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利用波动率的波动性产生 Alpha,降低风险——杠杆ETF 系列研究之一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介绍了Tony Cooper关于利用波动率拖累影响杠杆ETF收益的经典研究,提出了最优杠杆倍数计算公式及三种基于波动率预测的策略CVS、OVS和OVPMS。基于1950-2009年标普500数据,实证表明这三种策略均能显著降低组合波动率与波动率的波动性,同时获得超额收益,尤其CVS策略波动率和最大杠杆倍数较低,具备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page::0][page::2][page::7][page::10]
速读内容
杠杆ETF收益与波动率拖累的关系 [page::1][page::2]

- 杠杆ETF每日收益的杠杆倍数为k倍,波动率拖累随杠杆倍数平方放大,导致高杠杆倍数收益率会回落。
- 长期收益率近似为 $R=k\mu - 0.5k^2\sigma^2/(1+k\mu)$,最优杠杆倍数为 $\mu/\sigma^2$。
- 杠杆ETF本身不产生alpha,盲目加杠杆风险巨大。
波动率的波动性(vovo)及其量化预测 [page::3][page::6]

- 采用EGARCH(1,1)模型预测时间变动的波动率,定义vovo为波动率的标准差。
- 统计结果显示收益率随波动率增大而降低,利用幂函数对收益率-波动率的关系进行稳健拟合,为OVPMS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三种基于波动率的杠杆策略构建及实现 [page::4][page::5]
- 恒定波动率策略(CVS):杠杆倍数$ki = c / si$,降低波动率的波动性,操作简单,适合风险管理。
- 最优波动率策略(OVS):杠杆倍数$ki = c / si^2$,寻求理论最优杠杆倍数。
- 最优波动率加平均收益率策略(OVPMS):加入估计的收益率与波动率函数关系, $ki = c m(si)/s_i^2$。
策略实证表现 —— 收益与风险对比 [page::7][page::8]

| 指数 | 年化收益率 | CVS收益率 | OVS收益率 | MOS收益率 | OVPMS收益率 | OVPMS+收益率 |
|-------|--------|---------|---------|---------|----------|-----------|
| 标普500 | 0.0699 | 0.1012 | 0.1209 | 0.0950 | 0.1260 | 0.1292 |
- 所有基于波动率策略的年化收益显著优于标普500指数。
- CVS策略中的杠杆倍数多数时间保持低于3倍,更加稳健 [page::8]
策略杠杆倍数区间与风险控制 [page::8][page::9]

- CVS策略杠杆倍数波动较小,风险控制较好。
- OVPMS+策略杠杆倍数最高达12.5倍,风险显著增大。
- 1987年股灾前,各策略均成功降低杠杆,防范重大风险。
- CVS策略历史63日波动率的波动性(vovo)显著低于标普500指数本身,意味着更平稳的风险暴露。

限制杠杆倍数为1倍时的策略表现 [page::9]

