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payment policy impact analysis on the intention to use QRIS (quick response code Indonesian standard)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印度尼西亚统一接受与使用技术理论(UTAUT)模型扩展,实证分析了疫情期间中央银行数字支付政策QRIS对用户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利用572份在线调查数据,成功分离出中央银行政策影响和新冠疫情影响,发现中央银行政策和疫情风险是促使用户采用QRIS的关键变量,感知风险负向影响但效应较小。本研究为中央银行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新的测量工具,推动数字支付普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page::0][page::2][page::10][page::11][page::12][page::19]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目的 [page::0][page::1][page::2]
- 2020年印度尼西亚央行推出QRIS,规范多平台二维码支付,促进支付工具互通。
- COVID-19疫情同期爆发,增加非接触支付需求,为评估政策影响带来混淆因素。
- 本研究目标在于通过扩展UTAUT模型,分离疫情影响与政策影响,评估QRIS推广成效。
扩展UTAUT模型及假设设计 [page::3][page::4][page::5][page::6]
- 在UTAUT原有四因素(绩效期望PE、努力期望EE、社会影响SI、促进条件FC)基础上,新增感知风险(PR)、不可抗力(FM,即疫情因素)和政府执法(LE,即央行政策信任)变量。
- 设计七条假设,分别考察各变量对使用意图(BI)的正负向影响。
调查样本及方法 [page::7][page::8]
- 采用2021年2-3月在线问卷方式,572有效样本,涵盖31个省,涵盖多样化性别、年龄、学历。
- 数据采用PLS-SEM方法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保证模型适应性与预测能力。
主要实证结果 [page::9][page::10][page::22]

| 假设 | 路径关系 | 路径系数 | 显著性 | 解释度(调整R²=0.64) |
|------|---------------------------------|----------|--------|---------------------|
| H1 | PE -> BI | 0.096 | p<0.05 | 支持,效应小 |
| H2 | EE -> BI | 0.096 | p<0.05 | 支持,效应小 |
| H3 | SI -> BI | 0.185 | p<0.01 | 支持,效应中 |
| H4 | FC -> BI | 0.173 | p<0.01 | 支持,效应中 |
| H5 | PR -> BI (负向) | -0.060 | p<0.01 | 支持,效应小 |
| H6 | FM -> BI | 0.203 | p<0.01 | 支持,效应中 |
| H7 | LE -> BI | 0.227 | p<0.001| 支持,效应中偏大 |
- 法律执行(央行政策信任)和疫情不可抗力对行为意图影响最大,分别具备明显正效应与相对较高的效应量。
- 感知风险虽显著负向影响,但效应较弱,表明政策透明及严谨许可减少用户顾虑。
- 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虽显著但效应较小,可能因QRIS易用性及无额外设备需求导致。
理论与实务贡献 [page::11][page::12]
- 成功区分政府(央行)政策效应和疫情冲击,为特殊时期政策评估提供模型新思路。
- 验证UTAUT扩展模型在支付技术采纳研究中的适用性,推动科技接受理论发展。
- 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和构建良好使用环境,提升非现金支付普及效率。
调查样本描述与信度验证 [page::8][page::20][page::21]
| 变量 | 类型/区间 | 占比(%) |
|------------|----------------------|-----------------|
| 性别 | 男/女 | 41.78 / 58.22 |
| 年龄 | 18-25,26-35,... | 主体为26-35岁群体 29.9% |
| 学历 | 本科及以上占近75% | |
| 是否长期用QRIS | >1年 | 50.7% |
- 所有潜变量内部一致性测量(Cronbach's α & CR)均超过0.7,信度高,测量指标收敛有效。
量化模型细节及增强点 [page::18][page::22]
- 潜变量测量指标包含23个条目,均采用5点Likert评分。
- 新增不可抗力和法律执行变量成功捕捉疫情与政策双重影响,提升模型解释力。
- 模型整体拟合良好,SRMR=0.045,具有较好预测适用性。[page::8][page::22]
深度阅读
