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量化私募2022 年上半年发展报告 深度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2年上半年,国内量化私募在权益市场大幅回撤但出现“V型”反弹背景下,整体产品发行热度下降,存量基金数量增长但规模缩水。CTA策略表现优异,趋势及套利分别取得3.87%和1.87%回报,低回撤且收益风险较好;量化多头表现疲弱。头部26家量化私募的指数增强产品整体收益为负但内部分化显著,中性对冲产品维持正向超额收益。量化私募超额收益相关性较高,选股思路存在较大同质化,500指增产品相关系数近半年达0.42。新规收紧超额收益计提及AB款影响逐渐消退,中证1000指数衍生品助力产品设计创新,为量化私募带来新机遇 [page::0][page::3][page::5][page::6][page::10][page::13][page::14]
速读内容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整体情况 [page::3]

- 2022年上半年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达83813只,较去年底增加6974只。
- 总规模缩小至5.78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减少3369亿元,显示基金规模收缩。

- 新备案私募证券基金11619只,环比减少71.8%,发行热度明显下降。
- 新备案规模为1207.77亿元,同比下降66.1%。
市场表现及风险因子回顾 [page::4][page::5]

- 上半年权益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均出现下跌;南华商品指数上涨后回调。

- 风险因子方面,贝塔因子贡献最大(6.86%),杠杆率因子收益3.26%。
- 非线性市值因子表现最差,亏损达4.95%。
量化私募整体及策略分类业绩表现 [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 量化CTA趋势和套利策略半年收益分别为3.87%、1.87%,表现稳健回撤小。
- 量化多头策略处于亏损状态,半年负收益-7.46%。
私募量化策略指数业绩表现 [page::6]
| 策略 | 近半年收益 | 近一年收益 | 近三年收益 | 近五年收益 | 近半年最大回撤 | 近一年最大回撤 |
|------------|------------|------------|------------|------------|----------------|----------------|
| 量化多头 | -7.46% | -1.34% | 44.58% | 47.51% | 19.01% | 21.11% |
| 市场中性 | 1.96% | 1.96% | 18.94% | 29.88% | 3.42% | 6.58% |
| 量化趋势 | 3.87% | 6.58% | 48.60% | 71.90% | 3.80% | 4.35% |
| 量化套利 | 1.87% | 6.85% | 41.41% | 63.30% | 0.73% | 0.73% |
- 百亿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占比超50%,其中CTA产品规模受限但收益表现优于指数增强类。
- 指数增强产品半年普遍为负,500指增平均收益-5.64%,沪深300指数增强-5.80%,中证1000指数增强-4.33%。
- 内部分化明显,少数私募实现正收益和优异超额收益。
百亿量化私募中性、指增、CTA产品详细业绩统计 [page::7][page::8][page::9]
- 中性产品平均半年收益3.41%,夏普比率0.57,波动率6.76%,回撤8.27%。
- 500指增产品半年平均收益-5.64%,夏普0.346,回撤24.20%;整体跑赢基准指数,基准同期指数收益-13.47%。
- 沪深300指增产品半年收益均值-5.80%,夏普-0.434,跑赢基准指数-11.04%。
- 1000指增产品半年收益均值-4.33%,夏普0.589,内部有部分实现较好收益。
- CTA产品半年平均收益5.56%,夏普0.737,表现出较好稳健性。
私募量化私募超额收益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page::10][page::11][page::12]

- 500指增产品半年度超额收益相关系数均值0.42,近一年0.41,沪深300指增更高达到约0.55。
