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流入简评2022 年 1 月 26 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简要分析了2022年1月26日北向资金流入情况,指出尽管2022年初出现短期回调,长期北向资金流入A股趋势未变;2021年北向资金创历史新高,2022年初资金流入表现居中,显示外资持续看好A股市场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2022年1月26日北向资金市场表现简述 [page::0]

- 2022年1月25日A股市场大幅下跌,北向资金终结7日净买入,净卖出35.74亿元。
- 2022年1月26日北向资金转为净买入30亿元,短期资金回调不影响长期净流入趋势。
- 2016-2021年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A股,2021年突破4000亿元历史最高水平。
- 深港通净流入额普遍高于沪港通,2020年略有萎缩因新冠疫情影响。[page::0]
2015-2022年北向资金累计买入成交净额趋势分析 [page::1]

- 各年份累计买入额呈整体上升趋势,2019年和2022年出现短期净流出“V”形波动。
- 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金额最高,突破4000亿元;2022年开局资金累计流入居中。
- 资金流入趋势显示外资对A股市场持续看好,预期2022年月度净流入有望持续。[page::1]
深度阅读
北向资金流入简评(2022年1月26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北向资金流入简评2022年1月26日
发布日期:2022年1月26日
分析师:王程畅(中信建投证券)
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主题:市场资金流向分析,特别聚焦于北向资金(即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A股的外资资金)的流入情况及趋势。
核心论点:
2022年1月26日,尽管市场此前经历短暂大幅回调,北向资金整体依然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1月25日虽出现单日净流出35.74亿元,但作者认为此次回调属于短期调整,不会影响北向资金长期净流入的趋势,且市场在节前表现略显低迷。作者通过历史数据和图表分析坚信外资对A股市场的持续看好。[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事件回顾与市场表现
报告首先回顾了2022年1月25日A股市场的表现,指出当日市场整体处于低位震荡,主要指数出现超过2.5%的跌幅,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跌幅均超2.6%。市场的回调源自国际层面的地缘局势紧张(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加剧等因素。北向资金在当日中断了此前7个交易日的净买入势头,净流出35.74亿元,其中沪港通流出13.72亿,深港通流出22.01亿元。
报告指出这是市场的短期调整,且1月26日北向资金恢复净买入30亿元,显示资金流向依然趋向积极,个股和板块情绪受到节前因素稍有影响。[page::0]
2.2 图表1:沪股通和深股通2016-2022年全年成交净额分析
数据描述:
图表1统计了2016年至2022年各年度沪股通和深股通的全年资金成交净额(单位:亿元)。其中,沪股通数据由上海流入资金净额组成,深股通为深圳市场资金。
- 2016年,两者净流入皆处于低位,深股通净流入约152亿元,沪股通较小。
- 2017年至2019年,北向资金流入加速,从数百亿增长到千亿级别。
- 2020年因新冠疫情引发全球股市震荡,净流入总额回落至约2089亿元,其中深股通仍大于沪股通,但整体流入缩水。
- 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创历史新高,合计净流入达4323.69亿元,超过4000亿元关口。
- 2022年度数据仅覆盖1月初至24日,净流入已达约429亿元,显示资金流入步伐依旧。
逻辑和意义:
这张图表说明外资流入A股的趋势明显且持续,深港通的资金流入常规高于沪港通。报告强调,尽管2022年1月25日短时资金回撤,但未改变资金流入的长期趋势,暗示市场基本面依旧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page::0]
2.3 图表2:2015-2022年1月各月份累计买入成交净额走势图
数据描述:
图表2是北向资金从2015年至2022年1月,各月份累计买入净额的曲线对比。
- 观察年份曲线走势,除了2015年和2016年出现波动向下外,其余年份均呈现累计净买入曲线向上。
- 特别注意2019年4-6月及2022年2-4月呈“V”字形走势,体现净流出现象后资金再次流入。
- 2021年整年资金净买入最大,累计超过4000亿元。2018和2019年达到约3000亿元,2020年及2017年处于2000亿元左右水平。
- 2022年1月4日至24日累计金额居中,符合历史同期水平,显示外资持续保持看好态度。
推论依据:
通过图表3多年来月度资金累计流向的对比,作者将2022年初至今的资金流入行为放置在历史背景中解读,确认资金流入脉络清晰且相对稳健。市场短期波动没有撼动资金流入趋势。[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表1详解

