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期指与主动对冲策略回顾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3年股指期货市场表现分阶段波动,期指基差升水次数与幅度较往年明显增加,反映出政策推动下的乐观预期及市场情绪变化。主动对冲策略整体略逊于被动,但随着情绪波动趋缓,2024年策略有望回归超额收益。商品市场价差及基差回归正常产业逻辑,统计套利策略或现良机。通过4阶多项式拟合的主动对冲策略,以1分钟价格频率捕捉趋势,降低对冲成本,提升策略表现 [pidx::0][pidx::3][pidx::7][pidx::13]

速读内容

  • 2023年期指市场分为五阶段,基差表现呈现频繁升水,主要受国家稳增长政策影响及金融产品发行减少,基差波动放大且反映市场情绪波动,套利机会显著 [pidx::0][pidx::3]。

  • 四大期指(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中证1000)2023年底表现及基差率数据显示大市值期指优于小市值期指,市场预期改善,基差率均升水趋势明显,跨期价差分位数显示未来预期大市值期指更乐观 [pidx::3][pidx::4]。


  • 主力期指合约基差及年化基差率趋势显示,IC期指长期贴水但近期有所回升,IF及IH期指整体为升水,IC与IM期指贴水减弱,主力合约持仓量和成交量表现稳定,支持交易活跃度体现市场情绪 [pidx::4][pidx::5]。



  • 2024年分红点数预估,IF、IC、IH及IM期指预计分红分别为82.59、81.04、68.91和55.97点,为基差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pidx::7]。

  • 主动对冲策略结合股指期货日内多项式拟合趋势追踪,针对价格波动捕获趋势方向与力度,实现主动择时降低负基差成本。2023年IC、IF、IH主动对冲策略收益分别为-7.15%、-7.86%和-11.13%,略逊于被动对冲,但策略回撤主要受大幅“随机”波动影响,预期2024年情绪稳定后策略表现将改善 [pidx::7][pidx::13]。

  • 量化策略回测显示:采用交易限制较小的主动对冲策略,IC策略相较非策略累计收益率提升12%以上,IF策略年化收益率达1.3%,夏普比率提升明显,最大回撤降低,体现主动策略在降低对冲成本方面的有效性 [pidx::8]。



  • 2023年末至近期,IF主动对冲策略表现优于被动对冲,IC、IH略逊色。策略信号活跃,存在开多、开空和信号平仓,体现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能力 [pidx::7][pidx::8]。

- 商品期货市场2023年整体回调幅度有限,价差结构恢复正常,产业供需逻辑回归,统计套利策略历史与近期表现均显示潜在机会。能化板块跌幅最大,农产品跌幅最小,相关大宗商品关联股票表现活跃,反映市场细分差异 [pidx::9][pidx::10]。

  • 价差偏离及交易热度显示如纯碱和燃油等品种存在显著偏离,交易活跃支持套利机会,特定商品如玻璃及铁矿石历史价差水平仍具参照意义,市场短期需关注春节前需求确认与全球货运供应风险 [pidx::11]。


  • 期指主动对冲策略核心建构为基于多项式拟合对股指期货日内价格趋势进行预测,通过一阶与二阶导数判断趋势方向与加速,决定开仓或平仓信号。参数采用4阶拟合450分钟数据,止盈止损分别设定为+1.10%/-1.30% [pidx::13]。

- 报告详细阐述期现套利基本公式与风险,包括保证金追加风险、基差不收敛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及基于历史分红规律的分红点位预测方法,提升基差率修正准确性,为策略构建提供基础 [pidx::11][pidx::12]。

深度阅读

报告详细分析:2023年期指与主动对冲策略回顾——国金证券金融工程组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2023年期指与主动对冲策略回顾》

- 分析师:高智威(执业编号S1130522110003)
  • 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工程组

- 发布日期:2023年末至2024年初(推断)
  • 研究主题:2023年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中证1000等四大期指)的运行情况、基差特征与主动对冲策略绩效;商品期货市场回顾及最新配置建议。


核心论点与结论简述:


  • 2023年期货基差表现出频繁且幅度较大的升水,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和国家稳增长政策的提前定价。

- 主动对冲策略在2023年整体表现逊于被动对冲,尤其四季度受日内高波动影响明显回撤,但预计2024年随着市场情绪趋稳,策略有望重获超额收益。
  • 商品期货市场价差结构趋于正常,供应链稳定性回升,统计套利策略有望恢复活力。

- 报告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股指期货日内主动交易对冲模型,结合1分钟高频数据捕捉趋势,有助于控制对冲成本。
  • 风险提示主要围绕模型失效风险、政策变化、市场环境及成分股分红预测误差等。


总体上,本报告旨在全面回顾2023年期指市场与主动对冲策略表现,解读基差波动及其驱动因素,剖析主动交易对冲模型效果,并结合商品市场动态给出配置指引。[pidx::0][pidx::3][pidx::7][pidx::13]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2023年期指与基差回顾



关键观点:


  • 2023年期指市场经历五个阶段性行情:

1. 春节躁动:疫情放开预期推动期指升水,信心强劲。
2. 二月至五月:海外经济表现强劲,美联储保持高利率压制风险资产,国内复苏偏慢,市场震荡调整,主要期指基差收窄转贴水。
3. 五月至七月:稳增长政策催化信心回暖,基差升水。
4. 七月至十月:人民币贬值压力导致市场情绪悲观,基差与期指同步走弱。
5. 十月至十二月:期指基差走势同步,市场情绪直接体现在基差涨跌上。
  • 基差表现的两大特征为:升水次数与幅度较以往增加(受政策预期与金融产品影响)及情绪驱动下基差走势与期指高度同步。基差本身的绝对值对行情指导意义有限,边际变化更能反映市场情绪。
  • 短期内分红、监管等因素对基差影响稳定,基差波动更由预期与情绪变化驱动。存在较多套利机会。


逻辑分析:



作者结合宏观政策、国际经济与国内数据表现,解释了市场分阶段走势及基差特性变异。强调基差不是单纯反映现货供求的指标,而是综合了政策预期与交易情绪。

关键数据点:


  • 四大期指年初阶段均显著升水,5-7月升水维持高位(图表1、图表2)。

- 四大期指持仓量与成交量总体稳定,基差年化率由贴水转为升水。
  • 大市值期指(比如沪深300)价差结构较小市值更乐观。(详细见后续数据)


2. 股指期货市场本周概况与活跃度


  • 本周四大期指均上涨,沪深300期指涨幅最大2.81%,中证500涨幅最小2.21%;

- 基差率均回升,主力合约普遍升水,显示市场情绪回暖。
  • 跨期价差分位数分布显示大市值期指的未来预期更积极。

- 期指正反套利空间暂无吸引力(基差未达到套利门槛)。
  • 分红点数预测显示2024年沪深300预估分红82.59点,最高,IM最低55.97点。


3. 主动对冲策略表现



策略介绍与创新:


  • 采用股指期货日内多项式拟合预测价格趋势,基于价格的一阶与二阶导数判断趋势的方向与强度,结合信号动态开平仓,主动调节对冲持仓,降低贴水带来的成本。

- 该模型使用1分钟高频数据,拟合阶数4,拟合长度450分钟,止盈1.10%、止损-1.30%。

绩效回顾:


  • 2023年IC、IF、IH主动对冲策略收益分别为-7.15%、-7.86%及-11.13%,均逊于对应被动对冲组合。

- 四季度回撤时间最长,主要原因在于期指日内大幅“随机”波动,使策略预期偏差增加。
  • 预计2024年市场情绪波动减少,策略有望重新获得超额收益。

- 本周IF主动对冲收益优于被动组合,而IC和IH略逊。
  • 历史回测显示主动策略整体胜过非主动策略(图表21-24)。


逻辑与假设:



策略依赖过去价格趋势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受市场情绪影响大;高频拟合捕捉微观趋势,辅助日内交易决策。策略表现波动较大,风险敞口需管理。

4. 商品市场回顾


  • 本周商品指数整体小幅回调(-1.37%),能化板块跌幅最大(-2.55%),农产品跌幅最小(-0.42%)。

- 涨幅前三为橡胶(2.31%)、豆一(2.21%)、沪铝(2.07%);跌幅前三为沪镍(-4.59%)、焦煤(-4.65%)、纯碱(-6.37%)。
  • 关联股票表现同样分化,橡胶相关标的领涨,反映产业链同步性良好。

- 价差结构趋于正常,BACK结构缩小,交易活跃度有所分化。燃油活跃度提升最大,纯碱下降最多。
  • 供应链与宏观政策趋稳,短期需关注红海地区突发事件和节前需求确认。

- 统计套利策略受益于价差结构恢复。(图表27-33)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图表1(四大期指2023年走势)



呈现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中证1000期指从年初至年底的价格走势。4期指整体呈现年中小幅波动后下行趋势:
  • 年初阶段受经济复苏预期推动冲高。

- 中旬起持续下滑,主要受海外高利率与国内经济恢复节奏放缓影响。
  • 图中趋势为各期指高度同步,体现整体宏观环境对市场影响。


2. 图表2(期指分红调整基差率20日均线)



4大期指的分红调整基差率表现:
  • IC与IM在3月前后出现贴水趋势。

- IH、IF在5-7月升水显著,反映期指提前定价政策利好。
  • 下半年尤其10月后基差快速下滑为负,情绪谨慎。


此图表与文本同期叙述的基差结构特征高度一致。

3. 图表3(本周期指表现概览)



表格显示各期指指数与主力合约涨跌幅、基差率等关键指标:
  • 沪深300指数涨幅最高2.81%,主力合约涨幅和基差率也领先。

- 中证1000期指虽然指数涨幅适中,但主力合约涨幅较大,基差负值明显。
  • 跨期价差分位数和PE分位数反映大市值期指偏乐观。


4. 图表4-11(各期指主力合约基差率及年化基差率)



以IF、IC、IH、IM四大期指为例:
  • 有明显基差率波动,部分时间基差率跌破零线(出现贴水)。

- 5%套利收益线作为参考,多数时间基差未达套利门槛。
  • 走势反映市场情绪及基本面预期变化。

- 20日均线平滑基差波动,刻画趋势。

5. 图表12-15(合约加总持仓量与成交量)


