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动率策略报告(2020.08.09)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全球及中国市场主要波动率指标的最新走势,指出海外波动率指数继续下行,美股标普与纳指隐波走势出现分化,国内A股及期权隐含波动率维持高位震荡,受贸易摩擦和事件驱动影响较大。商品期权方面,黄金与原油波动率背离明显,专项债发行提振建材需求,农产品维持看多,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股指期权正Gamma策略布局及多种商品期权策略建议 [page::0][page::3][page::6][page::7][page::9][page::12]

速读内容


全球波动率指数继续震荡下行,美股行业表现分化明显 [page::3]



  • 标普500隐含波动率下降2.3%至22.2%,欧洲50下降2.5%,亚洲主要指数小幅下降。

- 美股工业、通讯、能源、金融板块相对走强,纳指超额收益不明显,消费及医药板块表现偏弱。

美股主要期权持仓与成交量PCR维持稳定,偏度指数小幅下降 [page::4]





  • 期权持仓量PCR为1.79,成交量PCR为1.68,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套保需求不高。

- 标普偏度指数从141.6降至139.8,市场对下行尾部风险的溢价减少。
  • 纳指隐波小幅上涨,TQQQ ETF出现大规模资金流出。


国内股指期权隐含波动率高位震荡,事件驱动持续影响市场情绪 [page::6][page::7]





  • 沪深300期权持仓量PCR约0.87,成交量PCR提升至0.79,ETF期权活跃度增加。

- 沪深300隐含波动率维持约30.2%,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及其他发达市场。
  • 隐含波动率与历史波动率价差扩大,反映市场避险情绪较高。

- 贸易摩擦和具体事件导致市场波动,策略建议买入反应波动的看涨看跌跨式,并关注牛市价差策略。

黄金和原油波动率出现明显背离,商品期权结构性机会凸显 [page::9][page::10]




  • 原油波动率显著下滑7个百分点至37.4%,黄金波动率相对稳定,二者走势背离罕见。

- 钢材需求改善,专项债加速发行预期支撑基建资金流入,利好建材价格。
  • 铁矿买跌期权策略已止损离场,远月Gamma空间有限。

- 农产品如豆粕和白糖维持看多,持续持有牛市价差策略。

期权策略跟踪及主要推荐 [page::12]


| 品种 | 策略 | 建仓日期 | 平仓日期 | 建仓点位 | 最新点位 | 盈亏点数 |
|--------|--------------------------------|------------|------------|----------|----------|----------|
| 沪深300 | 卖出IO-2008-P-4500 | 2020-08-03 | 2020-08-10 | 50 | 44 | 6 |
| 沪铜 | 卖出CU-2009-C-5300 | 2020-08-03 | — | 550 | 196 | 354 |
| 铁矿 | 买入I2101-P-720 | 2020-08-03 | 2020-08-10 | 36 | 27 | -9 |
| 豆粕 | 买入M2101-C-3000,卖出M2101-C-3200 | 2020-08-03 | — | 45 | 26 | -19 |
| 白糖 | 买入SR101-C-5000,卖出SR101-C-5300 | 2020-08-03 | — | 79 | 133.5 | 54.5 |
  • 股指期权建议偏事件驱动的正Gamma敞口策略,利用跨式并搭配远月期权卖出空Vega。

- 商品期权推荐牛市价差策略,特别是豆粕和白糖期权组合。
  • 铜期货及期权偏弱,继续卖出相关看涨期权方案。

- 铁矿暂无具体期权策略更新,建议持观望态度。 [page::12]

深度阅读

波动率策略报告(2020年8月9日)详尽分析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波动率策略报告(2020.08.09)》

- 作者:王冬黎(高级分析师,金融工程)
  • 发布机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 报告日期:2020年8月9日
  • 研究范围:全球及中国市场主要波动率指数走势,美股与国内股指波动率,商品期权波动率分析,策略建议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聚焦全球及中国主要股指及商品波动率的最新动态,解读波动率下行背景下的市场分化,解析国内外事件对隐含波动率的影响,结合期权市场数据,提供针对股指与商品期权的投资策略建议。整体立场偏积极,尤其在股指期权方面调整为正Gamma敞口,建议在事件驱动下布局,同时保持对商品期权结构性机会的关注。风险提示依然集中于超预期事件冲击。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海外市场波动率及美股表现



本节报道了全球主要波动率指数呈震荡下行趋势:
  • 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下跌2.3%至22.2%

