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工程:关注市场超跌板块 A 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23年8月中旬数据,综合市场表现、估值、情绪指标及量化择时模型,指出A股市场处于低估值且修复概率较大阶段。量化择时模型GFTD与LLT均发出市场下跌信号,但考虑历史周期及风险溢价指标,认为市场已具备反转条件,尤其关注超跌板块和低估值行业,提出三季度下半段市场可能进入回升窗口的观点 [page::0][page::5][page::8][page::14][page::21]。

速读内容


市场结构与行业表现回顾 [page::3][page::4]


  • 本期重要指数均下跌,其中科创50跌幅最大为3.68%,上证指数跌幅约1.8%。

- 行业涨跌分化明显,环保、纺织服饰等涨幅居前,电子、传媒等行业跌幅较大。
  • 大盘成长板块跌幅大于价值板块,显示成长股承压 [page::3][page::4]。


市场与行业估值趋势 [page::5][page::6][page::7]


  • 沪深300 PE为11.5倍,处于历史中低分位(22%),创业板PE较高但处于3%极低分位,整体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 行业估值显示煤炭、电力设备、有色金属、银行等相对低估。
  • PB数据也印证估值整体处于低位区域,适合关注低估值板块 [page::5][page::6][page::7]。


市场情绪及资金动向分析 [page::8][page::9][page::10][page::13]


  • 新低比例上升表明市场短期情绪偏悲观,均线结构指标显示多空分歧。

- 基金整体权益仓位维持高位(82.3%),主流ETF规模保持净流入,表明机构资金略显积极。
  • 期权成交量中看涨比例较高,蓝筹股短期或存在超买风险。

- 北向资金本期净流出291亿元,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 [page::8][page::9][page::10][page::13]。

量化择时模型结论与动态 [page::14][page::15]


表1:择时结论

| 指数 | GFTD模型结论 | LLT模型结论 |
|----------|--------------|-------------|
| 上证综指 | 跌 | 跌 |
| 沪深300 | 跌 | 跌 |
| 深证成指 | 跌 | 跌 |
| 上证50 | 跌 | 跌 |
| 中小板指 | 跌 | 跌 |
| 创业板指 | 跌 | 跌 |


  • GFTD及LLT两大量化择时模型近期均发出“跌”信号,反映短期市场压力较大。

- 历史择时净值曲线显示模型有较高成功率 (~80%),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page::14][page::15]。

宏观因子视角与市场多维度分析 [page::16][page::17]

  • 监测多项宏观指标(PMI、CPI同比、PPI同比、货币供应量等)对股市存在显著影响。

- PMI上行、CPI下行对应看多观点,社融存量同比下行对应看空。
  • 近期宏观杠杆率、债务与通胀周期变化显示,宽松周期持续,有助权益市场修复 [page::16][page::17]。


市场估值与风险溢价分析 [page::19][page::21]


  • 当前市场风险溢价接近历史高位,达到4%左右的水平,显示股票相较债券具备较大安全边际。

- 指数超买超卖指标显示市场处于超跌状态,存在反弹契机。
  • 融资余额近期略有减少,但整体资金仍具备活跃度 [page::19][page::20][page::21]。


主要结论与策略建议 [page::21]

  • 市场自3月以来阴跌,三季度下半段存在较大概率修复窗口,建议重点关注超跌板块和低估值行业。

- 技术面周期显示深证100等指数的熊市或已充分,可能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起点。
  • 关注风险,模型存在有效期限制,结合宏观及情绪指标制定量化择时策略。

- 强调控制风险,避免过度依赖模型信号,注意市场极端情况模型失效可能 [page::21]。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关注市场超跌板块 —— 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金融工程:关注市场超跌板块——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2023年8月14日至18日)》
发布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分析师:张钰东等(SAC执业证号详见报告)
报告时间:近期,仅限2023年8月14日至18日交易周数据,基于Wind数据库
研究主题:聚焦A股市场情绪、结构表现与量化择时模型,深度剖析市场估值、行业轮动、资金流向以及宏观因子对市场走势的影响,最终提供周期性趋势回升的展望和风险提示。

核心观点与评级
  • 当前A股市场处于超跌状态,市场情绪反映出底部震荡走势,量化择时模型均给予"跌"的信号,但预计第三季度下半段迎来修复窗口。

- 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极低分位,沪深300等主流指数PE处于22%分位左右,估值优势明显。
  • 宏观杠杆率仍处于较高增速,显示宽松环境延续,结构性机会逐步显现。

