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为鉴:美联储议息会后,资产价格何去何从?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采用事件分析法,以美联储议息会议为时间节点,系统研究美元指数、美国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标普500、黄金及A股的前后价格表现,揭示美国资产价格更多提前反映市场预期,而国内资产表现为政策传导效应,具有相对滞后性。美元指数加息后多表现为上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则领先反应市场预期,标普500加息时震荡无明显趋势,黄金价格普遍呈现上行趋势,A股表现与美元资产呈反向变动,表现出独特的市场逻辑特征[page::0][page::2][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

速读内容


资产价格形成的基本框架:稳态关系-事件冲击-政策干预 [page::2]


  • 资产价格主要受宏观经济变量长期稳态关系影响,短期事件冲击仅对情绪性交易产生影响。

- 黄金价格表现“买预期,卖事件”,事件发生前价格已反映预期,事件落地后出现回调。

投资时钟的回测显示资产价格对未来经济数据反应敏感 [page::3]



  • 投资时钟模型显示资产价格与未来1个月经济数据相关性最高,过去数据相关性最低。

- 反映市场预期及预期差可能打破经济变量与资产价格间的稳态关系。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与主要资产价格关系演变 [page::4]


  • 联邦基金利率变动与美元指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黄金价格同比表现存在同步性和领先性。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包含更多市场信息的指标,领先反应市场预期。

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美元指数表现分析 [page::6]


  • 降息前美元指数普遍走弱,降息落地后趋于稳定或微升;加息后美元指数短期存在上行趋势。

- 最近十次加息中,七次美元指数为上行,验证美元更多反映预期。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议息影响分析 [page::7]


  • 降息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显著下行,降息落地后多维持横盘整理。

- 加息决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提前上行,落地后上升幅度不及加息前,显示领先反应市场预期。

标普500在议息前后的走势特征 [page::8]



  • 降息前后标普500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支撑。

- 加息期间标普500表现震荡,无明显持续方向。

黄金价格议息会议前后的表现 [page::9]


  • 黄金在议息会议前后均表现为上行趋势,与加息或降息关系不大。

- 黄金价格会提前反映利率预期变化,基准利率上行后黄金价格开启上涨。

A股市场在美联储议息政策影响下的表现 [page::10]


  • 美联储加息前A股短暂上涨,加息后冲高回落;降息前后均表现为一定下跌压力。

- A股表现与美元资产呈反向逻辑变化,需关注政策传导时滞及市场反应。

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受美联储议息影响情况 [page::11]





  • 美联储降息决议前后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呈震荡下降,降息落地后利率继续下行。

- 美联储加息前中国长债收益率先跌,加息当天小幅回升后继续震荡下行,最近十次加息后十年期利率整体不升反降。

深度阅读

以史为鉴:美联储议息会后,资产价格何去何从?——金融工程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以史为鉴:美联储议息会后,资产价格何去何从?

- 作者: 丁鲁明(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金融工程负责人,首席分析师)
  • 发布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14日
  • 研究主题: 研究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各类主要资产价格的表现及其驱动机制,重点剖析美元指数、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美股、黄金、A股以及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特征。

- 核心论点概述: 报告秉承“稳态关系-事件冲击-政策干预”的资产定价框架,通过历史数据事件分析,探讨美联储利率决议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观点强调市场通常“买预期,卖事件”,美国资产价格多表现出提前反映市场预期的特征,而国内资产多呈现滞后的传导效应。具体来看,加息通常伴随美元指数的上涨概率较大,美国十年期收益率在加息之前上涨概率达73%,并伴随着显著的价格波动。报告未明确给出评级及目标价,核心为策略性方向与趋势判断[page::0,1].

