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月度观察(35):国内碳排放管理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2025年1月国内外碳排放管理政策的完善进展及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发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上线运行,强化了碳核算基础。国内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沪深北交易所联合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此外,报告追踪了国内外ESG公募基金的产品发行和收益表现,主动型ESG基金普遍优于被动型,环境主题基金表现较为突出,海外被动型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表现优异,反映ESG投资热度持续走高 [page::0][page::8][page::11][page::15][page::17]。

速读内容


国内碳排放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page::2][page::3][page::4]


  • 2025年1月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目标到2027年制定100个、2030年200个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

- 强调标准衔接、任务协同、多方参与,提升产业链绿色转型效率。

建立权威碳排放数据基础 [page::3][page::4][page::9]


  •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上线,提供权威、统一的企业排放因子与碳排放核算数据。

- 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填补行业空白,涵盖九类主流发电类型,推进碳管理科学化。

国内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南发布 [page::7][page::8]


  • 沪、深、北交易所联合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细化披露框架及应对气候变化指引。

- 指南强调自愿原则和实操导向,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和资本市场ESG实践深度。

新增两项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page::6]

  • 发布针对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和隧道照明节能的CCER方法学,拓展煤矿和交通运输行业碳减排途径。

- 方法学制定详实,强调监测核查,助力相关行业减排收益和ESG绩效提升。

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行动或受影响 [page::10]

  • 美国政策转向支持化石能源,可能削弱全球气候治理合作及绿色转型动力。

- 国际社会需加强合作以弥补美国退出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ESG基金市场表现综述 [page::11][page::12][page::13]




| 主题 | 基金数量 | 1月正收益只数 | 1月平均收益(%) | 本月超基准只数 |
|------------|----------|---------------|----------------|----------------|
| ESG | 23 | 9 | -0.13 | 19 |
| 公司治理 | 4 | 1 | -1.63 | 2 |
| 社会责任 | 6 | 3 | 0.10 | 6 |
| 环境 | 159 | 74 | 0.47 | - |

被动型ESG基金市场表现 [page::13][page::14]


  • 126只被动基金中仅2只1月取得正收益,但105只今年表现超过沪深300。

- 被动型ESG主题基金近期收益表现偏负,平均约-2.76%。

海外ESG基金市场趋势 [page::15][page::16][page::17]



  • 海外主动型ESG基金1月均收益1.71%,社会责任主题表现最佳,达2.00%。

- 海外被动型基金1月均收益1.50%,被动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表现突出,达3.07%。

深度阅读

详细分析报告:《ESG月度观察(35):国内碳排放管理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ESG月度观察(35):国内碳排放管理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

- 作者:潘海怡、刘均伟、周萧潇 等,中金量化及ESG团队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发布日期:2025年2月7日
  • 核心主题

- 国内ESG政策和碳排放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及具体举措
- 重要国外ESG事件: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
- 国内外ESG投资产品的发行状况及收益表现

核心论点为:
  • 中国碳排放管理政策体系正快速健全且执行具体项目方法学,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 美国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将对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挑战。
  • 国内主动型ESG基金表现优于被动型,尤其环境主题基金表现较好;海外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均获得积极收益,但被动型社会责任主题产品表现更优。


报告旨在展示政策动态与市场响应,强调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态度及市场对ESG投资的变化趋势。[page::0,1,10,15,18]

---

二、报告逐章深度解读



2.1 ESG趋势(国内政策体系完善)



关键内容摘要

  • 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发布,旨在完善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至2030年将完成约200项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制定。

-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上线,为碳排放统计提供统一权威的基础数据。
  • 双年透明度报告和两年更新报告提交,详尽披露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碳市场建设进展,增强国际透明度。

- 发布了两项新的CCER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覆盖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和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
  • 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联合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规范和细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

- 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科学核算。

逻辑分析及作用

  • 《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强调标准衔接和多方参与,通过技术要求细化,有望解决目前核算标准覆盖不足、规范性弱的问题,从而推动产业链低碳转型。

- 因子数据库提供了全国统一的权威排放参数,提高碳核算准确性,降低核算成本,促进碳市场规范运作,强化绿色金融底层数据支撑。
  • 双年透明度和两年更新报告符合《巴黎协定》要求,是中国气候治理的国际承诺体现,增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并为碳排放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 新发布的方法学为关键高排放行业(煤矿、交通)的减排量认证提供技术经济基础,有助于激励行业绿色转型和吸引市场投资。
  • ESG报告编制指南的发布,增强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与可操作性,提高信息质量,满足资本市场投资者对ESG信息的需求。

- 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基于生命周期评估,填补国内相应领域数据空白,有利于细致核算电力生产消费碳排放,推动产业链减碳。

