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量化:南下持仓占比接近 20%,5 月组合偏好成长——金融工程定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2024年4月港股市场表现及资金流向,重点关注南下资金持仓占比接近20%。通过构建港股通量化30组合,测算其自2015年以来优异的历史绩效,特别是2024年4月组合收益率达到6.3%。5月组合加大了成长板块的持仓比例。南下资金重点配置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且其净流入前十股票收益显著优于同行。[page::0][page::2][page::3][page::5][page::6]
速读内容
4月港股市场概览:港股领涨全球,恒指创一年最大单月涨幅 [page::2]

-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4月涨幅分别为7.39%和6.42%,连续3个月上涨。
-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779.7亿港元,环比提升2.3%。
港股通资金流分析:南下资金持仓占比提升至接近20% [page::3][page::4]


- 4月南下资金净流入约804亿港元,累计净流入达31034亿港元。
- 南下资金持仓市值占比19.82%,环比增长0.81%;银行系和券商系分别占51.67%和28.51%。
- 各资金来源净流入行业偏好不同:南下资金偏好石油石化、煤炭、环保等;银行系偏好有色金属、美容护理等;券商系偏好商贸零售、纺织服饰等。
资金流净入前十股票收益对比 [page::4][page::5]
| 资金来源 | 平均4月收益率 |
|----------|---------------|
| 南下资金 | 7.57% |
| 券商系 | 0.27% |
| 银行系 | -0.12% |
- 南下资金净流入占比前十个股显著跑赢银行系和券商系,表现活跃且收益优异。
港股通量化30组合4月绩效及历史表现 [page::5][page::6]

