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ent citations and patent importance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系统回顾了专利引用数作为衡量专利重要性的代理指标的实证证据,涵盖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三个层面。研究发现,尽管专利引用广泛用于衡量专利影响力,引用数与专利技术先进性及私有经济价值均存在正向相关,但信号强度有限且各类引用意义差异显著。文章强调,专利引用应谨慎使用,需考虑法律程序中不同类型引用的异质性与地区差异,为专利价值评估提供量化依据和研究方向建议[page::0][page::1][page::5]。
速读内容
专利引用作为专利重要性的直观指标 [page::1]
- 专利引用类似于科研论文引用,反映发明的关注度。
- 专利引用主要为法律检索目的,非直接等同于学术引用的贡献认定。
- 重要的专利往往拥有更多引用,但引用的意义取决于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多个维度。
技术价值与引用的验证研究 [page::2]
- Narin等(1981)发现获奖技术产品专利被引用次数是对照组的两倍以上,表示引用能识别重要专利。
- Albert等(1991)基于专家评分证实高度引用专利更可能推进技术进步,低引用专利差异不明显。
- Capponi等(2022)和Czarnitzki等(2011)分别通过奖项和异常专利来验证引用的相关性。
- Moser等(2018)利用杂交玉米田间试验数据找到引用与产量改进的正相关。
经济价值的多渠道验证 [page::3][page::4]
- Trajtenberg(1990)结合CT扫描仪市场数据,发现引用加权专利数与社会价值指标相关。
- 调查数据(Harhoff等1999,Gambardella等2008)显示引用数与发明者对专利私有价值的回忆评估正相关,但解释力有限。
- 专利拍卖价格研究(Sneed & Johnson 2009及后续研究)说明引用数与市场支付意愿正相关,每多一引用约提升10600美元价格。
- 股票市场数据(Hall et al. 2005,Kogan et al. 2017)表明引用加权专利数对公司市场价值的积极影响,体现投资者对高价值专利的认可。
其它价值衡量方法及结论 [page::5]
- 专利续费行为反映了私有价值,续费意愿高的专利往往引用数较多(Bessen 2008)。
- 德国员工发明补偿数据亦表明引用数与经济回报相关(Giummo 2010)。
- 综上,专利引用作为衡量专利重要性的代理指标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均有对应证据,但不同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样本异质,且引用存在法律和战略使用的多样性。
专利引用的局限与异质性 [page::5]
- 大多数研究使用前页引用,忽视了公开披露声明或审查员引用等其他引用方式。
- 引用行为及含义因国别而异,影响跨国对比。
- 某些引用可能代表法律策略或知识溢出,不完全等同价值。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Patent citations and patent importance》——Gaétan de Rassenfosse(2025年8月)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Patent citations and patent importance》
- 作者:Gaétan de Rassenfosse(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主席)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版本)
- 主题:专利引用在评估专利重要性中的应用,聚焦专利引用与专利价值(技术、经济及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属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经济文献综述。
- 目标:为研究生、法律学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非技术性的专利权及专利引用功能的清晰介绍,审视引用次数是否有效作为专利重要性、技术含量与经济价值的代理指标。
