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银安盛红利量化:红利与量化投资的有机结合,beta 与 alpha 双管齐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详细阐述了红利投资在利率下行及政策支持环境下的持续吸引力,展示了中证红利指数近三年持续跑赢主流宽基指数及其低波动优势,强调估值优势和多元化红利策略的投资价值。报告介绍了浦银安盛红利量化基金的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结合传统量化模型与事件驱动策略,旨在通过捕获beta收益和alpha增益实现资产长期增值 [page::0][page::3][page::5][page::6][page::7][page::8]

速读内容


1. 利率下行加强红利投资逻辑 [page::3]


  • 在经济弱复苏和宽松货币政策下,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

- 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约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2.5倍,体现红利股的收益优势。
  • 与核心宽基指数比较,红利指数股息率显著更高(5.12%对比2.6%-2.9%) [page::3][page::4]


2. 利好政策提振红利分红意愿 [page::4][page::5]


  • “新国九条”激励高分红上市公司,推动现金分红比例提升。

- 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增强险资增配红利股动力。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提高分红回购频率,扩展红利策略覆盖范围 [page::4][page::5]


3. 红利策略表现优异,波动率低并战胜宽基指数 [page::5][page::6]



| 年份 | 中证红利 | 上证指数 | 沪深300 | 中证800 |
|--------|----------|----------|---------|---------|
| 2021年 | 13.37% | 4.80% | -5.20% | -0.76% |
| 2022年 | -5.45% | -15.13% | -21.63% | -21.32% |
| 2023年 | 0.89% | -3.70% | -11.38% | -10.37% |
| 2024年 | 7.04% | 10.25% | 13.40% | 12.14% |
  • 中证红利指数自2021年以来持续跑赢主流宽基指数。

- 在震荡市中,中证红利指数表现优异,波动率和最大回撤指标均优于宽基指数,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
  • 窄幅震荡行情凸显红利策略的性价比和确定性价值 [page::5][page::6]



4. 估值优势明显,红利风格具备较强吸引力 [page::6][page::7]


  • 截至2024年11月14日,中证红利指数的PE(TTM)为7.36倍,远低于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及中证800的平均水平。

- 当前估值位于2015年以来40.3%的分位数区间,估值具备相对吸引力 [page::6][page::7]

5. 浦银安盛红利量化基金简介及投资范围 [page::7][page::8]


| 基金名称 | 浦银安盛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型基金 |
|---------------------------|-------------------------------|
| 基金简称 | 浦银安盛红利量化 |
| 代码 | 022488(A类)/022489(C类) |
| 基金管理公司 | 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基金经理 | 孙晨进 |
| 管理费率 | 1.20% |
| 托管费率 | 0.20% |
| 业绩比较基准 | 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80% + 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0% |
| 投资目标 | 量化方法投资红利主题上市公司,控制风险,实现资产长期增值 |
  • 基金投资于红利主题相关股票,不低于非现金资产80%

- 投资标的满足红利指数成分股或近2年中至少有一年分红且股息率位于市场前50%,基本面健康、盈利稳定 [page::7][page::8]

6. 投资策略兼具传统量化和事件驱动优势,捕捉Alpha收益 [page::8]

  • 运用资产配置、多因子、行业轮动模型等传统量化策略。

- 额外引入基于事件驱动的策略,捕捉分红超预期公司的超额收益机会。
  • 具体事件驱动包含观察上市公司分红公告,攻守兼备,提升组合alpha收益能力。

- 量化策略包括资产配置、行业轮动、多因子选股和热点捕捉,丰富策略库 支持红利投资框架。

| 策略类别 | 说明 |
|------------|--------------------------------|
| 资产配置 | 全球及国内资产配置研究 |
| 行业轮动 | A股中观量化模型 |
| 热点捕捉 | 捕捉中短期主题热点 |
| 事件驱动 | 以事件为信号筛选投资标的 |
| 多因子 | 核心选股理念 | [page::8]

7. 基金经理孙晨进具备丰富量化投资经验 [page::8][page::9]

  •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曾工作于华安基金及申万菱信基金,历任量化投资部门主管及基金经理。