- 风险溢价依然处于高位,但份额资金流出现一定分化。
  • 两大主流量化择时模型GFTD和LLT均呈现市场短期调整趋势,建议关注阶段性反弹机会,控制风险。


---

二、逐章详尽解读



1. 市场表现回顾



市场结构表现
  • 从多个指数看,本周均呈现较大幅度下跌:科创50指数跌幅最大(-3.68%),创业板指跌3.11%,大盘价值指数跌幅相对较小(-1.27%)。

- 不同指数层面均呈现普跌态势,显示市场整体承压。
  • 成长风格指数跌幅普遍大于价值风格,暗示风险偏好下降。

- 申万一级行业表现上,环保、纺织服饰等消费类板块居涨幅前列,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板块跌幅明显较大,结构分化明显。

作者将市场定位为震荡下跌阶段,成长股承压更大,防御性行业表现相对稳定[page::3][page::4]。

结构考察图解析
  • 图1、2、3显示各主要指数、不同风格板块的具体跌幅细节,体现了科技成长板块的调整压力,以及大盘价值板块相对韧性[page::3][page::4]。

- 申万行业指数表现条形图明晰显示行业轮动特征,兼顾行情驱动力结构判断[page::4]。

---

2. 市场与行业估值



(一) 市场估值趋势


  • 沪深300当前PE为11.5倍,处于历史22%分位;创业板PE达31倍,仅处于历史3%分位,显示该板块仍被严重低估。

- 其他大盘指数PE集中在12-22倍区间,整体市场估值处于偏低状态。
  • 历史PE走势见图6、7,显示当前估值低于2015年牛市顶峰,符合风险资产存在估值修复空间[page::5][page::6]。


(二) 行业估值变动追踪


  • 行业方面,煤炭、电力设备、有色金属、银行和石油石化等基本面改善明显,估值靠近历史底部水平,具有估值修复潜力。

- 图8展示PE水平和分位数,煤炭PE仅5.8倍,历史分位最低,反映周期性板块深度调整后估值吸引力[page::6]。
  • 图9显示各行业PB情况,体现部分行业存在较大折价,金融、建筑材料板块PB相对较低,体现市场避险情绪加重[page::7]。


作者分析认为低估值行业或具有较大反弹空间,估值与基本面的契合度支持修复期待。

---

3. A股市场情绪跟踪



(一) 新高新低比例指标


  • 新低比例增加至20.2%,近60日新低个股持续增加,新高比例仅小幅上升至5.8%,市场整体依然弱势。

- 图10显示60日新低比例与上证指数的逆向关系,近期新低个股较多,意味着恐慌情绪积累,潜在短期反弹窗口[page::8]。

(二) 个股均线结构指标


  • 均线强弱指标与上证指数走势同步波动,当前均线结构指标趋于负值,显示市场多数个股处于弱势排列。

- 200日长期均线以上个股比例有所下降,表明整体趋势仍未明显回暖[page::9]。

(三) 基金仓位


  • 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基金估算仓位达82.3%,处于较高水平但较近期有所下降,表明资金配置谨慎。

- 图13展示仓位历史波动,仓位高位震荡带来结构性机会[page::10]。

(四) ETF规模变化


  • 主要权益ETF合计资金净流入约393亿元,宽基ETF小幅增加,主题ETF呈调整态势。

- 航天军工、制药板块ETF获买入,半导体、券商规模下降,反映市场资金风格轮动[page::10][page::11]。

(五) 期权成交量看涨看跌比


  • 上证50ETF期权CPR指标高于布林上轨,短期蓝筹股有超买风险表征[page::12]。


(六) 交易活跃度


  • 市场真实换手率显示交易较为活跃,创业板换手率高于大盘,中证全指换手率维持相对稳定[page::13]。


(七) 北向资金流动


  • 本期累计净流出约291亿元,表明外资观望态度加重,投资者情绪偏谨慎[page::13]。


---

4. 择时模型


  • 报告采用GFTD和LLT两大量化模型对六大指数(上证综指、沪深300、深证成指、上证5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进行择时判断。

- 两模型均发出“跌”信号,表明短期市场仍处调整周期。
  • 历史择时净值曲线显示模型能较好捕捉市场波动,但近期指标偏弱,强调风险控制[page::14][page::15]。


