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聚焦2025年锂电行业变革,重点覆盖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全球新能源车与储能装机高速增长趋势,以及行业景气度和库存周期分析。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实现量产装车,带动产业链扩张和技术升级。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中国和欧洲市场表现领先,储能市场“531抢装潮”促使新增装机激增。锂电材料与设备价格整体趋弱,板块进入补库阶段,半数环节跑赢大盘,估值处历史低点。投资建议看好新技术驱动的结构性成长,推荐细分赛道龙头公司 [page::0][page::3][page::6][page::7][page::11][page::14].

速读内容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及布局 [page::3][page::4][page::5][page::6]


  • 2025年前4月固态电池企业扩产主要集中电池端(15家)和材料端(6家)。

- 固态电池企业超280家,产业链初成,研发投入大,东部地区集聚度高。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多车型装车,量产验证阶段;全固态电池关键量产窗口期为2026-2027年。

- 产业链投入超200亿元,产能规划450GWh,2025年市场需求快速提升。

  • 产能投产仍不足,利用率不高,固态电池产业化处0到1阶段。

- 材料与设备市场预计2027-2030年复合增长5-6倍及20%。
  • 重点装备厂商已获得MWh级订单,设备升级幅度大。


全球新能源车与储能市场高速增长 [page::7][page::8][page::9]


  • 2025年5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继续增长,中国渗透率达53%,同比+32%显著领先。

- 欧洲市场受法规影响加速增长,美国因政策不确定表现逊色。
  • 储能装机受“531抢装潮”促使国内同比增速高达679%,累计同比125%,美国装机保持稳定。


  • 国内新增储能装机波动大,远高于美国月度并网容量。


锂电材料价格趋势及行业补库存周期 [page::9][page::10][page::11]


| 材料 | 7月环比变动 | 7月同比变动 | 1-7月累计同比 |
|---------------|------------|------------|---------------|
| 碳酸锂 (6月) | +2% | +7% | +41% |
| 电池 | 0% | +49% | +66% |
| 正极 | -2% | +21% | +29% |
| 负极 | +3% | +16% | +21% |
| 隔膜 | -1% | +27% | +37% |
| 电解液 | +1% | +34% | +53% |
  • 碳酸锂等资源品价格跌幅明显,市场供需仍处供大于求状态。

- 行业库存呈上升趋势,2025年Q1动力电池库存系数达5.9,进入补库周期。
  • 固态电池设备迎来订单爆发,液相法制备工艺受关注。


锂电板块行情复盘与投资建议 [page::12][page::13][page::14]


  • 2025年至今锂电板块涨跌幅分化明显,三元正极领涨,汽车零部件等板块小幅回调。

- 多数板块估值处于3年历史低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 7月子板块成交额整体回暖,锂电电解液、三元正极成交额涨幅均超70%。
  • 投资建议:聚焦新技术突破驱动的结构性成长,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科达利、璞泰来等核心龙头公司,关注固态电池和新应用领域发展机会。

深度阅读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锂电6月洞察:国内储能呈现抢装潮,固态设备迎中试交付

- 分析师:姚遥(执业编号:S1130512080001)
  • 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2日
  • 报告主题: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重点聚焦锂电池板块及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结合产业链行情、产能扩张、价格变动及政策环境,评估行业景气度及投资机会。

- 核心论点与评级:作者维持“买入”评级,核心观点为2025年锂电板块将由全面景气驱动转向新技术突破和新应用引领的结构性机遇阶段,重点推荐固态电池及细分赛道龙头企业。报告强调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储能市场抢装潮和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是驱动行业未来增长的关键因素。
  • 投资建议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科达利、蔚蓝锂芯、豪鹏科技、欣旺达等行业龙头及细分赛道优质企业。

-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需求不及预期、产业链排产及稼动率提升不及预期、欧美政策制裁、原材料价格波动和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等。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1. 行业重要变化与行情回顾(页0)


