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化投资起航、共享时代红利:关注科创50ETF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详述科创板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引擎的重要地位,重点介绍首只科创板宽基指数-科创50指数及其ETF产品。科创50指数成份股具备较高的研发投入和成长性,2020年收益达42.32%,体现了科创板的突出科技属性和优异业绩表现,空间广阔。报告强调5G与国产替代趋势为科创板的长期增长动力,并指出科创50ETF将突破个人投资限制,扩大投资者参与度,具备较强交易属性和投资机会 [page::0][page::3][page::4][page::9][page::12][page::14]
速读内容
科创板快速发展及背景介绍 [page::3][page::4]


- 科创板运行满1年,上市企业140家,募集资金2172亿元,首发规模远超中小板和创业板。
- 科创板定位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 注册制提升IPO效率,审核时间显著缩短至227天,退市制度严格保障市场质量。
科技周期与资本市场映射 [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



- 5G引领新科技周期,半导体国产替代长期趋势明确,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稳健增长。
- 资本市场行业扩张体现经济演变,美股科技和消费行业长期收益率领先,科技股长期跑赢主流指数。
- 中国目前信息技术及医疗保健行业市值占比较美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科创50指数及成份股分析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科创50取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自由流通市值占科创板近48%,归母净利润占69%。
- 行业集中于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三大类,超70%权重属科技创新密集行业。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中位数11.81%,远超其他宽基指数;72%成份股过去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超25%。
科创50指数业绩与基金配置趋势 [page::12][page::13]


- 2020年1月至8月科创50收益率42.32%,波动率50.23%,夏普比1.31,表现优异但波动大。
- 公募基金加仓趋势积极,科创板重仓市值占基金总体规模提升至0.75%。
科创50ETF亮点及投资价值 [page::13][page::14]
- 华泰柏瑞管理科创50ETF,打破科创板个人投资者交易限制,涨跌幅限制为±20%,具备强交易属性。
- ETF作为科创板首只宽基ETF,有望扩大投资者基础,实现科创板投资的普及与共享时代红利。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研究报告分析——“指数化投资起航、共享时代红利:关注科创50ETF”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指数化投资起航、共享时代红利:关注科创50ETF
- 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7日
- 作者及联系方式: 吴先兴(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120001),刘晨明(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6),李如娟(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030001)
- 报告主题: 聚焦科创板及其代表性指数“科创50指数”和首只相关ETF“科创50ETF”,深入探讨科创板发展背景、科技产业周期、指数构成及投资价值。
核心论点总结: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板块,已实现快速发展并聚集了大量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50指数作为首只科创板宽基指数,具备良好代表性和成长特征,其基础上的科创50ETF产品有望打破科创板个人投资门槛,拓展投资者参与度。报告认为,受益于5G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周期和国产替代趋势,科创板及其相关指数具备长期向上潜力,推荐关注科创50ETF相关投资机会。[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科创板:引领时代浪潮、助力科技企业
2.1.1 设立初衷与历史使命