---

5. 多维视角分析



(一) 宏观因子事件


  • 报告跟踪25个宏观指标,包括PMI、CPI、PPI、社融规模、国债收益率等,识别影响市场走势的核心宏观因子事件。

- 表2显示PMI短期上行、CPI同比下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美元指数下行等均被视为利多市场的信号。
  • 报告结合多因子事件发掘未来一个月股市回报的可能走势框架[page::16][page::17]。


(二) 个股表现统计


  • 年初至今,逾42%个股收益为负,其中25%个股跌幅超过10%,显示市场整体压力大。

- 个股收益中位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反映市场波动依然频繁,弱势有所修复但仍未稳固[page::18]。

(三) 风险溢价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仍维持较高水平,约3.58%,接近历史高点区间。

- 该指标反映权益资产相较于债券资产的风险补偿要求,当前水平支撑资产吸引力[page::19]。

(四) 指数超买超卖


  • 超跌指标表明多个指数处于超卖状态,为阶段性反转提供有利条件[page::19]。


(五) 融资余额


  • 融资余额近5日减少70亿元,显示融资资金流出,部分反映投资者谨慎情绪[page::20]。


(六) 债务通胀周期视角


  • 宏观杠杆率增速放缓但仍较高,宽松周期继续,多数领域杠杆率稳中有降,支撑权益市场中长期趋势。

- 报告指出,杠杆上升周期通常持续约20个月,期待2023年四季度迎来高点[page::20]。

---

6. 主要结论与风险提示



主要结论


  • 大盘指数严重调整中,小盘及成长风格阶段性承压但部分防御板块表现较佳。

- 自3月以来市场阴跌,量化择时模型信号均示跌,但市场极有可能于三季度下半段进入回升窗口,阶段性反弹可期。
  •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创业板尤甚,风险溢价处于高位,宏观环境宽松但资金流向分化,反映市场谨慎情绪。

- 技术面历史周期表明深100历经多轮完整熊市周期,当前调整足够充分,有望于当下切换。
  • 资金方面,宽基ETF获资金青睐,主题ETF结构轮动显著,北向资金净流出需关注潜在风险。


风险提示


  • 量化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假设,可能因市场结构和交易行为变化失效。

- 宏观事件及PPI同比数据推断存在不确定性,模型判断需结合实际动态调整。
  • 量化模型结论可能与其他机构存在差异,投资者需谨慎判断,控制风险[page::2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结构表现图集(图1-4)


  • 图1-3分别展示主流指数和不同风格指数本期跌幅,科创50(-3.68%)和大盘成长(-3.84%)跌幅最大,反映高成长股承压,价值股跌幅相对较小,支持价值风格轮动逻辑。

- 图4按申万行业划分,环保、纺织服饰较坚挺,科技类行业如电子、计算机、传媒连续调整,强调行业轮动趋势和市场情绪分化。

估值图集(图5-9)


  • 图5显示主要指数PE分布,创业板估值分位仅3%,明显处于极低水平,主流指数PE处于20%-30%分位以下,市场整体估值具备吸引力。

- 图6-7PE历史走势显示,近期估值水平处于过去熊牛周期底部附近,支撑反弹观点。
  • 图8行业PE与分位比较,煤炭、电力设备等周期性行业PE极低,暗示估值修复空间大。

- 图9行业PB统计显示普遍低位,金融和消费板块PB较低,部分行业资产折价严重。

市场情绪图集(图10-13)


  • 图10显示60日新低比例大幅攀升,历史高点区域对应市场底部反弹,具有一定的反转指标意义。

- 图11-12均线结构指标与长期均线以上个股比例下降,反映市场多数股票技术面弱势。
  • 图13基金仓位处于较高但下降趋势,说明大机构对市场仍有一定信心但趋于谨慎。


资金流与交易活跃度(图14-19)


  • 图14-16主流ETF净流入约393亿元,细分主题ETF中航天军工、制药获资金加仓,半导体等获资金减持,显示资金轮动。

- 图17期权CPR指标短期高企,反映蓝筹股或存在短期超买风险。
  • 图18换手率数据显示市场交易活跃,创业板活跃度高于大盘。

- 图19北向资金近期净流出291亿元,表明外资谨慎。

择时模型净值(图20-21)