  • 关键点

- 6月碳酸锂价格下跌7%,氢氧化锂下跌5%,反映原材料供应充足。
-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5月批发销量122万辆,同比增长33%,市场需求强劲。
- 锂电板块总体活跃,三元正极板块涨幅达15%,隔膜和新能源车板块小幅下跌。
- 多数锂电环节估值处于3年低位,市场关注度回暖,估值重估空间突出。
  • 逻辑基础

原材料价格下行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快速增长形成对锂电产业链的双重影响,价格压力反映产能扩张与供应宽松,销量增长带动订单增加。固态电池资金活跃带动板块高景气,但细分环节存在分化。
  • 数据点意义:行情与估值的背离展示出短期供需失衡对价格的压力,同时也显示市场对新技术和成长预期的期待,暴露结构性机会。


---

2. 固态电池产业研究专题(页3-6)



2.1 固态电池技术与产业现状


  • 核心技术: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液态电解液,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性(防止漏液起火)及性能(能量密度、快充)。

- 产业化进程:由实验室迈入量产验证,关键期为2025下半年到2026上半年中试线落地,2026-2027年迎来装车试验,构建产业生态。
  • 政策支持:工信部多项政策及资金支持(60亿专项资金,15%投资补贴),技术路线和安全规范明确,有效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

- 企业动态:前4个月固态扩产规模超50GWh,投资超200亿元。电池制造端主导扩产(15家电池厂商vs6家材料厂商),显示制造优先布局。
  • 区域集中与生态构建:山东、江苏、浙江集聚超55%产能,280余家企业布局,研发与产业链齐头并进。技术壁垒高,大量企业多元化布局,少数纯固态技术攻关企业。


2.2 量产及规划


  • 产能规划:2025年全行业规划产能近450GWh,投资逾2500亿元,高于2016年液态锂电产业强度。实际有效产能约20GWh,20多家企业具备百兆瓦级生产能力,但大产能规模企业少。

- 技术难点:产能低转换率主要因制约于技术工程化、材料适配、稳定性及良率提升等。
  • 全球行业格局:中国车企在半固态领先布局,2025年开始半固态批量装车,2026-27年为全固态量产关键年;欧美日韩车企同步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焦点。


2.3 产业规模与未来展望(含图表解读)


  • 图表6(固态电池投产产能及规划):2024年15GWh,2025年预估60GWh,2026年80GWh,规划450GWh。展现快速爆发的产能扩张节奏。[page::6]

- 图表7(行业发展周期):当前处于市场发展初期(2023-2027年),预测至2030年固态装车超1GWh,2035年超5GWh。行业正处于从示范技术向市场快速上升的阶段。[page::6]
  • 图表9(细分市场规模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80亿元,至2027年涨至120亿元,2030年逾200亿元,高镍三元及硅基负极增长5-6倍,设备增速20%。表明固态电池产业链增量显著。


2.4 技术路线及制程创新


  • 液相法制备工艺受关注,尤其锂金属和硫化锂领域,液相法对材料纯度和工艺简化具有优势,未来成本有望下降。

- 设备升级重点包括干法电极制备、固态电解质成型、锂金属加工、等静压处理等环节,设备需求攀升将驱动相关设备制造商业绩提升。
  • 核心专利及企业布局:多家设备及材料厂商已实现交付与量产落地,产业链不断完善。


---

3. 行业景气度跟踪及复盘(页7-11)



3.1 新能源车市场动态


  • 销量数据(图表10至14):2025年5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109.5万辆,同比增长32%,渗透率达53%;欧洲十国销量24.7万辆,同比增长38%;美国13.2万辆,同比增长6%。中国及欧洲持续领跑全球。

- 增长驱动力:国内政策利好、高端品牌渗透率提升,欧洲碳税及补贴政策加码。美国受政策不确定性及贸易摩擦拖累,表现相对疲软。

3.2 储能装机快速增长


  • 抢装潮数据(图表15至17):2025年5月国内储能装机23.1GWh,同比+679%、环比+427%,1-5月累计装机42GWh,同比增长125%。主要受新能源发电机制电价“531节点”抢装影响。

