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ew equilibrium: COVID-19 lockdowns and WFH persistence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利用澳大利亚不同州封锁强度的自然实验,以差异中差异方法估计COVID-19封锁对远程办公(WFH)采纳及其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封锁较长地区的远程办公水平在疫情后依然显著高出43%,体现了临时管控导致劳动力市场进入“新均衡”,由雇主办公空间缩减及远程岗位增加、员工向郊区迁移及家庭办公投入共同驱动[page::0][page::3][page::4][page::13][page::15][page::16][page::18][page::19][page::24]。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数据概述 [page::1][page::6][page::8]
- 澳大利亚不同州经历的封锁天数差异显著,维州、NSW和ACT封锁时间长达143天以上,其他五州短暂封锁或无封锁。
- 研究利用HILDA纵向调查数据,包括2002至2023年10,000余名办公人员近58,000观察,测量远程办公的6个指标。
- 辅助数据包括CBD办公空置率、远程工作岗位招聘信息及谷歌搜索趋势,分别反映雇主和员工对WFH的响应。
封锁导致远程办公大幅提升且持续 [page::3][page::12][page::13][page::14]

- 封锁地区2020-21年WFH比例提升约28个百分点(相较基线提高120%),任何WFH的概率提升46%,完全远程提升227%。
- 后疫情时期(2022-23),远程办公仍显著高于未封锁地区,任何WFH仍高9.5个百分点,表现出约49%的持久性。
- 混合办公模式(部分远程)持续性较完全远程显著更高。
封锁强度与WFH增幅呈剂量反应关系 [page::15][page::43]

- ACT、NSW和维州分别多封锁46、90和206天,WFH增幅短期与长期均显著随着封锁天数增加而增加。
- 维州因封锁最长,WFH持续提升最明显,验证了封锁强度与远程办公持续度正相关。
雇主端响应:办公空间闲置率激增,远程招聘岗位增多 [page::16][page::17]


- 维州和NSW CBD办公空置率自疫情以来提升3.5倍,反映企业减少办公面积。
- 远程办公岗位招聘比例由疫情前2%升至2023年的约23%,封锁地区高于非封锁地区6-8个百分点。
员工端响应:家庭办公投资增加,搬迁远离市中心 [page::18][page::19][page::37]

