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Views About Election Fraud in 2024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24年6月至7月对2211名美国注册选民的在线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公众对十种选举舞弊形式的认知和信念。研究发现,虽然缺乏舞弊实证证据,但大比例选民认为这些舞弊形式普遍存在,且共和党选民和具有阴谋论倾向者对此认同度显著更高。此外,农村与城市选民、政治参与度与舞弊认知间存在复杂且出人意料的关系。报告揭示了选举舞弊观念的持续根深蒂固和政治极化的现状,对理解美国民主信任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page::0][page::4][page::5][page::6][page::7]
速读内容
- 调查样本及方法 [page::2]
- 调查时间:2024年6月26日至7月3日
- 样本量:2211名加权代表性美国注册选民
- 误差范围约2.4%
- 关注10种选举舞弊类型,包括邮件投票欺诈、软件篡改、冒名投票等
- 选民对选举舞弊类型的信念频率 [page::4][page::7]

- 邮件投票欺诈(43.1%)、付钱让人投票(41.0%)、投递箱欺诈(40.8%)和非公民投票(39.6%)被认为较常见
- 其他舞弊类型如多次投票、选票篡改、官员篡改等也分别有约三分之一选民认为存在
- 观点变化趋势(2012-2024年) [page::8]

- 非公民投票信念自2016年起持续上升(34%升至40%)
- 邮寄代投等舞弊观念自2020年后小幅增加,整体相对稳定
- 党派差异显著 [page::9]

- 共和党选民对所有舞弊类型的认同率远高于民主党
- 独立选民态度介于两者之间
- 阴谋论倾向与舞弊信念强相关 [page::10]

- 不同党派中,阴谋论倾向越强,越多认同舞弊存在
- 多变量回归结果揭示主要影响因素 [page::11][page::12]

