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重点回顾并剖析了近期市场多个层面变化及背后驱动力,包括港股流动性、基本面及估值情况的综合研判,金融周期对股市反转的影响,以及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报告深入分析了A股自2025年以来的强势表现,指出市场上涨虽缺乏超预期基本面支持,但资金流向与市场表现互为因果,且股市复苏需财政支持提升ROE。同时,居民存款“搬家”效应对股市活跃度的推动初现端倪,预期未来仍将延续,带动市场赚钱效应。[page::0][page::1][page::2][page::3]
速读内容
港股近期表现分析 [page::0]

- 港股近期表现落后于A股,主要因流动性紧张(HIBOR走高)、盈利预期下调及估值失衡(AH溢价过低)。
- 从基本面来看港股处于领先阶段,但市场缺乏有效突破及足够基本面催化。
- A股表现强劲但尚未完全支撑大幅调高港股点位,当前策略维持港股基准24,000点,乐观区间25,000-26,000点。
跨周期视角看股市反转逻辑 [page::1]

- 金融周期调整结束后,股市反弹先经历投资者重新配置,ROE改善之前市场出现修复。
- 经济周期调整后股市改善与经济改善大体同步,但金融周期调整更多依赖财政政策提升ROE,股市复苏财政驱动尤为关键。
- 投资人偏好在金融周期调整阶段向股权转移而非房地产。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风险展望 [page::2]

- 鲍威尔讲话被视作宽松信号存误读,指出其政策“反应函数”依托就业与通胀风险的权衡,货币宽松空间有限。
- 关税和移民政策加剧的类滞胀压力可能限制降息幅度,未来市场风险偏好或下降,波动性上升。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复盘与资金流动分析 [page::2]
- 2025年以来A股大幅反弹,突破近10年高点,但经济基本面并未显著改善。
- 资金流入与市场表现互为因果,资金流入难以单独解释牛市底层动力。
- 资金驱动力与内生变量复杂互动,表明牛市根本驱动力尚需辨析。
居民存款“搬家”促进股市活跃 [page::3]

- 增量资金来源之一是居民存款向非银金融及A股市场转移,体现存款结构调整。
- 资产荒背景下A股吸引力提升,投资者赚钱效应推动活跃度和非银存款增长。
- 存款搬家效应有望继续,短期波动可能加大但不影响中期股市走势。
深度阅读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
- 作者/发布机构:中金公司研究部 — 中金点睛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30日,09:02,北京
- 主题:本报告是中金公司“本周精选”栏目,涵盖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策略的综合分析,重点探讨股市表现、宏观政策环境以及策略板块的估值上限等重要议题。
- 核心论点:
- 港股表现相对落后,主要原因包括流动性收紧(HIBOR走高)、基本面盈利下调及估值分化,港股估值点位尚无实质性突破,整体上持慎重乐观态度。
- 金融周期视角下,股市反弹节奏与经济周期不同,金融周期较多依赖财政发力,股市再配置先于ROE改善。
- 对美联储鸽派解读不宜过度,因现有就业与通胀矛盾将限制真正实质性的货币宽松,美联储政策仍将保持谨慎。
- 近期A股上涨虽与资金流入有关,但经济基本面并无明显改善,资金流动与市场表现相互推动,资金流入非股市上涨唯一根本原因。
- 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显现,非银金融存款及活期存款增长,提升股市活跃度,短期或带来波动但有利于市场中期走势。
该报告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宏观与策略视角下对当前市场表现的深刻洞察和理性判断。[page::0,1,2,3]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策略视角:港股的表现与Strategy指数上限观察
- 关键论点
港股近期表现相对内地股市疲软,主要有三方面驱动因素:流动性约束(HIBOR利率走升)、基本面盈利预期下调及估值面AH溢价过低。虽然从基本面逻辑看,港股本轮应属“领先”,但其跑输表明基本面催化动力不足。流动性角度,A股资金与市场共振领先,若资金继续增强,预期将外溢至港股,推动港股补涨,但这种补涨思路多见于阶段后期且不持续。
- 推理依据与逻辑
过去几个月中金对港股关键点位保持基准24,000点、乐观25,000-26,000点的判断,市场曾短暂上冲但未能“有效突破”。A股大涨及情绪亢奋背景下,港股点位未上调,体现了基于整体及结构性分析的稳健思考。
- 关键数据:
- 港股点位预期基准24,000点,乐观最高约26,000点。
- HIBOR利率上升影响港股资金面。
- 总结:策略板块与港股短期表现仍处于待观察状态,关键在于资金面和基本面催化力度的变化。[page::0]
2.2 宏观视角: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区分,及股市复苏逻辑
- 关键论点
传统经济周期视角下,经济向好驱动股市反弹动能强;而金融周期视角,更侧重周期末期的资产再配置、ROE改善的延后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果。此次A股反弹即表现为典型的金融周期调整后股市修复。
- 推理依据与逻辑
- 经济周期调整中,楼市与股市资金同时流动,房地产往往表现更强。
- 金融周期调整中,资金更多配置于股市而非楼市,注重股市的再配置。
- 经济周期对财政依赖有限,金融周期复苏则需强财政支持以推动ROE提升。
- 关键数据及说明
-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经济结构改善显著。
- 股市改善与经济改善不同步,反映金融周期更复杂的传导机制。
- 总结
将股市上涨纳入金融周期框架,强调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帮助理解当前股市逻辑和后续节奏。[page::1]
2.3 宏观政策解读:不宜过度解读鲍威尔讲话的“鸽派”信号
- 关键论点
8月22日鲍威尔讲话被市场视作降息预期的“鸽派”信号,但实质上其表述反映的是美联储动态调整利率的“反应函数”,当就业风险大于通胀风险时倾向降息,反之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 推理依据与逻辑
- 当前美国面临高关税和收紧移民政策,产生“类滞胀”压力。
- 就业和通胀目标的矛盾使货币政策进退维谷,可能抑制货币持续宽松。
- 美联储未来操作取决于“反应函数”中就业与通胀风险的谁占上风。
- 风险提示
- 若“类滞胀”压力加重,市场风险偏好下滑、波动性将加大。
- 总结
投资者不宜简单解读为货币放松起点,而应关注政策持续动态与全球贸易及移民政策对美联储影响。[page::2]
2.4 A股行情反思:资金流入并非股市上涨根本驱动力
- 关键论点
2025年起A股行情显著好转,多数宽基指数创多年新高,但经济基本面并未实质改善,明显显示资金流动与市场表现存在反复因果关系。资金流入并非简单的牛市根因,而是与市场表现形成良性循环。
- 推理依据与逻辑
- 低利率、资产荒和居民储蓄高增长已有多年背景,但牛市直到去年才启动,说明单一资金流入不足以解释行情。
- 资金流入和市场表现的互促性需深度理解其内在驱动力,包括情绪、政策预期及经济结构改善。
- 数据点
- 上证指数突破近10年新高。
- 宽基指数超过去年10月8日高点。
- 总结
指明市场底层驱动力复杂,不应仅从资金面解读行情,对于风险及行情可持续性分析至关重要。[page::2]
2.5 资金来源:居民存款“搬家”推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 关键论点
投资者活跃度上升与居民资金“搬家”现象有关,主要指居民从传统银行存款向非银理财和股市资金转移。
- 推理依据与逻辑
- “资产荒”背景下,A股吸引力提升,赚钱效应持续,非银存款增速仍有提升潜力。
- 虽然短期内交易量快速增长可能引起波动,但一般不影响中期市场走势。
- 数据点
- 非银金融存款提升。
- 活期存款增速回升。
- 个人投资者活跃度明显上涨。
- 总结
居民资金结构变化是A股活跃的重要动力,短期波动存在但长期看利于市场稳定性和成长性。[page::3]
---
3. 图表深度解读
本次报告中主要图片为视觉辅助性质,如图像表现市场活跃、资本流动形象等,没有附带具体数字化图表或统计表格。
- 图片一(Page0,图片显示为望远镜窥视长城图案)
表达研究视角的远见和策略前瞻,暗示对市场“望远未来”,强调策略制定需要长远视野。
- 图片二(Page0,港股相关图示含指数线与金融都市景象)
体现策略与市场指数的关联,及港股与资金面关系的动态变化。
- 图片三(Page1,以复合数据柱状与折线图形象呈现金融科技感)
体现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深度分析,强调数据量化背后的宏观逻辑。
- 图片四(Page1,黄金美元符号叠加写字楼背景)
象征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影响,呼应美联储政策解读。
- 图片五(Page2,全球金融网络线条立体图)
标示全球资金流与股市表现的国际视角,使报告更具宏观深度。
- 图片六(Page3,交易盘面实时K线图)
体现市场短期活跃度及交易频繁的状态,反映居民“存款搬家”资金动态。