- 中证1000指增产品相关性较低,半年0.17,一年0.21,说明策略多样化程度相对较高。
- 高相关性导致私募间策略同质化明显,集中度高可能引发极端市场波动风险。

- 500指增产品通过K-Means聚类分为三类,显著不同的收益走势反映部分私募策略及行业敞口差异。
- 300和1000指增产品聚类分析呈现类似结论,不同类别表现分化。
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分析 [page::13][page::14]

- 证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限制“AB款”变相杠杆,导致中性产品被动赎回现象,但影响正在逐渐消退。
- 股指期货与融券余额呈替代关系,今年初融券余额下降,伴随基差转正,反映对冲需求减少。
- 中证1000指数衍生品即将推出,预计丰富量化产品设计空间,提升中性对冲产品收益潜力。
- 监管加强索赔和对超额业绩报酬计提的约束,防止产品亏损情况下仍计提业绩报酬,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深度阅读
报告全面详尽分析——《国内量化私募2022年上半年发展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国内量化私募2022年上半年发展报告
作者/分析师: 任瞳(首席分析师,量化团队负责人)、崔浩瀚(量化分析师)
发布机构: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工程团队
发布日期: 2022年下半年
研究主题: 国内量化私募市场2022年上半年整体发展概况,重点分析头部26家百亿量化私募产品的业绩表现、策略相关性及政策影响
核心论点与信息摘要:
- 2022年上半年权益市场经历大幅回撤后反弹,但年内整体呈下跌态势,私募证券投资产品备案量和规模均下降且发行热度不高;
- 量化策略表现分化明显,CTA策略(趋势及套利)相对稳健,收益回撤表现优异,收益风险比良好,量化多头策略表现较弱;
- 百亿规模头部量化私募管理的代表产品存在较大业绩分化,内部超额收益虽仍稳健保持正向,但相关性较高存在风险;
- 政策方面AB款约束影响逐步消退,中证1000股指期货等新衍生品推出预期对量化产品创新和收益改进带来潜力;
- 新监管规定强化了私募管理人在投资人亏损情况下不得计提业绩报酬的限制,市场监管趋严。
此报告旨在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呈现当前量化私募行业的发展动态、策略表现及潜在风险需关注的宏观微观层面情况,引导更理性审慎判断[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整体情况
存量规模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底,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达到83,813只,同比增长6974只,继续增长;
- 总规模则出现下降,减至5.78万亿元,较去年年底下降3369亿元。表明基金数量增加和规模缩减并存,反映出市场整理和分化现象;
- 图1显示2018年以来存量证券基金产品数稳步增长,但规模在2021年末达顶峰后开始回落,尤其2022年上半年规模明显收缩;
- 图2展现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同比环比增长率,2022年上半年同比及环比增速明显放缓,增长势头疲软。
增量规模变化
- 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1619只,同比/环比均大幅减少(同比减少66.1%,环比减少71.8%),备案活动明显萎缩;
- 新备案产品总规模1207.77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减少3079.41亿元,整体市场发行热度不足(图3);
- 以上表明2022年上半年新发产品数量和募集规模双双大幅缩减,反映风险偏好下降及市场不确定性提升[page::3]。
2.2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表现
市场表现回顾
- 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经历“V型”反弹,成长股回调明显,宽基指数整体下跌,其中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均表现疲弱(图4、图5);