关键数据点与意义

  • 预计2030年制定约200项重要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

- 因子库涵盖燃料燃烧、煤炭生产、碳酸盐使用等多类排放源;更新计划为年度。
  • 2023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为0.6205 kg CO₂e/kWh,覆盖九类发电方式。

- 双年透明度报告覆盖2020—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并回算2005年基线。
  • 新方法学针对瓦斯浓度低于8%的煤矿瓦斯利用。

- 《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包含整体框架及气候变化披露两部分,共22项关键披露要点。

这些数据体现了中国逐步细化、完善碳排放监管与披露机制,促进透明治理和绿色转型的努力。[page::2-5,6-9,7-8,10]

---

2.2 ESG趋势(海外动态)


  • 特朗普于2025年1月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逆转拜登政府促进绿色经济的政策。

- 该决定可能引发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动摇,影响国际减排行动力度,并对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 美国政策转向支持化石能源扩展,可能削弱其在绿色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 国际社会面对美国退出的挑战,需要加强合作,确保气候目标得以实现。

此部分旨在提示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积极应对极具战略意义。[page::10]

---

2.3 ESG投资市场观察



国内ESG产品


  • 截至2025年1月底,国内存续主动型ESG基金218只,含25只ESG主题基金,172只环境主题基金。

- 1月份新发行主动型ESG基金2只、15.83亿元;无新发行被动型基金。
  • 主动型环境主题基金1月平均收益为0.63%,整体主动型基金表现优于被动型。

- 192只存续超1个月主动型基金中,87只月内正收益,150只表现优于基准指数。
  • 被动型基金126只,2只正收益,105只年内优于沪深300指数。

- 具体基金收益差异显著,环境主题基金表现最好(平均+0.47%),公司治理次之,社会责任基金表现较弱。

海外ESG产品


  • 3574只海外主动型ESG基金,总规模17944.91亿美元,月均收益1.71%,高于被动型基金1.50%。

- 主动型社会责任主题基金1月收益特别突出,达2.00%。
  • 被动型基金1394只,总规9627.1亿美元,被动型社会责任主题基金1月收益3.07%,显著优于其他主题。

- 基金主要分布于泛ESG、环境和社会责任主题,混合型、债券型和权益型各有份额。

投资市场解读


  • 国内主动型基金优势明显,环境主题继续受投资者青睐。

- 被动型基金受限于市场走势,短期收益较弱但长期仍多数优于沪深300。
  • 海外市场主动管理表现优于被动,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反映不同市场类型ESG策略特点。

-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基金类别向ESG多样化发展。

这些数据表明,ESG理念在投资领域的渗透加深,投资者正更加注重环境及社会责任表现,尤其主动管理基金的灵活性带来竞争优势。[page::10-17]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2:《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主要内容


  • 展示内容:详述该指引的总体目标(2027年制定100项,2030年200项产品碳足迹规则)、制定路线、技术要求、标准定位与衔接、实施保障及国际对接。

- 数据与趋势解读
- 强调要覆盖生产和消费两端的重要产品。
- 明确技术细节(数据质量、边界取舍等)和多标准协调机制。
- 国际交流与多方参与保障标准有效应用。
  • 文本联系:证明该指引完善标准体系的重要性,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升级的基础。

- 潜在局限:指引要求高,实际执行及各产业适应性仍是挑战。



---

图表4:气候变化双年透明度及更新报告主要内容


  • 内容说明

- 双年报告涵盖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管理、数据管理、基础设施、温室气体种类、关键源头评估与政策框架。
- 两年更新报告加强了气候减缓措施、港澳气候应对信息及质量控制。
  • 解读

- 系统化覆盖温室气体来源和管理体系。
- 首次包含港澳地区气候信息,体现区域协同。
  • 文本联系:数据透明性和政策监管支持打造中国式气候治理模式。




---

图表8: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主要内容


  • 描述:生命周期评价视角下,涵盖燃煤、燃气、水电、核能、风能、光伏等九类电力生产方式的碳足迹系数。

- 趋势解读
- 综合燃料采集、生产与输配电环节,覆盖精准,反映绿色能源占比提升。
- 以0.6205 kg CO₂e/kWh为全国加权碳足迹因子标准。
  • 文本联系:这一数据填补国内碳足迹因子数据空白,提升核算准确性与国际对接。


(注:由于图表未上传具体,请根据具体图片替换路径)

---

图表11、12:国内主动型ESG基金规模及收益表现


  • 描述

- 图11显示环境主题基金规模最大,整体呈波动趋势但保持较高水平。
- 图12表明环境主题基金2025年1月收益率最高(0.63%),泛ESG和公司治理主题表现相对负面。
  • 趋势

- 环境主题基金表现最好,反映市场对环境相关投资偏好。
- 部分主题基金余额及收益差异明显,体现投资回报分化。
  • 文本联系:说明主动管理基金在不同ESG细分主题的市场表现及投资者偏好。