- 核心论点及信息:
- 专利引用数量通常被用作创新价值的替代指标,但这种使用需要谨慎理解和验证。
- 专利引用与科学引用功能不同,其法律和程序性目的使得其价值信号性略有不同。
- 专利价值涵盖技术价值、私有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三种维度,当前研究主要集中私有经济价值,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证据较为有限。
- 现有实证研究多基于专利首页引用,其他引用类型及司法管辖区差异尚需深入探索。
- 报告结构:介绍→验证研究综述→不同价值维度关系→各种数据来源纵览→结论。
此报告意在系统回顾和综合学术界关于专利引用与专利“重要性”关系的研究,强调引用的指示作用虽具吸引力,但存在重要限制与差异性认识[page::0][page::1][page::5]。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专利引用的基本概念与使用背景
- 关键论点:
- 专利文件引用的先前专利类似于科学文献的引文,数量被普遍用作评价专利重要性的指标。
- 然而,专利引用的主要目的是法律程序——用于协助专利审查中的新颖性和非显然性评估,而非单纯学术信用认可。
- 因此,专利引用的法律功能赋予其与科学引用不同的内涵,限制了直接将引用数量视为价值信号的简单假设。
- “价值”本身具有多重含义:技术价值、私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均包含不同内容,需分别考虑。
- 支撑逻辑:
- 通过对科学引用与专利引用本质的比较,提醒读者二者目的与含义的根本不同。
- 强调定义“有价值”的多维视角,质疑专利引用在不同维度上的适用范围。
- 介绍了专利引用的多样形式,除首页引用之外,还有信息披露声明(IDS)、审查官发送的Office Actions及专利文本中的引用,这些引用可能提供更丰富的视角但研究中较少涉猎。
此节奠定了理解专利引用信号的重要预备认识,暗示引用数的解读必须结合专利评价的法律与制度背景[page::1]。
---
2.2 早期验证研究与技术价值关系
- 关键论点:
- 1981年Carpenter等的首个验证性研究发现,获得IR-100奖的专利,平均被引用数量是对照组的两倍,表明引用数可用于识别重要专利。
- 1991年Albert等调研柯达公司银盐技术专利,证明专家评价的专利技术重要性与引用数有显著相关,尤其对高引用专利信号明显,但低引用专利间差异难以区分。
- 其他验证研究也延续此思路,例如Capponi等(2022)用英国女王创新奖获奖专利作标杆,引用数能显著预测获奖可能性;反例是Czarnitzki等研究表明荒诞专利(“愚蠢专利”)引用较低;Moser等用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客观数据验证引用数对技术进步的关联。
- 支撑逻辑与数据:
- 通过奖项专利、专家打分、客观性能提升等多角度,跨越时间和技术领域,验证引用数和技术进步的联系。
- 专利获得荣誉(IR-100、Queen’s Award)与引用活跃度呈正相关,体现引用可能是技术突破的信号。
- Moser等的农业样本减少专家评判主观性,加入客观地性能指标,提升实证力度。
- 推断与局限:
- 重要的是该信号对高引用的专利较为精准,低引用专利间技术重要性识别较弱。
- 专利引用作为技术价值代理存在噪声,且研究样本多较为有限。
该章节稳扎稳打,通过多项具体调查和数据源,支持专利引用与技术重要性之间的正相关,但也反映测量的局限与不确定性[page::2]。
---
2.3 经济价值视角下的专利引用
- 关键论点:
- Trajtenberg(1990)通过CT扫描仪市场追踪,首次用经济学方法验证引用加权专利数量与创新带来的社会价值(消费剩余和生产者利润)之间的联系。
- 进一步多个研究聚焦专利的私有经济价值(所有者收益),用调研、拍卖价格、股票市场评估和专利续费数据等不同方法验证引用的指示作用。
- 各方法具体剖析:
- 调研法:Harhoff等(1999)和Gambardella等(2008)通过对发明人或专利持有方的价值估计问卷,发现引用与价值回顾估计正相关,但解释力较低(仅2.7%的私有价值解释)。
- 拍卖价格法:Sneed和Johnson(2009)分析专利拍卖数据,发现每多一引用可增加约10600美元拍卖价格,显示引用和交易价值正相关,但拍卖市场存在选择偏差。
- 股票市场法:Hall等(2005)利用Tobin’s q指标关联企业知识资产(包括引用加权专利)和公司市场估值,Kogan等(2017)基于专利授权日前后股价变动,发现市场反应与引用正相关,但股价波动带有噪声和非专利因素影响。