  • IF与IC期指持仓量稳中略升,成交量波动较大,反映交投活跃度及资金热度变化。

- IH与IM持仓量较低,但成交量近期有上升趋势,可能预示活跃度提升。

6. 图表16-19(跨期价差率频数分布)


  • 统计2019年起至今的跨期价差频率,显示近期价差偏分布情况。

- IF与IC跨期价差分布偏正,表示近月合约一般高于后续合约价格,符合正常期货市场contango结构。
  • IH与IM跨期价差稍有不同,分布更广。


此数据帮助判断市场价格结构是否合理,套利机会潜在。

7. 图表20(2024年分红点数预估)


  • IF预估分红最高(82.59),IM最低(55.97),对应各指数成分股分红能力预期。

- 分红预测基于历史分红与盈利预测模型,对基差调整及策略构建至关重要。

8. 图表21-26(主动对冲策略表现和信号)


  • 表21显示主动对冲策略历史收益、波动率和回撤指标。

- 图22-24净值曲线显示主动对冲策略长期优于非主动策略,尽管近一年波动较大。
  • 图25本周策略收益,IC与IH策略本周负收益,IF策略正收益。

- 表26细化了近5个交易日的策略开仓和平仓信号,表明策略灵活调整。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传统企业或股票的估值分析,主旨在于期指及策略表现的统计分析、模型回测和收益风险评估,不包含目标价或市盈率估值结论,属于策略及市场技术分析报告范畴。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提示主要风险包括:
  • 模型失效风险:历史数据统计和拟合模型若未来环境发生变动可能失去效力。

- 政策环境风险:宏观政策变动可能导致模型相关联资产与风险因子关系失稳。
  • 市场风险:国际政治摩擦升级带来多资产同步波动风险,增加对冲难度。

- 分红预测风险:指数成分股分红变动影响基差及对冲成本预测准确度。

此外,期现套利面临保证金追加风险、基差不收敛风险、跟踪误差及流动性风险。

报告未详细阐述针对风险的具体缓解措施,但表达了对风险的谨慎态度。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主动对冲策略的评价相对谨慎,承认其2023年表现不理想,指出策略对高频“随机波动”敏感,这显示分析的客观性和稳健态度。

- 大量数据描述与模型解释翔实,但对策略回撤原因及市场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探讨尚有拓展空间。
  • 报告对基差的市场情绪解读准确,但未充分讨论政策延迟效应与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溢价。

- 基差作为市场情绪指标与套利信号的双重角色被强调,但未将其与宏观经济指标或资金流动结合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
  • 商品市场段落中对价差结构恢复的乐观评价值得认可,但对地缘冲突等不确定事件的潜在风险相对淡化。

- 报告主要用过去数据拟合未来,模型对于非平稳市场结构或黑天鹅事件的适应能力待观察。
  • 估值方法局限于对冲及套利收益模型,并非股票估值,投资者需明确策略性质。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对2023年中国主流股指期货市场运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深入分析,详解市场分阶段情绪变迁、基差特征及其背后政策与金融产品因素。基差升水次数与幅度较往年明显增加,主要因稳增长政策预期提前反映与金融产品发行减少,导致基差情绪色彩显著。大市值期指表现强于小市值期指,显示经济复苏信心在权重板块先行体现。

主动对冲策略依托高频多项式趋势拟合,创新性地结合期指交易与对冲持仓调整,对抗负基差成本。尽管2023年策略整体收效不佳,尤其四季度因波动随机性加剧出现回撤,历史表现及本周数据均表明策略仍具备超额收益潜力,特别是在预期波动降低的2024年。

商品市场价差结构已修复至正常水平,供应链稳定性增强,统计套利策略适用性改善,产业逻辑回归强化了大宗商品的基差和价差统计规律。需关注地缘政治事件及节前需求端变化对短期价格的扰动影响。

报告通过丰富详尽的图表(价差率、持仓成交量、策略净值曲线、策略信号)及对应数据分析,呈现了全面且专业的市场洞见。尤其通过期指分红点数预测及估算套利空间,为策略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风险提示充分,强调模型与策略运行基于特定市场环境,面对政策、地缘及市场结构变化,需持续动态调整。

总结而言,本报告为期指市场参与者及对冲策略投资者提供了系统的2023年总结与2024年展望,彰显市场情绪变化对基差和价格影响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主动交易策略在动态市场情境下的适应挑战与潜在机会。

---

【附】部分关键图表链接(Markdown)
  • — 四大期指2023年走势

- — 期指分红调整基差率20日均线
  • — IF 主力合约基差率

- — IC 主力合约基差率
  • — 主动对冲策略净值对比(IC 期货)

- — 本周策略表现
  • — 本周南华指数涨跌幅

- — 2024年分红点数预估

---

(全文分析基于报告全文内容,[pidx::0][pidx::1][pidx::3][pidx::4][pidx::5][pidx::6][pidx::7][pidx::8][pidx::9][pidx::10][pidx::11][pidx::12][pidx::13][pidx::14])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