- 谷歌搜索“电脑显示器”“办公椅”等家办公设备关键词在封锁期剧增,表明员工积极投资远程办公硬件。
- 封锁地区员工后期搬迁概率提高3.1个百分点,迁移距离远离CBD多达37-60公里,定居更偏远郊区,增加WFH依赖。
稳健性及异质性分析 [page::20][page::21][page::23][page::50]
| 特征 | 短期WFH增幅 | 持续性 |
| ------------ | ----------- | ----------- |
| 大学学历 | 明显较高 | 持续时间长 |
| 女性 | 短期相仿 | 持续时间长 |
| 有幼儿的家长 | 短期提升 | 持续性较低 |
| 不同职业 | 办公室工作者WFH显著,非办公职业无明显变化 |
- 经过多种模型和样本限制的稳健性检验,结论基本保持一致。
- 持续使用WFH的员工与初期大量使用WFH员工高度相关,支持习惯养成机制。
结论:封锁引发的“新均衡”改变了劳动力市场WFH格局 [page::24][page::25]
- 临时公共卫生干预带来远超预期的长期劳动习惯变化,疫情封锁显著提升了远程办公的采纳与持续水平。
- 双方适应性反应驱动持续的WFH水平,城市办公空间需求和居民迁移格局可能因此产生深远影响。
- 研究为理解震荡期政策对行为和经济结构长期影响提供了有力实证证据。
深度阅读
《A new equilibrium: COVID-19 lockdowns and WFH persistence》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A new equilibrium: COVID-19 lockdowns and WFH persistence》
- 作者:Laura Ketter, Todd Morris, Lizi Yu
- 发布日期:2025年6月23日
- 发布机构:未明示,但依多个引用与数据源,报告具有较高学术权威性与实证基础
- 主题:探讨澳大利亚COVID-19疫情期间不同地区的封锁政策对远程办公(WFH,Work From Home)采纳及持久性的影响
- 核心论点:疫情期间封锁政策是远程办公大规模普及的核心驱动因素,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性,形成了新的劳动市场“均衡”。具体来说,长时间的封锁显著提升了远程办公的比例,疫情后仍保持较高水平,远程办公的演变体现了雇佣双方的结构性调整——企业减少办公空间及发布远程职位,员工远离市中心并投资家庭办公设备。
- 结论:政府的应急封锁政策不仅应对了健康危机,也对劳动市场结构与工作模式产生了深刻且长期的影响,推动了远程办公成为常态。
- 关键词:远程办公、COVID-19封锁、持久性、习惯形成、澳大利亚
- JEL分类:I18(健康、经济学和公共政策),J22(时间分配和劳动力需求),M54(劳动管理)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研究背景
- 报告开篇提出政府的临时应急干预政策可能带来“不那么临时”的长远行为改变,COVID-19封锁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的机会。
- 澳大利亚作为研究样本得益于其严格且地域差异明显的疫情管控策略:四个州(维多利亚、NSW、新南威尔士、ACT)经历了显著更长时间的封锁,而其他五州相对较少。
- 研究采用全国代表性、面板式的HILDA调查数据(2002-2023年),样本聚焦办公类职位工人(约占澳洲劳动力一半)。
- 报告通过差异中的差异(DiD)方法,精准识别封锁对WFH持久影响,强调长期的数据质量与可比性优于后发起的横截面调查。[page::0,1]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描述
- 利用2002-2019年丰富数据验证DiD的关键假设:封锁前被处理组和对照组WFH轨迹高度一致(平行趋势)。
- 设计中,衡量封锁影响的关键变量包括:封锁期间(2020-21)及疫情后期(2022-23)的WFH差异。
- 设定了六个WFH测量指标,从工作家中的时间比例、具体小时数到是否有正式协议、是否主要或完全远程工作。
- 控制变量覆盖个人、职位和地域特征(如通勤时间),避免混淆因素干扰。
- 除HILDA数据,报告还辅以多元外部数据分析企业办公楼空置率、招聘广告远程工作条款和Google搜索兴趣等,力求全方位证实机制路径。[page::2,6,8,9]
2.3 主要实证结果
- 封锁地区WFH激增,数据表现为:
- 封锁期WFH小时增11小时,WFH比例提高近28个百分点,均显著性强且经济学意义大(约120%提升)。
- 疫情后WFH水平虽下滑,但仍高于对照地区,持久比约为32%-49%,意味着近半应急转变持续,尤其是部分远程和混合办公形式。
- 完全远程工作持久性较弱,疫情后大部分员工恢复部分现场办公。
- 三州中封锁时间最长的维多利亚州WFH增幅最大,且持久性最强,ACT州则未见明显长期影响,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确认封锁强度与WFH持久性正相关。
- 动态DiD模型进一步验证平行趋势,疫情后WFH大幅拉开,2022-23年混合模式将成为主流。[page::3,12,13,14,15]
2.4 机制分析
雇主响应:
- 办公楼空置率在封锁区激增超三倍,反映企业大幅缩减实体办公需求形成结构性转变。
- 招聘广告中明确提供WFH选项的比例自疫情起迅速增长,至2023年维持20%以上(远超对照组),显示远程办公已被制度化和广泛接受。
- 这些调整具备路径依赖性,形成制度性“锁定”,降低返岗诱因。[page::16,17]
员工响应:
- Google Trends显示封锁区对电脑显示器、办公椅、Zoom等远程办公设备及软件的搜索频次明显提升,表明员工家用办公投入大幅上升,强化远程办公习惯。
- 数据显示封锁区员工搬家比例上升,尤其是疫情后,房主搬家及远离CBD的距离显著增加,升幅在疫情后期尤为明显。
- 住址远离办公集中的市中心,交易成本及通勤时间增加,进一步固化远程办公模式。[page::18,19]
2.5 鲁棒性与异质性检验
- 通过多项检验排除地域结构差异、健康状态、疫情焦虑等混杂因素的干扰:
- 即便控制了行业、职业及平均通勤时长等因素,结果未被显著弱化。
- 疫情后实际健康指标无明显恶化,疫情感染及焦虑虽略有差异,但不支持其为长期WFH的主因。
- 替代模型、固定效应设定、样本限制均证实主结论稳健。
- 异质性方面:
- 预疫情可远程工作的职业群体WFH采取率与持久性显著高于不可远程职业。
- 大学教育者、女性及处于职业中期的群体展现更高持久WFH水平。
- 父母尤其是有幼儿的父母虽然疫情期间WFH增多,但后来并未保持较高持久率,推测是疫情期普遍防疫需求所致。
- 年龄较大及较年轻群体相对持久性较差,35-44岁职业中坚群体持久性最佳。[page::20,21,22,23,50,51,53,54]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澳大利亚各州封锁时间线
- 展示2020-2021年间各州封锁具体起止时间,深色调为封锁期。
- VIC、NSW、ACT明显经历长且频密封锁,其他州如QLD、WA等封锁较短稀疏。
- 下地图示意了对照组与处理组的地理分布,体现研究设计中空间划分的合理性。[page::30]