| 指标 | 组合收益 | 恒生指数 | 恒生科技 | 50%恒生指数+50%恒生科技 |
|--------------|----------|----------|----------|-------------------------|
| 年化收益率 | 7.5% | -3.1% | 2.3% | -0.4% |
| 年化波动率 | 21.8% | 20.9% | 32.1% | 25.1% |
| 收益波动比 | 0.34 | -0.15 | 0.07 | -0.01 |
| 最大回撤 | 51% | 55% | 70% | 60% |
- 组合自2015年起持续跑赢基准,表现稳健,4月收益6.3%,略低于恒指但优于科技指数,超额收益约-0.6%。
5月组合持仓调整:成长板块占比提升 [page::6][page::7]
- 5月量化30组合加大传媒和电子板块持仓比例,体现了较强成长偏好。
- 组合持仓个股包含腾讯、美团、小米、快手等成长型龙头。
风险提示 [page::0][page::7]
- 模型测试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出现变化,投资需警惕系统性风险。
深度阅读
港股量化:南下持仓接近20%,5月组合偏好成长——金融工程定期报告详尽解读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港股量化:南下持仓占比接近20%,5月组合偏好成长
研究团队:金融工程研究团队
首席分析师:魏建榕
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4年5月5日
研究主题:港股市场整体表现、南下资金流动、港股通量化30组合的月度表现及持仓调整,专注于港股量化投资策略及资金流向分析。
核心论点与结论:
- 2024年4月,港股市场表现领涨全球,恒生指数录得近一年最大单月涨幅,港股通资金活跃度有所提升,南下资金继续大幅净流入,持仓占比接近20%。
- 南下资金偏好能源化工等传统周期行业,但组合策略逐步向成长板块倾斜。
- 港股通量化30组合在4月表现略逊恒生指数组合(组合超额收益率-0.6%),但自2015年以来年化收益率稳定为7.5%,远超基准,显示量化组合在中长期回测中表现优异。
- 5月组合持仓侧重传媒、电子等成长板块。
- 报告强调历史数据基础上构建模型存在未来不可预期风险。[page::0,2,3,5,6,7]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港股市场4月概览
- 关键论点:4月份港股市场表现优异,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7.39%和6.42%,均实现月线“三连阳”,创近一年最大单月涨幅。成交活跃度提升,日均成交额提升略微 (+1.3% - 2.3%) 。
- 推理依据:全球主要股指对比,港股中指数涨幅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显示资金和市场情绪向好。成交额的提升反映交易活跃,市场资金流动性增加。
- 数据解读:
- 图1显示全球主要指数中,恒生指数涨幅最高,越过其他成熟市场如英富时100、标普500等。
- 图2中恒生及恒生科技指数月K线“3连阳”,技术层面确认短期上升趋势。
- 图3成交额详细分港股通与港股总成交,均显示稳步回升趋势,表明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 逻辑与假设:市场上涨主要受政策利好、资金流入及宏观环境改善影响,暂未显现明显阻力。
- 复杂概念解释:月K线“三连阳”指连续三个月收盘价均高于开盘价,体现持续上涨动能。[page::2]
2. 港股通资金流分析:南下资金净流入与持仓结构变化
- 关键论点:4月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约804亿港元,累计净流入达31034亿,南下资金持仓占比升至19.82% ,接近20%。银行系和券商系持仓占比分别为51.67%和28.51%,较3月调整幅度细微。
- 推理依据:资金流向经由港交所持股明细及托管机构分类统计,归类南下资金、银行系及券商系,分析其持仓市值占比与行业偏好。
- 重要数据:
- 图4展现南下资金净买入日间波动及长期积累的持续上涨趋势。
- 图5显示三类经纪商持仓占比变化,南下资金市值占比逐月提升,反映南下资金“抄底”态势。
- 行业资金倾向:
- 南下资金净流入行业为石油石化、煤炭等资源类,流出美容护理行业。
- 银行系惯于流入有色金属、美容护理等,流出传统能源板块。
- 券商系偏好商贸零售、纺织服饰等,流出建筑化工及机械设备。
- 数据和推断:资金流入方向反映机构投资策略的差异,南下资金更集中于能源等周期性行业,关注估值较低的领域。
- 投资绩效:南下资金净流入占比前十个股平均涨幅达7.57%,明显优于银行系和券商系该组股票,表明其选股能力或行业配置有效。
- 复杂概念:净流入占比指单位时间内资金进入某行业/股票比例净额占比,反映市场偏好及资金动向。
- 表格详细数据:列举银行系、券商系及南下资金净流入占比前十股票及对应涨跌幅,对比三方收益差异显著。
- 备注:三类经纪商合计持仓市值归一化,不代表全部市场持仓,仅限相互对比分析。[page::3,4,5]
3. 港股通量化30组合4月绩效
- 核心论点:量化选股组合4月收益6.3%,略低于恒生指数7.4%,超额收益 -0.6%。长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5%,表现稳健且超越市场基准,显示量化策略的有效性。
- 推理依据:组合构建基于技术面、资金面和基本面多因子评分,每月等权选择30只高分港股通成分股。
- 关键数据:
- 表2总结组合与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比较,组合年化波动率为21.8%,低于恒生科技指数的32.1%,风险可控。
- 最大回撤略低于基准指数,表明组合抗跌性较强。
- 历史表现图:图9展示2015年至今组合持续跑赢基准,尤其在2020年至2021年市场波动中表现出色。
- 模型说明:参考前期报告详细介绍因子构建与选股逻辑,强调多维度因子融合提升投资胜率。
- 不确定性提示: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结构及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策略失效或调整。[page::5,6]
4. 5月组合持仓调整及投资偏好
- 核心纪律:2024年5月组合增加传媒、电子等成长板块持仓比例,体现量化策略根据市场风格灵活调整,趋向成长板块。
- 持仓表格详解:
- 表3列出全组合30只股票,涵盖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子、传媒等多行业。
- 估值指标PEttm分布从极高(传媒负值或高估值)到传统周期行业低估值(如煤炭3.8倍PE)不等,显示组合多元化特征。
- 重点股票如腾讯控股(传媒)、小米集团(电子)为大盘成长股代表。
- 盈利能力指标:ROEttm(净资产收益率)涵盖负值与高正值,表明组合兼顾成长性与价值低估。
- 推断:组合结构调整适应市场成长风格升温背景,保持均衡配置降低风险。
- 风控提示:组合调整基于历史数据及模型估计,须警惕市场趋势突变风险。[page::6,7]
5. 风险提示
- 报告强调模型测试依赖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策略表现无保障。特别提示量化模型适用范围受限,需投资者谨慎参考。[page::0,7]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4月港股市场领涨全球
- 横向条形图显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排名第一与第二,涨幅均超过6%,远超多个成熟市场指数。
- 说明港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表现突出,具有明显吸引力。资料截至2024年4月底。
- 该图支撑4月港股市场整体复苏论点,反映全球资金配置的变化趋势。[page::2]

图2:两大港股指数月K线“三连阳”
- 线型图展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净值走势,2024年前4个月均呈现上涨走势,特别是恒生科技指数2024年初反弹显著。
- 该趋势图形象验证“3连阳”技术面特征,揭示动力持续性。
- 支持报告对港股4月强势行情的描述。[page::2]

图3:港股通和港股成交额趋势
- 柱状图分蓝色(港股通)和红色(港股)成交额,近10年来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 4月数据环比增长,反映市场活跃度上升,特别是港股通资金活跃。
- 强化资金流入及交易活跃带动市场反弹的市场基础。[page::2]

图4:南下资金净流入金额趋势
- 条形图和折线图结合,条形图显示月度净买入金额波动,折线显示累计净买入不断叠加上升。
- 4月净流入804亿港元为历史中较高水平。
- 显示南下资金持续推动港股上涨的核心逻辑。
- 计算方法依托港股通成分股持股明细与资金归属分类。
- 提示南下资金作为关键外资力量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page::3]

图5:三类经纪商持仓市值占比变化
- 面积图显示银行系(蓝)、券商系(红)、南下资金(黄)持仓市值占比随时间变化。
- 4月南下资金占比明显上升至约20%,银行系持仓略微下降。
- 说明南下资金参与度提升的趋势正在加速。
- 注意持仓比例归一化处理的技术细节,利于内部比较但非绝对市值。
- 反映资金结构性变化对港股市场的潜在影响。[page::3]