- 关键内容: 科创板自2019年7月设立至2020年7月22日已运作一年,上市企业达140家,首发募资2172亿元,总市值33038亿元。科创板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科技企业,包括半导体、生命科学、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设立科创板的目的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缓解其他板块上市周期长、标准严的融资瓶颈。
- 依据与证据: 通过对比中小板、创业板的发行数量和募资速度(图1、图2),科创板在发行速度和资金规模方面均领先,体现其融资效率优势。
- 关键数据:
- 科创板满一年发行速度快于中小板,与创业板相近
- 首发募资远超创业板(2172亿元)[page::0][page::3]
2.1.2 注册制和退市机制
- 说明: 科创板为A股首个实施注册制板块,上交所审核、证监会注册,审核时长缩短至227天,显著快于其他板块(图3)。科创板退市机制严格,取消暂停上市,体现市场化和优胜劣汰,保障市场质量。
- 数据点: 创业板、科创板及中小板IPO审批时间分别约521、227、519天,科创板更高效[page::4]
2.1.3 时代红利与科技创新周期
- 关键论点: 结合5G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供应链国产替代背景,科创板紧扣当前科技周期热点。报告根据历史经验说明,每轮通信技术升级(2G、3G、4G、5G)重塑科技市场结构,催生对应板块牛市(图4、图5)。
- 历史案例:
- 09-10年2G->3G周期:中小板指数获得超额收益,主要驱动力为智能手机发展(标的歌尔股份)
- 12-15年3G->4G周期:创业板指数爆发(掌趣科技)
- 19-20年4G->5G周期:创业板指爆发且以国产替代为催化剂(圣邦股份)
- 趋势延伸: 下一轮科技周期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变革,科创板覆盖重点领域,具备长期成长动力[page::4][page::5]
2.1.4 资本市场与主导产业变迁映射
- 深层论述: 以美国长周期数据说明经济的行业结构变迁与股市表现高度一致。1950年以来,科技、消费服务等行业占GDP比例逐步上升,制造业和资源行业比重下降(图6)。股市行业市值分布反映该趋势(图7),年化收益率最高的行业集中在科技与消费(图8)。
- 启示意义: 科技行业长期生存和盈利能力领先,具备超额收益属性。当前A股在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市值比重明显落后美国,意味着科技龙头成长空间广阔(图11)。[page::6][page::7][page::8]
---
2.2 首只科创板指数:科创50指数
2.2.1 指数概况及选样机制
- 基本信息: 科创50指数由科创板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自2019年12月31日基日,指数基点1000。选样标准采用“剔除成交量最低10%,再按总市值排序前50”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单股权重上限10%,前五大权重合计不超40%(表2)。
- 涨跌幅限制: 该指数成份股涨跌停限制±20%,指数涨跌幅可达±20%,具有较强交易特性[page::9]
2.2.2 指数代表性与市值特征
- 指数覆盖情况: 截至2020年8月31日,科创50仅占科创板股票数量的30%,但在市值、净利润上占比达48%和69%(图12),体现了极强的头部代表性。
- 市值规模对比: 科创50平均市值61.69亿,较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等主流指数明显偏小(图13),反映科创50覆盖成长型市值中小企业,具备较高成长性的标的特征[page::9][page::10]
2.2.3 行业与科创主题聚焦
- 行业分布:
- 申万一级行业中最高权重为计算机(25.81%)、电子(25.62%)、医药生物(19.24%),前三行业占70%以上(图14)。
- 按科创主题划分,新一代信息技术超60%,生物产业21.16%,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分布较少(图15)。
- 与其他宽基指数对比:
- 创业板指数主要偏重医药生物和电子,沪深300则更偏传统行业(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银行)(图11、11页表格)。
- 科创50行业聚焦更显著,充分体现科创属性[page::10][page::11]
2.2.4 成长性与研发投入
- 研发支出占比: 80%的科创50成份股研发支出收入比超过5%,比市场整体31%显著高(图17)。研发投入中位数11.81%,远超其他宽基指数(创业板7.48%、中小板4.83%、沪深300仅1.47%)(图18)。
- 净利润增长: 72%成份股过去3年净利复合增速超过25%,净利增长中位数达43.16%,明显高于创业板、沪深300等指数(图19、20)。
- 结论: 科创50企业代表行业内研发领先、成长迅猛的头部科技公司,显示强劲的创新和盈利能力。[page::11][page::12]