3.2 图2:COVID-19疫情发展对比
- (a) 澳美确诊新病例趋势对比,除疫情高峰外,澳大利亚病例远低于美国。
- (b) 同期累计超额死亡,美国出现巨大超额死亡,澳大利亚几近无超额死亡。
- (c) 澳大利亚各州确诊病例变化,维多利亚和NSW疫情波动明显,造成长期封锁。
- (d) 各州工作场所流动性变化,封锁期间大幅下降,维多利亚长期停滞于较低水平。[page::31]

3.3 图3:2002-2023年处理组和对照组办公时间中WFH份额趋势
- 2019年前处理组(VIC, NSW, ACT)与对照组WFH水平和趋势高度一致。
- 疫情期间处理组WFH份额飙涨,2020年末至2021年达到峰值,远高于对照组。
- 疫情后2022-23年虽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持持久影响论断。[page::32]

3.4 图4:6个远程办公指标的动态DiD估计轨迹
- 每个指标在疫情前平稳,疫情爆发后迅速提升,2020-21年达到顶峰。
- 2022-23年估计回落但依然显著,特别是混合远程办公指标(如任何WFH、部分WFH)保持高位持久。
- 完全远程工作(WFH=100%)呈较明显衰减趋势。[page::33]

3.5 图5:州际封锁天数与WFH指标的剂量反应关系
- 横轴表示相较对照地区的额外封锁天数:ACT约46天,NSW约90天,VIC约206天。
- 纵轴显示各州对应的短期(2020-21)和中期(2022-23)WFH指标DiD估计。
- 结果清晰表明,封锁越长,WFH提升越显著且持久。封锁长的VIC整体领先,中期持久性同样明显。[page::34]

3.6 图6:办公楼空置率走势
- 测量各州CBD办公楼空置率。
- 处理组CBD空置率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升,2024年已达疫情前3.5倍以上。
- 对照组CBD空置率逐步下降,反映办公空间需求恢复。
- 该指标是雇主调整工作场所和减少实体办公需求的具体反映,支持持久性机制。[page::35]

3.7 图7:招聘广告中明确允许WFH的比例
- 2019年疫情前,约2%的办公岗位招聘广告含WFH条款。
- 2020年后显著飙升,2023年处理组维持约25%左右,对照组约15%。
- 该增幅维持稳定,显示雇主正式采纳远程办公,岗位结构产生本质改变。[page::36]

3.8 图8及附图:Google Search 流行关键词趋势(WFH工具)
- 包括“电脑”、“显示器”、“办公椅”、“Zoom”、“Teams”等关键词。
- 处理组地区在关键封锁期内搜索指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引导到员工对远程办公设备的投入。
- 这些技术设备投资降低持续远程工作的边际成本,助推习惯性WFH形式的形成及持久性。[page::37]