图6至8:三类经纪商净流入占比行业分布
- 三张柱状图分别展示南下资金(图6)、银行系(图7)、券商系(图8)对一级行业的净流入占比。
- 共性与差异明显:南下资金偏好资源类(石油石化、煤炭、环保等),银行系关注有色金属及美容护理,券商系倾向消费类商贸零售及电子。
- 这些图辅助理解资金流投入结构及市场风向标,揭示机构间策略差异。
- 表征资金配置偏好的行业热点,有助投资者据此调整行业配置。
- 数据综合来自Wind和港交所持股明细,体现较高数据质量和权威性。[page::4]



图9:港股通量化30组合历史表现对比
- 折线图呈现2014年末至2024年4月,量化30组合、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二者50/50组合的净值演变。
- 量化组合整体超越基准,尤其在市场波动较大阶段表现优势明显。
- 折线间隔和相对分离程度说明组合具备一定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优势。
- 图中虚线标示组合相对于基准的超额表现,凸显量化策略的投资价值。
- 结论是,量化策略有效提升了风险控制和收益表现的平衡。
- 数据反映量化投资切实为投资者带来稳定长期价值。[page::6]

---
四、估值方法分析
报告未详细阐述具体估值模型细节,但以下信息可推导或解释:
- 组合估值指标:PEttm(动态市盈率)和ROEttm(滚动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估值与盈利性指标,以上市公司当期估值和盈利能力作为量化选股重要参考。
- 量化选股因子:结合技术面、资金面及基本面因子形成量化评分体系,多因子模型减缓单指标偏误,提升选股准确性。
- 基准构建:组合对标50%恒生指数+50%恒生科技指数组合,体现多行业、多风格分散对冲。
- 组合采用等权重配置,降低集中风险,提升策略稳定性。
- 报告提示模型依赖历史数据和假设,估值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关注未来市场变动和基本面变化带来的影响。[page::5,8]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风险:量化模型基于历史表现,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结构变化均可能导致模型失效。
- 估值风险:组合中部分成长股估值较高,未来盈利下滑或市场情绪恶化时可能遭遇较大价格调整。
- 资金流变动风险:南下资金虽然占比提升,但资金流向快速变化可能引起市场震荡,组合需适时调整。
- 策略风险:量化因子和权重的选择带来模型风险,不排除在某些市场行情中策略表现不佳。
- 执行风险:实际投资中,交易成本、市场冲击及流动性风险可能影响预期收益。
- 缓解措施:报告未具体阐述缓解策略,仅提醒投资者注意模型假设和历史数据限制。[page::0,7,8]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绩效表现的暂时波动:4月组合收益略低于基准(-0.6%),说明短期业绩存在波动风险。
- 成长板块偏好风险:5月组合增加成长板块配置,可能导致估值风险上升,尤其在市场调整期。
- 资金流入行业差异:不同经纪商资金流向分化,表明机构策略多元,投资者需关注机构持仓冲击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 估值分布极端:部分股票PE极高或为负,表明潜在盈利波动风险,需要投资者审慎选取。
- 持仓市值归一化:南下资金持仓占比基于三类机构归一化,不等同于整体市场持仓比例,存在解读偏差需谨慎。
- 模型依赖历史和统计数据:由于使用历史数据回测及风险假设,未来表现不确定性较大,需结合宏观判断。
- 表格中个股明细显示涨跌不一,某些南下资金重仓股短期表现不佳,提示策略灵活调整必要性。[page::3,4,5,7]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详细分析了2024年4月香港股市的强劲表现及其背后的资金流动,尤其是南下资金持续大量净流入,持仓市值占比接近20%,成为推动港股近期反弹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南下资金、银行系和券商系资金流入行业及个股比较,发现南下资金偏好以石油石化、煤炭等传统资源行业为主,并且其选股投资平均收益显著优于其他机构资金。
报告重点介绍了基于技术面、资金面和基本面多因子的港股通量化30组合,该组合自2015年以来年化收益7.5%,远超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风控表现稳定,最大回撤及波动率均表现较好,显示量化策略中长期稳健性。尽管在4月组合超额收益略为负值,但5月组合灵活调整成长板块配置,尤其加大传媒、电子等行业比重,以适应市场风格的转换。
图表数据支撑整体论点:港股市场走强,成交活跃度提升,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三类机构资金流向特色明显,量化组合历史表现优异且微调持仓结构以保持竞争力。风险警示强调基于历史数据模型固有局限,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表现波动,投资者应做好风险管理。
总体来看,报告传递出港股走势向好及南下资金活跃的市场信号,量化策略具备较强的中长期超额收益潜力,但短期仍需关注估值风险及市场波动,投资者在采用该策略时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动态进行调整与把控。
---
引用标注:[page::0,1,2,3,4,5,6,7,8]
---
以上详尽分析涵盖了报告的所有重要章节、核心论点及图表数据,系统地剖析了资金流向、市场表现、量化策略与风险提醒,确保理解深入且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