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聪明钱”:北向和主力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多资产策略之五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北向资金流与主力资金流数据构建复合资金流因子,结合中信一级行业、中信风格及中信组合行业板块,提出三种资金流融合策略:平均打分法、美元指数轮动法及RANK IC阈值突破法。阈值突破法表现最佳,中信一级行业策略年化收益最高达126%,夏普比率1.24,最大回撤13.25%,有效提升策略的行业轮动能力和风险调整收益[page::0][page::3][page::16][page::22][page::23]。

速读内容


北向资金流因子特征及局限 [page::3][page::4]


  • 北向资金持仓不均衡,科技、消费、医药持仓较多,通信、农林牧渔、军工、房地产等板块持仓少,缺乏定价权。

- 资金流因子的行业轮动能力强,短期及长期ETF组合表现优异,但对定价权不足板块影响有限。

主力资金流数据及因子构建 [page::8][page::9][page::10]



| 持有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1 | 1.30 | 1.21 | 1.45 | 1.42 | 1.79 | 1.33 | 1.45 | 1.55 | 1.36 | 1.59 |
| 2 | 1.31 | 1.29 | 1.51 | 1.72 | 1.65 | 1.43 | 1.37 | 1.73 | 1.50 | 1.47 |
  • 主力资金主要集中于食品饮料、医药、新能源、电子计算机等行业,行业选择能力显著。

- 主力资金与北向资金轮动互补,主力资金因子最优持有及观察期参数有明确局部最优。

中信风格及组合行业板块轮动表现 [page::12][page::14][page::15]



  • 北向及主力资金流因子在中信风格和组合行业板块轮动均表现良好,策略净值曲线持续上扬。

- 主力资金整体表现优于北向资金,板块风格分布均匀降低轮动指标辨识难度。
  • 不同持有期参数影响较小,适合构建中长期行业轮动组合。


复合资金流策略构建及回测结果 [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提出三种资金流因子融合方法:平均流入法、平均打分法、美元指数强度法。

- 平均流入法收益表现平庸,但风险控制较好;平均打分法在短周期表现较好,长周期效果不佳。
  • 美元指数强度法根据美元波动动态调整北向与主力资金权重,提升策略收益和风控能力。


RANK IC阈值突破法与策略最终评价 [page::20][page::21][page::22]



| 策略名称 | 年化回报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区间回报率 |
|------------------|------------|----------|----------|------------|
| 北向短周期 | 50.89% | 2.1781 | 23.49% | 70.22% |
| 主力短周期 | 61.57% | 2.1157 | 17.43% | 84.95% |
| 等权短周期 | 73.12% | 2.2716 | 24.60% | 100.90% |
| 美元指数短周期 | 68.70% | 2.0210 | 18.35% | 94.79% |
| RANK IC突破短周期 | 91.63% | 2.0049 | 14.78% | 126.43% |
| 北向长周期 | 55.97% | 1.8172 | 28.32% | 77.23% |
| 主力长周期 | 86.61% | 1.9838 | 16.29% | 119.50% |
| 等权长周期 | 56.44% | 1.4672 | 12.51% | 77.88% |
| 美元指数长周期 | 99.17% | 1.4604 | 13.38% | 136.84% |
| RANK IC突破长周期 | 126.69% | 1.2488 | 13.25% | 174.81% |
  • 阈值突破法结合RANK IC有效性动态调整北向与主力资金配置,显著提升收益并降低最大回撤。

- 该方法能有效捕捉不同时期资金流有效性差异,适合多周期中信板块轮动策略构建。

风险提示与后续展望 [page::0]

  • 资金流因子基于历史回测,面临政策变动和极端行情风险,未来需持续跟踪模型有效性。

- 计划结合自上而下Beta选择与自下而上优选,构建主动基金FOF组合,提升多资产配置方案。

深度阅读

报告分析:再看“聪明钱”:北向和主力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多资产策略之五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再看“聪明钱”:北向和主力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多资产策略之五》
  • 作者及机构:

吕思江,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7040003
  •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9日
  • 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A股市场“北向资金”和“主力资金流”的结合运用,探讨通过资金流数据驱动的行业轮动策略设计与优化,覆盖中信一级行业、中信风格板块及组合行业板块,提供多资产配置的投资策略研究。
  • 核心论点摘要:

- 单独使用北向资金流策略虽然有效,但由于定价权不足和资金流持续性问题,部分行业表现乏力。
- 主力资金流(尤其是大单主动买入数据)作为补充,能弥补北向资金的缺陷。
- 两类资金流的简单加总效果有限,报告提出三种复合因子构建方法(平均打分法、美元指数轮动法、RANKIC阈值突破法)。
- 复合策略在多维资产配置上展现出优越的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
- 风险提示强调政策变化对北向资金行为的潜在影响,且模型基于历史回测,极端行情下存风险。[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北向席位资金流策略的回顾(第1章)


  • 核心观点:

- 北向细分席位中的配置盘资金动态流入因子具有较强行业轮动能力,对ETF联动表现优异。
- 但北向资金持仓在行业间分布不均,部分行业(如军工、通信等)持仓较少,缺乏“定价权”,导致策略在这些板块容易失效。
- 北向资金的“配臵盘”表现与“交易盘”表现不同,交易盘更像是对冲基金等活跃资金,配臵盘更多代表公募和长线外资。
- 北向在整体资金流出期难以逆势获利,2021年交易盘表现优于配置盘。
- 为解决单一资金流策略不足,报告提出引入主力资金流(大单主动买入)作为辅助,采用三种复合策略构建方法。[page::3-6]
  • 关键图表解读:

- 图1(持仓数据类因子流程):显示从陆股通持仓数据拆分席位性质,映射行业,测算收益率,再验证有效性的全流程逻辑。
- 图2-4 显示北向资金在中信一级行业的持仓比例,权重集中在食品饮料、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板块,军工等“非主流”板块持仓较少,反映出北向资金定价权不足问题。



- 图5 回报率测算表明,交易盘回报率普遍优于配置盘,整体北向资金表现与市场大势相关,回溯期间在2021年11月出现策略钝化现象。

- 图6-7 行业轮动ETF组合中长期与短期回报亮眼,说明以北向资金流为指标构建ETF行业轮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2.2 主力资金流数据拆解与因子表现(第2章)


  • 核心观点:

- 主力资金(大单主动买入)数据纳入,与北向资金形成互补。
- 剔除次新股以防止主力资金偏差。
- 主力资金对行业的选择偏好明显,行业选择次数排名与北向资金类似。
- 周频调整主力资金流选前五行业进行持有,组合表现稳健,集中于食品饮料、医药、新能源、电子等大体量行业。
- 主力资金流与北向资金流的行业选择存在互补性,为复合策略提供基础。
  • 关键图表解读:

- 图9 各行业主力资金净买入累计为净卖出状态,行业选择存在差异。

- 图10 主力资金行业选择次数统计,显示主力资金对食品饮料、电子、计算机、医药等行业频繁布局。

- 图11 主力资金流周频策略净值表现,说明主力资金流具有较好的行业轮动判断力。


2.3 主力资金流因子的合成与参数调整(第3章)


  • 核心观点:

- 定义主力资金净买入因子并映射至行业及风格。
- 持有期与观测期两个因子参数周期遍历,选定表现最佳的局部最优组合,主力资金最佳持仓周期一般为中长期(多周至数月区间)。
- 结论表明,持有4-8个行业多头组合,能兼顾收益与风险;参数调整后,主力资金流短周期年化收益达到84.95%,长周期最高119.5%年化。
- RANK IC指标显示资金流因子在部分行业上表现较为稳定,且两种资金流因子存在不同的强弱区域,体现资金流特色差异。
  • 关键图表解读:

- 图12-13 展示因子参数(持有期与观测期)对收益的影响,数据表显示如持有期为8时,观测期为5周左右收益较优。
- 图14-15 RANK IC值(资金流收益的行业预测有效性)中,蓝色代表长周期,红色代表短周期,不同行业有显著异质性,主力资金与北向资金对部分行业呈现不同优势。
- 表3 汇总因子参数及对应表现,主力资金长周期表现最好但同时存在较大回撤(15.02%)。



2.4 中信风格和组合板块轮动(第4章)


  • 核心观点:

- 除了中信一级行业外,引入中信风格板块与组合行业板块,进一步贴合主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及产业链布局。
- 板块成分股数量差异较大,设备制造、消费及科技为主流,资源能源及交通运输相对较少。
- 数据表明,不同时间区间风格板块轮动表现差异显著,无明显持续跑赢板块,表明风格切换的重要性。
- 北向资金流和主力资金流均能对中信风格和组合行业进行有效轮动,整体策略表现优秀。
  • 关键图表解读:

- 图8 中信组合板块历史表现,显示不同板块间走势差异大,说明板块轮动存在价值。

- 图16-22 展示北向和主力资金流基于中信风格和组合板块的轮动策略净值,均实现稳健增长,且主力资金流表现略优。




- 表4 综合评价混合策略在中信组合和风格板块的表现,夏普比均超过2,回撤可控,主力资金流长周期表现尤佳。

2.5 复合资金流策略构建(第5章)


  • 核心观点:

- 单一资金流存在效用限制,复合资金流策略提高资金流策略的“全天候”特性。
- 三种复合资金流构建方法详述:
1. 平均流入法:简单对长短周期北向与主力资金的资金流量平均合成,效果较稳健但收益提升有限。
2. 平均打分法:行业排名等权合成评分,短期表现有所提升但长周期依然表现不佳,原因在于资金流优势板块差异导致排名混杂中间无效区域。
3. 美元指数强度划分法:利用美元指数的走势和强度判断北向资金流有效性,美元贬值时侧重北向资金,美元升值或震荡时关注主力资金。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收益表现,实现了顺势跟踪资金流的策略优化。
4. RANK IC阈值突破法:以北向和主力资金流RANK IC的差值作为轮动阈值,动态调整资金流的侧重,捕捉资金流信号的有效时段,能够最大限度释放资金流优势,取得最高的回测年化收益。
  • 关键图表解读:

- 图24-27 平均流入与平均打分法组合净值对比,显示后者略优但长周期仍有待提升。
- 图28-29 北向资金与主力资金的RANK IC值随时间波动差异与美元指数走势基本一致,验证美元指数对北向资金有效性的影响。


- 图30-31 采用美元指数划分法后短长期策略净值明显优于单独资金流策略,最大化利用了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资金流优势。
- 图32-36 RANK IC阈值突破法中,不同阈值选择对风险调整收益的影响,曲线平缓无明显“参数孤岛”,0作为阈值的默认选择。阈值突破法组合净值大幅超越单一资金流因子,实现最高收益。





- 表5-6 展示复合策略综合表现,RANK IC阈值突破法长周期策略在中信组合行业板块实现126%+的年化收益,夏普比2.1以上,最大回撤控制在21%以下,且中信风格板块和组合板块均显示优秀的资金流轮动效果。

2.6 梳理总结(第6章)


  • 报告强调资金流数据的高频披露价值,主力资金净买入数据有效补充北向资金流因子。

- 两类资金流均展现良好行业配置能力,且互为补充。
  • 简单加总效果有限,报告体系适应三种复合因子构建方法,特别是RANK IC阈值突破法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 美元指数在组合资金流有效性判断中起关键作用,能效率提升轮动策略表现。
  • 风险提示明确政策变动或极端行情可能影响策略有效性。

- 未来研究计划结合资金流信号与精选工具型产品池,搭建主动基金FOF组合。[page::22-23]

---

3.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为策略与因子研究,不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估值或市场整体估值方法,因此无DCF、P/E等内容。策略表现以年化收益率、夏普比、最大回撤等量化指标体现。