- 擅长指数增强和主动量化产品管理。
  • 管理产品规模超11亿元,表现涵盖指数增强及股票多空策略。

- 具备丰富的多因子及事件驱动量化策略经验,厚实的量化投资背景为基金策略提供坚实支持。
  • 历任基金经理管理多只指数增强及灵活配置产品,积累丰富实务经验。 [page::9]


深度阅读

报告全面分析:浦银安盛红利量化——红利与量化投资的有机结合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浦银安盛红利量化:红利与量化投资的有机结合,beta 与 alpha 双管齐下

- 作者:证券分析师肖逸芳、邓虎
  • 发布机构: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8日
  • 研究主题:红利投资策略及浦银安盛新发的红利量化基金产品介绍

- 核心论点
- 在当前及预期的利率下行大环境下,高股息红利策略依然具有显著投资价值,且有政策支持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分红力度。
- 中证红利指数连续三年跑赢主流宽基指数,且在震荡市中展现出较低波动率和更好的投资体验。
- 当前红利指数估值具备相对历史低位及其他宽基指数的估值优势。
- 浦银安盛红利量化基金结合量化策略与红利投资理念,采用包括事件驱动在内的多元量化模型,力求在beta收益的基础上捕捉alpha。
  • 基金产品亮点:以红利为主题,涵盖80%以上红利相关股票,兼具多因子、行业轮动和事件驱动策略,基金经理经验丰富且量化投资背景较强。[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红利风格持续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



2.1.1 利率下行环境红利投资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


  • 关键论点

- 当前国内外政策均趋向宽松,尤其中国“实施有力度的降息”及美联储降息趋势为无风险利率下行奠定基础。
- 利率下行环境无风险利率降低,使股息率相对债券收益更具吸引力,红利投资核心逻辑持续有效。
  • 数据与图表支持

- 图1展示了2015年至2024年间,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对比。红利指数股息率一直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后者近两年跌至约2%以下),红利收益率约为国债的2.5倍,凸显红利股的收益优势。
- 图2显示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从2015年起持续高于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截止11月14日红利指数股息率为5.12%,远超同期核心指数2.6%-2.9%区间。
  • 逻辑分析:高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中成为显著优势,有利于吸引收益型投资资金,增强投资吸引力和资金稳定。

  • 结论:当前利率下行环境未改变红利投资立场,红利风格具备配置价值。[page::3,4]


2.1.2 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增强高股息的投资逻辑


  • 关键论点

-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鼓励分红优质公司,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比例和优化方案。
- 金融监管总局8月发文,推行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动态挂钩,降低险资负债成本,激励险资加大红利股票配置。
- 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出台,为上市公司回购提供资金来源,若股息率超过贷款利率,公司更有动力提升分红和回购比例。
  • 数据图表说明

- 图3显示2023年相比2022年,A股现金分红比例特别是高分红区间(31%-55%)的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政策刺激效果明显。
  • 逻辑分析:政策层面的多重利好增强了企业现金分红的积极性,提升红利资产的可投资深度和覆盖范围,形成红利投资正循环。
  • 结论:政策推动加强了红利投资的基本面支持,进一步提升红利策略投资价值。[page::4,5]


2.1.3 连续三年战胜核心宽基指数,震荡市下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 关键论点

- 中证红利指数自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800等主流指数,体现超额收益能力。
- 除收益外,红利指数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均低于同类宽基指数,表现更为稳健,尤其适合震荡市环境。
  • 数据与图表解读

- 图4展现中证红利指数2021年以来走势明显示超越主流宽基指数,尤其在市场波动阶段体现抗跌性。
- 表1详细列示各年度收益率,中证红利指数在2021年实现13.37%,2022年-5.45%,2023年0.89%,均优于主要核心指数同期表现。
- 图5对比从2021年至今各指数收益(15.75%)、年化波动率(17.04%)与最大回撤(-20.97%),中证红利指数表现更为优异且波动较低。
  • 逻辑分析:红利股票提供现金流稳定性,在市场震荡或调整时受益于较低波动特征,有利于减少下行风险,提升投资连续性和抗跌能力。
  • 结论:红利风格在震荡市下的投资优势突出,吸引寻求稳健收益投资者关注。[page::5,6]