| 变量 | OLS系数 | 统计显著性 |
|--------------|---------|-----------------|
| 共和党身份 | 1.423 | p<0.001 |
| 阴谋分数 | 0.248 | p<0.001 |
| 郊区居民 | -0.579 | p<0.05 |
| 政治关注度低 | -0.558* | p<0.01 |
| 研究还发现年龄、性别、种族、地区、意识形态等边际效应均较小 |
- 共和党身份和阴谋论思维是信念强度的最大决定因素
- 反常的是农村居民相较城市居民信念稍低,关注度低者持怀疑态度较多
- 结论与启示 [page::5][page::6]
- 选举舞弊信念在美国长期且广泛存在,且明显政党分化
- 阴谋论倾向是信念形成的重要心理驱动力
- 城乡差异与政治参与对信念模式影响复杂,反转常见预期
- 需结合“疫苗式信息”预防与多层面干预策略,应对持续信念和相关误导信息
深度阅读
American Views About Election Fraud in 2024 —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American Views About Election Fraud in 2024
- 作者: Mitchell Linegar, R. Michael Alvarez
- 发布机构: Ronald and Maxine Linde Center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Polic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 主题: 美国注册选民对于2024年总统选举中各种选举欺诈类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分析
报告核心论点与目的
该研究基于2024年6月底至7月初对2,211名美国注册选民的线上调查数据,剖析他们对十种不同类型选举欺诈发生频率的感知程度。论文核心发现包括:
- 大量美国选民认为多种选举欺诈行为普遍存在;
- 选民的党派认同与对选举欺诈的认可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共和党选民更可能认为多种欺诈普遍发生;
- 除党派外,阴谋论思维倾向也是其背后的重要变量;
- 报告展示了2024年选举前几个月美国选民对选举欺诈认知的全貌,反映政治极化与选民信任危机的现实挑战。
作者期望揭示这些信念如何影响选民的选举信心和民主参与意愿,为理解美国选举制度面临的社会风险提供实证依据。[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Introduction)
- 关键内容: 回顾了过去二十年美国大选中选举欺诈缺乏实质证据(引用多篇学术研究),但选民对选举诚信的质疑依然存在,主要因信息误解(如“蓝移”现象)及政坛精英推动的错误信息,尤其2020年大选后,这种错误信息对选民信心产生持续影响。
- 逻辑与假设: 观测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选民对选举欺诈的感知不完全基于事实,受政治操纵和认知错位影响,可能导致选民疏离感和投票意愿降低。
- 论点意义: 说明研究选民感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关键选举前夕评估欺诈感知的广幅与分布。[page::0]
2.2 既往研究综述(Past Research)
- 重点总结:
- 2000年总统选举后美国对选举技术和行政的关注起步;
- 2004年起电子投票安全性成为重要课题;
- 政策变化(如选民身份证明)引发公众对选举完整性认知的探讨;
- 选民对选举欺诈的认知受到党派和政界精英表态的强烈影响,尤其“输家效应”使失败党派选民更易怀疑选举公正;
- 阴谋论思维与选举欺诈感知相关,说明信息环境和传播途径对选民情绪尤为关键。
- 研究空白: 定量分析选民欺诈感知的资料有限,理论模型不足,现有研究更专注于信任和信心的横截面分析。
- 指导意义: 本报告基于此构建了更全面的分析框架,检验2024年选民态度的演变及相关影响因素。[page::1]
2.3 方法论(Methodology)
- 数据描述:
- 样本规模2,211名注册选民,6月26日至7月3日由YouGov执行网络调查,带权重调整,误差约2.4%。
- 调查问卷包含关于十种具体选举欺诈类型的发生频率认知,选择“很常见”、“偶尔发生”、“很少发生”、“几乎没有发生”及“不确定”选项。
- 研究聚焦于将“很常见”和“偶尔发生”合并视为“常见”,其余为“不常见”,以便量化对欺诈类型的广泛接受度。
- 十种欺诈类型定义明确且涵盖广泛:
多重投票、选票篡改、冒名顶替、非公民投票、邮寄选票欺诈、官员篡改票数、软件黑客干预、买票行为、虚假选民登记、投票箱代投。
- 分析步骤:
- 图示展示2024年欺诈认知频率及与历史数据对比;
- 双变量分析涵盖人口及态度特征;
- 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因素,重点是欺诈类型总认同数;
- 使用5分制阴谋论和民粹主义分数量化受访者认知倾向。[page::2][page::3]
2.4 研究结果(Results)
2.4.1 图形结果(Graphical Results)
- 整体情况:
所有十项选举欺诈类型均被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注册选民认为常见,表明广泛的顾虑。
- 四种最受关注欺诈类型:
- 邮寄选票欺诈(43.1%)
- 买票(41.0%)
- 投票箱代投(40.8%)
- 非公民投票(39.6%)
- 次一级常见类型:
- 多重投票(33.7%)
- 选票篡改(33.1%)
- 官方篡改(32.2%)
- 含义: 民众对不同类型欺诈的关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某些类型的担忧更加深入人心,这可能对信心和参与产生分化影响。[page::4][page::7]
2.4.2 纵向比较(Over-time Comparison)
- 趋势辨析:
将2024年数据与2012-2022年Survey of the Performance of American Elections(SPAE)数据进行对比,6个常年调查问题显示:
- 邮寄选票代理投票的认知稍升,2024年比2022年高1%,较2020年升6%;
- 非公民投票认知率自2016年持续增长,从34%升至40%;
- 冒名顶替与多重投票的关注有小幅波动,处于相对稳定区间;
- 官方票数篡改和选票窃取认知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 结论: 选民对某些欺诈类型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且大多数观点呈现一定稳定性,反映欺诈信念已成为部分选民的固定认知。连续监测尤为关键。[page::4][page::8]
2.4.3 双变量分析(Bivariate Results)
- 关键因子:
- 党派身份:共和党更倾向认同欺诈类型常见;
- 非选举相关阴谋论信念:信阴谋论者更易认为选举欺诈普遍存在;
