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2025年五一旅游数据点评—国内文旅市场多点开花,跨境游市场持续高增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实现持续复苏,国内旅游人次及消费双双创历史新高,传统景区及新兴低线城市旅游热度显著提升,跨境游订单量大幅增长,入境及出境旅游均表现强劲,推动文旅市场多点开花的增长态势[page::0]。
速读内容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强劲复苏,出游人次及消费双增长 [page::0]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人次达到3.14亿,同比增长6.4%。
- 国内旅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客单价为574.11元,同比增长1.5%。
-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跨区域流动量达14.66亿,同比增7.9%。
传统景区游客数量显著上升,演艺及酒店市场活跃 [page::0]

- 祥源文旅景区游客增长51.79%,黄山、九寨沟、九华山等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 宋城演艺12大《千古情》演出场次及游客数量分别增长24%与26%。
- 高星酒店预订量增长超40%,三线以下城市预订增长50%。
新兴旅游趋势:拼假错峰促长线游,低线城市旅游热度攀升 [page::0]
- 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领先于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
- 拼假旅客量同比增长30%,游客游玩周期显著拉长,长线游成为假期新趋势。
跨境游市场快速回暖,入境与出境旅游均迎来高增长 [page::0]
- 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367.2万人次,入境增长130%。
- 主要入境客源地包括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外国游客中57.4%来自以上地区。
- 免签及退税等政策促进“海外购”旅游模式。
- 主要出境目的地为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
深度阅读
【社会服务】2025年五一旅游数据点评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2025年五一旅游数据点评—国内文旅市场多点开花,跨境游市场持续高增》
发布机构与作者: 中银证券研究部,2025年5月8日发布,作者为李小民、宋环翔。
报告主题: 五一假期中国文旅行业市场表现,重点分析国内旅游的持续复苏及跨境游的强劲增长态势。
核心观点总结:
- 五一假期显示出文旅市场的全面回升,国内旅游与跨境旅游同步增长,国内出游人次创新高,传统与新兴旅游景区均表现强劲。
- 跨境游在入境与出境双方均表现出色,受益于政策利好,包括航班恢复、对外互免签证和离境退税等。
- 旅游消费结构开始呈现多样化,三线及以下城市高星酒店需求大增,游客出游方式趋向“拼假+错峰”,表明旅行时间和目的地更分散,长线游热度提升。
- 未来旅游市场增长依赖于宏观经济复苏及出行需求持续改善,风险亦存在。
报告意图传递的是中国旅游市场复苏的乐观格局,并对旅游相关行业预期给予积极评级暗示,尽管在风险提示中提出复苏可能受到经济及需求影响的挑战。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旅游市场整体表现
关键论点
- 国内旅游强势回暖,五一假期5天期间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加6.4%;国内旅游总支出达到1802.69亿元,增长8.0%。
- 单日人均消费客单价为574.11元,同比增长1.5%,反映游客消费意愿稳健。
- 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4.66亿人次,同比增长7.9%,强劲的人员流动为文旅市场带来活力。
推理与依据
- 文旅部与交通运输部数据构成数据支撑,客观性强。
- 出游人数增长,旅游总花费增长快于人数,说明单人消费水平有所提升。
- 人员流动数据与出游数据相辅相成,说明旅游出行活跃度提升。
关键数字解读
- 3.14亿人次出游规模相当庞大,展现了假期人流高峰。
- 574元客单价相较整体收入水平体现中等偏上的消费能力。
2.2 旅游景区和文旅项目表现
关键论点
- 传统热门景区保持高热度,部分景区游客增长率达到双位数甚至超过50%。
- 祥源文旅景区游客较去年增51.79%,九寨沟增40.56%,宋城演艺项目增幅约24%至26%。
- 西安、杭州、广东等地的演出、旅游项目单日场次均创历史新高,显示项目运营效率提升和需求旺盛。
逻辑与数据
- 部分大型文旅企业公布数据反映市场活跃。通过不同景区的同比数据可以看出复苏趋势不局限于单一地区。
- 演艺项目的频次和观众量几乎同步上涨,说明文旅内容同质化之外,演艺体验仍为带动游客的重要因素。
具体数字
- 62.36万人次(祥源文旅),15.49万人次(九寨沟),23.42万人次(九华山),均同比大幅增加。
- 演出场次379场,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
2.3 线下零售及餐饮市场表现
论点与数据
- 零售和餐饮行业受旅游推动,销售额同比增长6.3%。
- 地方特色菜餐饮堂食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05%。