该图通过弧线和色彩区分,显示2016年至2022年沪股通(右)和深股通(左)资金年成交净额的对比。
- 每条线代表一年,对应不同颜色和粗细,越粗的线表示当年流入金额越大。
- 深股通层面资金流入显著高于沪股通,多年保持领先。
- 2021年资金流入最高明显,线条最粗且色重,反映极强的净买入动力。
- 2022年线条较粗显示资金继续大幅流入,尽管数据只覆盖一月。
该图和文字内容相辅相成,验证了北向资金在2020年疫情影响后迅速恢复并创新高,且2022年初继续延续资金进入A股的积极趋势。此图形象说明市场外资信心。[page::0]
3.2 图表2详解

图表2是一条多线叠加的净买入累计金额曲线图,x轴表示月份,y轴为净买入金额(人民币亿元)。
- 不同年份资金流入趋势逐月叠加呈现,尤其2021年曲线最陡,全年买入持续加速。
- 2015年及2016年资金累计净流入曲线波动明显,表现较弱。
- 2019年4月至6月曲线有快速回落后再上涨的“V”形,揭示资金短时撤出后回归。
- 2022年初至1月底曲线整体向上,虽然有波动但维持净流入。
此图清晰展示了资金流入的时间动态,也验证了文本中对季度或月份资金行为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资金流入的阶段性特征。[page::1]
---
四、分析师及评级说明
- 分析师简介:王程畅,具备计算机硕士背景及5年基本面量化策略研究经验,擅长A股择时和行业配置的研究。协助研究团队由徐建华(CFA,量化策略专家)支持,团队背景强大。
- 评级说明:此次报告属资金流向简评,无直接个股评级。但报告框架内定义评级区间(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用以对分析结论或行业趋势进行相对市场表现的描述,确保报告专业规范。
- 声明强调独立、公正、严谨的研究态度,并严格遵守法律及合规要求。[page::2,3]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简短地提及因历史数据统计存在偏差的风险提示,表明资金流向分析基于过往数据,可能部分受统计口径和时间窗口限制影响而产生偏差。此外,地缘政治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对市场产生了波动影响,但未深入展开具体风险和缓释策略。[page::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观点稳定性:报告高度依赖历史资金流向数据,推断资金流入趋势长期向好。
- 潜在偏见:报告作者背景侧重量化策略,可能较少就宏观风险进行深层次系统性评估。
- 周期性波动忽视:报告强调短期资金回调是正常调整,但对宏观政策激变、地缘政治风险等外生变量影响预判较为保守。
- 数据局限:北向资金仅作为外资流入指标,忽视了其它渠道(如QFII、RQFII等)之外资的流动状况,可能不足以反映整体外资态度。
- 短期指标的噪音可能影响结论,但报告未告知具体统计方法及数据频次,需保持审慎。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对2022年1月底北向资金动向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和解读。通过图表1和图表2揭示过去六年多北向资金持续稳步净流入,尤其2021年达到历史高位,反映国际投资者对中国A股市场的长期看好。2022年1月份资金流入延续的态势,虽经历短暂回撤,但总体资金回流逻辑未被动摇,节前市场情绪低迷是正常波动。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预期未见根本改变,显示北向资金仍是A股流动性与价格的重要“压舱石”。[page::0,1]
图表所体现的资金逐年递增趋势及周期性调整说明市场资金配置节奏和进退节奏相对理性。报告在量化数据驱动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宏观环境进行合理判断,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理解资本流动趋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面来看,本报告专业度高、数据详实、逻辑清晰,警示风险同时坚定外资长期流入的结论,为合理判断A股后续走势提供重要参考。[page::0,1]
---
总结:报告内容详实,图表与文字紧密结合,深刻展现外资持续看好中国股市的资金面基础。对市场短期波动持审慎乐观态度,强调长期稳定性优势。投资者应关注资金流向作为市场信心和活跃度的重要风向标,同时也要兼顾宏观政策和风险因素做全方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