- 美国市场相对平稳,5月新增4.1GWh,同比略降1%,环比升32%。总体增长平缓。
  • 招标和价格表现:EPC及储能系统中标量增,价格有小幅波动,反映技术迭代与市场结构变化。


3.3 锂电材料产量与价格趋势


  • 产量(图表18):2025年7月锂电材料产量同比持续正向增长,电池及电解液同比增长超过30%,显示供应端增长强劲。

- 价格(图表19):2025年6月整体价格偏弱,碳酸锂等资源品价格下跌7%-5%。价格下降反映供应压力与需求端谨慎库存。
  • 库存周期(图表20-22):动力电池和电动车库存水平提升,进入主动补库阶段,反映产业链从被动去库转为主动备货,支撑后续产量增长。


---

4. 市场表现与个股复盘(页12-13)



4.1 板块行情


  • 2025年上半年,锂电相关板块活跃,超过一半子板块跑赢沪深300与上证50指数。

- 6月领涨板块为三元正极,涨幅15%。少数板块如隔膜、汽车零件、新能源车盘整或下跌。
  • 板块估值整体处于3年历史低分位,但部分板块估值已有修复迹象,存在上涨空间。


4.2 重点公司股价走势


  • 龙头企业如比亚迪、科达利、璞泰来、贝特瑞实现上涨,表现优于大市。

- 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部分头部企业股价较去年底有所下跌,反映市场对业绩承压的担忧。

---

5. 投资建议(页14)


  • 2025年锂电行情转向技术驱动的结构性机会,周期进入“复苏-繁荣”,库存补库带动短期业绩。

- 新技术(如复合铜箔、固态电池)及新应用场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催生成长新动力。
  • 推荐聚焦细分龙头企业,产品和成本优势明显的企业是优质配置。

- 重点推荐标的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科达利、蔚蓝锂芯等。

---

6. 风险因素评估


  • 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需求可能低于预期将直接冲击产业链订单。

- 产业链产能利用率及排产进度不达预期,影响业绩兑现。
  • 国际贸易及政策风险尤为关注欧美区域的出口限制措施。

-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成本及盈利能力。
  • 新技术(固态电池等)开发与商用进度的不确定性风险。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2025年前4月扩产企业数量分布(家)[页3]



图表1
  • 描述:饼图展示了固态电池产业扩产企业中电池端占15家,材料端占6家,电池制造端占比约71%。

- 解读:电池端企业较多,表明产业重心集中于成品制造,制造能力扩张强劲,材料端投资相对较少,反映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难度较高。
  • 联系文本:与文中制造“先行”战略一致,侧重抢占量产规模优势。


图表2:部分固态电池企业扩产情况(GWh)[页3]


  • 数据点:国立科技扩产量最大(10GWh),卫蓝新能源6GWh,道克特斯5GWh等。

- 意义:主要企业扩产象征市场竞争加剧及对未来增长的积极预期。

图表3:部分固态电池企业产能规划(GWh)[页4]


  • 卫蓝新能源规划产能超100GWh,辉能科技、清陶能源计划超50GWh,体现几家头部企业计划大规模扩张,确认产业化趋势。


图表4:车端固态/半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页5]


  • 解读:国内东风、蔚来等已进行半固态装车试验,上汽、广汽等力争2026-27年全固态装车,欧美日韩企业2025-2030年量产,全球布局节奏分明。

- 投资时点:2025年为半固态装车元年,2027年为全固态装车拐点,关键信号值得持续关注。

图表6:固态电池行业投产产能及规划(GWh)[页6]



图表6
  • 产能从2024年的15GWh向2025年的60GWh跃升,未来两年内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 产能规划跳跃至450GWh,显示产业提前布局和扩张意图强烈。

图表7: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周期[页6]



图表7
  • 半固态产能逐步放量,固态电池起步极低,2023-27年视为市场发展初期,到2035年后进入快速升阶段。

- 当前处于从技术示范走向市场的关键成长期。

图表9:中国固态电池各环节市场规模预测(万吨,亿元)[页6]