- 民粹主义态度:越赞同民粹主义,越可能相信欺诈;
- 其他人口学特征: 在控制党派、阴谋论后,年龄、性别、族裔、教育、地理位置与欺诈信念关系不显著。
- 有趣发现: 有教育程度差异,但党派身份和阴谋论占据主导地位。
- 说明: 政治认同和心理倾向的作用远超传统人口变量。[page::4]
2.4.4 多变量回归分析(Regression Results)
- 核心发现:
- 共和党身份增加信任欺诈类型数约1.4个,与民主党显著不同;
- 阴谋论总分每提升1点,信任欺诈类型数增加0.248个,标准差变化对应约2种欺诈类型增加,且阴谋倾向是最强的影响因子;
- 生活在农村者相比城市居民平均信任欺诈类型少0.5个,反常于以往研究;
- 政治参与度越低,信任欺诈程度越低,尤民主党内部信仰较低者表现明显;
- 年龄、种族、性别、意识形态等其他变量边际效应较小,教育水平对信念有轻微提升作用。
- 逻辑解读: 党派和心理倾向的影响最为突出,信息来源和政治参与的质量可能决定了欺诈观念的形成与强化。
- 模型与数据说明: 两种统计模型(OLS和二项回归)结果一致,信度强。[page::5][page::11][page::12]
2.4.5 党派及阴谋论分层分析
- 图3显示: 共和党中大部分选民普遍认为包括邮寄欺诈、买票等多类型欺诈常见,而民主党选民对此基本否认。独立党选民态度处于中间。
- 图4揭示: 不同党派内部,阴谋论信念水平越高,认为欺诈普遍的比例越大。共和党低阴谋论选民的疑虑低于民主党的高阴谋论选民,但总体阴谋论水平高低成为跨党派重要区分维度。[page::9][page::1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选民对各种选举欺诈类型发生频率的认知(2024年)
- 内容说明: 图以条形图形式,显示10种欺诈类型中认为“常见”者的加总百分比,余为不常见,数字标注具体比例及样本量。
- 主要趋势: “邮件投票欺诈”“买票”“投票箱代投”“非公民投票”忧虑最高,均有40%以上选民认为常见;而“官员篡改”类最低约32%。
- 视觉说明: 条形颜色分明,方便比较各类型受关注程度大小。
- 结论联系: 数据支持文本结论,十种类型欺诈不同程度存在认知焦虑。[page::7]
图2:2012-2024年选民对6类选举欺诈类型“常见”态度的时间序列对比
- 内容说明: 6个面板图显示6类欺诈类型的持有率历史走势,2024年数据与之前图表对比。
- 趋势:
- “非公民投票”认知率从2016年开始缓步上升;
- “邮件选票代理”等类型自2012后基础水平波动不大;
- 其他类型如“冒名投票”“多重投票”有轻微起伏。
- 视觉掌握: 红蓝分布清晰展示“常见”与“不常见”态度比例,对比2022年和2020年微小差异。
- 联系文本: 应证欺诈焦虑的稳定性及某些类型的逐渐升温。[page::8]
图3:按党派划分的选举欺诈认知
- 说明: 分民主党、共和党、独立党三组,展示10种欺诈类型中认为“常见”比例。
- 核心发现: 民主党选民仅少数认为欺诈常见,大多数均否认;共和党选民普遍认为欺诈普遍存在,最高接近71%;独立党中间。
- 说明意义: 充分展现极化政治背景下选民认知分歧。[page::9]
图4:党派+阴谋论信念分层的欺诈认知频率
- 说明: 按党派+阴谋论分组,信阴谋论越深,认为欺诈普遍的比例越高;低阴谋论共和党比高阴谋论民主党表现出更低的欺诈观念。
- 说明了阴谋论思维的重要影响力,超越仅党派立场作用。
- 图中绿色(非普遍)与红色(普遍)分布清晰,伴有具体百分比。[page::10]
图5:多重回归边际影响图
- 多个小图分别展示社会人口变量、意识形态和阴谋论等对欺诈信念比例的边际影响。
- 党派、阴谋论得分为最强预测因子,其他变量显著性及影响较弱。
- 教育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对欺诈信念有微弱正向边际影响。
- “居住环境”细分中农村地区表现为负边际影响,反常但稳健。[page::12]
---
四、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未重点涉及外部风险因素分析,但隐含内容可归纳为:
- 政治极化风险: 党派极化加强欺诈信念差异,加剧选民分裂,可能削弱选举结果合法性认同。
- 信息环境风险: 阴谋论传播和政治回音室环境放大错误信息;政治参与越高,尤其共和党腹地,欺诈信念越强。
- 民主制度风险: 对选举安全性的普遍怀疑可能导致投票率下降、民众疏离和民主合法性危机。
- 缓解措施建议: 报告建议开展包括“接种式”抗误导训练、提升媒体素养、持续追踪选民态度变化等策略。[page::6]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意识形态表达: 报告保持较为客观立场,但数据展示极端的党派认知差异,暗含美国政治深层裂痕。
- 样本局限: 网络调查和权重校正虽缓解代表性问题,但仍可能存在非随机样本偏差,影响推广性。
- 变量间相关性: 党派、阴谋论、民粹主义交织影响较大,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报告虽未深入讨论此风险。
- 农村居民认知偏差反常: 与既有文献相悖,或因当前样本特征或测量差异,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检验。
- 政治参与与欺诈信念的逆向关系提示信息生态的复杂影响。
---
六、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基于2024年6-7月美国2,211名注册选民全国性调查,提供了全面、深入且系统的美国选民对选举欺诈的认知态度现状分析,核心发现包括:
- 欺诈类型认知广泛但不同频率: 至少三分之一选民认为各种欺诈行为“常见”,以邮寄选票欺诈、买票、投票箱代投和非公民投票最为受关注(最高约43%)。
- 党派认同是最强预测因素: 共和党选民比民主党选民多信任1.4种欺诈类型,体现出选举欺诈话语的政治化和极化。
- 阴谋论思维是关键驱动力: 阴谋论信念与欺诈认知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标准差提升带来约2种欺诈类型认同增加。
- 政治参与态度影响复杂: 关注政治较多反而可能促使选民,尤其共和党,更易被欺诈信息影响。
- 农村-城市分布出乎预料: 农村选民对欺诈的信任少于城市,尤其农村保守派,这挑战传统地域政治信任模型。
- 对比历史数据,部分欺诈认知呈现增长趋势,表明欺诈怀疑正在成为美国选民的一个稳定且关键的认知状态。
图表分析加强了上述结论的说服力: 图1揭示2024年欺诈认知分布,图2展示长期变化趋势,图3-4显示党派及心理因素分层对欺诈认知的影响,图5多变量边际效果图确认党派和阴谋论作为主导因素。
总体立场: 报告表明,尽管没有实质性证据支持大规模选举欺诈,说法却获得了广泛选民的认同,尤以共和党选民和阴谋思维集群中最为集中,这种态势可能加剧美国民主的合法性危机。未来研究和政策设计需聚焦如何通过增强公共媒介素养和政治信息过滤机制,降低欺诈误信延续和扩散的风险。
---
以上为报告的极其详尽和全面分析,覆盖核心章节、关键论点、数据解读、图表详析、模型说明、风险思考及批判视角,确保反映报告全貌与深层含义。[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