- 商品市场先扬后抑,南华商品指数经历通胀和宏观经济影响大幅上涨后回落,整体涨幅仍显著超过权益指数;
- 风险因子中,Beta因子收益最优(6.86%),说明市场整体风险暴露策略获得正收益,杠杆率因子表现亦不错(3.26%),而规模、非线性市值因子亏损显著,显示市场结构性分层表现[page::4,5]。
量化私募整体业绩表现
-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量化CTA趋势策略近半年收益率为3.87%,CTA套利1.87%,两者收益稳定且最大回撤仅3.8%及0.73%,风险控制较佳;
- 量化多头策略表现弱,半年收益-7.46%,回撤19%,波动大,显示权益多头受市场大幅震荡冲击严重;
- 市场中性策略介于两者之间,半年收益1.96%,最大回撤3.42%,表现平稳(图7);
- 表1数据进一步支持上述结论,长线看量化多头整体累计涨幅较大,但短期承压,CTA策略回撤较小,显示其风险缓释效应;
- 表2中百亿股票私募整体表现较一般股票私募更能抗跌,彰显规模效应和管理能力差异[page::5,6]。
2.3 百亿量化私募业绩深入分析
- 本报告聚焦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的26家头部量化私募,涵盖超半数行业总规模,具代表性(表3详列公司及管理规模、产品数量及团队主要成员);
- 产品类型主要包括中性(对冲)产品、指数量化增强(包括沪深300、500、中证1000)和CTA产品;
- 中性产品半年平均收益3.41%,最大回撤8.27%,Sharpe比率0.57,表现稳健,个别产品半年收益破10%(表4);
- 指数增强产品整体呈负收益,500指增半年度均值约-5.64%,300指增稍差-5.80%,1000指增最优-4.33%,表现优劣与基准指数大体同向但alpha依旧保持,部分产品明显跑赢指数(表5-7);
- CTA产品表现优于指增平均,半年平均收益5.56%,最大回撤9.26%,南华商品指数涨幅12.15%;CTA产品多采用多空策略,波动率偏低,风险收益比突出(表8);
- 以指数增强产品为代表,头部量化私募整体受市场Beta下行影响,导致收益承压,但策略超额收益(Alpha)依旧积极,强调产品管理能力与策略多样性的重要性;
- 报告特别提示私募产品定位灵活且披露信息不完备,分类存在判断难度,需读者谨慎解读[page::6,7,8,9]。
2.4 量化私募超额收益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超额收益相关性分析
- 以500、300、1000指增产品超额收益为依据,分析量化私募产品之间的收益相关性,反映策略或持仓相似度;
- 500指增产品近一年相关系数均值0.41,近半年0.42,保持稳定略有提升;
- 300指增产品近一年相关系数更高,为0.55,近半年0.54;
- 1000指增产品最低,近一年0.21,近半年0.17,表现出较佳的分散性;
- 与行业访谈相符,量化私募普遍持仓高度分散,平均数百到上千只股票,高换手率(年化60-80倍),但因策略与模型趋同选股特征高度相似,导致超额收益相关性较高,策略同质性不可避免,可能带来极端市场高波动风险(图8-13)[page::10,11]。
超额收益聚类分析
- 采用K-Means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根据52周超额收益特征进行聚类,便于对百亿私募产品分群观察策略差异或表现分化;
- 对500指增产品初步分三类,其中“私募20”因收益突出单独成类(显示出差异化优势);
- 红色类别产品2021年9月中旬经历显著且较长的回撤,推测可能因一致性行业敞口(推测为周期板块);
- 蓝色类别走势相对稳定,无明显回撤,显示较好的风险管理或行业敞口分散;
- 300、1000指增产品也有类似聚类趋势,说明头部产品在策略和风险控制维度存在结构性差异(图14-16)[page::12]。
2.5 政策新规及行业环境影响分析
AB款受限影响消退
- 2021年末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台的《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了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对AB款等变相加杠杆业务提出限制,直接影响量化私募中性产品的融资策略,导致被动赎回现象;
- 伴随着监管严格、股指期货基差及融券余额波动,数据显示2022年初融券余额下降、基差转正,反映量化私募赎回压力和对冲需求一度下降(图17、图18);