- 欧洲斯托克50指数隐含波动率下跌2.5%至24.2%
  • 恒生指数隐含波动率下跌0.6%至23.1%

- 日经指数隐含波动率大幅下跌4.5%至21.5%

呈现整体风险偏好有所缓和,可能因疫苗利好消息提振市场信心,尽管疫情二次爆发风险尚未消除。美股板块中,工业、通讯、能源、金融板块表现相对强劲,均跑赢标普500基准指数(分别实现2.3%、0.52%、0.67%、0.81%超额收益),信息技术表现中性,纳指整体持平,而医疗、地产、公共设施等防御性及消费类板块大幅跑输市场,尤其可选消费大跌10.57%,反映了市场对疫情相关消费敏感度和防御属性的不同反应。[page::0][page::3]

图表1(全球主要波动率指数)展示了标普、沪深300、恒指、新兴市场等多条波动率指数走势,均显示近期波动率整体处于历史低位震荡,但沪深300和新兴市场隐含波动率仍相对较高,体现出中国及新兴市场的风险溢价仍有一定支撑。

图表2(美股行业板块周度表现)明显呈现周期类板块相对优势,反映了市场对复苏及政策组合拳的积极预期。

---

2. 美股期权市场动向


  • 期权持仓量和成交量的看跌/看涨比率(PCR)保持稳定,SPX、SPY、QQQ三大标的持仓量PCR为1.79,成交量PCR为1.68,位于中低水平,表明市场套保参与度偏低,投机需求较高。

- 标普偏度指数(SKEW)略微下跌,表明尾部下行风险溢价小幅减少,但仍较高,显示市场对极端下跌风险保持一定担忧。
  • 隐含波动率曲面表明,标普500短期(1个月)虚值看跌期权隐波降幅大于看涨期权,下行保护需求有所缓解。相比之下,纳指隐含波动率曲面显示看跌期权隐波小幅上修,波动率有所上扬,这反映纳指市场对尾部风险稍加警惕。

- 资金流方面,TQQQ ETF出现大规模资金流出(7.69亿美元),可能反映市场对第四轮财政刺激政策落空或延迟的避险反应。

以上反映出在美股整体走强背景下,投资者风险情绪表现分化,美股各细分市场的波动风险定价不同。[page::4][page::5]

图表3、4(期权持仓量与成交量PCR)呈现PCR与标普500指数走势的关系,确认PCR为投机活跃度及套保需求的指标。
图表5、6(标普波动率指数与偏度指数)揭示波动率与偏度的趋势变化,偏度指标偏高但略有回落,体现市场对尾部风险依旧保持谨慎。

---

3. 国内股指波动性分析


  • 本周沪深300指数小幅回落,波动加剧,体现了事件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等)对市场短期影响。

- 期指基差波动亦增大,反映市场不确定性增强。
  • 股指期权持仓量PCR为0.87,成交量PCR为0.79,季度合约成交量PCR较前期提升0.1,显示机构及投资者套保需求增长。

- ETF期权持仓量PCR(华泰柏瑞、嘉实300ETF)均呈升高趋势,支持市场对机构套保需求增加的观察。
  • 沪深300隐含波动率持续高位震荡,收于30.2%,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平均24%,事件驱动属性明显,主因包含美对TikTok、微信制裁等扰动。

- 隐含波动率价差(隐含vs历史波动率)继续扩张,提供高波动率交易机会。

针对中美贸易及其他事件驱动波动,策略转为偏“事件驱动正Gamma”布局:
  1. 短期正Gamma做多+远月空Vega调节: 买入8月合约4800call和4600put,同时卖出9月合约5000call和4500put,通过远月空Vega控制成本,捕捉事件落地后波动率调整的机遇。

2. 9月合约牛市价差(买4800call卖5000call): 逻辑基于全球宽松政策环境、国内政策支持、疫情通缩压力,市场大方向看涨,后续有反弹潜力。

以上均体现作者对国内市场渐趋确定下的积极布局,短线聚焦事件驱动,中线看好整体资本市场。[page::6][page::7]

图表11-14(沪深300及ETF期权成交持仓量PCR)反映市场套保需求,图表15(沪深300与新兴市场波动率对比)突显A股隐含波动率的相对高位震荡。

---

4. 商品期权分析


  • 黄金与原油隐含波动率出现大幅背离。历史上两者相关性强,除2013年外持续高相关,今年疫情期间新一轮背离出现。

- 原油波动率指数OVX从44.4%大幅下降至37.4%,黄金波动率却相对维持高位,疫情带来的通缩压力影响通胀传导,导致成长股市场受益,而商品市场则保持牛市逻辑。
  • 中期来看,黄金与原油价格将可能同步上涨,意味着权益市场调整可能伴随商品牛市的全面推进。