Digital Payment Policy Impact Analysis on the Intention to Use QRI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 Comprehensive Report Analysis
---
1. 元数据与概览 (引言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Digital payment policy impact analysis on the intention to use QRIS (quick response code Indonesian standard)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 作者: Wishnu Badrawani
- 发布机构: Bank Indonesia
- 时间: 2021年(研究期间采样于2021年2月至3月)
- 研究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印度尼西亚央行推出的统一二维码支付系统QRIS的推广政策效用,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分析中央银行政策对公众采用该支付技术的行为意图的影响,并探究疫情对该行为意图的干扰和分离效应。
- 核心论点:
- 报告旨在评估央行QRIS政策的采纳效率,但COVID-19疫情的突然爆发形成了干扰因素。
- 通过创新拓展UTAUT(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模型,加入疫情相关变量,成功区分了政策影响与疫情影响。
- 结果显示,央行政策感知和疫情风险感知是影响公众使用QRIS意图的最强变量。
- 报告提出此方法能作为评估央行政策促进支付新技术采纳的有效辅助工具。
- 目标价/评级: 本研究为政策效果分析论文,无直接财务目标价或投资评级[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逐章精读与剖析)
2.1 引言
- 要点概述: 政策影响测量对组织而言关键,尤其央行在支付体系管理上。QRIS作为国家二维码支付标准,简化和统一多平台支付,减少商户和消费者的繁琐操作,支持无现金快速交易。
- 支撑证据:
- 政策影响通常通过行为改变来衡量。
- 与此同时疫情导致封锁和限制外出,加速非现金支付需求。
- 文章指出以往研究多聚焦宏观审慎政策,支付政策传导路径及效果研究相对缺乏。
- 强调COVID-19疫情与QRIS推广同时发生,形成政策影响评估的混淆因素。
- 重要逻辑: 认知疫情期间人们支付行为变化,要求采用新模型剥离两因素影响[page::1].
2.2 文献综述与假设发展
- QRIS背景:
- QRIS是银行制定的全国扫码支付统一标准,解决过去各种钱包和支付商户二维码分散、互不兼容的问题。
- 合规调查显示2020年拥有600万用户覆盖全国,支持多品牌。
- 文献指出,支付体系过度垄断可能阻碍创新,QRIS促进公平竞争[page::2].
- 疫情与交易行为:
- COVID-19促使消费者减少接触交易,转向数字金融,从而促进QRIS等非接触支付工具的采用。
- 政府和央行通过政策推动非现金交易,在疫情影响下相关接受度受提升。
- 传统差分法难以区分疫情与政策影响,故采用延展UTAUT模型分析[page::3].
- UTAUT模型扩展:
- 原UTAUT聚焦绩效期待(PE)、努力期待(EE)、社会影响(SI)、促进条件(FC)四个影响因素。
- 本文新添感知风险(PR)、不可抗力因素(FM,特指疫情)、法令执行感知(LE,中央银行政策认知)。
- 基于此构建七个假设,分别针对各潜变量对行为意图(BI)影响制定方向性假设[page::4-6].
2.3 研究方法
- 采样方法: 用于数据收集的为在线问卷,时间为2021年2-3月,572份有效样本,包含消费者和商户。
- 问卷设计: 分三部分,主要变量均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构建,指标包括绩效期待、努力期待、促进条件等8个潜变量的23个测量项。
- 数据分析: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适合探索性研究及分布非正态数据,经过激活5000次自助抽样测试假设的显著性[page::7-8].
2.4 结果分析
- 样本特征:
- 性别比例女性较多(约58%),主要年龄段26-35岁,63%持有本科学历。
- 超过83%拥有网络接入,50.7%的受访者使用QRIS超过1年。
- 测量模型验证:
- 信度Cronbach’s alpha和复合信度均≥0.7,旅顺表明量表可靠。
- 趋同效度(AVE均>0.5)通过,除一指标因加载不足剔除。
- 判别效度Fornell-Larcker和HTMT均合格,说明潜变量区分性良好。
- 结构模型检验:
- 调整后的R²=0.64,表明模型能解释64%的变异。
- 预测相关性Q²=0.561表现良好。
- 逐路径分析显示:
- PE、EE对BI均正向显著但效应较小(f²分别0.012, 0.009)
- SI和FC正向影响显著且效应稍大(f²为0.049, 0.037)
- LE(央行政策感知)和FM(疫情)影响最大,LE的路径系数β=0.227且效应最大(f²=0.074),FM紧随其后(f²=0.057)。
- PR(感知风险)负向影响达到显著,但效应极小(f²=0.009)[page::9-10,22].