- 近期融券余额回升、基差回归负值,说明赎回压力减缓,AB款限制影响正在缓解,市场逐渐恢复平稳[page::13]。
新衍生品促进产品创新
- 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合约预计7月22日上线,合约乘数200元/点,一手约136.9万元,保证金率预期高于14%;
- 该衍生品丰富市场衍生品工具种类,为中性(对冲)产品提供更优对冲基准,提高Alpha获取潜力;
- 对于股指期货超高频策略,中证1000股指期货波动性较高,有望提升相关策略收益表现,驱动量化策略创新与多样化[page::13,14]。
量化私募新规强化监督
- 监管最新要求私募在投资人不赚钱时不得计提超额业绩报酬,超过指数部分计提业绩报酬需保证客户持有份额非亏损;
- 此新规对指数增强类产品影响显著,规范业绩报酬核算,促进投资人合法权益保护;
- 同时监管加强备案信息披露、交易数据报送、关联方资金透明化,限制“伪外资”等行为;
- 监管力度加大造成量化私募备案速度下降,市场节奏明显放缓,对未来策略和产品设计形成新的合规压力及挑战[page::14]。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3 (基金数量与规模)
- 图1显示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数量不断上升,突破8.3万只,但规模峰值出现在2021年底后回落,体现市场分散化但资金集聚度下降;
- 图2同比环比增长率显示2022年增速明显放缓,私募行业进入调整期;
- 图3新备案产品数量及规模同比大幅减少,发行市场冷淡,托管和募集压力明显。
图表4-5(权商品指数走势)
- 图4宽基指数近两年走势趋势明显,权益市场整体疲弱、中证1000和沪深300波动较大,南华商品指数高位回落,反映宏观经济调整带来的商品市场波动;
- 图5月度涨跌显示2022年初至今大部分月份权益指数月内表现负向,商品波动但总体抗跌,反应市场结构性分歧。
图表6-7(风险因子及量化策略长期表现)
- 图6风险因子方面,Beta因子表现突出,杠杆率和账面市值比保持正收益,显示量化策略对宏观风险敏感;
- 图7量化多头指数2021年上半年明显领先,2022年受冲击显著,CTA策略表现稳定且回撤低,彰显其风险控制优势。
表1-2(私募量化及股票基金业绩统计)
- 表1显示量化多头收益与波动均高,最大回撤达19%;市场中性和套利风险降低,收益较稳健;
- 表2显示百亿股票私募半年度表现优于整体股票私募,但最大回撤依然高,反映市场整体调整压力。
表3(百亿量化私募名单)
- 呈现26家头部量化私募数据,成立时间多在2012年后,新兴量化力量聚集,管理规模多超百亿,产品数量众多。
表4-8(具体产品业绩表现)
- 中性产品半年平均3.41%收益,最大回撤8.27%,部分产品Sharpe近2,表明风险调整后表现优异;
- 指增产品中,500指增平均收益-5.64%,个别突围表现显著,例如私募20_500收益16.12%,超越大盘;
- 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增产品略逊于500指增,体现不同指数赋予产品不同波动;
- CTA产品收益较高5.56%,最大回撤9.26%,且有产品Sharpe超过2,表现优异且波动率通常低于股权策略;
- 表现数据反映头部量化私募产品策略差异及市场不同细分领域运营结果[page::6,7,8,9]。
图8-13(超额收益相关性矩阵)
- 500、300指增产品相关系数普遍高于0.4-0.5,中证1000产品较低,暗示大盘中小盘指数增强产品策略高度雷同,存在较大同质化风险;
- 时间跨度从半年到一年,相关性数值稳定,行业策略趋同难以短期打破,注意集中风险。
图14-16(超额收益聚类走势)
- 聚类分组对应不同风险暴露和收益路径,其中私募20单独分组,表现最突出;
- 9月中旬的持续回撤作为重要分水岭,红色组明显受特定行业(周期)风险影响,蓝色组风险较低稳定;
- 300、1000指增聚类类似,反映市场细分策略的共性行为和差异化特征。
图17-18(融资融券保持与基差关系)
- 融资余额远大于融券余额,融券余额增长反映机构做空需求上升;
- 基差由负转正与融券余额同步下降反映策略调整及监管影响;
- 最近基差和融券余额回升显示风险偏好逐渐恢复,市场对冲策略正在重塑。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聚焦业绩和策略研究,未提供具体估值模型分析,但涉及产品绩效评价常见指标包括超额收益(Alpha)、最大回撤、Sharpe比率,风险调整后表现为重要参考;相关性分析辅以聚类方法探索策略异同,充分展现量化产品价值创造及风险控制水平。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风险: 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及Beta下降导致指数增强产品表现承压;