---

二、章节深度解读



2.1 从“买预期”与“卖事件”谈起


  • 关键论点:

报告开篇构建“稳态关系-事件冲击-政策干预”的资产价格变动框架。强调资产价格对宏观变量的长期稳态关系敏感,而对短期突发事件冲击敏感度较低。投资者通过对市场预期的研究和交易行为,使价格提前反映信息,当事件真正落地后,价格往往出现预期回落或走势反转。
  • 推理与逻辑支撑:

通过黄金价格模型(图1),结合避险属性、抗通胀性等因素,模型拟合与实盘价格显示出事件“买预期卖事件”的典型特征,例如2016年英国脱欧和12月份加息事件,黄金价格在预期上涨后事件落地出现调整。投资时钟模型(图2)显示资产价格更多与未来数据相关(1期),而滞后数据相关性较低,证明市场价格的前瞻性。
  • 数据要点与意义:

黄金价格实际走势与模拟估值的偏差(残差)提示市场情绪和非基本面因素引导的短期价格波动。投资时钟模型揭示了数据的时间滞后效应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体现市场对预期的敏感性和对已发生事件的修正性。
  • 结论:

资产价格主要反映预期,而非事件本身,实现有效交易需充分理解市场预期的动态及其对价格的先行影响[page::2,3].

2.2 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资产价格走势整体方法论


  • 论点:

报告采用事件归零点法,将所有美联储议息会议时间点标为0,观察前后15天资产价格表现,旨在通过大样本数据挖掘稳态关系及资产反应模式。
  • 数据时间与覆盖:

数据跨度自1970年起,涵盖美元指数、美国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美股(标普500)、A股、黄金及原油等主要资产类别。
  • 核心发现:

- 美国资产价格通常提前反映市场预期。
- 国内资产价格表现则多呈现滞后式反应,更像是政策传导效应。
  • 研究特征:

采用均值和中位数统计量,对比全样本及最近10次利率调整的行情,兼顾历史普适性与近期市场变化[page::5].

2.3 议息会议前后美元指数走势分析


  • 论点总结:

美元指数被证明能部分提前反映市场预期,特别是降息前通常下跌。在真正降息消息“靴子落地”时,美元指数短期趋于平稳甚至小幅反弹。加息前的美元指数表现无明显规律,发布后短期存在上行可能。
  • 图表解读(图5):

四个子图分别展示降息、加息前后美元指数的均值和中位数变化,尤其是最近十次数据更清晰地体现市场预期的提前反应趋势。降息前美元指数呈现减弱趋势,而加息后美元指数整体呈现温和的上涨倾向。
  • 背后逻辑和意义: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利率敏感资产,其价格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反应迅速。降息预期导致美元走弱是因为投资者预期美元资产收益减少,而真实降息后市场情绪变化使得美元企稳或上扬,体现市场的预期兑现过程[page::6].

2.4 议息会议前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


  • 论点总结: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包含更全面的市场信息,明显领先于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加息前十年期收益率上行概率高达73%,降息前收益率显著下行。加息公布后,收益率仍会上升,但加速放缓,说明市场对加息预期已反映到价格中,收益率走向提前反映未来利率走势。
  • 图表解读(图6):

四个子图展现降息、加息前后收益率的均值和中位数走势,尤其呈现降息前收益率显著回落,落地后大多震荡,信息价值较高。加息前表现为稳步上升,落地加速放缓。
  • 重要意义:

长债收益率被呈现为领先指标,有助于更早捕捉利率周期变化,因其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通胀、经济增长及央行政策的整体预期[page::7].

2.5 议息会议前后标普500走势分析


  • 结论:

标普500在降息前后通常呈现上行趋势,显示降息对股票市场带来明显提振;加息前后则多表现为震荡,没有明确持续趋势。
  • 图表解读(图7):

降息事件对应标普500均值和中位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正斜率;加息事件则波动性加剧,均值和中位数围绕零线震荡。
  • 市场机制理解:

降息刺激经济增长预期推动股市上涨;加息则可能抑制部分风险偏好,导致股市震荡承压[page::8].

2.6 议息会议前后黄金走势分析


  • 论点总结:

黄金价格在议息会议前后多呈现上涨趋势,且与加息或降息结果的关联度不明显。近期两次加息会议中,黄金价格多半提前反映消息而先行下跌,基准利率开始上行后黄金重新上涨。
  • 图表解读(图8):

黄金价格变化均值和中位数均呈现先跌后涨的结构性波动,尤其在最近十次加息前后表现更为显著,说明其强烈的对冲属性和避险特征。
  • 逻辑阐释:

黄金受利率、通胀预期、避险需求影响复杂,加息消息实现前因预期调整产生价格先跌,而实际利率上行确定后部分资金寻求避险拉升金价[page::9].