- 钢材需求明显回暖,专项债发力基建资金加速到位,支撑建材价格上涨,铁矿看跌期权策略止损。
  • 农产品方面,豆粕、白糖牛市价差策略维持看涨观点,尽管某些策略小幅回撤,整体趋势向好。

- 铜类(沪铜与伦铜)隐含波动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标的价格整体稳步上涨。

商品期权波动率指标详见图表22,显示多品种的成交量、持仓量PCR、隐含波动率及其偏度,以及隐含与历史波动率价差的变化,辅助投资者识别期权市场的多空力量平衡和风险偏好变动。[page::8][page::9][page::10][page::11]

---

5.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 持续推介沪深300偏震荡行情下买入8月合约4800call与4600put同时卖出9月合约5000call与4500put的正Gamma事件驱动策略,以及9月合约牛市价差策略。

- 商品端对沪铜建议卖出CU-2009-C-5300看跌策略;铁矿无新增策略;豆粕与白糖维持牛市价差策略持有。
  • 风险主要聚焦于超预期事件冲击,包含政治、政策、全球疫情等不可预见的因素。


跟踪策略回报数据显示,某些策略如白糖牛市价差收益明显(+54.5点),铁矿看跌策略暂时亏损(-9点),豆粕牛市价差略有回撤(-19点),反映市场波动性以及策略匹配度的影响。

估值与策略选择基于对波动率级别和趋势的判断,运用正Gamma、做空Vega、牛市价差等期权组合,重点控制成本与风险,捕捉事件落地的潜在收益。[page::1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全球主要波动率指数)
多条线代表标普波动率指数、沪深300、欧盟斯托克50、恒指、日经及新兴市场隐含波动率指数。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标普及欧洲指数表现较强,恒指和新兴市场波动率保持较高,显示中国市场受事件扰动影响更大,潜在风险溢价尚存。

图表2(美股行业板块指数周度表现)
红色柱状体代表各板块周涨跌幅,灰色折线为以标普500为基准的超额收益。工业、通讯和金融板块均高于基准,科技板块略优,消费相关和防御板块大跌,反映对成长股的偏好及疫情影响下的板块分化。

图表3 & 4(主要期权持仓量PCR与成交量PCR)
红色折线为PCR指标,另一坐标为标普500指数。PCR指标在2016年至今波动范围在1.0—2.5之间,目前保持1.7~1.8区间,套保参与不高,市场情绪偏向乐观。

图表5 & 6(标普波动率指数与偏度指数)
波动率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呈明显反向关系,波动率近期下降,指数走高。偏度指数维持高位但有小幅回落,暗示期权市场对尾部下跌保护需求保持。

图表7 & 8(隐含波动率曲面,标普和纳斯达克)
整体呈现随Delta从低到中间渐降趋势,说明虚值期权隐含波动率较高。近期隐含波动率曲面整体下降,标普看跌期权降幅更大,纳指看跌期权隐波略上升,反映市场恐慌程度细微差异。

图表9 & 10(隐含波动率期限结构)
波动率期限结构呈现期限越长隐波越高的正向结构,近期曲线整体下移,且短期(1周-1个月)波动率变化明显,显示投机及事件驱动预期主导。

图表11-14(沪深300股指及ETF期权成交与持仓PCR)
显示看涨和看跌期权成交和持仓情况,PCR5日均线用于减少噪音,沪深300期权持仓量PCR维持在0.8-1.2的震荡区间,ETF中持仓量PCR均出现小幅上升,反映机构套保需求活跃。

图表15 & 16(沪深300与新兴市场隐含波动率对比及主要股指隐波)
沪深300隐波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并维持波动率价差,这种价差对应了政治、经济事件驱动的额外风险溢价。

图表17-20(沪深300期权隐含波动率指数、偏度指数,隐波价差)
隐含波动率指数在30%左右高位震荡,隐含偏度指数下滑,暗示市场恐慌情绪减弱,但依然高于历史正常水准。平值看跌与看涨隐波价差维持正值,显示投资者偏好平值看跌保障。

图表21(黄金与原油波动率走势)
两者长期走势高度相关,但今年疫情出现明显背离,原油隐波大幅回落,黄金隐波保持坚挺,反映避险需求与结构性通缩压力共存。

图表22(商品期权主要指标表)
详细列举了豆粕、白糖、玉米、棉花、沪铜、铁矿等商品期权的成交量、持仓量PCR,隐含波动率及其偏度,及隐含与历史波动率价差,反映不同商品期权市场活跃度和风险预期差异。豆粕成交量PCR从0.34升至0.59等数据指示活跃度提升。