2.2.5 基金持仓与市场表现
- 公募基金持仓:
- 2019Q3至2020Q2,公募基金对科创板重仓市值显著增长,至214亿元,占总资产约0.75%(图21),显示机构配置意愿升温。
- 指数收益与波动:
- 2020年1-8月,科创50累计收益42.32%,优于沪深300(17.57%)及中证500(26.59%)(表3、图22)。
- 年化波动率达50.23%,显著高于其他指数,反映科创50高风险高收益及交易属性。
- 综合评价: 科创50指数业绩表现优异,但伴随较高波动,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关注。[page::12][page::13]
2.2.6 科创50ETF介绍
- 背景: 华泰柏瑞基金于2020年7月15日报送科创50ETF产品,具备深厚ETF运营经验(管理规模415亿元,旗下有沪深300ETF等多只产品)(表4)。
- 特色及意义:
- 科创50ETF为科创板首只宽基ETF,涨跌幅±20%,交易属性活跃。
- 该ETF打破了科创板股票个人投资门槛(50万元日均资产、24个月交易经验),扩大投资者基础。
- 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科创50ETF相关的投资机会。
- 产品创新点: 兼顾科技成长与投资便利,或成为个人投资科创板的重要举措。[page::13][page::14]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 1、图 2(不同板块发行数量与募集资金)
- 说明:显示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开板后各月度累计股票发行数量与首发募集资金。
- 解读:科创板的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均领先创业板和中小板,尤其募资规模增长最快,显示政策红利与市场活跃度高。
- 关联文本:支持科创板融资速度快、规模大的论点。[page::3]
图 3(IPO审批用时)
- 说明:科创板IPO审批平均用时227天,显著低于创业板和中小板。
- 解读:注册制改革显著提升审批效率,缩短上市周期。
- 支撑观点:科创板高效融资通道的制度优势。[page::4]
图 4、图 5(通信技术与半导体周期)
- 说明:图4显示2001年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同比与移动通信基站产量同比,反映通信技术周期。图5描绘中小板、创业板指数相对沪深300表现及通信基站设备产量。
- 解读:技术迭代推动资本市场牛市,各轮通信技术升级催生对应板块超额收益。
- 支撑:科创板正处于5G引领的新科技周期。[page::4][page::5]
图6(美股行业GDP占比)
- 展示长期行业结构变化,资本市场与实际经济高度映射。
- 科技、消费服务占比逐渐上升,对应高收益行业。
- 说明资本市场反映产业演进的趋势性强。[page::6]
图7(美股行业市值分布)
- 视觉呈现历史不同行业市值占比变化,强调90年代以来科技行业快速扩张,与经济结构转型一致。[page::7]
图8(美股行业年化收益率)
- 展示1973年以来美股行业收益率排行,科技和消费行业表现杰出。
- 强化科技行业长期投资价值论断。[page::7]
图9、图10(纳指100对标其它指数)
- 展示纳指100指数长期跑赢纳指综合及标普500指数,科技龙头优势明显。
- 逻辑基于行业头部企业盈利持续提高。
- 指出科技龙头指数是优质投资标的。[page::8]
图11(中美行业市值差异)
- 反映中国市场科技和医疗板块远落后美股,存在科技成长空间。
- 加强中国科创板的战略意义和成长潜力论断。[page::8]
图12(科创50指数代表性)
- 说明科创50占科创板整体市值和净利润的高比例,显示其代表性强。
- 解释指数设计选择市值和流动性头部标的的合理性。[page::9]
图13(指数平均自由流通市值)
- 各指数间市值差异显示科创50成分股规模较小,更具成长性和波动性。
- 支持高风险高成长的投资特征描述。[page::10]
图14、15(科创50行业与主题分布)
- 通过饼图说明科创50集中于计算机、电子、生物医药等核心科技行业,并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主题,显示科创属性。[page::10]
图17、18(研发投入分布和中位数)
- 科创50研发占比显著高于市场整体及其他宽基指数。
- 研发投入体现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未来成长动力。[page::11]
图19、20(净利润增长分布和中位数)
- 科创50过去3年净利复合增速远高于全市场及其他指数。
- 强调指数强劲盈利成长性。[page::12]
图21(公募基金持仓科创板比例)
- 公募基金重仓科创板比例显著提高,证明机构认可度上升。
- 反映市场资金逐步配置科创板资产。[page::12]
图22(主要指数2020年净值表现)
- 科创50表现优于沪深300、中证500,次于创业板指,但波动率最高。