由于缺少包含具体数字、趋势和同比环比量化的图表,报告更多以文字论述和宏观逻辑为核心,图像辅助说明理念与趋势,不构成定量分析核心数据支撑。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提及具体的估值模型计算细节或目标价调升建议,仅涉及港股整体策略点位估值判断(基准24,000点,乐观25,000-26,000点区间),且未具体使用DCF、市盈率等传统估值方法,而是通过综合流动性、基本面盈利及估值溢价等多因素判断港股估值水平是否有突破。
该策略估值思路更偏向于结构性分析法和整体流动性判断法,体现为:
- 整体法:通过宏观流动性和资金面判断市场承载范围。
- 结构法:研究基本面盈利修正和估值结构调整对市场点位的影响。
无详细估值模型和敏感性分析说明,体现研究重点在宏观策略和市场行为判断而非单一股价目标价分析。[page::0]
---
5. 风险因素评估
-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美联储在就业与通胀目标矛盾下可能加剧货币政策分歧,风险偏好下降,市场波动加剧。[page::2]
- 流动性风险
港股HIBOR上涨影响资金成本,可能抑制港股反弹动力。资金面不足是市场继续上涨的重要限制因子。[page::0]
- 基本面风险
盈利预期下调导致估值压力,特别是港股部分行业盈利修正幅度较大,影响市场情绪和策略信心。[page::0]
- 资金流动和市场预期错配风险
资金涌入与市场表现双向影响结构中,若资金流入放缓或市场预期失真,可能引发短期波动和调整。[page::2]
这些风险均敏锐地被报告指出,提示投资者需关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流动性收紧和基本面修正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未见具体缓释策略,但强调对政策转向及资金面变化的持续跟踪重要性。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偏向中性稳健的市场观点
报告保持较为保守理性的基调,没有过度乐观定调股市上涨,也未跳出现有波动,体现对市场结构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 资金流入说明略显抽象
虽然反复强调资金流入与市场表现互为因果,报告未深入具体资金来源及路径的定量分析,缺少对资金质量、长期增量和资金来源结构的细节探讨。
- 港股点位未作突破调整
对港股点位设定较为保守,体现可能存在对港股部分基本面调整或外部扰动的潜在担忧,但没有详细阐述具体催化事件,预期市场仍处于等待突破阶段。
- 对美联储政策解读谨慎
报告指出美联储政策挑战较大,但对未来具体政策路径缺少较为深入的多场景预判,可能会限制策略层面的操作指引。
- 缺少具体行业与板块分析
报告重点宏观策略与整体市场宏观面,未细化至行业和板块层面,投资者在执行层面仍需结合更细分研究补充。
---
7. 结论性综合
本期“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汇聚关于股市表现、宏观政策及资金流动的核心洞察,具有较强的宏观引导和市场节奏把控价值。
- 从策略层面看,港股表现受资金面流动性压力、基本面盈利调整和估值分化限制,市场阶段性虽有反弹,但整体点位和估值缺乏有效突破信号,保持谨慎乐观。[page::0]
- 宏观经济视角区分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强调当前股市修复更多体现金融周期的资金再配置和财政支持依赖,经济基本面缓慢复苏与股市行情呈现不同步特征。[page::1]
- 对美联储政策的解读拒绝过度“鸽派”乐观,指出关税和移民政策带来的类滞胀压力将使货币政策陷入复杂抉择,增加市场波动性风险。[page::2]
- 资金动因归结于居民存款结构性搬家及市场赚钱效应驱动,资金流入虽重要但非全面说明股市上涨的根本动力,反映市场在资金与行情间的双因果互动。[page::2,3]
- 居民资金从传统存款向非银和股市转移趋势明显,市场活跃度提升,短期波动将加剧,但中期战略视角仍利于行情延续。[page::3]
整体而言,报告以稳健、综合、内生变量互动的视角,结合丰富宏观和策略分析,助力投资者理性评估当前市场环境,警示政策和资金面风险,强调财政政策对股市持续复苏的关键作用,强调需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演变和全球贸易形势。
---
报告中涉及的重要图像有助于理解主题和情绪氛围,虽未附带具体数字数据分析,其文字论述和逻辑阐释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宏观策略框架和市场结构解析。
[page::0,1,2,3]
---
注:所有概念、数据和结论均基于报告原文内容,引用页码标注以便后续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