图表23-29(具体商品隐含波动率走势如伦铜、铁矿、沪铜、豆粕、白糖、玉米、棉花)
均展示隐含波动率与对应标的价格走势,大部分商品保持价格上涨趋势,隐波波动性不同,反应对应商品供需、政策与市场情绪变化。

图表30 & 31(策略跟踪与推荐)
内含各期权策略建仓和平仓日期、盈亏表现,建议及关注的波动率和价格判断,针对不同品种给出具体交易建议,整体以震荡为主,多采取牛市价差、正Gamma等策略,强调事件驱动操作的重要性。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虽无明确估值模型或数值目标价,但在策略层面,通过对隐含波动率水平、偏度指标、PCR比率等多维度数据的综合运用,实现对期权定价的判断及策略布局。所采用策略包括:
  • Gamma多头组合:通过买入短期合约获得波动率上涨的多头敞口,配合卖出远期合约控制成本,形成正Gamma负Vega的头寸,适用于事件确认前后波动率有调整预期的环境。

- 牛市价差(买低执行价看涨期权,卖高执行价看涨期权):控制风险同时参与行情上涨,体现中性偏多行情的策略选择。
  • 卖出看跌期权策略:利用高隐含波动率下的时间价值,适合趋势向上且波动率预期下降的市场,但因中美贸易等事件风险加大,报告建议暂时止损退出。


通过对各策略回报的跟踪与模型推演,结合波动率期限结构和隐波价差,实现对盈亏预期的判断,提升组合效率。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超预期事件冲击:中美贸易摩擦及相关政治制裁、疫情二次爆发等均为可能的非线性风险来源,可能导致市场剧烈波动和隐含波动率急剧上升。

- 政策不确定性:财政刺激政策的成败、专项债发行节奏、国内外货币政策调整等,均可能影响市场活力及波动率水平。
  •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波动:如看到TQQQ大规模流出,资金面波动可能引发市场突变。


报告未具体分配各风险的发生概率,但通过偏度指数、PCR波动及期权隐含波动率观察,间接反映市场当前风险偏好和预期风险水平,投资者需关注策略中的风险管理与止损规则。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观点较为中性偏积极,强调政策与制度环境利好资本市场,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缓和持乐观,但对疫情二次爆发及地缘政治风险的潜在冲击有所警示。

- 期权策略多为事件驱动,风险控制机制较好,但对极端尾部风险的披露较少,尤其在卖出看跌期权策略中风险敞口可能较大,需谨慎使用。
  • 由于报告对比数据多来自历史及近期公开市场数据,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且模型多为定性配合定量,没有展开具体的数理推导与参数敏感性分析。

- 报告以技术指标及波动率为核心,较少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及企业盈利等基本面信息进行深入剖析,适合技术和事件驱动型投资者,长期投资者需结合基本面加以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梳理了2020年8月第一周全球及中国市场的波动率现状及趋势,系统分析了美股和国内股指期权波动率变化,商品期权隐波的结构性分化,形成具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 全球市场:波动率整体趋于下降,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但疫情及政策不确定性仍存在,市场内部分化明显。美股周期类板块表现强劲,周期金融和能源板块显著跑赢。期权市场显示套保需求不高,偏度指数处于高位但微降,显示尾部风险依旧被重视。

- 国内市场:事件驱动隐含波动率维持高位震荡,套保需求增强,期权策略调整到偏向事件驱动的正Gamma布局,强调成本控制与多空配合。
  • 商品市场:黄金与原油波动率背离显著,结构性趋势明显,钢铁需求回暖支撑基建相关商品价格,农产品期权策略维持乐观。

- 策略建议合理结合多种期权组合,注重风险控制与事件驱动特征,短期内通过期权波动率结构捕捉机遇,适度利用牛市价差降低成本风险。

总的来看,作者对当前全球及中国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波动率下行背景下交织的事件因素提供了结构性机会,尤其是对股指期权中的正Gamma策略和商品期权中的牛市价差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风险则主要集中在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冲击,需密切关注政策及地缘政治动态。

本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支撑及图表分析,为风险管理者及期权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系统且操作性强的波动率策略参考,符合专业衍生品市场研究的高标准。[page::0][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如需进一步具体某章节及图形的深入解读,欢迎进一步请求。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