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汽车&电子】公司点评丨小米集团-W (1810.HK):汽车业务量价齐升,经营亏损继续收窄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上半年小米集团汽车业务收入与销量创新高,单车均价26.2万元与毛利率26.4%持续提升,亏损显著收窄。智能手机境外市场表现突出,智能大家电高速增长,研发投入稳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推动整体盈利能力改善。[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汽车业务表现亮眼,亏损持续收窄 [page::0]


  • 2025年Q2汽车业务收入212.63亿元,同比增233.9%,环比增14.4%。

- 新车交付8.13万辆,环比增长7.2%。
  • SU7 Ultra车型推动单车均价环比上涨6.8%,达到26.2万元。

- 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6.4%,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
  • 汽车业务经营亏损环比收窄40%至3亿元。

- 新品YU7订单超24万台,上市18小时锁定,预计将带动下半年销量和单车均价上涨,有望实现单季或单月扭亏为盈。

智能手机及大家电业务表现优异 [page::0]

  • 2025年Q2智能手机收入455.2亿元,同比微降0.21%,主要因境外市场ASP下降。

- 海外市场份额提升,东南亚市场排名第一,欧洲第二,中东和拉美稳居第二,非洲第三,多个区域份额同比提高。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小幅下降至11.5%。

- IoT与生活消费业务收入387.1亿元,同比增长44.7%,环比增长19.7%。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2%,空调出货超540万台,平板出货同比提升42.3%。

- 毛利率受规模效应提升至22.5%。

研发投入及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page::1]

  • 2025年H1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8%,达144.8亿元,研发费用率6.4%基本稳定。

- Q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2%,至77.6亿元,研发费用率提升0.5个百分点至6.7%。
  • 研发重点涵盖智能电动汽车及AI芯片、大模型、操作系统等底层核心技术。

- 研发人员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2641人。
  • 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率稳中有降,费用管控能力增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风险提示与评级体系 [page::1]

  • 潜在风险包括产品销量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AI研发进展不足及海外市场拓展风险。

- 公司及行业评级基于未来6-12个月相对基准指数表现,具体评级待进一步查看原文。

深度阅读

【银河汽车&电子】公司点评报告 深度分析——小米集团-W (1810.HK):汽车业务量价齐升,经营亏损继续收窄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银河汽车&电子公司点评丨小米集团-W (1810.HK):汽车业务量价齐升,经营亏损继续收窄

- 作者:石金漫、高峰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2日
  • 报告主题:对小米集团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全面分析,重点聚焦其汽车业务发展、智能手机业务表现及研发投入状况。


核心信息与评级

报告核心揭示了小米集团汽车业务的强劲增长,2025年Q2汽车业务收入和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单车均价和毛利率持续改善,经营亏损显著收窄,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汽车业务盈利扭转。智能手机业务境外表现突出,智能家电业务高速成长,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底层技术突破有望支持未来成长。报告未明确给出目标价,但其用词与评级体系暗示公司前景积极,整体推荐态度正面[page::0][page::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核心观点



1.1 汽车业务亮点


  • 关键论点:2025年Q2汽车业务收入212.63亿元,同比暴增233.9%,环比提升14.4%,销量达8.13万辆,环比增7.2%。受益于新车型SU7 Ultra带动的交付提升,单车均价升至26.2万元,环比上涨6.8%,均创历史新高。规模效应及单价上涨推动毛利率至26.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亏损收窄40%至3亿元。

- 推理依据:销售额和销量双驱动,单车均价提升及规模经济带来盈利改善。汽车业务亏损幅度显著缩小,显示管理效率与产品市场接受度正向发展。
  • 预测与展望:下半年新品YU7首发订单24万台,定价高于SU7,预计将推动销量和均价提升,单季或单月有望扭亏为盈。海外市场拓展计划瞄准2027年欧洲,利用高品牌认知度复制成功模式,争夺全球新能源龙头地位。


1.2 智能手机与大家电业务表现


  • 智能手机:Q2收入455.2亿元,同比微降2.1%,环比降10.1%,境外ASP下降影响明显,尤其是4月发布的低价Redmi A5。

- 区域细分:境外市场优势明显,东南亚市场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近19%,欧洲地区排名第二,市占率23.4%,中东与拉美均稳居第二,非洲排名第三,均有市占率提升。国内手机出货量小幅上升3.6%,整体手机出货量同比略微增长0.6%至4240万台。
  • 智能大家电与IoT产品:Q2收入38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7%,环比增长近20%。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大增66.2%,空调出货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平板出货同比增长42.3%。规模效应推动毛利率提升2.8个百分点至22.5%。

- 分析:智能手机业务虽受到价格压力影响盈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但稳定的出货量和海外市场的强势表现为公司提供增长抵抗力。智能大家电的爆发则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3 研发投入状况