- 续费数据法:Bessen(2008)以续费行为推断专利保值意愿和隐含价值,显示高引用专利更可能续费,间接支持价值关联,但仍存在续费动机多样化问题。
- 管理记录法:Giummo(2010)利用德国员工发明补偿法规下的专利补偿记录,发掘引用数量与发明人补偿呈正相关,进一步佐证引用捕捉了实际经济收益。
- 整体评价:
- 多种经济数据视角一致指向引用与私有经济价值正相关,但总体解释力并非强劲。
- 经济价值验证覆盖面明显强于技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方法多样但各有局限。
这一节丰富阐释了专利引用作为私有经济价值量度的多途径验证框架,并详述各种数据来源及其假设与限制[page::3][page::4][page::5]。
---
2.4 结论和注释
- 专利引用作为专利重要性的代理指标确实具有吸引力,因其数据公开可获取,易于量化,规模覆盖整个专利池。
- 现有验证针对技术价值证据有限但正相关,私有经济价值支撑较强但解释能力有限,社会价值层面缺乏充分研究。
- 不同类型专利引用含义各异,研究多集中于首页引用,不同法域及战略性引用行为对数据解读构成挑战。
- 研究呼吁更全面的引用数据利用及跨国比较,以及对引用背后法律与经济驱动力的更深入分析。
总体体现了对专利引用价值信号的谨慎乐观态度[page::5]。
---
3. 图表深度解读
文档内容主要为文字综述与研究回顾,未出现具体图表或表格,因此本部分依据文本内容提炼关键数据点解读如下:
| 研究名称 | 样本与方法 | 主要数据/数值发现 | 解读 |
|----------------------|---------------------------------|-----------------------------------------------------------------|--------------------------------------------------------------------------------------------------------------|
| Carpenter et al.(1981)| IR-100奖专利vs随机控制对照组 | IR-100专利被引用数是对照的2倍 | 专利引用密度与工业/商业重要性相关,支持引用识别重要专利的观点 |
| Albert et al.(1991) | Kodak银盐专利,专家技术重要性评分 | 高引用专利更可能被评为“重要”,低引用专利的区别不明显 | 引用数量对技术改进的前沿贡献识别有区分力,尤其在高引用集中 |
| Capponi et al.(2022) | 英国女王创新奖相关专利 | 引用数强力预测获奖专利 | 引用数作为质量信号在具有市场认可的创新中表现突出 |
| Czarnitzki et al.(2011)| “荒诞”专利vs正常专利 | 荒诞专利引用数明显较少 | 低引用的专利多为价值有限或显著性不足,验证引用数与发明质量负相关的极端情形 |
| Moser et al.(2018) | 混合玉米专利对产量提升的实证数据 | 引用数与玉米产量提升正相关,但主要受申请人引用驱动 | 研究用实物性能数据强化引用与技术改进的因果关系,说明引用来源影响强度 |
| Harhoff et al.(1999) | 发明人调查228专利回顾价值估计 | 引用数与主观价值显著相关 | 引用量可反映专利持有人视角的私有价值,但回忆偏差存在 |
| Sneed & Johnson(2009) | 402个拍卖专利数据 | 每多一引用,拍卖价增约$10,600 | 引用数与市场交易价值正相关,但样本可能偏向优质专利,存市场样本选择偏差 |
| Hall et al.(2005) | >50万美国专利,Tobin’s q分析 | 各类知识指标均解释市场价值,引用加权专利特别具有预测力 | 引用数超过简单专利计数,更能反映投资者对专利价值的认知 |
| Bessen(2008) | 续费数据,限定专利私有价值 | 高引用专利更频繁续费 | 续费行为作为实际经济价值标志与引用数呈正相关 |
| Giummo(2010) | 德国员工补偿记录与专利引用关联 | 引用数与发明补偿正相关 | 通过法律补偿记录,引用数映射经济效益,增加了价值指标的稳健性 |
上述数据揭示专利引用作为各种“重要性”代理的多重证据脉络及限制。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直接进行专利估值模型构建或类似财务估值分析,主要探讨专利引用统计与专利价值间的相关性,涵盖技术价值、私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维度评价。
