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宏观】出口或放缓,但不会失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2025年6月中国出口表现,指出对美出口虽降幅收窄但难回正增长,机电产品和稀土出口表现分化,进口因大宗商品与机电产品拉动转正。美国加征关税及周边国家出口竞争带来不确定性,但中国出口基本盘稳固,下半年出口增速预计在0-5%之间,失速风险有限[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2025年6月出口与进口表现解读 [page::0][page::1]

- 6月出口值3252亿美元,同比增长5.8%,高于预期3.2%;进口值2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逆转前期负增长。
- 对美出口同比仍降16%,但降幅较前月收窄18.6个百分点,拖累整体出口幅度减弱。
- 6月机电产品出口贡献最大,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和汽车出口大幅增长,集成电路和汽车零配件出口有所下降。
- 稀土出口数量创2009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速提升66个百分点,但金额下降近47%。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回暖但增速低,仅贡献0.2%的同比增长,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出口竞争力。
出口结构与区域贸易动态 [page::0][page::1]
- 对东盟出口增速提升至17.3%,尤其对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出口快速增长,对香港出口同比提升至19%。
- 周边经济体如韩国、越南出口保持较高增速,韩半导体和汽车出口反弹显著。
- 美国30%额外关税继续拖累对美出口,7月出现放缓迹象,周边国家“抢出口”现象趋缓。
进口回暖主要驱动力 [page::1]
- 6月进口同比转正,增1.1%,大宗商品和机电产品拉动关键。
- 铁矿砂、原油、铜材进口数量创年内新高,集成电路和飞机进口量改善明显。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口同比增速回落,但仍维持两位数增长。
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page::1][page::2]
- 下半年出口或面临不确定性,受美国加征关税和全球贸易减速影响,但失速风险有限,预计同比增长0-5%。
- 关注CRB工业原料价格走势对贸易的领先指标作用。
- 政策风险包括国内政策突变、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调整及流动性变化。
- 中美经贸谈判和新的关税措施将成为出口政策走向关键变量。
深度阅读
【华西宏观】出口或放缓,但不会失速——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出口或放缓,但不会失速
- 发布机构:华西证券研究所(“华西研究”)
- 作者/分析师:肖金川(执业证书号:S1120524030004)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5日(发布时间:07:47,北京)
- 研究主题:宏观经济视角下中国出口与进口情况的分析,重点关注2025年6月及近期出口表现,特别是对美出口的影响因素和后续趋势预测。
核心论点与主题总结
报告聚焦于2025年6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中美贸易关系、全球经济环境与关税政策等因素,提出中国出口面临放缓压力但不会出现失速。主要信息包括:
- 6月出口同比增长5.8%,进口同比增长1.1%,均高于市场预期。
- 对美出口下降幅度收窄,但依然处于负增长,关税仍是核心制约因素。
- 周边经济体出口快速增长,尤其在关税暂停截止日前出现“抢出口”现象,存在一定贸易转移效应。
- 分产品来看,机电产品是主力出口品类,稀土出口量创新高但金额下降。
- 进口指标有所回升,大宗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量均有改善。
- 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将保持在0-5%区间,中美贸易谈判和关税政策仍存不确定性。
- 报告指出的主要风险包括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波动及流动性变化。
总体上,报告传递一种谨慎乐观态度,认为中国出口基本面依旧稳固,但面临外部关税政策和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挑战。[page::0,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华西宏观:2025年6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 核心论点:
- 6月出口总值为3252亿美元,同比增长5.8%,超出市场预期3.2%。
- 进口总值为2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同样超预期的0.18%。
- 进入6月,中美关税缓和,但对美出口依然负增长,只是降幅有所收窄。
- 论据与推理:
- 由于6月27日美东和美西航线运价分别上涨39.1%和28.4%,中国到美国的船只数量和吨位环比大幅提升,这被视为贸易恢复的信号。
- 但7月中旬数据出现反转,船只数量减少,暗示对美出口修复可能受阻,主要受美国继续加征的30%额外关税影响。
- 关键数据解读:
- 对美出口同比降幅从5月份的-34.6%(推算)收窄至-16.0%。
- 对整体出口的拖累度由5个百分点降至2.4个百分点。
- 推测与预判:
- 中美贸易恢复进程未能触底反弹回正,出口修复或呈现“放缓”而非“快速反弹”趋势。
2.2 区域贸易与贸易转移现象
- 核心论点:
- 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7.3%,尤其是马来西亚(9.8%)、泰国(28.0%)、越南(23.8%)。
- 对香港地区出口大幅提升19.0%。
- 周边经济体如韩国、越南也见出口加速,体现抢出口和贸易转移的趋势。
- 逻辑支撑:
- 6月底对等关税暂停截止临近,促使相关国家抢先出口,形成竞争和替代效应。
- 越南对美国出口高增长,但也面临新的关税加征压力,未来可能影响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 重要数据:
- 韩国出口同比反弹到4.3%,其中半导体和汽车分别贡献11.6%和2.3%。
- 越南上半年对美贸易顺差增长29.1%,对华贸易逆差增长42.2%。
- 推断:
- 贸易转移效应可能在短期内抬升周边国家出口表现,但因美国新的关税政策,区域贸易格局将面临波动。
2.3 产品结构分析
- 机电产品:
- 拉动出口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
- 细分品类中,手机和汽车出口增速大幅回升,分别提高14.0和9.3个百分点。
- 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和船舶出口同比下滑,尤其船舶出口降幅达到20.3个百分点。
- 稀土出口:
- 数量达到7742.2吨,创2009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速提升66个百分点。
- 出口金额却下降46.9%,表明单价或出口结构调整。
- 劳动密集型产品:
- 出口增速仅0.2%,明显滞后整体出口。
- 主要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压制价格竞争力。
- 总结:
- 高端制造品出口企稳回升,但其他部分产品仍面临困境,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摩擦是主要阻力。
2.4 进口数据分析
- 6月进口同比转正至1.1%,扭转了前5月连续负增长趋势。
- 大宗商品中,铁矿砂(1.1亿吨)、原油、铜材进口量均创阶段性高位,同比增速分别提升8.5%、7.4%、5.5%。
- 机电产品进口改善,集成电路和飞机进口分别拉动同比增长1.7%和0.2%。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虽然同比增长10.7%,但增速已较5月大幅放缓。
- 综合看,进口恢复伴随大宗商品和核心技术配件需求回升,反映国内制造业和相关产业链的韧性。
2.5 展望与风险提示
- 下半年出口或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 美国加征的额外30%关税拖累对美出口,增长可能保持在-10%到-20%区间。
- 美国新关税措施可能在8月1日生效,增加贸易摩擦不确定性。
- 周边国家转运逃避关税加剧贸易流动复杂度。
- 基本面方面:
- 中国出口产品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仍旧稳固全球市场份额。
- 其他主要经济体未进行类似加征关税行动,支撑全球贸易环境。
- 工业品CRB指数价格走向将是重要的领先指标。
- 风险提示涵盖了:
- 国内政策可能超预期调整,如经济增速大幅减缓或者货币政策变化。
-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波动,如加息节奏变化可能扰乱全球贸易。
- 全球流动性环境变化,可能影响贸易融资和资金流动。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配图主要是华西证券品牌标识与公众号二维码,不存在数据信息图表。
- 第一页配图展示了华西证券品牌形象和标语“华西研究 创造价值”,象征权威研究报告来源和专业性保障。
- 第二页二维码图示方便读者关注华西证券官方渠道,侧面说明信息及时性和专业服务。
此类视觉辅助作用在于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度,未涉及具体经济数据的图表分析。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经济分析性质,未包含具体企业或行业的估值模型,如现金流折现(DCF)、市盈率(P/E)估值等内容。报告重点放在宏观贸易数据和政策影响的解读上。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国内政策不确定性:
- 若国内经济出现超预期放缓,政策可能被动调整,影响出口环境和总体经济活力。
- 海外货币政策风险:
-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若加息超预期、通胀持续高企,可能引发资本流向和贸易波动,损及中国出口增长。
- 流动性变化:
- 若全球流动性水平下降,贸易融资受限,可能拖累贸易额,特别是中间品出口和进口。
- 关税及贸易摩擦:
- 美国加征关税持续,特别8月1日效力的新措施,增加贸易壁垒,打击向美出口。
- 贸易转移风险,企业可能将产能转移海外,以避开美国关税,但长远可能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
报告虽强调风险,但同时指出当前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市场整体韧性较强。[page::2]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客观分析基础上潜在偏误:
- 报告对中国出口的竞争力持明确乐观看法,但对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压制的消极影响提醒较为简单,未详细量化人民币升值的具体影响幅度。
- 贸易转移及关税措施的间接影响判断基于假设,实际执行及企业应对策略可能多样,存在不确定性。
- 对于未来国际货币政策变化的假设偏保守,若加息或通胀更剧烈可能带来更大风险。
- 内部细微差别:
- 报告中对集成电路出口的评价略显矛盾:既指出出口同比下降,又表明相关机电产品进口改善,这反映供应链端存在产能增补,但出口端需求或竞争力下滑,折射产业链复杂性。
- 重点强调对美出口困难,但对对其他经济体依赖的增长是否构成长线风险评价不足。
- 整体视角:
- 作为宏观观察报告,作者谨慎平衡对乐观基础和风险警示,但过于依赖中国出口价格优势的判断,存在动态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潜在忽视。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2025年6月中国出口和进口数据,聚焦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对出口结构和区域贸易影响,得出以下关键结论:
- 出口维持温和增长,6月数据显示同比增5.8%,明显优于预期。进口也出现近阶段回升,表明内需和产业链活跃度同步恢复。
- 对美出口压力依旧显著,尽管降幅收窄,但额外30%关税依然限制出口回暖趋势。7月数据出现放缓迹象,显示关税压力下出口修复可能缓慢。
- 周边国家抢出口明显,反映贸易转移现象,中美关税暂停期限成为关键节点。越南、韩国等国表现抢眼,但面对美国新关税政策风险。
- 产品结构呈现分化:手机和汽车等机电产品出口提振明显,稀土出口量创新高但金额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缓慢且受人民币升值影响。
- 进口端回暖支撑产业链,大宗商品尤其铁矿砂、原油和铜进口量提升,机电产品进口改善,显示中国产业链韧性。
- 未来展望:下半年中国出口预计仍保持温和正增长(0~5%区间),面临来自美国加征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环境波动等风险,但中国出口基本盘坚实,不至于大幅失速。
- 风险因素需密切关注,包括国内经济政策调整、海外货币政策变动、流动性收紧及新的贸易壁垒。
该宏观报告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基于详实数据的中国出口形势洞察,强调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中国出口在结构调整和国际政策博弈中呈现韧性,但面临下行压力。决策时需权衡短期扰动和长期增长潜力。[page::0,1,2]
---
附录:法规提示与评级标准
- 报告明确指出本订阅号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专业投资机构客户,非专业客户应谨慎使用。
- 提供公司与行业评级定义(基于股价相对上证指数表现的区间划分),但本报告未做具体公司评级。
- 法律声明强调信息仅为研究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page::3]
---
总结
整体来看,华西证券的《出口或放缓,但不会失速》通过详实的进出口数据解析,结合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准确描绘了2025年中国出口现状及后市可能路径,重点解析了关税政策带来的中美贸易瓶颈和区域贸易转移影响。报告数据翔实,结构清晰,逻辑通顺,既揭示了复杂的国际贸易动态,也提出了可行的展望和风险预警,体现了资深宏观分析师的专业水准和深刻洞见。此报告对关注中国出口走势、全球宏观经济调控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决策者、投资者均具较高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