  • 两大量化模型择时净值显示历史择时有效性强,当前模型信号一致指向“跌”,验证短期市场调整趋势。


宏观与市场影响(图22-24)


  • 宏观因子事件表显示货币、财政、流动性等影响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 结合历史均线趋势,PMI上行、CPI下行被视为回暖信号。
  • 今年以来个股收益大多数呈现负收益,行业及个股分布不均。


风险溢价与市场活跃度(图25-27)


  • 风险溢价位于高位区间,预示权益资产相对价值有吸引力。

- 指数超跌指标显示多个主要指数均处于超卖区域,有反弹潜力。
  • 融资余额减少反映短期资金流出压力。


宏观杠杆率与通胀周期(图28)


  • 宏观杠杆率增速保持高位,通胀指标PPI有所波动,整体环境支撑权益市场,但仍需警惕杠杆风险。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直接采用DCF等主流估值模型,而是基于相对估值法,通过分析主要指数与行业PE(P/E)与PB(P/B)的历史分位位置,结合历史估值周期判断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该方法适用于宏观及系统性风险分析,结合宏观杠杆率、风险溢价指标构建估值安全边际。

关键参数与假设包括:
  • 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市盈率数据,尽量反映最新盈利变化。

- 历史分位依据2005年以来数据,确保估值比较的历史透视。
  • 风险溢价计算考虑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揭示权益市场隐含超额收益需求。


无敏感性分析细节披露,但结合历史走势,估值修复空间得到确认。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风险:GFTD和LLT择时模型均基于历史数据拟合,存在回测数据偏差及未来市场行为变化导致失效风险。

- 宏观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突发变化,如PPI快速反弹或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可能破坏市场预期。
  • 资金面风险:北向资金大幅流出,若持续蔓延或加剧市场分歧,可能加大市场波动性。

- 结构性风险:行业轮动波动剧烈,科技板块高估风险可能导致持续调整。
  • 报告指出因模型方法多样,可能与其他量化模型形成不同结论,投资决策需审慎。


报告未细化缓解策略,提示投资者需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多模型交叉确认进行操作[page::2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量化择时结论一致偏向短期看跌,但结合估值、风险溢价和宏观因子数据,报告同时指出估值修复窗口开启,形成短期与中期观点的微妙张力。

- 报告充分依赖历史统计数据,市场结构与交易行为的未来可能变化构成潜在不确定性。
  • 行业估值过低但缺乏对行业基本面未来业绩弹性的实质分析,未来盈利下滑风险未充分探讨。

- 资金面数据积极但部分指标(如北向资金流出)提示投资者仍需留意风险传导。
  • 报告对择时模型的风险提示详尽,强调整体市场不确定性,体现审慎态度。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充分利用量化金融工程技术,结合市场情绪指标、估值水平、资金流向及宏观经济因子,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的A股市场周期研判框架。虽然短期量化择时模型信号偏向“跌”,表明市场仍处调整阶段,但多项估值指标处于历史低位,风险溢价处于较高水平,加之宏观杠杆率等关键经济指标显示宽松延续,报告认定三季度下半段A股存在较大概率的反弹修复窗口。

图表深层信息指引:
  • 市场结构视角揭示成长股和小盘股承压更大,但环保、纺织服饰等抗跌板块表现稳健,提示投资可关注结构性机会。

- 估值及风险溢价图表证明当前市场总体具备一定估值安全边际,是布局优质资产的潜在良机。
  • 资金流方向和交易活跃度数据说明市场参与积极,但北向资金流出及期权指标警示短期仍存波动风险。

- 宏观因子事件的量化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周期拐点的理解,成为择时判断的重要辅助依据。

综上,报告对投资者提醒需理性对待量化择时信号,综合考量估值安全边际和宏观宽松背景,重点关注超跌板块及估值修复潜力,同时密切警惕外部资金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

参考标注


  • 市场结构与行情表现详见[page::3][page::4]

- 估值及行业走势分析参考[page::5][page::6][page::7]
  • 市场情绪指标详见[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 量化择时模型及其信号解析参照[page::14][page::15]
  • 宏观因子及多维市场视角数据详述[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

- 总结及风险提示见[page::21]

---

本分析力求全面、客观、细致地解读报告的每个核心论点与数据支撑,帮助投资者更深刻地理解当前A股市场态势与潜在投资机会。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