不同研究利用不同定量指标衡量价值:
- 技术价值:专家评分、客观性能指标
- 私有经济价值:发明人调查、专利拍卖价格、股票市场反应、续费记录、员工补偿数据
- 社会价值:极少研究,主要是Trajtenberg(1990)的CT扫描仪案例,测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利润
报告强调估值的多样来源及验证方法,未锁定单一估值方法,而是呼吁多数据、多方法交叉验证[page::3][page::4][page::5]。
---
5. 风险因素评估
文章未单独设立风险因素章节,但隐含提及多种不确定因素和限制:
- 引用数据的异质性及法律意义差异:不同司法管辖区引用习惯、引用位置(首页vs正文或审查文件)不同,影响引用数据的可比性和解释力。
- 引用的法律与战略动因:非价值导向的引用(如阻碍竞争、维权策略)可能扭曲引用数量的真实性。
- 样本选择偏差:如专利拍卖市场只覆盖部分专利,调查中存在回忆或选择偏差。
- 经济评估方法的局限:如股票市场价格受短期投资者预期、噪声和非专利因素影响,无法直接等同经济收益。
- 引用解释能力有限:尽管相关,但引用仅解释专利价值总变异的一小部分,信号仍含较大噪声。
报告提醒使用引用指标时须结合上下文及多种数据加以佐证,以减小误读风险[page::1][page::4][page::5]。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多义价值定义问题:报告反复强调“价值”的多重含义,提醒读者避免单一指标装扮全部含义。
- 引用功能与科学引用差异强调合理,但个别段落未深刻探讨法律引用背后具体的战略性和程序性动机如何对引用数造成影响及如何纠正这一偏误。
- 研究方法偏重说明引用和价值的相关性,但对因果机制探讨有限,尤其经济价值测度中的各项假设需细化。
- 数据选择偏差潜在风险:如拍卖价格和续费数据均有特定市场或行为激励属性,缺乏普遍代表性。
- 社会价值研究匮乏,文中呼吁更多实证充实,反映当前领域欠缺综合社会效益衡量的客观分析。
- 总体上,作者观点较为平衡谨慎,未出现明显偏颇,但确实承认引用指标存在明显的局限须慎用。
一大细微之处是多次强调申请人添加的引用对技术关联影响较大,提示引用类型来源在测量效度中扮演关键角色[page::2][page::5]。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回顾了专利引用数与专利重要性、价值的关系,给出以下综合见解:
- 专利引用数确实是衡量专利“重要性”和“价值”的有用但有限的代理变量,因其数据公开且范围广,研究多采用首页引文数据。
- 专利引用与技术进步和私人经济价值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包括通过专家评分验证技术贡献,通过发明人回顾和市场交易验证私有价值。
- 引用仅能解释专利价值总变异中较小部分,暗示单靠引用数不能精准区分所有专利价值,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定性信息。
- 社会价值的研究显著不足,除了Trajtenberg(1990)的CT扫描仪案例,缺乏大规模、多行业的整体社会效益测量研究。
- 专利引用具有多重含义,法域差异和引用类型差异显著影响引用数的解释力,需谨慎使用。
- 多来源数据的验证提升了引用数作为价值指标的效力,但各方法自身缺陷不可忽视,譬如拍卖市场的选择性、股票数据的投机性、续费策略的功能多样。
- 专利引用作为一种量化指标,为衡量知识产权带来的创新产出和经济回报提供了有益工具,但需避免过度简化和误读。
该文档不仅对专利引用文献做了详尽综述,也强调了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
- 拓宽引用数据类型的使用(如审查者引文、申报文件引文)
- 加强跨国比较研究和司法解释一致性探讨
- 增强社会价值评估
- 深入解析引用与实际商业化绩效间的因果关系
整体上,作者对引用的重要性持审慎乐观态度,认为引用是一个有价值的信号但绝非万能,正确使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补充指标[page::5]。
---
结束语
本分析按报告之结构和论证细节全面展开,结合文中实证案例和理论说明解读了专利引用与专利价值的复杂关系,重点强调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对引用指标局限的认识与谨慎使用。
如需进一步图表与数据解析,可根据未来补充的量化数据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