2.1.4 拥有估值上的相对优势


  • 关键论点

- 截至2024年11月14日,中证红利指数TTM市盈率仅为7.36倍,远低于与此同时上证指数(14.47倍)、沪深300(12.77倍)、中证800(14.22倍)。
- 市盈率处于2015年以来40.3%的历史分位,处于相对低估区域。
  • 数据与图表说明

- 图6描绘了市盈率与指数点位的动态走势,市盈率经历前高后低,目前较历史均值(约7.8倍)略低,有估值安全边际。
  • 逻辑分析:低估值使得红利指数当前具备较强的性价比,有利于未来的价格修复和估值提升,支持投资价值。
  • 结论:红利风格当前估值优势凸显,是市场配置价值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page::6,7]


---

2.2 浦银安盛红利量化基金:兼具红利与量化投资特征



2.2.1 产品基本信息


  • 基金概况

- 基金名称:浦银安盛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开募时间:2024年11月7日至11月27日
- 基金经理:孙晨进
- 管理费率1.2%,托管费率0.2%
- 业绩基准: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80% + 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0%
- 投资目标:通过量化投资方法,在有效风险控制下实现资产长期增值。
  • 基金定位:主投红利主题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结合量化模型择时、选股。[page::7]


2.2.2 投资范围与策略特色


  • 投资范围规定

- 至少80%非现金资产投资于红利主题股票,包含以下条件组合:
1. 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及备选股;
2. 过去两年内至少一年分红且股息率在市场前50%;
3. 公司基本面健康、盈利稳定且具持续分红能力,行业具中长期竞争力。
  • 策略说明

- 不局限于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能够通过量化模型寻找全市场红利优质标的。
- 运用多因子模型、资产配置模型、行业轮动、事件驱动等多策略框架,实现beta和alpha双重收益来源。
  • 逻辑分析:产品结合已有的红利指数beta收益,同时通过丰富的量化策略捕捉超额alpha。提升投资组合多样性与收益稳健性。
  • 结论:基金的投资策略兼具行业代表性的红利资产配置特色和先进的量化投资方法论,有望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page::7,8]


2.2.3 补充事件驱动策略增强alpha捕获能力


  • 核心思想:以事件发生为信号,识别超预期分红的上市公司,预判其股价可能的积极表现,从而增持获取超额收益。

- 量化策略体系:资产配置、行业轮动、热点捕捉、多因子模型与事件驱动相结合。
  • 逻辑分析:事件驱动策略作为增强alpha的有效补充,丰富量化选股逻辑,有助于动态捕捉市场中短期机会。
  • 结论:事件驱动融合于量化框架能够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潜力,提升策略灵活性和应对市场异常的能力。[page::8]


---

2.3 基金经理介绍


  • 孙晨进个人背景

-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具备丰富的量化投资经验。
- 曾任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多个职位(量化分析师、投资经理等),后任申万菱信量化投资部总监兼基金经理,现任浦银安盛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监。
  • 管理业绩

- 管理两只指数增强基金,总规模11.21亿元。
- 过往管理多个量化、指数增强及灵活配置产品,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
- 表3显示历任多个基金,整体呈正回报,重点指数增强产品表现较为稳健。
  • 结论:经理具备系统的量化投资实操和管理经验,为基金运作提供专业保障。[page::8,9]


---

2.4 风险提示与声明


  • 重要风险提示

- 基金及指数分析基于历史公开数据,指数样本变更可能带来分析偏差。
- 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未来指数及基金波动受宏观经济、市场情绪及风格轮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 报告不涉及基金评价或推荐,投资者应根据个人风险偏好谨慎决策。
  • 逻辑分析:风险提示具有全面性,强调研究及投资的非确定性,警示投资者自主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 结论: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基金招募说明书及官方披露文件,结合自身条件理性投资。[page::9]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页3):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 vs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 描述:2015年至2024年,红利指数股息率稳步上升且明显高于国债收益率。