2.5 讨论
- 疫情和央行政策的影响力突出:
- 疫情作为外部冲击积极推动QRIS采纳,带有社交距离和安全性考量。
- 央行政策的有效执法及公众信任显著提高采纳意愿。
- 透明审批与严格监管过程降低用户风险感知,增加政策信可信度。
- 原UTAUT传统变量表现平稳但影响较弱:
- PE和EE显著但影响力度弱,反映QRIS操作简单、无门槛,易用性优势为其普及奠基,但本身对采用动机推动不足突出。
- SI与FC的积极作用验证了社会和环境因素对支付技术接受的重要性。
- 理论与实践意义:
- 本研究创新区分疫情风险与一般技术风险,解决了同期政策评估方法不足的难题。
- 使用扩展UTAUT模型,表明扩展模型更适应含重大外部事件、政府干预强烈场景下的技术接受分析。
- 实证显示中央银行政策比疫情因素和传统接受模型因素更能驱动支付技术采纳,指导政策制定与营销策略[page::10-12].
2.6 结论与未来展望
- QRIS作为统一支付标识对印尼非现金支付生态的整合产生显著推动作用。
- 中央银行政策通过法律执行与信任建立,显著引导公开行为。
- COVID-19疫情虽为推动因素,但相较政策的作用稍弱。
- 研究建议未来扩充样本覆盖更广泛地区及商户,增进结果的稳健性与推广效力。
- 同时,建议继续丰富UTAUT模型,将更多大环境变量纳入,适应不同国家和技术场景评估需求[page::12].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 - 研究模型示意图
- 描述: 阐明七个潜变量(PE, EE, SI, FC, PR, FM, LE)对行为意图(BI)的假设路径。
- 解读:
- 模型明确区分传统UTAUT构成变量和新增的疫情相关因素(FM)及政策执行感知(LE)。
- 该图有助直观了解论文所用因果框架设计,便于理解变量间复杂作用。
- 相关结论支撑:
- 已验证各假设均成立,尤其LE和FM的路径加粗体现其影响力最大。

3.2 表1 - 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
- 描述: 对572份有效问卷样本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地理位置、网络接入情况及QRIS使用时长进行了详细统计。
- 关键数据点:
- 大部分受访者年龄集中于18-45岁(三个区间加计约85%)。
- 63.64%持有本科学位,反映样本整体教育水平较高。
- 超过一半长期使用QRIS(>1年),样本具有较好代表性。
- 意义:
- 样本覆盖了多省,性别略偏女性,确保数据多样性和适量代表性。
- 长期用户比例高,数据对技术采纳行为预测更有信服力[page::8,20].
3.3 表2 - 信度与趋同效度
- 描述: 各潜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7,说明测量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平均方差提取(AVE)均超过0.5,表明良好的趋同效度。
- 指标加载权重:
- 各项指标加载均优于0.7,表明测量项良好归属对应潜变量。
- 解读:
- 研究工具稳定,测量有效,减少误差,可放心用于结构模型分析[page::8,21].
3.4 表3 & 表4 - 判别效度
- 表3 (Fornell-Larcker标准):
- 潜变量自身的AVE平方根均高于其它变量间相关系数,说明变量区分度好。
- 表4 (HTMT标准):
- HTMT系数全低于0.9阈值,进一步验证判别效度。
- 意义:
- 确保不同潜变量测量独立,模型信赖度和解释力强[page::8,21].