- 限制杠杆倍数最高为1倍时,策略依然能将年化波动率降低近一半,收益仅轻微提升。
- 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突出降低波动性作用。
总结与未来方向 [page::10]
- 波动率具可预测性,收益预估难,但基于波动率的杠杆调整策略能产生alpha和降低风险。
- 推荐CVS策略,因其可写入波动率目标、杠杆倍数适中且波动率极值低。
- 本文为杠杆ETF系列首篇,后续将继续探讨ETF及杠杆产品体系建设。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深度解析:
《他山之石:利用波动率的波动性产生 Alpha,降低风险——杠杆ETF系列研究之一》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他山之石:利用波动率的波动性产生 Alpha,降低风险——杠杆ETF系列研究之一
- 作者: 蒋瑛琨、吴天宇
- 发布机构: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 具体日期未标明,但引用内容截至 2010 年左右
- 主题: 杠杆ETF的波动率拖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尤其借鉴了Tony Cooper在GARP的Risk Professional杂志发表的文章,重点聚焦波动率拖累(volatility drag)对杠杆ETF收益的影响和波动率的波动性(volatility of volatility,vovo)在优化杠杆倍数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核心论点总结:
- 杠杆ETF的复合收益率受到波动率拖累影响,长期收益通常不佳。
- 杠杆倍数的选择存在最优范围,且和收益与波动率的关系密切,最优杠杆倍数为收益均值除以波动率的平方。
- 波动率本身是时变的,可以通过EGARCH模型进行预测,并引入波动率的波动性(vovo)概念。
- 设计了三种基于波动率和其波动性调整杠杆的投资策略(CVS、OVS、OVPMS),均能实现超额收益并降低组合风险。
- 策略对1987股灾等极端风险事件具备防护能力。
- 该文为杠杆ETF系列研究的开篇,奠定了理解杠杆ETF长期表现的理论基础及风险管理框架。[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背景
- 报告来源于阅读美国量化研究专家Tony Cooper文章的启发,将其理论框架引入国内杠杆ETF研究语境。
- 杠杆ETF作为海外成熟但争议较多的产品,在中国随着股指期货等杠杆工具的发展,研究价值增加。
- 波动率拖累被认为是杠杆ETF长期收益不佳的“根本原因”,即使杠杆放大了收益,波动率拖累以杠杆倍数平方的比例侵蚀复合回报。
- 报告强调波动率的可预测性优于收益率预测,这为基于波动率设计投资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page::1]
2.2 杠杆ETF与波动率拖累(Volatility Drag)
- 杠杆ETF定义为放大基准指数日收益固定倍数的基金,日收益通过直接乘法实现,但复合年收益因市场波动而复杂化。
- 标的每天的波动造成的收益净效应非对称,由公式 \((1-x)(1+x) = 1 - x^2 \)可见,波动率拖累使得连续的正负收益最终导致净亏损。
- 通过1950-2009标普500指数数据模拟(图1),展示不同杠杆倍数对应的年复合收益率曲线为抛物线,存在最优杠杆倍数,超过该倍数因波动率拖累收益反而下降。
- 提出长期年复合增长率近似公式:
\[
R = k \mu - 0.5 k^2 \sigma^2 / (1 + k \mu)
\]
其中,\(k\)为杠杆倍数,\(\mu\)为日均收益,\(\sigma\)为日波动率。该函数二次项带来收益最大化的最优点 \(k \approx \mu / \sigma^2\)。
- 还指出忽略管理费和跟踪误差简化分析。
- 说明杠杆ETF本身不产生alpha,随着杠杆提升风险增长超过收益,导致有时投资者“负alpha”。杠杆风险极大,可能造成投资者亏损殆尽。[page::2][page::3]
2.3 波动率的波动性(Volatility of Volatility,VOVO)
- 杠杆收益受\(\mu\)、\(\sigma\)影响,但实际中二者均时变,尤其波动率 \(\sigma\) 可通过EGARCH(1,1)模型预测。EGARCH模型可以捕捉到波动率的“可预测性”,波动率的波动称为vovo,是波动率本身的标准差。
- 传统投资管理往往只关注资产波动率的均值,对vovo忽视导致资产配置保守,收益被波动率的波动侵蚀。
- 除了平均波动率,vovo还会使最大损失预期增加,成为额外风险成本。
- 由此,vovo是选用杠杆倍数、设计动态调整策略的重要参数。[page::3][page::4]
2.4 三种波动率策略设计
- 三种以波动率及其波动性为核心设计的动态杠杆策略:
1. 恒定波动率策略(CVS):
\[
ki = \frac{c}{si}
\]
用预期的波动率预测值\(si\)作为分母,杠杆与波动率成反比,维持恒定波动率水平。简明易用,具有作为风险目标的优势。
2. 最优波动率策略(OVS):
\[
ki = \frac{c}{si^2}
\]
理论上更接近最优杠杆指标,突出波动率平方对杠杆的影响,追求最优收益。
3. 最优波动率加收益率策略(OVPMS,及其精准版OVPMS⁺):
\[
ki = \frac{c \cdot m(si)}{si^2}
\]
引入收益率和波动率的函数关系,基于对收益率向波动率的幂函数拟合,实时调整杠杆倍数,追求最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 以上策略基于每日收盘价计算当日波动率预测并调整次日杠杆。
- 其中,平均收益率函数 \(m(s)\)通过对1950-2009年标普500数据的EGARCH预测波动率及收益做正态化与拟合得出,符合幂函数形式 \(m/s = a s^b\),b约为-1.76,表明收益率随着波动率增加而下降。[page::4][page::5][page::6]
2.5 策略表现与风险控制分析
- 均值-方差框架的策略表现(图3、表1):
- 所有基于波动率调整杠杆的策略均优于直接杠杆化的指数(标普500)。
- 策略杠杆增加,收益提升,但超过一定杠杆后因波动率拖累收益下降,呈抛物线趋势。
- 将杠杆限制在1倍以下,能大幅降低波动率且收益增长显著,风险收益兼顾。
- 杠杆倍数时间变化(图4):
- CVS策略杠杆一般低于3倍,波动相对温和。
- OVS和OVPMS策略杠杆波动剧烈,最高杠杆超出10倍,系统崩溃风险大。
- 1987年股灾期间,所有策略均大幅降低杠杆,体现良好风险警示功能。
- 净值曲线对比(图5):
- 策略净值曲线均好于单纯杠杆ETF净值,且波动率较低。
- 波动率的波动性权衡(图6):
- CVS策略历史63日波动率均值与指数相当,但vovo明显更低,表明波动性更稳定,风险控制更好。
- 股灾事件的杠杆调整(表2):
- 1987年10月19日各策略杠杆均远低于1,成功规避风险,表现出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
- 最多杠杆1倍限制策略表现(图7):
- 在严格杠杆限制下,策略大幅降低波动率到指数波动率一半左右,但收益轻微提升,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 结论偏好:
- CVS策略因容易理解、风险低且波动率稳定,被作者优先推荐。
- 所有策略均通过动态调整杠杆倍数利用波动率及其波动性,取得alpha和风险的均衡控制。[page::7][page::8][page::9][page::10]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不同杠杆倍数下标普500年复合收益率
- 描述: 展示1950-2009年,不同固定日杠杆倍数对应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标注了1、2、3、4倍杠杆点位的年复合收益。
- 解读: 收益率随杠杆倍数从0增长到某最大值3附近时提升,但超过后因波动率拖累(乘方为主)导致收益下降。
- 联系文本: 支撑收益-风险关系以二次函数形式表现,体现最优杠杆倍数存在的关键论点。
- 潜在局限: 假定固定杠杆倍数,忽略波动率时变与管理费影响。
图2:正态化实际日收益与预测波动率的关系
- 描述: 左图为每日正态化收益散点,右图为其分箱平均收益及拟合曲线。
- 解读: 右图清晰反映收益随预测波动率增加呈下降趋势,符合收益与波动率负相关假设。拟合中幂函数拟合较为合理。
- 联系文本: 论证收益率可被波动率函数预测,为OVPMS策略提供收益函数建模依据。
-