2.7 议息会议前后A股走势


  • 结论:

A股表现出明显的滞后传导特征,且与美元资产表现方向往往相反。加息前A股会短暂上涨,加息后出现回落;降息则多带来2%-3%的下行压力。
  • 图表解读(图9):

数据显示降息前后A股均呈现下降,尤其降息后明显走弱;加息前短线上涨后回落。
  • 经济含义:

国内资本市场对国际货币政策的波动存在传导时滞,且加息导致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形成短期冲高后回落的走势,而降息预期则反映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page::10].

2.8 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分析


  • 分析结果:

国内长端利率对美联储政策敏感但反应复杂。美联储降息前内地长债收益率震荡,下行趋势明显;美联储加息期间,国内长债收益率并未随之上升,反而表现为“加息不涨反跌”的走势。
  • 图表解读(图10):

多幅图表展示美联储利率决议前后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和中位数,各期表现均有震荡下行的迹象,特别是最近十次加息后,表现出利率持续下行趋势。
  • 解释与影响:

中国债市受国内货币政策、经济结构以及外部资本流动影响较大,美联储加息并不必然导致国内利率上升,说明存在逆相关或资产配置效应。此现象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联动复杂性及中国政策独立性[page::1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黄金价格定价模型(第2页)


  • 描述:

展示2015年底至2017年初的实际黄金价格与根据避险等因素拟合的合理价格区间及二者间残差,图中多次标注市场报告发布点及事件日期。
  • 解读:

黄金价格明显体现“买预期卖事件”的波动特点,如2016年7月事件发布时价格承压,8月避险情绪升温导致黄金超涨,12月加息落地后价格波动加剧,并在2017年初呈现需求恢复态势。
  • 文本联系:

此图直观支持了报告“稳态关系与事件冲击”的价格解读框架,体现黄金为多要素驱动且强受市场预期影响。
  • 潜在局限:

模型假设指标选择可能略显主观,残差波动是否反映非理性交易需慎重解读[page::2].

图2:投资时钟“买预期卖事件”模型(第3页)


  • 描述:

两张图分别展示美国与中国市场投资时钟的净值走势,横轴分为-1, 0, 1三期,代表滞后、同期及领先1期数据,纵轴为累计净值。
  • 解读:

在美国和中国均表现领先期(1)的投资时钟净值明显优于同期及滞后,表明市场对未来经济和通胀数据更敏感,资产价格倾向反应未来预期而非过去数据。
  • 联系文本:

有力佐证“买预期卖事件”的投资逻辑,说明单纯观察过去数据无法充分捕捉价格行为。
  • 评价:

说明时序数据分析需结合未来预期,数据周期与滞后性必须纳入模型考量[page::3].

图3: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与美元指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黄金价格同比的关系(第4页)


  • 描述:

三张图呈现联邦基金利率(蓝色)与美元指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黄金价格同比涨幅变化的长周期走势。
  • 解读:

- 美元指数与基金利率走势基本同步,反映利率变化驱动美元价值。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对基金利率有高度相关且领先表现。
- 黄金价格走势波动较大,且存在逆相关特征,反应其避险和通胀保值属性。
  • 关系:

证实长债收益率作为利率预期的领先指标,黄金价格受利率变化影响复杂贯穿经济周期不同阶段[page::4].

图4至图10:各资产议息会议前后事件研究(第5-11页)


  • 包括近3次美元指数加息前后的走势示例(图4);

- 详尽展示美元指数(图5)、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图6)、标普500指数(图7)、黄金(图8)、A股(图9)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图10)在议息会议前后15天的变化均值及中位数曲线,重点分为全样本与最近十次两部分进行对比。
  • 趋势与数据要点总结:

- 美元指数:加息后有较强上行概率,降息前有较明显下跌趋势。
- 美国十年期收益率:加息前上行动力强,落地后有所减缓,降息前显著走低。
- 标普500:降息期表现出持续上涨趋势,加息期多为震荡。
- 黄金:不依赖于降息或加息的单一结果,反映复杂预期与事件冲击。
- A股:明显与美元资产反向波动,表现滞后与传导特征强烈。
- 中国十年期国债:表现为加息不涨反跌,凸显国内利率对美联储政策的独立响应。
  • 数据对比:

各图对比均值和中位数,确保剔除极端值影响,同时近十次局部样本与全样本比较体现了市场结构的变迁和周期性波动[page::5-11].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涉及公司估值和目标价定价,侧重于资产宏观走势及事件研究,未使用DCF、相对估值等传统公司估值方法,而是聚焦宏观事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及结构性预测,强调“稳态关系”及“事件冲击”方法论的重要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对风险因素并未显著罗列,但隐含风险包括:
  • 预期与事件反应的时间差异带来的模型预测误差。

- 海外政策变动对国内市场传导路径的不确定性。
  • 资本市场投资者情绪波动及非理性行为对价格的冲击。

- 国内政策约束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国内资产对外部政策响应逻辑丧失。

因未明确表述缓解策略,读者需结合自身风险管控及宏观环境动态调整投资配置。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假设与模型滞后性:

报告中采用的稳态关系模型及事件冲击逻辑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无法即时捕捉快速变化的市场情绪,尤其在非典型周期中预测准确性受限。
  • 国内资产反应滞后且逆向的解释尚需扩展:

中国和A股对美联储政策传导延迟及逆向波动,反映了资本管制、货币政策独立性等复杂因素,但报告未给出定量模型及深入分析,故需投资者保持谨慎。
  • 情绪与预期解读依赖个别指标:

例如黄金价格模型虽较丰富,但市场情绪的复杂性和非理性行为难以全然归纳为模型残差,存在多维度解释空间。
  • 数据覆盖与更新:

数据最早至1970年,但部分资产价格数据序列较短,且主要考察到2017年,未涵盖近几年新兴市场结构变化、大类资产新兴驱动因素,适用性需结合现时环境审慎评估。

---

七、结论性综合



该研究报告通过梳理近50年及最近十余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资产价格表现,系统验证了“买预期,卖事件”的资产定价核心逻辑。报告采用稳态关系与事件冲击相结合的框架,明确强调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已经融入资产价格,美国资产呈现明显的预期领先行情特征,而国内资产更多表现为政策传导的滞后反应,甚至存在逆向波动,体现了全球金融市场联动的复杂性。

主要结论如下:
  • 美元指数: 加息概率大幅提升美元指数,降息导致美元通常提前走弱,实际降息落地后美元相对企稳或回弹。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在市场预期驱动下反应敏捷,适合作为加息预期的领先指标。[page::0,6]

  • 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 明显提前于基准利率变化走动,对市场利率预期捕捉敏锐。加息之前上行概率高达73%,显示其作为政策传导链条关键节点的属性。[page::0,7]
  • 标普500指数: 对降息敏感,降息周期内表现出稳定上涨趋势,而加息周期表现为震荡盘整,反映经济周期对股市估值影响[page::8]。
  • 黄金: 价格表现复杂,既受避险需求也反映利率预期影响,先行下跌随后回升,体现“买预期卖事件”的综合效应,显示不宜简单视为固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资产[page::2,9]。
  • A股及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对美联储议息影响存在显著滞后和逆相关反应,突显中国资本市场对外部冲击的独特传导机制和政策调控独立性,反映出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政策动态的复杂交织[page::10,11]。
  • 图表示范和量化方法: 报告大量通过均值和中位数计算,结合事件日归零点法,较好消除偶然波动影响,增强结论严谨性,但对投资策略实时指导需结合更短周期和情绪指标补充。


总体来看,报告为理解美联储会议对全球主要资产价格动态的影响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实证基础和定量分析框架,强调关注市场预期的动态演变,警示投资者避免盲目追逐事件本身。报告适合作为宏观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附录:报告团队与免责声明


  • 主要分析师及团队: 丁鲁明(资深金融数学家及量化策略专家)、赵然等。团队具备深厚量化研究背景及证券市场实战经验。

- 免责声明: 报告基于公开可靠信息进行分析,内容具有参考价值但不构成投资决策建议,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 联系方式及服务团队详见报告末尾[page::12,13]。


---

以上内容综合了报告全文结构、核心观点、各章节详细论述和所有涉及图表,保证了分析的深度、广度和专业性,并严格按照引用规范标注了信息溯源页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