3.5 表5 - 结构模型假设检验
- 关键统计:
- 各路径系数皆显著(H1-H7均支持)。
- LE对行为意图影响最大(β=0.227,p<0.001, f²=0.074),疫情影响(FM)紧随其后(β=0.203,p<0.01,f²=0.057)。
- PE, EE路径系数均0.096,显著但效应较小。
- SI与FC路径系数分别为0.185和0.173,均显著影响行为意图。
- 感知风险(PR)对行为意图负向影响(β=-0.060),但效应极小。
- 解读:
- 央行政策执行力和疫情大环境对支付新技术用户采纳意愿影响最显著。
- 传统UTAUT变量仍维持正向作用,只是影响力度比疫情与政策弱。
- 风险感知虽负向,但对QRIS采纳影响不大,表明该支付标准安全可信度较高[page::9-10,22].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政策效果和行为倾向研究,不涉及市场估值或财务指标,因而未包含现金流折现(DCF)或市盈率(P/E)等估值分析方法,聚焦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间因果关系,故此环节无内容[page::全篇无].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感知风险(PR):
- 研究中PR被定义为用户对技术使用带来的潜在安全、财务、隐私风险的感受。
- 结果显示PR对采纳意愿产生显著负影响,但效应极小,说明公众对QRIS的信任度较高,风险顾虑不强烈。
- 疫情风险(FM):
- 疫情被视为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实际上成为积极推动因素。用户认为使用数字二维码支付能够规避疫情传播风险。
- 政策信任与执行:
- 中央银行法律执行力度(LE)是最关键的风险缓释及推动因素,严密的审批和监管降低用户对风险的担忧。
- 总结:
- 该论文成功将疫情风险与传统技术风险区分开,使政策制定者能更准确识别和针对风险进行管理[page::5-6,10-1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局限性:
- 样本虽然超500份有一定代表性,但仍为非概率性目的抽样,存在一定偏倚,且重心在消费者,商户样本不足。
- 地域和人口统计分布不能完全覆盖印尼全境,也无详细分群比较结果,可能影响广泛推广效果。
- 模型应用局限:
- 跨国通用性有限,QRIS为印尼特定方案,其他国家或地区执行同模型需调整具体现实。
- 变量效应大小:
- PE和EE虽统计显著,但效应小,显示标准扫码支付工具的技术创新点有限,用户更依赖政策和环境推动。
- 潜在偏见:
- 作者来自央行,可能对政策成效持正面立场,尽管研究设计严谨,但对负面观点的探讨较少。
- 疫情与政策相互影响仍不完全可分离:
- 虽采用扩展模型剥离效应,但两者同时发生导致完全的独立识别仍具挑战,未来多时段纵向研究或有帮助[page::12].
---
7. 结论性综合
本文以印尼银行的QRIS支付系统为例,利用扩展版UTAUT模型创新地加入疫情不可抗力(FM)和政策执行感知(LE)变量,深入剖析了在COVID-19大流行背景下,央行统一支付二维码政策和疫情大环境对公众采用行为意图的双重影响。通过对572名用户的详细问卷调查及PLS-SEM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作者得出以下核心见解:
- 央行政策感知(LE)是影响用户采纳二维码支付意图的最关键推动因素,路径系数最大且效应显著。
- 不可抗力的疫情影响(FM)也是显著正向驱动力,说明疫情催化加速了数字支付的接受。
- 传统UTAUT变量绩效期待(PE)、努力期待(EE)、社会影响(SI)以及促进条件(FC)对行为意图均具显著正向影响,但相较政策和疫情影响力度较弱,其中SI和FC效果稍显突出。
- 感知风险(PR)对采用意图产生轻微负面作用,但整体敏感度低,反映了QRIS的安全性和央行监管的有效性。
- 问卷及统计指标模型均满足信度、效度标准,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稳健性。
- 报告为央行及类似公共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评估工具和政策优化思路,强调政策宣传、严格执法及促进环境构建的重要性。
总结来看,报告丰富了数字金融技术接受领域的理论框架,在特殊疫情大环境下提供了政策效果评估的创新方法论,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在数字支付推广中的核心作用。对充满挑战的公共政策评估和金融科技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page::0-12,22].
---
附录与补充
- 附表18页展示了各潜变量及指标明细,指标内容均环绕个人感知效用、易用性、社会压力、支持设施、风险、安全性感知及意愿,内容设计科学,符合UTAUT扩展模型规范。
- 表格20-22页详细列出样本数据统计及各统计检验结果,数据详实,进一步提高结论可信度。
---
总结
本报告体现了一个全面严谨、数据驱动、理论结合实际的政策评估研究框架,充分揭示了中央银行统一二维码政策和COVID-19疫情如何共同塑造了印尼公众的支付采纳行为。报告创新模型设计及丰富实证分析为数字支付推广政策提供了宝贵参考,值得付款机构、政策制定者及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和借鉴。
---
引用示例:所有主要结论均来自该报告的具体章节及对应页码,如[page::1,3,6,9,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