图3:各策略收益率与波动率对比(及局部放大)
- 描述: 横轴为年化实际波动率,纵轴为年复合收益率,多条曲线代表不同策略在不同杠杆水平的表现。
- 解读: 所有策略存在峰值点,高杠杆伴随风险极大且收益暴跌至-1(几乎亏完),强调杠杆风险。不同策略在峰值位置和策略收益有差异,均优于直接杠杆指数。
- 联系文本: 直观体现三策略控制杠杆的效果及波动率拖累后果。
-

表1:波动率为1倍时各策略年化收益率对比
| 指数 | 年化收益率 | CVS | OVS | MOS | OVPMS | OVPMS+ |
|------------|---------|--------|--------|--------|--------|--------|
| 标普500 | 0.0699 | 0.1012 | 0.1209 | 0.0950 | 0.1260 | 0.1292 |
- 解读: 所有vovo策略均超越传统指数收益,体现波动率预测与动态杠杆调整的收益贡献。
图4:波动率为1倍时的日杠杆倍数(1950-2010)
- 描述: 左图为CVS策略,右图为OVS策略的杠杆随时间变化。
- 解读: CVS杠杆稳定,且大部分时间低于3倍,OVS杠杆大幅波动,常见超过3倍,风险更高。
- 联系文本: 体现CVS策略的稳健优势。
-

图5:杠杆化ETF与各策略净值曲线(对数尺度)
- 描述: 多条净值曲线比较同一时间段内不同杠杆与vovo策略表现。
- 解读: 策略净值稳健高于高杠杆ETF,波动率低,风险收益较优。
-