3.9 表1:差异中差异估计—WFH指标短期和中期效应
- 面板A/B分别为无控制/有详细控制下的估计,展示了包括WFH小时数、任何WFH、有正式协议WFH等六项指标。
- 处理组2020-21年WFH份额增加28pp左右,疫情后仍维持10pp(约36%持久率)。
- 其他指标同理,任何WFH持久率最高(约49%),完全远程持久率最低(11%)。
- 所有关键系数均在1%统计水平显著。[page::38]
3.10 表2:员工响应 - 住宅搬迁与距离CBD的变化
- 疫情后处理地区员工搬家概率比对照区域增加3.1个百分点,主要由房主驱动。
- 搬家者迁移距离显著增加,疫情后处理区员工平均远离CBD约37.7公里,房主更远(60公里左右),租户响应迅速但搬家概率无显著差异。
- 表明员工选择远离办公核心区,降低返岗频率与意愿,促进长效WFH。[page::39]
3.11 表3:健康与焦虑指标对照分析
- 疫情后被处理区员工更易报告新冠相关焦虑但感染率差距极小,且无明显长期健康恶化表现。
- 健康支出反而较低,烟草消费增加反映恐惧情绪并非主导因素。
- 其他社交消费(用餐、交通)短期降低但快速恢复。
- 综上,健康不良非持久WFH的主要解释,锁定政策影响更可能来自行为与制度改变。[page::40]
---
4. 估值分析(估值框架无直接涉及)
此报告主要为劳动经济分领域实证研究,无涉及企业估值或财务预测,故此部分不适用。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未集中提及风险评估,但通过鲁棒性分析及健康等非核心变量考察,隐含可能风险包括:
- 地域结构差异:大都市区本身习惯WFH较强,可能混淆封锁影响。但通过精细控制已最大程度缓解。
- 疫情焦虑与健康:可能导致WFH偏好偏差,但证据显示对健康或工作能力无重要持续影响。
- 迁移选择:长距离迁移虽强化WFH习惯,但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尤其伴随家庭结构变化。
- 样本代表性:仅限办公职业和大城市,非办公及小城镇样本反映有限,推广需谨慎。
无明确缓解策略说明。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依赖地域间的封锁日数差异,尽管控制众多变量,仍需警惕其他未观测政策或社会经济因素干扰。
- 虽然强调WFH持久性,但疫情后下降趋势明显,说明防疫驱动占据主导,后续影响受市场、技术及员工偏好多重因素制约。
- 报告取样主要覆盖高WFH适应性职位,普遍职业及工种WFH转型幅度可能受限。
- 健康数据的测量限于自评,可能低估疫情中长期对工作模式的健康影响。
- 对迁移分析中因果关系推断存在一定局限,搬迁原因可能多样化。
整体论证稳健,因果识别设计严谨且数据质量高。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对澳大利亚不同州份之间长短不一的COVID-19封锁差异展开自然实验,结合自2002年以来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异中的差异方法,清晰展示封锁强度是推动WFH大规模且持久采纳的关键因子。[page::0,1,3,12]
图表数据直观表现了疫情封锁对远程办公比例的几何式提升及其持续性,且维多利亚州封锁时间最长,对WFH贡献最大,形成剂量反应关系(图5)。办公楼空置飙升(图6)、招聘广告变更(图7)、Google搜索行为(图8)等多维度机制分析,佐证了员工与雇主双向适应,加速形成新工作模式“均衡”。[page::30-37]
WFH持久性的主要表现为部分远程或混合办公模式的普及,全远程较低,表明灵活性成为未来主流。员工迁移远离CBD且投资家庭办公设备,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异质性分析显示白领、女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持久性更强,反映职业属性决定远程办公潜力。[page::18-19,23,50-54]
报告丰富的数据样本、严谨实证策略、全面的机制解析赋予其结论极强的说服力,凸显短暂政策干预可塑造深远社会经济行为变革。这对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层及城市规划均有重大战略意义,标志着COVID-19带来了劳动市场和城市空间利用的根本重塑。[page::24,25]
---
总体评价:
这份报告提供了具有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实证证据,系统揭示疫情封锁如何促使工作方式的转型及其持久内生机制,弥补了以往研究因数据或设计限制而无法解答的关键问题。其深度刻画了新兴远程办公常态的形成,为理解后疫情时代劳动市场和城市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石。
报告的严谨性体现在丰富的平衡面板数据、差异中的差异设计和多维度机制追踪上,数据质量高且范围广,避免了单纯横截面调查的偏误。同时,报告细致论述了潜在的混淆因素和偏差风险,相关鲁棒性检验结果增强可信度。
本报告树立了疫情冲击与行为变迁研究的典范,也为全球其他国家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与思路。
---
(全文结论与推断均有明确来源页码标识,确保报文本身的溯源可能:[page::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