- 策略同质化风险: 高相关性策略存在极端行情放大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 政策风险: 新规对业绩报酬提取限制、AB款业务限制影响产品设计和收益分配;
- 信息披露不完全风险: 私募产品披露不及时影响透明度和投资判断;
- 流动性与赎回风险: 中性产品赎回导致市场流动性和策略调整的系统压力;
- 衍生品新品种适应风险: 新推衍生品虽开拓空间,但其保障合理估值策略调整仍有不确定性。
报告提出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防范策略高度集中可能带来的波动风险及合规风险,强调监管趋严需格外关注产品合规运营[page::0,13,14]。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数据以私募排排网及基金业协会为主,私募披露信息不完全且非监管强制,存在统计和代表性偏差可能;
- 指数增强产品表现负向成为主流,是否完全由市场环境所致,策略层面是否有优化空间未详尽探讨;
- 超额收益相关性虽然较高被清晰指出,但报告对如何突破策略同质化、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实际路径提及有限;
- 政策影响分析较详尽,但新规对不同类型私募业务的具体影响及时间节点评估存在一定模糊性;
- 从风险提示看,报告强调业绩数据主导视角,未能深入解读大规模赎回对中性产品和市场流动性的长期影响;
- 报告作者均来自招证券量化团队,难免存在行业角度的积极偏好,客观性总体良好但投资建议部分明确摒弃;
总体报告结构清晰、数据详实,辅以丰富图表,但对未来量化行业创新路径、策略差异化突破等前瞻性分析相对欠缺[page::0-14]。
---
七、结论性综合
2022年上半年国内量化私募市场经历了权益市场调整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表现呈现结构性分化与压力:
- 私募证券基金数量持续增长但规模下降,新发行数量与规模大幅萎缩,反映市场增量低迷;
- 权益市场受压,尤其成长股及中大型蓝筹均出现显著跌幅,商品市场虽波动更大但整体涨幅优于权益;
- 量化CTA策略表现稳健,收益风险均优于多头策略,成为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的重要力量;
- 头部26家百亿量化私募的指数增强产品业绩普遍承压,但超额收益Alpha仍值得肯定,个体公司表现分化显著;
- 高度相关性的超额收益显示行业策略趋同,带来潜在风险,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产品组存在回撤时间节点差异,有助投资者理解结构性风险;
- 监管政策趋严,尤其关于AB款限制和超额业绩报酬计提的新规定,影响行业运营节奏与收益分配,要求私募守法合规、优化产品设计;
- 中证1000股指期货推出将为量化策略提供新的对冲及高频策略工具,预示策略创新和收益改善的良好前景。
此次报告利用详实数据、多角度分析及严谨方法全面梳理了量化私募2022年上半年走势,为研究该领域投资者和管理人呈现了深入、客观和数据驱动的行业画像,各类图表直观反映关键趋势和风险节点,值得市场深入研判并谨慎应对量化策略同质化及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
主要图表示意
- 量化策略收益率与最大回撤对比(图7、表1)
- 私募证券基金存续数量与规模变化(图1)
- 私募新备案数量与规模走势(图3)
- 权益与商品市场主要指数走势(图4、图5)
- 量化私募超额收益相关系数热力图(图8-13)
- 超额收益聚类走势(图14-16)
- 股指期货融券余额与基差变化关系(图17、图18)
---
溯源标注
以上分析内容严格依据报告原文所列数据及内容,分别对应报告各页编号:[page::0,1,3,4,5,6,7,8,9,10,11,12,13,14]
---
总体评价
报告内容详实全面,运用量化数据、统计分析及图表展示准确反映2022年上半年国内量化私募当前发展态势。对投资者认知量化私募行业构成、收益波动及风险因素提供重要参考。报告在数据解读和风险提示方面严谨到位,内容翔实,是行业层面较为权威的市场分析材料。期待未来在策略创新、风险控制和监管影响研究方面补充更多前瞻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