- 体现优异收益与高波动共存特性。[page::13]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提供具体企业或指数的估值模型或目标价,基于指数化投资逻辑,重点放在成长潜力、研发投入和行业景气度的定性分析上。科创50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方法与成分股流动性和市值限制体现了指数管理的风险控制思路。涨跌幅限制±20%反映较大波动风险和机会。ETF产品上市有助于流动性提升和价格发现。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风险提示:
- 市场环境变动风险: 科技板块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周期影响,波动较大,股价可能大幅波动。
- 模型失效风险: 未来相关估计基于历史数据和逻辑,可能因政策变化或市场环境不确定导致结果偏离。
- 制度风险: 相关监管规则的变化(涨跌幅限制、投资门槛)可能影响市场表现和产品流动性。
- 国际形势风险: 供应链不稳定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国产替代进程不确定。
报告未详细量化各风险发生概率,主要提示投资者审慎对待相关不确定性。[page::0][page::1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截止时间: 报告数据大部分截至2020年8月,正处于新冠疫情全球影响的背景,可能对科技产业具有短期提振效应,需客观看待长期成长的可持续性。
- 估值缺失: 报告未展开详细估值体系(如DCF、PE分析),缺少对当前市场定价合理性的研判,投资者需补充外部分析。
- 行业集中风险: 科创50过度集中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少数行业,行业周期波动明显,风险敞口相对单一。
- 涨跌幅限制与流动性: ±20%的涨跌幅虽然体现市场特色,但可能造成阶段性流动性缺失和大幅波动,投资门槛及风险承受能力需匹配。
- 市场成熟度差距: 报告强调A股相较美股在科技与医疗板块存在差距,但对政策执行效果、投融资环境和创新生态系统复杂性讨论较少。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国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发展历程与资本市场意义,结合国内外科技产业发展周期,强调了科创板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制度创新载体的重要地位。以科创50指数为样本,报告展现了科创板头部企业较强的代表性、成长性、研发投入优势和盈利增长潜力。科创50指数自2020年初以来表现优异,伴随较高波动性,反映出科技成长股的高风险高回报特性。
报告同时介绍了科创50ETF产品,突出其打破科创板交易限制、扩大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创新意义,华泰柏瑞作为经验丰富的ETF管理者的介入为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发行和管理基础。投资者可通过此ETF分享科创板科技成长红利。
从图表和数据中可见:
- 科创板发行速度及募资规模领先其他创业板块(图1,2),审核效率提升显著(图3);
- 科技周期推动指数牛市规律明确(图4,5),体现在美股长期高收益行业和指数跑赢特征(图6-10);
- 中国市场科技行业成长空间大于美国(图11);
- 科创50聚焦高研发投入、高净利增长的科技主题(图14-20),基金配置积极(图21);
- 2020年表现突出,风险波动显著(图22,表3)。
综上,报告立场明确:科创50指数和科创50ETF为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于中国科技创新成长板块的优选标的,建议关注并参与科创50ETF投资机遇。【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及模型失效风险需重点关注】[page::0][page::3~14]
---
主要参考图表汇总(部分重要图表示例)
图1 不同板块开板后股票发行数量对比,科创板领先。
图3 各板块IPO上市受理到上市用时,科创板最短。
图5 技术迭代浪潮中,中小板与创业板牛市走势。
图7 美股行业市值分布比例历史变迁,科技显著增长。
图12 科创50指数对科创板整体的代表性。
图14 科创50行业分布,计算机与电子占主导。
图17 研发投入占比科创50显著高于全市场。
图19 净利润增速,科创50成分股成长性领先。
图22 主要宽基指数净值比较,科创50涨幅领先。
---
总结: 本报告严谨论证了科创板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成长机遇,全面呈现了科创50指数及ETF产品的投资价值及策略窗口,强调科技成长板块未来市场潜力和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科技成长股投资的优质参考资料。
[全文信息均来源于报告自身内容,所有结论均附带对应页码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