- 解读:红利指数平均股息率约为国债的2.5倍,充分体现了红利股票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收益吸引力,增强红利策略的投资逻辑。

图2(页4):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与核心宽基指数比较


  • 描述:红利指数股息率自2015年长期高于上证指数、沪深300、和中证800,11月为5.12%。

- 解读:红利指数股息率优势明显,有助于吸引关注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并形成稳定股息现金流。

图3(页4):新“国九条”发布前后现金分红比例分布


  • 描述: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高于30%的公司数量较2022年明显增加。

- 解读:政策刺激公司提升现金分红意愿,表明分红质量和数量均得到增强,为红利策略和基金的标的扩展提供基础保障。

图4(页5):中证红利指数与主流宽基指数走势


  • 描述:2021年以来,红利指数表现稳健且明显优于传统宽基指数,尤其是在下跌及震荡阶段。

- 解读:红利策略在波动市场中表现出抗跌和超额收益的能力。

表1(页5):年度收益对比


  • 数据显示红利指数在2021年(13.37%)、2022年(-5.45%)、2023年(0.89%)连续跑赢主要宽基指数。

- 2024年虽然红利略落后于沪深300(7.04% vs 13.40%),但在震荡市中依然保持较优表现。

图5(页6):红利指数与宽基指数收益风险指标对比


  • 红利指数2021年以来收益15.75%,波动率17.04%,最大回撤-20.97%,均优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

- 反映红利指数风险调整后表现更优,更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图6(页7):红利指数市盈率及点位走势


  • 市盈率维持在5.5倍至13倍区间,当前位于7.36倍,低于历史平均7.8倍,且市场估值偏低。

- 市场指数点位近期有所回升,估值安全垫足够支撑中长期配置价值。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显示直接的DCF或市盈率目标价模型计算,但通过市盈率对比和历史分位分析、结合当前市场态势,系统地揭示了红利指数的估值优势:
  • 低市盈率表明红利指数存在估值吸引力,有提升空间。

- 估值优势使得基金的潜在上涨空间较大,降低了未来投资风险。
  • 基于此,结合量化策略挖掘超额收益,基金有望实现长期稳定回报。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风险:量化模型可能失效,投资策略难以适应突发市场变化。

- 市场风险: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市场风格转换可能影响红利板块。
  • 指数样本变化导致分析偏差。

- 历史数据和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 风险提示公开,兼顾指导投资者理性看待基金潜在波动。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客观、谨慎,但对政策利好部分强调较多,较为乐观,对政策可能执行难度和时效风险讨论较弱。

- 基金经理历史部分产品有一定负收益,暗示量化策略并非始终有效,基金未来业绩仍存在不确定。
  • 对于2024年年初市场反弹阶段红利策略落后于宽基未作深入剖析,或提示短期策略波动风险仍在。

- 报告虽述量化策略丰富,但具体模型参数、风险控制机制未透彻披露,投资者需关注后续表现。

---

7. 结论性综合



申万宏源的这份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政策解读,展现了红利投资策略在当前宏观及市场环境下的持久价值,尤其是在利率持续下行和政策支持强化分红的背景下,红利指数以其高息率、低波动、估值优势以及连续超越宽基指数的历史表现,成为优选蓝筹配置方向。报告进一步介绍了浦银安盛即将发售的“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型基金”,该基金通过量化模型结合红利主题,尤其是引入事件驱动策略,强化了alpha获取能力,同时基金经理孙晨进在量化投资领域的深厚背景为产品管理能力提供保障。

各重要图表说明了:
  • 图1与图2强调了红利指数收益率明显高于无风险利率及宽基指数的股息率优势;

- 图3政策出台后分红比例明显提升,强化红利投资的基础面;
  • 图4-5则从收益及风险两个维度说明了红利指数在震荡市中的超额表现及稳健的波动风险特征;

- 图6以市盈率视角佐证了红利指数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安全边际足够。

综合来看,该红利量化基金产品定位清晰,方法策略多样,具备较强的战略优势,应有助于投资者在波动中寻找稳健收益和超额收益机会;但投资者应充分认识模型及市场风险,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page::0-10]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