  • 投入增长: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8%,达144.8亿元,研发投入率维稳在6.4%。单季研发费用增长41.2%至77.6亿元,研发投入率微升至6.7%。

- 主要驱动:智能电动车、AI芯片、大模型、操作系统等前沿技术领域,研发人才规模扩大至22641人,创新资源集聚体现公司对科技核心能力的重视。
  • 期间费用控制: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下降或稳定,说明收入增长释放费用摊薄效应,整体推动盈利提升。


这些数据佐证公司技术能力正在夯实,具备中长期市场竞争力储备。

---

2. 风险提示



报告明确提出了四大风险:
  • 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对 SUV7 Ultra及YU7等核心车型销量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 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及智能家电领域均面临激烈竞争压力。
  • AI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科技创新历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未来核心技术突破。

- 海外市场开拓不如预期:尤其欧洲市场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面临挑战。

报告未详细扩展缓解策略,但对上述风险有所识别提示,为投资者风险意识提供指引[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两张配图均为银河证券研究标识及报告视觉模板,未包含具体数据图表,报告数字均以内文文字形式呈现,以下为文字数据关键点梳理:

图片0
图1:报告首页视觉标识,未包含数据图表。

图片1
图2:风险提示页标识,未包含具体数据。

尽管图表有限,但文字数据详实揭示了业务成长轨迹与财务表现,数据均佐证了汽车业务突破、智能手机边际压力及智能家电阵地扩张的多维度成长态势。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全文未提供详细估值模型或目标价区间,但依据评级体系:
  • 评级标准说明公司评级分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回避,分别对应相对基准指数20%、5%-20%、-0.5%-5%、跌幅超5%。

- 结合公司经营数据表现,尤其汽车业务快速收窄亏损趋势和智能业务稳定性,中期业绩改善显著,报告倾向正面预期。

推断报告内部运用未来盈利改善预测隐含正向估值,未来汽车业务有望扭亏为盈、智能家电毛利率提升等均将提升估值溢价。若量价齐升持续,成长潜力较大。

---

五、批判性视角及细微差别


  • 假设依赖性:报告对汽车业务快速改善持积极预期,依赖于新品YU7订单兑现与推向市场的顺利,未来销量风险需重点监控。

- ASP下降影响智能手机盈利:境外智能手机业务ASP下降明显,表明竞争激烈、价格战压力,盈利恢复存在不确定性。
  • 海外拓展风险:计划2027年进军欧洲,虽品牌认知度高,但当地市场已有多强劲竞争者,复制成功面临挑战。

- 研发投入力度较大,但短期回报存在不确定:大规模研发投入虽抓住未来科技核心,但短期现金流压力和技术进展不确定性是隐忧。
  • 无估值与目标价明确:报告缺乏量化估值模型呈现,投资者需结合自身估值框架审慎判断。


整体报告积极,风险提示明确,但部分表述可能基于公司指导和市场预期,投资者需关注市场反馈及竞争演变。

---

六、结论综合



该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小米集团2025年上半年业绩全景,核心发现如下:
  • 汽车业务表现震撼,收入激增233.9%,销量和单车均价双提升推动毛利率持续攀升,亏损率显著改善。下半年新品预计进一步推动盈利,有望阶段性实现汽车业务扭亏。

- 智能手机业务整体稳中有进,尽管境外ASP下降带来毛利率压缩,但区域市占率提升表现亮眼,市场结构良好。
  • 智能大家电及IoT产品业务增长强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极,毛利率同步提升,显示规模优势明显。

- 研发投入步伐坚实,人员及资金投入双增长,专注底层技术突破,支撑未来创新发展。
  • 费用管控良好,销售和管理费用率下降,伴随着收入规模扩张,盈利能力改善显著。

- 风险因素合理披露,包含销量、市场竞争、技术研发和海外拓展的不确定性,提醒谨慎监控。

整体而言,小米集团展现出“量价齐升+科技投入+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汽车业务成为核心驱动力。报告采用详实业绩数据和多维度业务分析形成明确积极的基本面判断,结合评级体系表现出对公司未来6-12个月涨幅的谨慎乐观立场,为投资者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消费电子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page::0][page::1]

---

总体评价



该报告语言严谨,数据充分,逻辑清晰,全面涵盖小米集团主要业务板块的运作和表现。对汽车业务的持续亏损收窄给予了重点肯定,对智能手机领域的价格压力与海外竞争态势进行了客观说明,并在研发投入方面强调了公司的创新驱动力。通过对业务量价、毛利率及费用率的细致解读,报告揭示了公司经营模式的健康演进。风险揭示明确但未深究对应缓解措施,建议投资者结合该信息加以综合判断。图表较少,数据主要依赖文字描述,稍减可视化直观感受。整体报告对理解小米集团当前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有较强参考价值。

---

(全文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