图6:指数与CVS策略的历史波动率(63日)及vovo范围
- 解读: CVS波动率均值与指数相同,但vovo显著降低,说明策略平滑了波动,提高组合稳定性。
-

表2:1987年10月19日各策略杠杆倍数
| 策略 | 杠杆倍数 |
|----------|------------|
| CVS | 0.455 |
| OVS | 0.152 |
| MOS | 0.568 |
| OVPMS | 0.034 |
| OVPMS+ | 0.058 |
- 解读: 所有策略明显降杠杆,防范股灾风险,体现策略的风险管理功能。
图7:最高杠杆限定为1倍时,道指波动率与收益关系
- 解读: 策略明显降低波动率(至指数约一半),但收益仅微幅提升,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者。
-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杠杆ETF策略设计与风险管理,未涉及具体资产或公司估值。核心模型集中于:
- 杠杆ETF年复合收益率的数学模型,以收益率均值 \(\mu\) 和波动率 \(\sigma\) 为核心参数,结合杠杆倍数 \(k\) ,推导复合收益的二次函数关系。
- EGARCH(1,1)模型,作为对波动率动态预测的工具,支持杠杆调整策略的动态决策。
- 幂函数拟合收益率与波动率的关系,用于构建OVPMS策略中动态杠杆调整的收益函数。
因此,报告属于风险管理与投资组合动态调整的量化模型研究,非传统估值分析。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识别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
- 波动率本身的非线性风险:波动率的波动性(vovo)带来的额外成本,可能导致组合收益受挤压且最大潜在损失加剧。
- 杠杆倍数过高风险:如OVPMS⁺策略杠杆曾高达12倍,存在毁灭性风险(亏完资金)。
- 极端市场事件风险:1987年及类似暴跌,若未及时调整杠杆,极端杠杆可能导致全额亏损。
- 模型假设风险:模型假设波动率可准确预测,且市场流动性、调整杠杆的成本较低;实际操作可能受流动性、交易成本、杠杆ETF产品限制等影响。
- 时效性风险:策略基于历史1950-2009年数据,未来市场结构、波动机制可能改变,策略表现不确定。
- 杠杆ETF市场可操作性:策略假设投资者可任意调整杠杆并获得所有对应ETF产品,实际市场可用杠杆倍数有限且每日调整存在执行难度。
报告虽对市场极端情况下的杠杆减少机制给予肯定,但也强调此类预警在未来事件中不一定有效。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理论与实践的落差:
报告依赖EGARCH模型预测波动率及基于该预测设计动态杠杆策略,但实际操作中波动率预测仍存在较大误差,模型难以时刻精确预警。
- 杠杆ETF产品限制:许多市场上杠杆ETF的杠杆倍数不连续且存在上限,假设可灵活拼合任意杠杆倍数略显理想化。
- 交易成本未充分考虑:每日调整杠杆成本、滑点及税费等实际成本影响未纳入模型,可能影响策略现实表现。
- 收益函数拟合的统计不确定性:收益率与波动率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有置信区间较宽,模型灵敏度较高,估计参数可能不稳定。
- 极端事件防范非必然性:策略虽然在历史极端事件中表现优良,但未来极端事件特征或表现形式可能不同,风险防护有局限。
- 杠杆损失的长期累积效应:报告未深刻探讨连续高波动率环境下连续损失对资本的消耗问题。
整体来看,报告提供了理论驱动的策略框架及较丰富实证分析,但仍需结合实际交易环境与市场限制审慎应用。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杠杆ETF在波动率拖累影响下的收益特征,阐明了收益率最大化与风险控制的数学基础,即年复合收益率为杠杆倍数和波动率动态函数,其最优杠杆为收益均值与波动率方差的比值。波动率的时变性及其波动性(vovo)被明确定义,并通过EGARCH模型进行预测,成为动态调整杠杆的核心依据。
报告构建了三种基于波动率与vovo的动态杠杆投资策略(CVS、OVS、OVPMS),并通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标普500历史数据回测,验证了这些策略能显著超越固定杠杆ETF与传统投资,尤其是在收益、风险及波动率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图表展示了波动率拖累现象、动态杠杆调整与市场极端事件(如1987年股灾)对防范风险的有效性。
其中,CVS策略因简单稳健、杠杆倍数较低、波动率波动性小,成为较优选方案。策略日常根据信息调整杠杆,有效减少极端事件的致命冲击,提高投资组合风险调整后收益。但报告也清楚指出,收益难以预测且市场极端事件复杂多变,策略需要结合实际市场产品和操作限制审慎实施。
最终,报告为中国杠杆ETF的设计开发及投资管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强调了波动率预测和波动率波动性的重要性,推动了利用波动性的alpha生成理念,是国内杠杆ETF系列研究的重要开篇,为后续更详细的杠杆ETF产品研究和市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结语
整体而言,该报告内容严谨,逻辑清晰,以实证与理论双重视角系统剖析了杠杆ETF面临的核心挑战及可能应对策略。利用波动率及其波动性的动态杠杆调整理念,对掌握杠杆投资风险、设计创新投资产品具有极大启示意义。尽管存在模型假设和市场实操差异需进一步验证,但其思路无疑丰富了杠杆ETF及衍生产品的研究视野,值得金融研究人员与投资机构深入关注和跟进。
---
如需对某一章节或图表进行更详细的技术性解读,欢迎进一步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