、货币、资产、政策及国际关系多维度综合发力,为投资者理解宏观大势及资本配置提供全新视角。
配合详尽的专题时间表和丰富的团队介绍,报告强调了知识传递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具备高度的战略意义。报告通过梳理全球信任机制变化、低利率背景下的企业盈利稳定性、人民币汇率“反直觉”特征与政策韧性、以及美债利率决策模型等核心课题,帮助投资者提前捕捉风险与机遇。
整体而言,报告以学术与实务兼备的方式,塑造未来宏观经济理解的新范式,并为市场参与者的财富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方向指引。[page::0-8]
---
附:关键图表与图片
- 团队成员集体照与个人证件照,展示专业阵容和研究实力


- 新宏观系列电话会时间表及主题分布

---
以上分析旨在全面解构本次“新宏观”30讲报告的框架、内容和方法论,帮助读者充分理解报告的内涵和市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