图表9
  • 各环节增长呈5-6倍,核心材料及设备市场迅速放大。

- 设备市场从80亿元升至预期2030年超过200亿元,产业链价值显著提升。

图表10:全球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跟踪(万辆)[页7]


  • 2025年5月中国销量109.5万辆为最大市场,欧洲次之,美国市场渗透率较低。

- 1-5月累计中国同比41%,远超欧美,确认中国市场的高增长引擎地位。

图表11-14:不同区域新能源车销量走势和渗透率[页7-8]


  • 中国市场销量及渗透率持续上升,已达高渗透阶段(50%以上),欧洲稳步增长,美国则波动较大。


图表15-17:全球及美国储能装机动态[页8-9]


  • 中国储能装机增长迅速,5月接近23.1GWh,明显高于美国4.1GWh,反映不同市场政策驱动差异。


图表18-19:锂电材料产量与价格变动[页9-10]


  • 锂电材料同比产量正增长(电池66%、电解液53%),但部分材料价格下滑表明供应压力。

- 细分材料品类价格波动明显,成本端压力有缓解迹象。

图表20-22:库存及库存周期趋势[页11]


  • 库存系数逐季度提高,进入主动补库,预示市场库存结构改善,支撑后期产销平衡。


图表23-27:板块涨跌幅与个股表现[页12-13]


  • 固态电池、三元正极表现强势,传统锂电龙头部分调整。

- 龙头公司如比亚迪显著跑赢大市,部分专业材料公司表现承压。

---

四、估值与投资策略分析



报告未提供具体的DCF或PE估值模型,但通过历史分位和行业市盈率走势间接反映估值状况:
  • 多数锂电子板块启示估值处于低位(14%-83%分位差异大),存在修复需求。

- 投资策略为龙头差异化配置,侧重成长性和技术突破带动的新赛道,合理规避政策和原材料等风险。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需求风险: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若增长不及预期,产业链排产及盈利将承压。

- 产能利用风险:排产和稼动率提升未达预期,则企业业绩可能受影响。
  • 政策风险:欧美可能针对中国电池产业出台制裁,冲击出口及利润。

- 价格风险: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影响成本结构与企业利润。
  • 技术风险:固态电池及新技术若无法按计划突破和量产,相关企业受损失。


---

六、批判性视角与潜在不足


  • 报告依赖众多行业机构数据及企业公开披露,部分预判可能存在乐观假设,尤其产能转化效率和技术突破时间节点,需警惕实际执行风险。

- 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及装车时间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技术与成本难题未完全解决,未来量产瓶颈、材料技术及良率问题值得关注。
  • 在下游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政策、补贴变化及全球贸易摩擦环境中,行业景气波动依然较大,报告略显乐观。

- 部分涨跌幅数据反映短期行情,不能完全等同长期业绩表现,需结合基本面深入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国金证券姚遥分析师《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全面剖析了2025年锂电行业版图及其核心——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强调:
  • 2025年锂电行业正处于由全面景气驱动向新技术突破、应用驱动的转折点,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制高点,依靠政策资金、制造扩张与技术创新快速推进产业化。

- 储能市场抢装潮显著,新能源车销量高增长驱动电池行业持续增长,但成本及价格压力存在,产业链进入产能利用率提升及补库阶段。
  • 固态电池产业链扩张迅速,材料端增长5-6倍,设备市场复合增长20%,行业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相关设备与材料供应商将显著受益。

- 投资重点依旧聚焦龙头企业及技术突破细分赛道,优质企业受益成长驱动明显。
  • 风险主要聚焦需求不及预期、产业链排产中断、政策制裁及技术进展不及预期,投资需审慎防范。


图表清晰展示了行业产能扩张节奏、全球销量走势、储能市场爆发增长及材料价格趋势等关键指标,验证行业整体向好且结构性成长驱动明显。报告基于深刻产业链和技术动态监控,为投资人提供了清晰的行业发展脉络及买入建议,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

(全文引自《国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2025年7月》,所有结论均附带页码溯源)[page::0,3,4,5,6,7,8,9,10,11,12,13,14]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