---

图表14、15:被动型ESG基金规模与收益


  • 描述

- 图13反映被动型基金规模及主题结构,泛ESG占比最大。
- 图14收益均为负,显示短期表现较弱,但大多数仍跑赢同期沪深300。
- 被动型上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表现较差,月均收益-3.35%。
  • 文本联系:被动型基金广泛覆盖市场,受宏观因素影响明显,短期收益波动较大。





---

图表16、17、18、19:海外ESG基金规模和收益


  • 描述

- 海外主动型基金规模远大于国内,泛ESG和环境主题基金占主导。
- 1月主动型基金平均收益1.71%,社会责任主题最高达2.00%。
- 被动型基金平均收益1.50%,被动社会责任主题达3.07%。
  • 趋势

- 海外市场主动与被动基金皆表现较好,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表现优于其他。
  • 文本联系:海外市场ESG投资成熟,产品种类丰富,多策略并存,部分主题获市场青睐。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ESG政策进展与投资表现,未直接包含具体企业或行业的估值模型、如DCF或市盈率分析等内容。因此无相关估值方法解析或目标价说明。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风险

- 美国政策逆转增加全球气候目标实现难度,可能减缓全球能源转型速度。
- 国际气候资金流动及投资信心受扰动。
- 可能引发全球其他国家减排行动弱化,风险加剧。
  • 国内政策与市场执行风险

- 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难度大,标准统一和多方协作存在挑战。
- 数据库及碳因子更新面临信息采集和准确性考验。
- 企业ESG信息披露及减排项目落实情况需要持续监督。
  • 市场风险

- ESG基金表现分化,短期收益波动大,投资者需警惕策略适配性。
- 绿色投资产品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政策变动或市场波动均可能带来影响。

报告未明确提供缓解策略具体细节,但表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以及标准制定的协同机制是缓解风险的主要工具。[page::10,23-24(内涵解读)]

---

六、批判性视角


  • 报告对国内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描述详尽且积极,强调标准建设与数据透明性,但对潜在执行难点、地方配合度、数据质量瓶颈强调较少,存在政策乐观预期的倾向。

- 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风险预判充分,但未深入评估美国政策变化对国际社会气候合作机制的结构性冲击。
  • ESG基金表现分析尽管数据详实,但未深入探讨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波动对投资表现的复杂影响,可能对基金收益表现的因果解释略显简化。

- 估值和投资回报的长期可持续性讨论较少,未涉及相关ESG投资策略的风险对冲与策略调整机制。

整体来看,报告注重传递积极政策信号及投资市场增长,潜在上存在政策导向带来的视角单一风险。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对中国国内碳排放管理政策体系的快速完善给予高度肯定,具体措施包括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构建权威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提交符合国际规范的双年透明度与两年更新报告,和细化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均体现中国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坚定步伐与制度保障。

另外,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ESG信息披露进入规范细致的新阶段,为上市公司落实ESG理念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导。

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发布填补了国内核心电力行业碳核算空白,结合生命周期方法论,增强核算科学性和国际认可度,有助于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

海外层面,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带来的挑战,认为国际社会需强化合作以抵消这一负面影响。

ESG投资方面,国内主动型基金表现优于被动型,环境主题基金收益表现最为突出,反映投资者对环境相关资产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海外市场则显示主动型基金整体优于被动型,且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表现尤其稳健。

图表分析揭示了国内外ESG基金在规模分布和收益表现的显著差异,以及碳足迹核算技术和标准的具体进展,为读者理解政策推动下的市场动态提供了生动数据支持。

综合而言,报告明确传达了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积极推动者的定位,积极推动碳排放管理标准化与市场化,提升ESG信息披露透明度,同时指出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投资市场的发展态势。

该报告对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及投资者提供了权威详实的信息参考,同时提醒关注政策执行和国际合作潜在风险,是理解当前ESG生态系统和投资趋势的重要文献。[page::全文集中引用]

---

参考文献及溯源



报告中的重要结论均标注对应页码,部分核心内容例举如下:
  • 2025年1月发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及其主要任务内容[page::2,3]

-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原则及内容[page::3,4]
  • 双年透明度报告和两年更新报告详尽内容及其重要意义[page::5]

- 新发CCER方法学细节[page::6]
  •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发布和核心内容[page::7,8]

- 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及其生命周期评价方法[page::8,9]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政策解读及可能的全球影响[page::10]

- 国内外ESG基金具体分类、规模及收益数据及分析[page::10-17]

所有引用均见原文页码标注。

---

总结



本次《ESG月度观察(35)》报告系统梳理了2025年1月份国内碳排放政策治理和ESG投资动态,展现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资本市场ESG产品的活跃表现,也提示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相关投资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报告结构严谨、数据翔实,兼顾政策解读与市场动态,适合关注ESG发展、绿色金融及气候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深入研读。

报告