- 高星级酒店特别是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预订量大幅提高,增幅达到50%,远高于一线城市。
分析
- 旅游活跃度提升带动当地经济消费,尤其餐饮和住宿行业显著获益。
- 三线及以下城市高星酒店需求体现出旅游市场下沉和消费升级趋势。
2.4 新兴旅游趋势和消费习惯
要点
- 反向旅游(避开传统热门路线)和错峰出游趋势明显。
- “拼假出行”成为潮流,假期游玩周期拉长,“请4休11”的长假在五一旅游热度中起到促进作用。
- 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
逻辑说明
- 拼假和错峰促使旅游需求时间和目的地分散,降低景区压力并促进多元旅游经济增长。
- 低线城市持续升温符合旅游市场普惠和下沉逻辑。
2.5 跨境游市场分析
重点数据
- 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367.2万人次,入境177.5万人次,出境189.7万人次。
- 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免签及退税政策促进购物游。
- 主要入境国家和出境目的地均涵盖东南亚、亚洲部分发达国家及俄欧地区。
推论
- 跨境游复苏主要受政策支持和国际交通便利提升推动。
- 来华购物旅游模式回归,体现消费者购物意愿和国际传播效果。
---
3. 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以文本数据为主,未直接包含表格或图像。但报告中具体的数字和同比增长率相当直观,类似图表若存在,其核心信息如下:
- 游客人次柱状图: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人次对比去年同比增长6.4%。
- 旅游花费和客单价折线图:分别指出2019至2025年假期期间旅游总花费上升趋势及客单价缓慢增长。
- 景区游客同比增长率条形图:多景区增长幅度分布,突出祥源文旅的51.79%及九寨沟的40.56%。
- 酒店预订结构饼图/柱形图:揭示高星酒店在三线以下城市的50%预订增长对比其他等级酒店的差异。
- 跨境游游客分布地图:标注主要入境国及出境目的地,占比与订单增长对比。
解读方向:
- 增长率高度集中于低线城市和非传统景区,支持文旅多点开花论断。
- 支出与客单价增长说明消费升级,但增幅不大反映市场仍处恢复稳定阶段。
- 跨境游订单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政策驱动和国际游客回流。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并无明确针对某个上市公司的估值分析,未涉及具体财务预测、DCF、P/E或EV/EBITDA等模型分析,聚焦于行业数据监测及市场动态点评。因此估值部分缺失。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两大风险:
- 出行需求复苏不足:假设旅游需求持续释放可能过于乐观,若经济数据疲软或疫情等因素影响将减弱旅游意愿。
-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整体消费能力与旅游投资均受宏观经济影响,如GDP增长放缓将直接影响文旅行业复苏进程。
风险影响:两项风险均可能导致文旅市场增速放缓,影响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表现。
风险应对:报告未详细说明缓解措施,提示读者需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及政策调整动态。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数据来源权威,文旅部、交通运输部及主流在线旅游平台数据为基础,基本客观。
- 对三线及以下城市旅游热度提升过于乐观,未充分考虑可能受限于当地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 跨境游数据高度依赖政策支持,若国际局势或防疫政策发生突变,市场复苏可能受阻。
- 增长百分比有时没有披露绝对基数,增长高的部分如“地方特色菜餐饮订单超105%”可能基数较小,应谨慎解读。
- 报告未对疫情潜在影响进行详细讨论,假定复苏态势可持续,可能存在一定乐观偏差。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展示了2025年五一假期中国文旅市场强劲的复苏走势,数据及多方面信息表明:
- 国内旅游规模达到3.14亿人次,旅游收入1,802亿元,均同比实现显著增长,表明旅游消费活跃;
- 传统热门旅游景区及文旅演艺项目带动人流和消费强度显著提高,游客增长率大多超过20%以上,部分景区超过50%,显现国内旅游市场的集中度和多样性兼具的特征;
- 消费结构优化,三线以下城市高星级酒店出现需求井喷,说明旅游消费升级与区域市场下沉趋势明确;
- 旅游方式趋于错峰和拼假模式,既缓解了旅游高峰压力,也优化了资源利用,支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 跨境游市场快速回暖,入境及出境游客均呈大幅增长,政策推动成效显著,国际旅游交流趋于常态化;
- 但整体旅游复苏依赖宏观经济和出行需求,这两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未来发展需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及政策变化。
综上所述,报告判定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多点开花,跨境游持续高增的趋势明确,国内文旅行业展现复苏活力及增长潜力,值得行业投资者持续关注和布局。[page::0][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