---

4. 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变动风险: 北向资金交易行为和流动节奏受政策监管影响较大,监管调整可能导致资金流特征改变,影响模型预测准确性。

- 历史回测局限: 策略基于历史数据回测,实盘表现可能受到极端市场波动或新兴市场结构变化影响。
  • 策略换手率上升风险: 复合策略,尤其是基于阈值突破法,换手率较高,可能带来较大交易成本。

- 资金流侧重偏差风险: 不同行业的资金流密度差异较大,部分行业“定价权”不足,策略存在失灵可能。

报告未明确量化缓解措施,仅提示投资者关注政策风险和模型的时效局限性。[page::0,23]

---

5.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研究严谨、数据丰富,但存在以下需要关注的细节:

- 资金流定义与归因: 主力资金流与北向资金流虽然数据来源及类型差异明显,但各自具体构成(如私募、外资、公募等)的细分逻辑未展开,可能影响资金流互补性的解释。
- 建模假设依赖历史市场结构: 美国利率环境、人民币汇率政策等宏观因子变化,能否持续影响资金流有效性,未来尚存不确定。
- 模型复杂度与执行难度: 多重资金流融合虽有高收益,实盘操作换手率及交易成本未充分考量,可能对策略可行性构成挑战。
- 板块归类差异与覆盖面限制: 中信风格和组合板块虽较为符合主动管理风格,较粗颗粒度可能掩盖资金流热点板块内的异质性表现。
- 统计显著性的讨论不足: RANKIC数值及回报率虽展示明显优势,但对其统计显著性及样本内外验证只简要提及,尚需补充。
  • 报告显示一定程度的“北向资金优先”倾向,尽管提出补充主力资金,整体语调仍强调北向资金的领先作用。[page::3-23]


---

6.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A股市场中“北向资金流”和“主力资金流”两个关键资金流信号的行业轮动价值,通过对中信一级行业、中信风格与组合行业板块的映射,构建了多维度的资金流定量因子。
  • 资流特征及缺陷

北向资金持仓及交易特征存在明显行业定价权不均,导致在部分板块资金流信号弱甚至失效;主力资金流偏好行业结构与北向不同,因而互为补充。
  • 因子构建与调优

通过调研持有期及观测期参数,分别得出主力资金与北向资金短周期及长周期的最优时间窗口,RANK IC指标稳定显示两类资金流具有行业超额收益捕捉能力。
  • 复合策略表现

- 简单平均流入法及平均打分法虽平稳,但对资金流优势特征整合不足,表现有限。
- 以美元指数为核心的强度划分法结合宏观环境判定资金流有效性,实证显示美元贬值期北向资金流优,美元升值或震荡期主力资金流表现优,提升了组合年化收益率与风险调整后的表现。
- RANK IC阈值突破法基于资金流有效性差动态切换资金流信号,极大提升策略收益和资金利用效率,长周期组合年化收益率突破126%,夏普比约2.1,且最大回撤控制合理。
  • 多资产策略应用

该系统方法为ETF组合及主动基金FOF构建提供了数据驱动的资产配置方案,提升“聪明钱”资金流识别和追踪能力。

综上,报告提出的“复合资金流轮动策略”方法,有效克服单一资金流策略的持仓及信号局限,通过宏观变量辅助和信号有效性动态识别,实现了对资金流动趋势的精准捕捉和超额收益获取,是一项极具实用价值的多资产策略研究成果。[page::0-23]

---

附:关键图表展示示例



图1:陆股通持仓数据类因子和策略的构建流程


图2:累计北向资金净买入显示中信军工板块缺少定价权


图5:北向资金的回报率测算


图6:行业轮动组合:长期表现


图24-27:复合策略的平均流入法与平均打分法组合净值



图28-29:资金流RANK IC与美元指数相关性



图35:阈值突破法短周期复合策略净值


---

以上为该报告的详尽解析,覆盖其资金流策略构建、数据分析、模型表现及风险评估。整体反映了“聪明钱”资金流的捕捉、动态评价及多资产配置应用的前沿研究成果。[page::0-23]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